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剖析材料怎么写?
3个回答
2011-11-18 ·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个人剖析材料
一、 存在问题
1.在理想信念方面,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治的敏锐性和工作的责任感,在自己纪检监察工作中,对于实践三个代表要思想自觉性还不强。
2.在宗旨观念方面未能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虽然多次上车包建跟车添乘,但和职工真正交谈少。了解情况少,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特别是对机关职工谈心做的不够。
3.在理论和业务学习方面做的不够,忙于日常公务,参加段的集体学习多自学少,特别是业务学习方面自己自学的也少,文字语言表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4.作为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没有很好的把支部工作做好,特别是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好质量不高,只求完成任务,支部组织党员方面做得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放松了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不够,所以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总觉得自己是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有些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我们又没有决策权。
2.放松了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特别是今年3月身体发生重大疾病后,对自己要求不严,个人享乐主义有些滋生,工作有得过且过现象。
3.对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缺乏研究,工作进取心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对本职工作的钻研精神,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
4.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工作作风方面,在遵守纪律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责任心不强。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照检查分析评议,使我深刻认识
个人自我剖析材料(办公室工作)
个人思想工作剖析
我今年5月份到办公室秘书科工作,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对新的工作环境由陌生到认识再到逐渐熟悉,努力做好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他同志相比仍感到自己在知识、能力和工作作风上有很大差距。围绕这次作风整顿,针对自己平时的工作情况,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业务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剖析,以便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更好的开展以后的工作。对前阶段的工作不足之处很多,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未尽之处还请领导和同志们多指点。
一是在业务能力上离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仍需不断提高。前阶段接触的工作主要是对文件的核对、印发,参与会议记录并写会议纪要等。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感觉在工作当中还不够细心,在文字的校对、数据信息的采用、行文的标准规范等方面不时有疏漏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责任意识,对交办到手中的工作,要做到严谨细致,确保不出纰漏,不给工作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二是在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综合知识水平方面还有差距。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对一些典型的文件资料和领导讲话没有仔细的研究,对读过的文件有不明白之处,一略而过,不求甚解,不能透彻理解领会文章的实质和指导思想。没有仔细的研究,自然就学不到文章的精华,也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今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特别是对领导的讲话要努力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使自己写出的文章达到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三是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在平时工作中,工作主动性差,遇到问题总是等领导指示,不积极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缺乏敬业精神,对文字人员应该掌握的一些数据和常识,只知道大概,没有搞精搞细;对领导交待的工作,只满足于一般的完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动脑想办法怎样将其做的更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加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追求一流的工作质量,切实做好每项工作。
几天来认真学习几位领导的讲话材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紧学习。一是多看,看经验丰富的同事是怎么做的,处处留心皆学问。无论级别大小、年长年幼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见多才能识广,开阔视野。从思想品德、知识结构、理论观点及语言表达技巧等各方面系统学习,深入分析,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二是多读,就是把理论学习与读书看报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把握其精髓;同时对中外名著,党政调研文章、领导讲话等凡是能见到的,都要尽量去读,抓住要点、掌握实质并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去粗取精,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理论修养,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多思,文秘工作要求脑勤、手勤、眼勤,勤思很重要,经常思考,脑子灵活反应迅速了,才能迅速领会领导意图;才能更好的汲取优秀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培养爱党为民之心,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树立爱岗敬业的好品德。
通过查找不足,我体会到无论作什么工作,都要端正态度,要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开拓眼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对工作要有一种服务意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尽心尽力,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质量,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形象和声誉,做一个合格的办公室工作人员。
师德师风个人剖析材料
符才焕
自从学校组织学习师德师风后,我个人总是以满腔热血地投入学习。懂得了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更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历史使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师德师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我想起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种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的勇气和态度,正是这次活动中自我剖析阶段所提倡的五个不怕,自从开展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在学习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离上级要求相差甚远,为了鞭策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我在今后的平时工作中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老八条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新课程深化与反思》等书刊,本人逐一对照,寻找差距,认真剖析,概括起来,存在下列一些不足之处:
一、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这些年来,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对于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专业钻研。
二、工作方面,主动意识不强,有时对待一些中心工作抱着保持原有的态度,不愿深入,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欠主动探索,不愿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遇事不愿多想,心想反正上有领导,领导咋说我咋办,肯定错不了,许多工作到推不掉时才仓促动手做,从不主动去想。
三、工作协调性差,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顶,到头来吃得苦多,犯的错多,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
四、对待学生过于偏爱,通过这一次学习师德师风后,本人悟出了一个道理,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他们的分数高低,而是要看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对于差生缺少耐心、恒心、热心。
五、关心,帮助他人做得不够,与他人的谈心交流,沟通较少,做了许多自认为是不错却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事。
以上是本人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多多指证、批评。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加强学习,振奋精神,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其次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二是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学生;三是振奋精神,以百分百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1、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对待学生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旧思想,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注学生成长的友式的平等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公正、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这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的深入开展,更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楷模,行为的指南。
2、树立几个方向:
(1)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已”的方法,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
(2)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
(3)牢固树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识。
3、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明确自身的职责,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一、 存在问题
1.在理想信念方面,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治的敏锐性和工作的责任感,在自己纪检监察工作中,对于实践三个代表要思想自觉性还不强。
2.在宗旨观念方面未能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虽然多次上车包建跟车添乘,但和职工真正交谈少。了解情况少,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特别是对机关职工谈心做的不够。
3.在理论和业务学习方面做的不够,忙于日常公务,参加段的集体学习多自学少,特别是业务学习方面自己自学的也少,文字语言表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4.作为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没有很好的把支部工作做好,特别是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好质量不高,只求完成任务,支部组织党员方面做得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放松了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不够,所以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总觉得自己是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有些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我们又没有决策权。
2.放松了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特别是今年3月身体发生重大疾病后,对自己要求不严,个人享乐主义有些滋生,工作有得过且过现象。
3.对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缺乏研究,工作进取心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对本职工作的钻研精神,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
4.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方面,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工作作风方面,在遵守纪律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责任心不强。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照检查分析评议,使我深刻认识
个人自我剖析材料(办公室工作)
个人思想工作剖析
我今年5月份到办公室秘书科工作,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对新的工作环境由陌生到认识再到逐渐熟悉,努力做好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他同志相比仍感到自己在知识、能力和工作作风上有很大差距。围绕这次作风整顿,针对自己平时的工作情况,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业务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剖析,以便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更好的开展以后的工作。对前阶段的工作不足之处很多,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未尽之处还请领导和同志们多指点。
一是在业务能力上离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仍需不断提高。前阶段接触的工作主要是对文件的核对、印发,参与会议记录并写会议纪要等。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感觉在工作当中还不够细心,在文字的校对、数据信息的采用、行文的标准规范等方面不时有疏漏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责任意识,对交办到手中的工作,要做到严谨细致,确保不出纰漏,不给工作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二是在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综合知识水平方面还有差距。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对一些典型的文件资料和领导讲话没有仔细的研究,对读过的文件有不明白之处,一略而过,不求甚解,不能透彻理解领会文章的实质和指导思想。没有仔细的研究,自然就学不到文章的精华,也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今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特别是对领导的讲话要努力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使自己写出的文章达到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三是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在平时工作中,工作主动性差,遇到问题总是等领导指示,不积极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缺乏敬业精神,对文字人员应该掌握的一些数据和常识,只知道大概,没有搞精搞细;对领导交待的工作,只满足于一般的完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没有动脑想办法怎样将其做的更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加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追求一流的工作质量,切实做好每项工作。
几天来认真学习几位领导的讲话材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紧学习。一是多看,看经验丰富的同事是怎么做的,处处留心皆学问。无论级别大小、年长年幼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见多才能识广,开阔视野。从思想品德、知识结构、理论观点及语言表达技巧等各方面系统学习,深入分析,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二是多读,就是把理论学习与读书看报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把握其精髓;同时对中外名著,党政调研文章、领导讲话等凡是能见到的,都要尽量去读,抓住要点、掌握实质并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去粗取精,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理论修养,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多思,文秘工作要求脑勤、手勤、眼勤,勤思很重要,经常思考,脑子灵活反应迅速了,才能迅速领会领导意图;才能更好的汲取优秀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培养爱党为民之心,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树立爱岗敬业的好品德。
通过查找不足,我体会到无论作什么工作,都要端正态度,要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开拓眼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对工作要有一种服务意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尽心尽力,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质量,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形象和声誉,做一个合格的办公室工作人员。
师德师风个人剖析材料
符才焕
自从学校组织学习师德师风后,我个人总是以满腔热血地投入学习。懂得了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更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历史使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师德师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我想起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种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的勇气和态度,正是这次活动中自我剖析阶段所提倡的五个不怕,自从开展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在学习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离上级要求相差甚远,为了鞭策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我在今后的平时工作中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老八条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新课程深化与反思》等书刊,本人逐一对照,寻找差距,认真剖析,概括起来,存在下列一些不足之处:
一、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这些年来,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对于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专业钻研。
二、工作方面,主动意识不强,有时对待一些中心工作抱着保持原有的态度,不愿深入,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欠主动探索,不愿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遇事不愿多想,心想反正上有领导,领导咋说我咋办,肯定错不了,许多工作到推不掉时才仓促动手做,从不主动去想。
三、工作协调性差,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顶,到头来吃得苦多,犯的错多,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
四、对待学生过于偏爱,通过这一次学习师德师风后,本人悟出了一个道理,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他们的分数高低,而是要看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对于差生缺少耐心、恒心、热心。
五、关心,帮助他人做得不够,与他人的谈心交流,沟通较少,做了许多自认为是不错却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事。
以上是本人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多多指证、批评。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加强学习,振奋精神,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其次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二是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学生;三是振奋精神,以百分百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1、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对待学生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旧思想,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注学生成长的友式的平等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公正、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这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的深入开展,更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楷模,行为的指南。
2、树立几个方向:
(1)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已”的方法,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
(2)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
(3)牢固树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识。
3、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明确自身的职责,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全部
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
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
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史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二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
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
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三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史学界有“盖棺论定”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在位,特别是对那些地位高、权力大的教师,大家的评价常常言不由衷。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或她)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四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封建社会里老百姓称当官的为“父母官”,是期待这些官能为民办事,也是对好官的一种尊称。其实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封建社会把这个关系颠倒了。
当教师也有同样的道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这当成对学生有恩,在学生毕业之后,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德”与“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牢记不忘的。
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五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特别是在大学,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六
“文人相轻”恐怕是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现象。但与西方国家比中国可能更厉害。这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的语言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镩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之类的警世之言,是教人如何避免东方式的嫉妒。而在西方语言中,很难找到这类语言,倒是有不少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类的至理名言,是教人如何努力奔向远大的目标。这是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中国,文人相轻心理比西方的更复杂和隐晦。
“相轻”就是互相看不起,只有自己的好。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也可以激发人们去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但多数情况下会导致互相贬斥或互相拆台。作为教师,如果对此没有警惕,上课时或与学生接触时,不是澄清学术上的是非,而是对同行进行无根据的攻击或诽谤,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说到底,这也是师德师风问题。
七
“侠”、“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英文中找不到与“义”字义相同的词。关羽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尊崇,就是因为他最好地体现了这种美德。但很少有人把这种美德与教师联系起来,好象这两个字只与武将或武林之人有关,实在看不出跟教师有什么搭界。其实不然。中国的教师离不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少教师是很讲“义气”的。有位美籍华人教授,写下这样三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它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仗义疏财,扶困济贫,教学相长”。有趣是,作为大学教授,在座右铭中只有最后一句是与教师职业有直接关系,前两句,都是武林中话语。但这位教授深受学生的爱戴,就是因为他对学生很讲“义气”。
实际上,遵守诺言、讲求信用、乐于助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等这些在古代就在平日里要求常人做到的,都是“义”字的题中之义。把这些放在教师身上,同样是一种美德。那些不讲义气,在学生困难时不解囊相助,学生需要时不能设法满足,学生遇到危险时不能挺身而出的教师,恐怕也谈不上有师德.
八
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
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所以说,“躁”也是缺乏师德的表现。
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如果你是大学教师,不妨对照一下,看看是否也存在这种心态?
九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
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你的亲人突然死去,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医生站在手术台旁,售货员站在柜台后,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病人、顾客和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医生、售货员和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殡仪馆和领导者那里。在病人面前你就是医生,在顾客面前你就是售货员,在学生面前你就是教师。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体会,这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十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以上所谈的师德师风十个方面,并不囊括所有问题,只是十几年来教育实践中对师德师风的体察和感悟。文中所批评的,不是针对他人,而是用来律己;文中所提倡的,也不是借以教人,而是借以自勉。
希望采纳 谢谢!
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
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史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二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
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
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三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史学界有“盖棺论定”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在位,特别是对那些地位高、权力大的教师,大家的评价常常言不由衷。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或她)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四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封建社会里老百姓称当官的为“父母官”,是期待这些官能为民办事,也是对好官的一种尊称。其实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封建社会把这个关系颠倒了。
当教师也有同样的道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这当成对学生有恩,在学生毕业之后,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德”与“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牢记不忘的。
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五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特别是在大学,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六
“文人相轻”恐怕是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现象。但与西方国家比中国可能更厉害。这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的语言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镩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之类的警世之言,是教人如何避免东方式的嫉妒。而在西方语言中,很难找到这类语言,倒是有不少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类的至理名言,是教人如何努力奔向远大的目标。这是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中国,文人相轻心理比西方的更复杂和隐晦。
“相轻”就是互相看不起,只有自己的好。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也可以激发人们去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但多数情况下会导致互相贬斥或互相拆台。作为教师,如果对此没有警惕,上课时或与学生接触时,不是澄清学术上的是非,而是对同行进行无根据的攻击或诽谤,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说到底,这也是师德师风问题。
七
“侠”、“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英文中找不到与“义”字义相同的词。关羽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尊崇,就是因为他最好地体现了这种美德。但很少有人把这种美德与教师联系起来,好象这两个字只与武将或武林之人有关,实在看不出跟教师有什么搭界。其实不然。中国的教师离不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少教师是很讲“义气”的。有位美籍华人教授,写下这样三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它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仗义疏财,扶困济贫,教学相长”。有趣是,作为大学教授,在座右铭中只有最后一句是与教师职业有直接关系,前两句,都是武林中话语。但这位教授深受学生的爱戴,就是因为他对学生很讲“义气”。
实际上,遵守诺言、讲求信用、乐于助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等这些在古代就在平日里要求常人做到的,都是“义”字的题中之义。把这些放在教师身上,同样是一种美德。那些不讲义气,在学生困难时不解囊相助,学生需要时不能设法满足,学生遇到危险时不能挺身而出的教师,恐怕也谈不上有师德.
八
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
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所以说,“躁”也是缺乏师德的表现。
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如果你是大学教师,不妨对照一下,看看是否也存在这种心态?
九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
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你的亲人突然死去,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医生站在手术台旁,售货员站在柜台后,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病人、顾客和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医生、售货员和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殡仪馆和领导者那里。在病人面前你就是医生,在顾客面前你就是售货员,在学生面前你就是教师。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体会,这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十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以上所谈的师德师风十个方面,并不囊括所有问题,只是十几年来教育实践中对师德师风的体察和感悟。文中所批评的,不是针对他人,而是用来律己;文中所提倡的,也不是借以教人,而是借以自勉。
希望采纳 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既然是剖析,就要全面,可借用SWOT法则剖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