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麻风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病原学
麻风杆菌属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 ̄6μm,宽约0.2 ̄0.6μm,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麻风杆菌在0℃可活3 ̄4周,强阳光照射2 ̄3小时便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其中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
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麻风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型麻风(LL)。各类麻风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风(I)。
1、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常见皮损为斑疹、斑块和浸润性损害,基本特点似结核样型,但损害多发。典型皮损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皮损感觉障碍明显。
3、中间界线类麻风(BB)
典型皮损为斑疹与浸润性的双型损害,基本皮损呈多形性和多色性。可见有特征性的倒碟状、靶状或卫星状损害。面部皮损呈蝙蝠状者,称"双型面孔"。皮损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皮肤与神经的损害和功能障碍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中间界线类麻风可向结核样型或瘤型麻风转化。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皮损有斑疹、斑块、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等,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少数皮损边缘可见。有的弥漫性浸润中央可见空白区。浅神经肿大,多发但不对称。晚期患者皮损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润可形成"狮面",鼻中隔溃疡或鞍鼻。病变还可以侵犯内脏。
5、瘤型麻风(LL)
早期瘤型皮损多为斑疹,呈淡红色或浅色,边缘模糊,形小数多,分布对称。无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可有痒和蚁行感等感觉异常。病程长者可出现温觉、痛觉迟钝。
中期瘤型可出现斑疹、弥漫性浸润和结节等损害,边缘不清,表面光亮呈多汁感,分布广泛,局部可出现轻度浅感觉障碍。
晚期瘤型麻风弥漫性浸润更加明显且向深层发展,体表皮肤绝大部分都有浸润。面部皮肤弥漫增厚,额、颞部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肥大。四肢和躯干广泛深在性浸润,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与闭汗。
神经损害早期不明显,摸不到神经粗大。中、晚期可出现广泛而对称的神经干粗大,可导致严重的残废畸形。
早期眉毛外侧对称性稀疏。随着病程的进展,眉毛睫毛都可全部脱光。头发等也可逐渐脱落。
粘膜损害出现早而明显,中晚期常有淋巴结、睾丸、眼球及内脏损害。
6、未定类麻风(I)
为麻风病的早期阶段,常见少量斑疹,多为浅色,少数淡红色,边缘清楚或不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
7、麻风反应
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麻风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二)、 治疗
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治疗麻风病。一般选用氨苯砜、利福平、苯丙砜和丙硫异烟胺等对麻风病患者进行联合化疗,或采用免疫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对麻风反应,可选用酞咪哌啶酮、肾上腺皮质素等进行治疗。
检疫监测
(一)、随时掌握国内外麻风病流行的最新疫情动态,有重点地对出入境人群进行监测。
(二)、当在来自疫区的交通员工和旅客中发现有斑疹、眉发脱落、歪嘴兔眼、虎口无肉、勾手吊脚、足底溃疡、"马鞍鼻"或"狮面"等麻风病体征者,应立即检诊,并及时做出诊断。
(三)、对来自疫区人员,在入境时应填报"旅客健康申明卡",凡曾患过麻风病者,应立即实施体检,以检出麻风病复发者。
疫情管理
(一)、在国境口岸发现的外国人患有麻风病时,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立即阻止其入境。入境后发现患有麻风病也应令其出境。
(二)、凡在国境口岸或交通工具上发现的外国人为麻风疑似患者时,应立即隔离检查。征得疑似患者同意后,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麻风病诊断标准者,应立即劝告其离境。对不愿接受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者,也应立即劝告其离境。
(三)、出入境的中国公民患有麻风病时,不能签发健康证明书,应立即实施隔离,并通过有关部门,将其送往当地麻风院(村)隔离治疗。必要时取得公安部门协助,对麻风病患者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对麻风疑似患者,也要立即隔离,并实施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当诊断明确后作出相应处理。
(四)、对密切接触者(尤其家庭成员),应立即实施健康检查,以判断是否患有麻风病,然后作出相应处理。
(五)、对麻风患者或疑似患者用过的什物、用具等应进行消毒。
(六)、当旅途中因患有麻风病而死亡的尸体到达国境口岸时,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按规定令其就近火化处理。
(七)、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阻止移运因患麻风病而
病原学
麻风杆菌属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 ̄6μm,宽约0.2 ̄0.6μm,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麻风杆菌在0℃可活3 ̄4周,强阳光照射2 ̄3小时便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其中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
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麻风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型麻风(LL)。各类麻风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风(I)。
1、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常见皮损为斑疹、斑块和浸润性损害,基本特点似结核样型,但损害多发。典型皮损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皮损感觉障碍明显。
3、中间界线类麻风(BB)
典型皮损为斑疹与浸润性的双型损害,基本皮损呈多形性和多色性。可见有特征性的倒碟状、靶状或卫星状损害。面部皮损呈蝙蝠状者,称"双型面孔"。皮损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皮肤与神经的损害和功能障碍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中间界线类麻风可向结核样型或瘤型麻风转化。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皮损有斑疹、斑块、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等,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少数皮损边缘可见。有的弥漫性浸润中央可见空白区。浅神经肿大,多发但不对称。晚期患者皮损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润可形成"狮面",鼻中隔溃疡或鞍鼻。病变还可以侵犯内脏。
5、瘤型麻风(LL)
早期瘤型皮损多为斑疹,呈淡红色或浅色,边缘模糊,形小数多,分布对称。无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可有痒和蚁行感等感觉异常。病程长者可出现温觉、痛觉迟钝。
中期瘤型可出现斑疹、弥漫性浸润和结节等损害,边缘不清,表面光亮呈多汁感,分布广泛,局部可出现轻度浅感觉障碍。
晚期瘤型麻风弥漫性浸润更加明显且向深层发展,体表皮肤绝大部分都有浸润。面部皮肤弥漫增厚,额、颞部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肥大。四肢和躯干广泛深在性浸润,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与闭汗。
神经损害早期不明显,摸不到神经粗大。中、晚期可出现广泛而对称的神经干粗大,可导致严重的残废畸形。
早期眉毛外侧对称性稀疏。随着病程的进展,眉毛睫毛都可全部脱光。头发等也可逐渐脱落。
粘膜损害出现早而明显,中晚期常有淋巴结、睾丸、眼球及内脏损害。
6、未定类麻风(I)
为麻风病的早期阶段,常见少量斑疹,多为浅色,少数淡红色,边缘清楚或不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
7、麻风反应
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麻风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二)、 治疗
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治疗麻风病。一般选用氨苯砜、利福平、苯丙砜和丙硫异烟胺等对麻风病患者进行联合化疗,或采用免疫疗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对麻风反应,可选用酞咪哌啶酮、肾上腺皮质素等进行治疗。
检疫监测
(一)、随时掌握国内外麻风病流行的最新疫情动态,有重点地对出入境人群进行监测。
(二)、当在来自疫区的交通员工和旅客中发现有斑疹、眉发脱落、歪嘴兔眼、虎口无肉、勾手吊脚、足底溃疡、"马鞍鼻"或"狮面"等麻风病体征者,应立即检诊,并及时做出诊断。
(三)、对来自疫区人员,在入境时应填报"旅客健康申明卡",凡曾患过麻风病者,应立即实施体检,以检出麻风病复发者。
疫情管理
(一)、在国境口岸发现的外国人患有麻风病时,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立即阻止其入境。入境后发现患有麻风病也应令其出境。
(二)、凡在国境口岸或交通工具上发现的外国人为麻风疑似患者时,应立即隔离检查。征得疑似患者同意后,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麻风病诊断标准者,应立即劝告其离境。对不愿接受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者,也应立即劝告其离境。
(三)、出入境的中国公民患有麻风病时,不能签发健康证明书,应立即实施隔离,并通过有关部门,将其送往当地麻风院(村)隔离治疗。必要时取得公安部门协助,对麻风病患者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对麻风疑似患者,也要立即隔离,并实施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当诊断明确后作出相应处理。
(四)、对密切接触者(尤其家庭成员),应立即实施健康检查,以判断是否患有麻风病,然后作出相应处理。
(五)、对麻风患者或疑似患者用过的什物、用具等应进行消毒。
(六)、当旅途中因患有麻风病而死亡的尸体到达国境口岸时,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按规定令其就近火化处理。
(七)、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阻止移运因患麻风病而
农博士复混肥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虫害,它会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传播速度快,自1982年传入我国以来,已迅速扩散至全国14个省(市、区)。松材线虫病已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影响了森林资源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农博士复混肥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