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是满族人吗?
于谦是汉族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扩展资料
可以说没有于谦,大明的历史将会被改写。明英宗朱祁镇出征瓦剌,在土木堡一役,明朝王师50万人马全军覆没,连皇帝本人都被瓦剌掳去。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投降(逃跑)派。真是一片亡国之象。这一幕似乎似曾相识,不错,在三百二十三年前,曾发生过极其相似的情况。
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盘踞北方的金兵对北宋发动进攻,太原、真定失守。十一月中旬,金军渡过黄河。宋钦宗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而大臣们全无战意,纷纷主张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十二月初二,宋钦宗正式向金投降。
靖康二年(1127)四月一日,金将完颜宗望押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皇子后妃、宫女四百余人及其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回朝,北宋灭亡。
如果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相隔三百多年的两个朝代,境况竟然如此的相似,都是兵败不久,都是京城空虚,都是人心惶惶,都是投降逃跑言论甚嚣尘上。而且此时的大明境况更为不利,因为他们的皇帝已经落在了敌人的手上,投鼠忌器,欲打不能。
但大明最终没有沦落到和北宋一样的下场,因为和当年的北宋相比,此时的大明多了一个人,多了一声怒吼: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发言者,兵部侍郎于谦。每每读到这一句,弦声君总是热血沸腾,这是何等的气魄。“群议南渡以避其锋,于谦“定策固守,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力主另立宣宗子朱祁钰为景帝(代宗)改元景泰。于谦擢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保卫京师,获大捷”战斗的过程弦声君不用再描述,主力军队已身埋土木堡,城中皆是老弱。
朝廷中建议南迁、投降者甚多,军心未定。但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间,即使是书生又能怎样,一样杀退你那蛮横的入侵者。因为中国人一直都有的气节以及不屈的精神。京师保卫战最终成功,大明的历史在于谦的手中继续传承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
于谦,男,满族,1969年1月24日出生于天津大港油田,老家是蓝田县冯家村,著名相声演员,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曾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
明代名臣于谦(1398-1457),汉族人。民族英雄。
于谦,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 。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 、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
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
于谦是一位公而忘私、胸怀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自奉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待人不避嫌怨,却时常当面折节。他的处事风格在官场上常常遇到阻碍,有时他拊膺叹道:"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面对于谦的杰出军事才能,身为武将的石亨每每自叹弗如,而暗地里却埋下了对于谦的忌恨。瓦剌进逼北京时,曾主张迁都的大臣徐理遭到过于谦的驳斥,几年后他改名为徐有贞,继续在朝中任职,私下对于谦切齿痛恨。
景泰元年(公元1450)八月,英宗皇帝朱祁镇被俘一年后,被蒙古也先放回,景帝将自己这位尊为太上皇的哥哥关入东华门外南宫。高墙厚院,门窗紧闭,锁头封锢,只开一小窗供递进饮食。靖远伯王骥奉命统领一支禁卫军把守南宫,严禁任何人出入。
八年后,即天顺元年(公元1457)正月,京师团营提督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联络宦官首领曹吉祥发动宫廷政变,奉迎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或南宫复辟。
夺门之变是由景帝病危引起的。当时,太子储位未定,朝野忧心忡忡。兵部尚书于谦与廷臣一次次上书请早立东宫。石亨内侍好友众多,知道景帝病情很重,很难康复。石亨盘算,与其恳请复立东宫,不如拥太上皇复位更得功赏。于是,石亨联络团营都督张辄、太监曹吉祥密谋南宫复辟。徐有贞也加入其中。
正月十四日,众人在夜色掩护下,齐集徐有贞家。徐有贞说:"太上皇当年出狩,不是出宫游乐,而是为国家!况且天下士民的心都向着太上皇。而当今皇帝却置之不问,这正是时机。可是,太上皇知道吗?"石亨、张辄说一天前已经秘密通报。徐有贞自认为精通星象,16日夜,他煞有介事地登上屋顶算卦,然后对众人说:"事成在今夜,机不可失!"众人分头行动。徐有贞焚香祝天,与家人诀别说:"事成则功在社稷,不成则家族横祸。回来是人,不回来就是鬼了!"
武清侯石亨、禁卫军都督张辄、锦衣卫佐理卫事兼镇抚理刑门达、锦衣卫校尉逯杲会同太监曹吉祥以及随从干将王骥、杨善、陈汝言等收齐各门钥匙。四更时分,一行人悄悄打开长安门,统领内廷禁卫军一千余人入内。守门宿卫大为惊愕,但是不明真相,都愣着无所作为。入长安门后,徐有贞将长安门依旧锁上,说:"万一内外夹攻,那就完了。"将钥匙扔进水中。石亨、张辄都听从徐有贞吩咐。石亨见天快亮了,心中惶惑,颤声问道:"能成功吗?"徐有贞斩钉截铁地说:"都这时候了,不能退!"
徐有贞、石亨、张辄率亲随禁军卫士直奔南宫。宫门锁头封锢了,门墙高大厚重,敲门没有回应,听见宫内有隐约的开门声。徐有贞命禁卫军卫士数十人取来一根巨木,大家举着撞门,仍没能撞开。徐有贞又下令勇士翻越宫墙,进入南宫,与外兵共同砸开一段墙壁,这才打开了南宫宫门。众人一哄入内。
太上皇朱祁镇早被惊醒,他镇定地独自一人举着烛台走了出来。对迎面走来的石亨、张辄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众人跪在地上,异口同声说:"请求陛下复位!"太上皇默许。徐有贞立即招呼抬着乘舆的兵士上前。兵士们都有些紧张,身上发颤,几乎举不起乘舆。徐有贞等人过来,一同扶着乘舆前进。一路上,坐在轿中的明英宗问询徐有贞等人的官职、姓名。
天色未明,星月清辉洒照。乘舆从东华门进入皇宫。守门卫士喝问何人?英宗说:"我是太上皇。"卫士不敢阻挡。入内后乘舆直奔皇帝日常上朝的奉天门(清时称太和门)。在奉天门外,遭到了守门卫士的阻拦。卫士们举起手中的金瓜(一种仪仗器具)要击杀徐有贞,被走出乘舆的英宗喝止。
事变众人将放在殿庭角落的御座推到正中,英宗登上久违的宝座。百官上朝的时间到了,而天色还没有全亮。皇宫钟鼓齐鸣,百官随着打开的宫门入宫,准备朝见病中的景帝。只是大家感觉从奉天门传来的呼噪声不同以往,却见徐有贞站在百官面前,大声说道:"太上皇已经复辟,快去朝贺!"百官震骇,但都不敢有异样表示。在奉天门上,百官惶恐地证实了坐在宝座上的皇帝是太上皇。
英宗即位后,立即封赏有功之臣。副都御史徐有贞以本官兼翰林院学士入值内阁,典掌机务,晋迁兵部尚书;武清侯石亨被封为忠国公,都督张辄被封为太平侯,参与夺门之变的所有人员都进职封爵。得势后的徐有贞、石亨等人随即编织罪名,置于谦于死地。罪名是于谦和另一位大臣王文要迎立藩王继承皇位。这完全是莫须有的事。但是朝中大臣没有人站出来为于谦辩护,因为于谦"以定社稷功,为举朝所嫉"。加上他孤高自负,从不结交党羽,独往独来,在危难时刻,朝臣们想的是怎样投合得势者以获得恩宠。于谦的"谋逆罪"很快获得部议通过。在做最后的勾决时,英宗有些迟疑,他承认于谦有功于社稷,对于处死于谦有些犹豫不忍。徐有贞急切地说:"不杀于谦,复辟就无名!"英宗终于痛下决定。命将于谦和王文、舒良等大臣一同弃市问斩。
于谦的家被查抄时,其家中之清贫令人惊愕,查抄人员发现有一扇锁得紧紧的小门,打开一看,都是他珍藏的皇帝历次赐予的服饰和宝剑。行刑之日,天空阴霾四合。
汉族人。
2、
听他在相声中说自己是正黄旗的,无法判断真伪,相声中可能有做假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