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议论文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一位老翁和一个孩子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徒步。他们更换了一下位置,但旁人又说老人心...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一位老翁和一个孩子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徒步。他们更换了一下位置,但旁人又说老人心肠太狠,让孩子在地下走,老人急忙把孩子抱到驴上。后来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未免太残酷了,于是,一对老小下来牵着驴走。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闲着现成的驴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好抬着驴子走了!” 展开
一位老翁和一个孩子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徒步。他们更换了一下位置,但旁人又说老人心肠太狠,让孩子在地下走,老人急忙把孩子抱到驴上。后来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未免太残酷了,于是,一对老小下来牵着驴走。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闲着现成的驴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好抬着驴子走了!”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很多的问题,有时不知所措,把自己弄得非常难堪,甚至还闹出笑话。有一则很好笑的故事,我想把它说给大家听听,笑过之后,希望有所悟。
古时某地某天,有一位老人和一位小孩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孩子骑驴回家,老人跟在后面走。路人见了,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徒步。他们只好换一个位置。这时,路旁又有人说这老人心肠太狠,居然让孩子在地下走。老人急忙把孩子抱到驴身上,一同坐驴而行。没走多远,又有人说他们未免太残酷了,两个人压在一头驴身上。于是,老小二人一同下驴,牵着驴子走。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闲着一头活驴子不骑。于是老人叹了口气对小孩说:“我们只好抬着驴子走了!”
老人应该听谁的?小孩子应该听谁的?我们应该听谁的?
听听别人的,也许没错,听别人的规劝,听别人的意见,于是有了“从谏如流”的美谈。但是,听风就是雨,甚至对道听途说也深信不疑,就有可能闹出“抬着驴子走”的笑话。有一位画家,也遭遇过类似的事。画家画了一幅画,想听听众人的意见。于是,他将画公之于众,请大家在画得不好的地方画个圈。结果那幅画的整个画面都画满了圈。后来,他又画了一幅画,再次公之于众,请大家在画得好的地方画圈。结果那幅画的整个画面都画满了圈。最后,画家感慨不已地说:“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做事只能使一部分人满意,而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满意,主意还得靠我们自己拿。”
是呀,我们自己的肩膀上,应该长着自己的脑袋呀。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下达判断,作出抉择。或者,如一位名人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就不会拿着一头驴不知所措了。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业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古时某地某天,有一位老人和一位小孩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孩子骑驴回家,老人跟在后面走。路人见了,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徒步。他们只好换一个位置。这时,路旁又有人说这老人心肠太狠,居然让孩子在地下走。老人急忙把孩子抱到驴身上,一同坐驴而行。没走多远,又有人说他们未免太残酷了,两个人压在一头驴身上。于是,老小二人一同下驴,牵着驴子走。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闲着一头活驴子不骑。于是老人叹了口气对小孩说:“我们只好抬着驴子走了!”
老人应该听谁的?小孩子应该听谁的?我们应该听谁的?
听听别人的,也许没错,听别人的规劝,听别人的意见,于是有了“从谏如流”的美谈。但是,听风就是雨,甚至对道听途说也深信不疑,就有可能闹出“抬着驴子走”的笑话。有一位画家,也遭遇过类似的事。画家画了一幅画,想听听众人的意见。于是,他将画公之于众,请大家在画得不好的地方画个圈。结果那幅画的整个画面都画满了圈。后来,他又画了一幅画,再次公之于众,请大家在画得好的地方画圈。结果那幅画的整个画面都画满了圈。最后,画家感慨不已地说:“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做事只能使一部分人满意,而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满意,主意还得靠我们自己拿。”
是呀,我们自己的肩膀上,应该长着自己的脑袋呀。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下达判断,作出抉择。或者,如一位名人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就不会拿着一头驴不知所措了。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业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