送别诗大全
展开全部
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巴陵夜别王八员
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巴陵夜别王八员
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19-12-23
展开全部
1、《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9、《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0、《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13、《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16、《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8、《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9、《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9、《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0、《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13、《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16、《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8、《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9、《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友人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送友人(唐 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山中相送 (唐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送别
作者:【范云】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东风柳线长,
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
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
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
江上早归航。
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又作"草"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该是如何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与众人诀别。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2)壮士发冲冠: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译文]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既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韵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评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
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
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
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
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
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灞陵行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杂言】 类别:【未知】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迭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固然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不也如浩浩的灞水吗?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春草萋萋,自不必说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无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不是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吗?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潜伏着怀古的情绪了。于是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时代著名诗人。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他避难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这里说朋友南行之途,乃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不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隐括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不用说,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象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是回望所见。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负载过多少前往长安的人,好象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然而今日的西京,巍巍紫阙之上,日欲落而浮云生,景象黯淡。这当然也带有写实的成份,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象是常见的。但在古诗中,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由此看来,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离情别绪之外,还有着对于政局的忧虑。理解了这种心情,对诗的结尾两句的内涵,也就有了较深切的体会。“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指逸诗《骊驹》,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因此骊歌也就泛指离歌。骊歌之所以愁绝,正因为今夕所感受的,并非单纯的离别,而是由此触发的更深广的愁思。
诗是送别诗,真正明点离别的只收尾两句,但读起来却觉得围绕着送别,诗人抒发的感情绵长而深厚。从这首诗的语言节奏和音调,能感受出诗人欲别而不忍别的绵绵情思和内心深处相应的感情旋律。诗以两个较短的五言句开头,但“灞水流浩浩”的后面三字,却把声音拖长了,仿佛临歧欲别时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随着这种“流浩浩”的情感和语势,以下都是七言长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个“之”字,一方面造成语气的贯注,一方面又在句中把语势稍稍煞住,不显得过分流走,则又与诗人送之而又欲留之的那种感情相仿佛。诗的一二句之间,有“灞陵”和“灞水”相递连;三四句“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由于排比和用字的重迭,既相递连,又显得回荡。五六句和七八句,更是顶针直递而下,这就造成断而复续、回环往复的音情语气,从而体现了别离时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围绕离别,诗人笔下还展开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古老的西京,绵绵的古道,紫阙落日的浮云,怀忧去国、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迹的前代诗人王粲……由于思绪绵绵,向着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给人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李白的诗,妙在不着纸。象这首诗无论写友情,写朝局,与其说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不如说更多地是在语言之外暗示的。诗的风格是飘逸的,但飘逸并不等于飘渺空泛,也不等于清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却又都是丰满的。诗中展现的西京古道、暮霭紫阙、浩浩灞水,以及那无花古树、伤心春草,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而几乎目不暇接的景象,这和清空飘渺便迥然不同。象这样随手写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浑厚的气象,充实的内容,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作者:【王勃】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送 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但如果仅有前四句,则毫无诗意,那不过是一般的问答而已。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然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作者:【范云】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东风柳线长,
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
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
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
江上早归航。
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又作"草"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该是如何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与众人诀别。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2)壮士发冲冠: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译文]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既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韵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评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
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
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
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
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
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灞陵行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杂言】 类别:【未知】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迭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固然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不也如浩浩的灞水吗?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春草萋萋,自不必说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无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不是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吗?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潜伏着怀古的情绪了。于是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时代著名诗人。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他避难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这里说朋友南行之途,乃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不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隐括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不用说,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象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是回望所见。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负载过多少前往长安的人,好象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然而今日的西京,巍巍紫阙之上,日欲落而浮云生,景象黯淡。这当然也带有写实的成份,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象是常见的。但在古诗中,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由此看来,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离情别绪之外,还有着对于政局的忧虑。理解了这种心情,对诗的结尾两句的内涵,也就有了较深切的体会。“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指逸诗《骊驹》,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因此骊歌也就泛指离歌。骊歌之所以愁绝,正因为今夕所感受的,并非单纯的离别,而是由此触发的更深广的愁思。
诗是送别诗,真正明点离别的只收尾两句,但读起来却觉得围绕着送别,诗人抒发的感情绵长而深厚。从这首诗的语言节奏和音调,能感受出诗人欲别而不忍别的绵绵情思和内心深处相应的感情旋律。诗以两个较短的五言句开头,但“灞水流浩浩”的后面三字,却把声音拖长了,仿佛临歧欲别时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随着这种“流浩浩”的情感和语势,以下都是七言长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个“之”字,一方面造成语气的贯注,一方面又在句中把语势稍稍煞住,不显得过分流走,则又与诗人送之而又欲留之的那种感情相仿佛。诗的一二句之间,有“灞陵”和“灞水”相递连;三四句“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由于排比和用字的重迭,既相递连,又显得回荡。五六句和七八句,更是顶针直递而下,这就造成断而复续、回环往复的音情语气,从而体现了别离时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围绕离别,诗人笔下还展开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古老的西京,绵绵的古道,紫阙落日的浮云,怀忧去国、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迹的前代诗人王粲……由于思绪绵绵,向着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给人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李白的诗,妙在不着纸。象这首诗无论写友情,写朝局,与其说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不如说更多地是在语言之外暗示的。诗的风格是飘逸的,但飘逸并不等于飘渺空泛,也不等于清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却又都是丰满的。诗中展现的西京古道、暮霭紫阙、浩浩灞水,以及那无花古树、伤心春草,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而几乎目不暇接的景象,这和清空飘渺便迥然不同。象这样随手写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浑厚的气象,充实的内容,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作者:【王勃】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送 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但如果仅有前四句,则毫无诗意,那不过是一般的问答而已。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然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相问,白云无尽时。
孟郊《古离别》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唐]李白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4.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1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2.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3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14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6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9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2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7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8 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4.送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10.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1.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2.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3.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13.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4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5.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巴陵夜别王八员
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3250044.html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相问,白云无尽时。
孟郊《古离别》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唐]李白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4.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1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2.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3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14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6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9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2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7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8 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4.送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10.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1.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2.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3.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13.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4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5.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巴陵夜别王八员
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3250044.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