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国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只有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发展经济有利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使我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脆弱的,他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牛似的力气,没有乌龟的硬壳。但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目前存在的东西,就有他的合理之处。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曾带给人类以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给人类以灿烂的明天。人类只要将双足深扎于大地母亲的怀中,他就能从容地挥动科学技术这柄长剑,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繁荣的、和平的新纪元。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请问对方辩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请问对方辩手,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法拉第、达尔文、孟德尔、扁鹊、李时珍,他们一生都是在为科学而献身,对方辩手一直强调弊大于利,如果弊大于利,那么大人们为什么还让学习这些科学家?
你错了,我们今天的日子都是那些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对方辩手不要在狡辩了,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没有了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对方辩友,你们总是列举科技的种种坏处,似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呢?
难道人类错了吗?
你说人类坚持发展科学错了?从医学说: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出现,激光手术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天文方面: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发明,比如气象卫星,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从人类生活方面:各种电器使人们生活舒适,比如空调,冬暖夏凉……你怎能说人类错了?
试问如果没有科技,说不定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那环境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人们在研究科技的时候,不也在保护环境吗,那有怎么能说研究科技就一定破环了环境呢?
这并不能说明弊大于利,这只是个别现象,是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科学技术,这并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
不是的,科学技术其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都是人类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划时代的胜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正是由于青铜器的铸造和铁器的使用,才使得社会财富成倍增长,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正是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翻了一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是由于以使用电器为主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才极大地促使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因此,科技发展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呢?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我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如何呢?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地位,同时把发展科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增大了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了科技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结果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法国等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怎能说弊大于利呢?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现在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有该怎么说?其实,网络本无利弊,利弊在于上网之人。学了马哲,知道人应当发挥自身能动性,上网也是如此。有时,利与弊只一线相隔,单看上网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的。网络虽然会引起一些人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但这完全出自于他本身的问题,是不能完全否定网络的功能.如今,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趋势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说,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用电话加快通讯,用汽车、摩托车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用电饭煲、煤气做美味可口的饭菜……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可以这样说,科技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发达的科技,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目前存在的东西,就有他的合理之处。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曾带给人类以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给人类以灿烂的明天。人类只要将双足深扎于大地母亲的怀中,他就能从容地挥动科学技术这柄长剑,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繁荣的、和平的新纪元。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请问对方辩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请问对方辩手,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法拉第、达尔文、孟德尔、扁鹊、李时珍,他们一生都是在为科学而献身,对方辩手一直强调弊大于利,如果弊大于利,那么大人们为什么还让学习这些科学家?
你错了,我们今天的日子都是那些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对方辩手不要在狡辩了,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没有了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对方辩友,你们总是列举科技的种种坏处,似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呢?
难道人类错了吗?
你说人类坚持发展科学错了?从医学说: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出现,激光手术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天文方面: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发明,比如气象卫星,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从人类生活方面:各种电器使人们生活舒适,比如空调,冬暖夏凉……你怎能说人类错了?
试问如果没有科技,说不定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那环境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人们在研究科技的时候,不也在保护环境吗,那有怎么能说研究科技就一定破环了环境呢?
这并不能说明弊大于利,这只是个别现象,是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科学技术,这并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
不是的,科学技术其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都是人类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划时代的胜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正是由于青铜器的铸造和铁器的使用,才使得社会财富成倍增长,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正是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翻了一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是由于以使用电器为主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才极大地促使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因此,科技发展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呢?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我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如何呢?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地位,同时把发展科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增大了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了科技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结果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法国等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怎能说弊大于利呢?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现在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有该怎么说?其实,网络本无利弊,利弊在于上网之人。学了马哲,知道人应当发挥自身能动性,上网也是如此。有时,利与弊只一线相隔,单看上网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的。网络虽然会引起一些人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但这完全出自于他本身的问题,是不能完全否定网络的功能.如今,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趋势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说,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用电话加快通讯,用汽车、摩托车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用电饭煲、煤气做美味可口的饭菜……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可以这样说,科技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发达的科技,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展开全部
1、短信:空中飘满“小纸条”
周文峰
记得在两年前看到一则消息说,英国的中学生迷上发短信跟着了魔似的,放着好好的电话不打,偏要费劲地往小小的手机里输入一大串字符来交流。这不是舍易就难吗?不明白?真是老土!前阵子与几个同事聊天,才知道自己才老土,三十不到的人已经明显落后于社会节拍了。我那小姑娘同事跟我说,她用松下手机输入汉字的速度可赶上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这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我是见识过的,没见手指怎么动,只见屏幕上的字一串一串地冒出来。看来,发短信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费劲。难怪英国的中学生不爱电话爱短信。另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有一个处于热恋中的朋友,每月单短信的费用就三百多。粗略地一算,每条短信一毛钱,三百多块钱就得发三千多条短信息,平均下来每天就得发一百多条短信。天那,真是有空,那他们还做不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短信的火爆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1993年,最早的短信出现了,当然是英文的。中文短信直到1995年才面世。但那时的手机短信功能和服务都不完善,1998年以后,短信服务日益成熟,于是,一场短信“大围剿”从此开始。走在大街上,呆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短信的铃声响个不停。即使是在家里,也难逃短信的势力范围,因为你家的电视不断地叫嚷着:“发短信,赢大奖”。我一位年近六十的同事曾跟我说有一次他去超市,收到家人给他发的一条短信:“爸爸,家里没米了”,于是他买了袋米回家,避免了一次无米之炊。短信最大的好处是便宜,像“家里没米”这种小消息由短信代劳确实是最合适不过了。
如今的短信从小的地方说,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许多人,逢年过节不再写信打电话,谈情说爱不用写情书煲电话粥,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传纸条而代之以发短信……短信改变了许多人的交际方式;短信还被利用来参与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订阅每天的即时新闻或股票信息……短信也提供了另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从大的方面说,短信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中国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共发送了900亿条短信,以我国手机用户2亿户计,那么就意味着每个手机用户平均一年发送450条,也意味着电信等行业从中获得了超过90亿元的收入。不仅移动电信从中获得大量的服务提供费,其他行业也蜂拥而上。PDA,固定电话,还有互联网,都已经成为了提供短信应用与服务的平台。可以发送照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彩信业务也应运而生。真是人人都想分享“短信经济”的大蛋糕,并且还蓄谋着把蛋糕做大。
短信当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经常收到的各种杂七杂八的短信也挺烦人的。有给你发送GRE单词的,有谎称你中了大奖想骗你钱的,有号称该公司有小至手机大到轿车的水货供应的,诸如此类。因此,垃圾短信过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据说,逻捷克短信防火墙产品已经问世,而爱立信、诺基亚也表示有类似的产品或生产计划。开个玩笑,也许过去几年是短信“围剿”我们,再过几年,我们犯愁的是如何去“围剿”短信。呵呵~~
2、网络:像我这样的“网民”
康慨
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已超过6亿,中国网民也将达到6000万之巨。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早已不再是只是边缘化的技术,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我从1998年初开始上网,算来已经5年,但迄今也只以56K的猫拨号,没花钱去装ISDN或ADSL——听说那都是过渡技术,所以一心等着我家所在的小区今年开通宽带。我没去过网吧(北京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厅除外),因为听说那里搞不好要着火,有些部门也把那里和***连在一处。我用网络,除了收发邮件和看新闻,大多是与工作相关的资料检索。我下载软件,很经常,因为我要确保我的电脑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我没有ICQ号码,没装过雅虎通或MS Messager,因为我的朋友和作者大多也没这些东西。我没玩过网络游戏,因为我玩电脑游戏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我下载过电影,只有一部——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时间是2000年年底,耗时一天两夜,从此怕了。我偶尔上过**网站——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访问过黑客站点——找点儿保罗·西蒙的MP3或注册码什么的。但绝少去聊天室,既不想搞婚外恋,又怕说错了话惹祸,不像给报纸写文章,有三审制帮我把关。
像我这样的“网民”——我厌恶这个自轻自贱的词,就跟厌恶“群众”一样,但找不到代用的——对2003年的网络有些什么想法呢?
宽带该装了。对我来说,包月制宽带网的最大好处是便宜。即便每月150元,也不及我现在网络费用的三分之一。对其他同志来说,可以更快地下载电影、更流畅地玩网络游戏。我最近发现,网上提供影片下载的站点越来越多,尽管其片源十分可疑。但正如盗版影碟带动了过去的国产VCD和今日的国产DVD一样,相信越来越多的地下影片提供商会大大刺激网民对宽带的兴趣,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网络真的快成“第四媒体”了。“网上有人说”和“有人在网上说”甚为流行,越来越多的记者以此为新闻线索,前往受访者处求证。尽管多数遭到“不要听信那些谣言”或“不值一提”的回答,但网络言论的作用日益彰显。
垃圾邮件咋办。我有一个用了5年的Hotmail邮箱,因为无数的垃圾邮件,已不得不采取最极端的过滤措施——除了我地址簿里的十几个老友,其他人的来信一概拒收。据说目前所有在网上传递的电子邮件之中,有30%是垃圾信件。而一家名为Surf Control的电子邮件过滤公司最近则称,到今年7月,垃圾电邮的数量将会超过正常电邮。电子邮件还能用吗?
隐私权和知情权。总之,现在对上网者的限制越来越严,上不去的网站越来越多。听说现在有些地方进网吧跟坐飞机差不多了,要先出示身份证登记。也许这是出于好意,那就让我们往好的方面去积极理解吧。
最后要说,Google还是很有用的。
3、数码相机:让胶卷“下课”
刘华杰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读大学时就在宿舍讨论过传统相机(胶片相机)早晚要被一种电子摄影装置取代。数码相机的思想并不神秘,我猜许多人都考虑过。那时世上还没有数码相机,连这名字也没有。主要是光电传感器、记录芯片、图像处理等部件没有开发出来,或没有降到足够低的价位。数码相机算得上一种高技术产品,它必然是一种综合创新,只有观念或者只有某一部分技术都不成。
胶片相机我用过几十年,品牌也不下数个,但从来不曾买过高档的,原因很简单,买不起。在美国买过一架尼康N70,算是能用的业余相机,镜头很锐,拍摄效果挺好的。
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接触数码相机,起初是200乘300的,为随机赠品。现在扔掉也没人要了。就是这种极土的数码相机,也能拍摄出可供网站使用的色彩还原准确的图形文件。再后来用过奥林巴斯较高级的数码相机,有210万象素,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在暗光下。一般的室内开会,用它拍摄不用闪光。我曾在石花洞内实地拍摄过,无需闪光灯。到目前为止奥林巴斯是我遇上的最合手的数码相机,我现在个人买的富士PinePix S602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及它,特别是在暗光条件下。在室外,富士这一款表现也可以。
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几乎停止使用胶片相机了,理由是太费钱了,我手边的富士PinePix已经能够满足90%的应用。我估计再过5年世界上90%的照片将是数码相机拍摄的。据个人经验,数码相机的好处是:1)省钱,充足电就行,拍得不好删除就是了。2)环保,节省资源。3)快速,可以适应急需。4)色彩表现胜过一般的胶片相机,当然不及专业相机。5)适合于大批量拍摄,如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在不长的时间内,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数千张植物照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6)图片容易不失真地长期保存。目前的问题是:1)坏了难以修理,我们单位的奥林巴斯相机变焦杆出了毛病,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公司的服务部门,修理要价极高,而且一年后这种型号就不再生产了。2)快门速度不够,抓拍时常遇到问题。3)耗电也大。4)许多功能华而不实。5)洗印照片较贵
。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胶片相机难以有什么大进步,而数码相机日新月异。我现在能找到的缺点,几年内都可能解决。可以想象,将来胶片相机只能供发烧友玩了,胶卷产量骤降,价格上升。那时冲胶卷要比现在拿光盘洗照片更难。
4 DV:即使不能成为张艺谋
数码摄像机(DV)对我不是时髦的玩具,而是一个即能干又体贴的伙伴。她既满足了我记录人生的渴望,又帮我省掉了刻苦钻研拍摄技术的种种麻烦。尽管各大生产厂商变着花样地展示旗下DV的过人之处,但我最看重的还是携带方便和使用简易这两个优点。说实话,除了知道可以摄影和摄像以外,我对自己手中的这台DV的其他的功能一概不知,更没有什么拍摄技巧可言。但是“高科技”的力量就是在于可以让普通人轻松成为“高手”。我不用研究什么景深、焦距、对比度等等的专业术语,有了DV,既使“业余”也没有关系。那扇小小的显示屏使我拍到的就是看到的,不必在拍摄的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了,边走边欣赏那才够逍遥,只要手指头够灵活,电池充足,就可以全程保存“过去时”。当然要想拍出“英雄”或者“黑客帝国”那样的片子,还不能指望DV。除
了清晰度不够高,这种轻巧机器的防震动性能是完全没法和斯坦尼康相比的,不过晃来晃去的效果对拍摄纪实节目来说倒最能体现真实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这台佳能ZR45我只使用过两次,而两次拍摄的短片都已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次,我用DV记录了在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度过的一周。当马尔代夫清透的海水、明澈的天空、洁净的沙滩以及多资多彩的海洋生物和生机勃勃的海岛植物通过我的镜头展现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没有人不会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每一次观看这段影片,我仿佛又回到了迷人海岛,又见到了自由自在的动物朋友们,又和他们一起感受清风、聆听树语。DV不仅为我保留了对快乐假期的美好记忆,更演绎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环境教育课。第二次,我使用DV对北京一家条件恶劣的私人动物园进行了“曝光”。通过大众媒体——电视的呼吁,不仅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更让许多善良的人们了解到爱护动物也要讲科学懂法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家非法的私人动物园终于
被关闭了,那里的动物也将得到妥善的安置。我越来越爱DV了,我要拍更多的片子,让大家都来分享我看到的美丽事物,也同样关注那些需要关注却被忽视的事物。
5、信用卡:一卡走天下
周文峰
就在几年前做学生时看《数字化生存》一书,还觉得书中谈及的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深刻变化只不过是作者尼葛洛庞帝未来学家式的预测和想象,心中尽管相信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必将到来,但那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工作没几年,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半数字化了,口袋里的各种电子卡多了起来。出门乘车时用交通卡,购物时用信用卡,看病时用社会保障卡,家里的水电煤和电话账单也直接从银行划账了事。不仅我是这样,身边的人也大多如此,在上海的街头随便找一人,从身上肯定可以掏出几张卡来。要说起来,这肯定还属于数字化生存的初级阶段。
现在的电子卡品种之繁多,恐怕难以一一列举。就以我自己来说,单单银行的信用卡就有四张。这还算少的。记得有一次看电视上的一个访谈节目,当时招商银行行长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皮夹子,一数单信用卡就有十张。说实在的,口袋中带着一大堆卡自然比带着一大堆钱方便、安全,尤其是出差或旅游时,但是,要记住那么多的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上海市政府已经推出了社保“一卡通”、交通“一卡通”和银行卡“一卡通”等“一卡通”工程,这样就可以将各种名目繁多的卡集中在几张卡里,用起来自然方便得多,我将这称之为数字化生活的中级阶段。到如此地步,我已经很满意了,但是,一旦这些“一卡通”工程完成后,通往完全“一卡通”或“无卡通”的日子也不会远了,到那时,“数字化生存”就更近了一些。
6、磁悬浮:80年后环游地球
周文峰
说起2002年的上海,最出彩的事情莫过于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和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的开通。前一件事让人们想像着8年后的上海,后一件事则使人们想像着80年后的世界。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通车后,马上有人提出可以修建上海至杭州的磁悬浮线路,如此一来杭州的西湖就成了上海的后花园,而上海浦东的国际机场也成了杭州的国际机场。另一种美好的想象是如果上海和北京之间有了磁悬浮,那么上海人就可以早上出发,中午时分赶到北京吃烤鸭,下午开个会,看个展览,见见朋友,或者玩上一阵之后,当天就可以赶回上海。
其实,不仅上海人存在如此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在欧洲,类似的想法同样盛行。瑞士人正在洛桑开展一项1/10的模型试验,计划在地底150米深处相对真空的管道中建造磁悬浮网,像一个管道邮局系统将瑞士的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德国人则提出在中东欧地区建立一个地面磁悬浮网的计划,将柏林、里昂、布达佩斯、莫斯科等中东欧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德国版的磁悬浮未来故事之一是在柏林的市中心上火车,仅仅3个小时之后就在布达佩斯的市中心下了车,喝上一杯咖啡,采购少许东西,然后,晚上又回到了柏林。欧洲人还对有人提出的巴黎—上海磁悬浮线路充满期待。
科技界的无冕之王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磁悬浮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除了几条拟建的磁悬浮线路外,最具想像力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提出的真空磁悬浮线路。这种磁悬浮线路将建造在地底下的真空管道里,设计速度可达每小时二万二千五百公里,几小时内就可以绕世界一圈。也许到那时,太平洋都成了谁家的养鱼塘,去美国留学的女士先生们也不再算计着买打折飞机票,而改乘磁悬浮了。
不仅如此,美国人已经在开发磁悬浮汽车和磁悬浮飞机了,甚至是利用磁悬浮发射航天器,日本人则早就在开发磁悬浮轮船,即使是先前很少谈及的中低速磁悬浮也被提议用来作为城市内的轨道交通系统。也许80年后,汽车不用坐了,火车不用坐了,轮船不用坐了,飞机不用坐了,出门就坐磁悬浮吧,既快速又安全还环保,火车、轮船和飞机也不用在春运期间争抢客源了,因为磁悬浮已经一统江湖了(当然,不排除有另外更好的交通技术出现,也不排除磁悬浮只是一个绚烂一时的高科技肥皂泡)!
7、转基因食品:悄然端上餐桌
黄艾禾
近10年的时间,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食物,已经悄悄地端上我们的餐桌。中国自己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虽然很少,但进口的恐怕不再是少数,比如我们现在吃的色拉油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而美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有近万种,英国有7000多种,甚至像冰激凌这类产品中都含有转基因,现在是想不吃都不行了。转基因食品畅销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便宜: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仅相当于中国普通大豆的一半。
今天人类所掌握的转基因技术,已经可以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按人的意志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简单地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比如说,把西红柿的基因嫁接到土豆的基因上去,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植物,地面之上结西红柿,地面以下长土豆。有些玉米、大豆或棉花在被“嫁接”了某种基因(常常是细菌的基因)后具有了抗莠、抗虫害或抗寄生真菌的特性。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当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仅为430万英亩。到2002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已达1.45亿英亩。目前,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美国是世界上生产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和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现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很多,主要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仅仅10年的时间,它的效果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有一种观点是,基因的转移有可能使有些疾病在不同物种间进行扩散。由于这些忧虑,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转基因技术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限制。
但是,拥护转基因食品的人指出,地球上有近五分之一的地区的人口处于粮食匮乏、营养不良之中。转基因农产品能让成千上万的人免于饥馑。然而,像赞比亚这样处于饥荒中的非洲国家却表示,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转基因食品的援助。实际上,转基因食品已经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8、克隆技术:换器官就像换汽车配件
黄艾禾
2002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家、著名的克隆人组织Clonaid协会主席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克隆技术产下了一位名叫“夏娃”的女婴。这条消息现在正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为布瓦瑟利耶至今还不肯让人为“夏娃”做DNA测试,以证明“夏娃”确实是第一名利用克隆技术产生出来的人类。
但克隆人的问世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自从1997年“多莉”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已先后克隆出绵羊、牛、老鼠、山羊、猪、兔子和猫等7种动物,克隆人不过是科学发展顺理成章的下一步;美国目前就有370个培育试管婴儿的诊所,大多数类似诊所都具备制造克隆人的原始生物材料和设备;而克隆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众多生物技术企业投身其中,可用来克隆人的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当然,克隆人类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都遭到了同声谴责。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社会心理上,人们都无法接受这种“违背了自然本质,把神圣的人降格为物,从而使人成为技术操纵的对象”的产物。
但是,如果我们克隆的不是整体的人,而是人体某一器官,克隆技术就可能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目前科学家正尝试着利用干细胞技术克隆人的器官——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一个胚胎干细胞分化发育出来的,如果在干细胞发育的过程中诱导它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比如你需要肾,就让它往肾的方向发展,你需要肝,就让它长成肝——那不知就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因为这样克隆出的人体器官,决不会与你产生排斥反应。这种“诱导”干细胞的技术,乃是今天世界干细胞技术的尖端。它可以真正救人的命,又不触犯人类的伦理道德。所以,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政府在禁止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的同时,都不禁止治疗性克隆。所以,将来可能会有这样一天,你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汽车配件一样,坏了就换上一个新的——这样会让你长命百岁吗?
对于那些靠试管婴儿技术也无法生育的夫妇,克隆技术可以使他们得到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是,目前克隆技术对人类更实际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帮人类生孩子。科学家们说,克隆技术的第一个好处是能够更便宜更有效地生产那些带特殊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用于给人类治病。而且,克隆技术也可以帮助人们多快好省地繁殖对于那些特别优良的动物品种,比如看到哪头奶牛产量极高,就可以“克隆出成千上万头来”。
9、DNA检测技术:一纸检测报告会改变什么
罗汉果
据说大众传媒是时代的小镜子和小哨兵,这话看来一点都没错儿。比如在我们已身处其中的这个生物技术世纪,DNA检测技术一下子成了电视剧编导们最喜爱的一件道具。从亲子鉴定到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新鲜出炉的技术手段给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剧情增加了不少悬念,而确凿无疑的检测报告则给电视剧的主角们平添了不少底气。看着荧屏上那身着白大褂紧张忙碌的身影,心中自是忍不住念着科学技术的好儿:这DNA真是个好东东。
我相信生物学之外的非专业人士对于DNA的认识大多来自这样的传播渠道。不过,电视上的故事虽说来自生活但终归要高于生活,相比于电视上演绎的悬念故事,生活中的故事虽然少了点浪漫,但却因鲜活而显得更加精采。比如去年下半年发生的美国连环枪击案。为了找出凶手,将其绳之以法,警方真是费尽心力,差一点连铁鞋也跑穿了。与此同时,法院的科学家们也没闲着,有了现代高技术的武装,好几般武艺上下左右地开弓,效率自然比牵着狗狗东闻西嗅地高出了许多,而DNA检测就是这好几般武艺之一。由于这项检测只需借助一小片组织即可实现,因此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媒体曾援引美国洛杉矶庭辩实验室主管巴里·菲斯科的话说,“你甚至可以从帽带或者眼镜的鼻梁架上取到需要的完好DNA证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关此案的结果列位看官可自行上网查找,这里也就不再多言。事实上,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单个事件的结果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看完这条消息,一种安全感多半会从心底油然而生。都说科技改变生活,其实改变了的应该还包括这种生活的心情。
当然心情也并不总是往好的一边改变。在南京,一名10来岁的小男孩身患绝症,需要父亲伸出援助之手。关键时刻,当爹的却是犹豫再三:万一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不是不值得吗?于是,他硬拉着老婆、孩子去做了亲子鉴定。事已至此,无论结果如何似乎都不再重要,为人的最基本准则已然被打破,而对婚姻与情感造成伤害的不是那一纸检测报告,而是不信任与强加于人。
其实DNA检测技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并且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更多更广的应用前景,而它所带来的问题也要复杂得多。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扯住科学技术的袖子不让它往前走(也扯不住),就好像没有人会因为饭里有砂子而从此拒绝吃饭,但假如真的从饭里吃出了砂子,那它至少提醒我们在下次淘米的时候要更小心一些。否则,真让饭里的砂子把满口的牙全都硌掉了,那么就算换上一口假牙,再好的饭恐怕也难吃出个味道了。
周文峰
记得在两年前看到一则消息说,英国的中学生迷上发短信跟着了魔似的,放着好好的电话不打,偏要费劲地往小小的手机里输入一大串字符来交流。这不是舍易就难吗?不明白?真是老土!前阵子与几个同事聊天,才知道自己才老土,三十不到的人已经明显落后于社会节拍了。我那小姑娘同事跟我说,她用松下手机输入汉字的速度可赶上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这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我是见识过的,没见手指怎么动,只见屏幕上的字一串一串地冒出来。看来,发短信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费劲。难怪英国的中学生不爱电话爱短信。另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有一个处于热恋中的朋友,每月单短信的费用就三百多。粗略地一算,每条短信一毛钱,三百多块钱就得发三千多条短信息,平均下来每天就得发一百多条短信。天那,真是有空,那他们还做不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短信的火爆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1993年,最早的短信出现了,当然是英文的。中文短信直到1995年才面世。但那时的手机短信功能和服务都不完善,1998年以后,短信服务日益成熟,于是,一场短信“大围剿”从此开始。走在大街上,呆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短信的铃声响个不停。即使是在家里,也难逃短信的势力范围,因为你家的电视不断地叫嚷着:“发短信,赢大奖”。我一位年近六十的同事曾跟我说有一次他去超市,收到家人给他发的一条短信:“爸爸,家里没米了”,于是他买了袋米回家,避免了一次无米之炊。短信最大的好处是便宜,像“家里没米”这种小消息由短信代劳确实是最合适不过了。
如今的短信从小的地方说,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许多人,逢年过节不再写信打电话,谈情说爱不用写情书煲电话粥,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传纸条而代之以发短信……短信改变了许多人的交际方式;短信还被利用来参与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订阅每天的即时新闻或股票信息……短信也提供了另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从大的方面说,短信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中国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共发送了900亿条短信,以我国手机用户2亿户计,那么就意味着每个手机用户平均一年发送450条,也意味着电信等行业从中获得了超过90亿元的收入。不仅移动电信从中获得大量的服务提供费,其他行业也蜂拥而上。PDA,固定电话,还有互联网,都已经成为了提供短信应用与服务的平台。可以发送照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彩信业务也应运而生。真是人人都想分享“短信经济”的大蛋糕,并且还蓄谋着把蛋糕做大。
短信当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经常收到的各种杂七杂八的短信也挺烦人的。有给你发送GRE单词的,有谎称你中了大奖想骗你钱的,有号称该公司有小至手机大到轿车的水货供应的,诸如此类。因此,垃圾短信过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据说,逻捷克短信防火墙产品已经问世,而爱立信、诺基亚也表示有类似的产品或生产计划。开个玩笑,也许过去几年是短信“围剿”我们,再过几年,我们犯愁的是如何去“围剿”短信。呵呵~~
2、网络:像我这样的“网民”
康慨
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已超过6亿,中国网民也将达到6000万之巨。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早已不再是只是边缘化的技术,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我从1998年初开始上网,算来已经5年,但迄今也只以56K的猫拨号,没花钱去装ISDN或ADSL——听说那都是过渡技术,所以一心等着我家所在的小区今年开通宽带。我没去过网吧(北京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厅除外),因为听说那里搞不好要着火,有些部门也把那里和***连在一处。我用网络,除了收发邮件和看新闻,大多是与工作相关的资料检索。我下载软件,很经常,因为我要确保我的电脑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我没有ICQ号码,没装过雅虎通或MS Messager,因为我的朋友和作者大多也没这些东西。我没玩过网络游戏,因为我玩电脑游戏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我下载过电影,只有一部——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时间是2000年年底,耗时一天两夜,从此怕了。我偶尔上过**网站——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访问过黑客站点——找点儿保罗·西蒙的MP3或注册码什么的。但绝少去聊天室,既不想搞婚外恋,又怕说错了话惹祸,不像给报纸写文章,有三审制帮我把关。
像我这样的“网民”——我厌恶这个自轻自贱的词,就跟厌恶“群众”一样,但找不到代用的——对2003年的网络有些什么想法呢?
宽带该装了。对我来说,包月制宽带网的最大好处是便宜。即便每月150元,也不及我现在网络费用的三分之一。对其他同志来说,可以更快地下载电影、更流畅地玩网络游戏。我最近发现,网上提供影片下载的站点越来越多,尽管其片源十分可疑。但正如盗版影碟带动了过去的国产VCD和今日的国产DVD一样,相信越来越多的地下影片提供商会大大刺激网民对宽带的兴趣,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网络真的快成“第四媒体”了。“网上有人说”和“有人在网上说”甚为流行,越来越多的记者以此为新闻线索,前往受访者处求证。尽管多数遭到“不要听信那些谣言”或“不值一提”的回答,但网络言论的作用日益彰显。
垃圾邮件咋办。我有一个用了5年的Hotmail邮箱,因为无数的垃圾邮件,已不得不采取最极端的过滤措施——除了我地址簿里的十几个老友,其他人的来信一概拒收。据说目前所有在网上传递的电子邮件之中,有30%是垃圾信件。而一家名为Surf Control的电子邮件过滤公司最近则称,到今年7月,垃圾电邮的数量将会超过正常电邮。电子邮件还能用吗?
隐私权和知情权。总之,现在对上网者的限制越来越严,上不去的网站越来越多。听说现在有些地方进网吧跟坐飞机差不多了,要先出示身份证登记。也许这是出于好意,那就让我们往好的方面去积极理解吧。
最后要说,Google还是很有用的。
3、数码相机:让胶卷“下课”
刘华杰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读大学时就在宿舍讨论过传统相机(胶片相机)早晚要被一种电子摄影装置取代。数码相机的思想并不神秘,我猜许多人都考虑过。那时世上还没有数码相机,连这名字也没有。主要是光电传感器、记录芯片、图像处理等部件没有开发出来,或没有降到足够低的价位。数码相机算得上一种高技术产品,它必然是一种综合创新,只有观念或者只有某一部分技术都不成。
胶片相机我用过几十年,品牌也不下数个,但从来不曾买过高档的,原因很简单,买不起。在美国买过一架尼康N70,算是能用的业余相机,镜头很锐,拍摄效果挺好的。
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接触数码相机,起初是200乘300的,为随机赠品。现在扔掉也没人要了。就是这种极土的数码相机,也能拍摄出可供网站使用的色彩还原准确的图形文件。再后来用过奥林巴斯较高级的数码相机,有210万象素,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在暗光下。一般的室内开会,用它拍摄不用闪光。我曾在石花洞内实地拍摄过,无需闪光灯。到目前为止奥林巴斯是我遇上的最合手的数码相机,我现在个人买的富士PinePix S602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及它,特别是在暗光条件下。在室外,富士这一款表现也可以。
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几乎停止使用胶片相机了,理由是太费钱了,我手边的富士PinePix已经能够满足90%的应用。我估计再过5年世界上90%的照片将是数码相机拍摄的。据个人经验,数码相机的好处是:1)省钱,充足电就行,拍得不好删除就是了。2)环保,节省资源。3)快速,可以适应急需。4)色彩表现胜过一般的胶片相机,当然不及专业相机。5)适合于大批量拍摄,如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在不长的时间内,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数千张植物照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6)图片容易不失真地长期保存。目前的问题是:1)坏了难以修理,我们单位的奥林巴斯相机变焦杆出了毛病,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公司的服务部门,修理要价极高,而且一年后这种型号就不再生产了。2)快门速度不够,抓拍时常遇到问题。3)耗电也大。4)许多功能华而不实。5)洗印照片较贵
。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胶片相机难以有什么大进步,而数码相机日新月异。我现在能找到的缺点,几年内都可能解决。可以想象,将来胶片相机只能供发烧友玩了,胶卷产量骤降,价格上升。那时冲胶卷要比现在拿光盘洗照片更难。
4 DV:即使不能成为张艺谋
数码摄像机(DV)对我不是时髦的玩具,而是一个即能干又体贴的伙伴。她既满足了我记录人生的渴望,又帮我省掉了刻苦钻研拍摄技术的种种麻烦。尽管各大生产厂商变着花样地展示旗下DV的过人之处,但我最看重的还是携带方便和使用简易这两个优点。说实话,除了知道可以摄影和摄像以外,我对自己手中的这台DV的其他的功能一概不知,更没有什么拍摄技巧可言。但是“高科技”的力量就是在于可以让普通人轻松成为“高手”。我不用研究什么景深、焦距、对比度等等的专业术语,有了DV,既使“业余”也没有关系。那扇小小的显示屏使我拍到的就是看到的,不必在拍摄的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了,边走边欣赏那才够逍遥,只要手指头够灵活,电池充足,就可以全程保存“过去时”。当然要想拍出“英雄”或者“黑客帝国”那样的片子,还不能指望DV。除
了清晰度不够高,这种轻巧机器的防震动性能是完全没法和斯坦尼康相比的,不过晃来晃去的效果对拍摄纪实节目来说倒最能体现真实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这台佳能ZR45我只使用过两次,而两次拍摄的短片都已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次,我用DV记录了在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度过的一周。当马尔代夫清透的海水、明澈的天空、洁净的沙滩以及多资多彩的海洋生物和生机勃勃的海岛植物通过我的镜头展现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没有人不会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每一次观看这段影片,我仿佛又回到了迷人海岛,又见到了自由自在的动物朋友们,又和他们一起感受清风、聆听树语。DV不仅为我保留了对快乐假期的美好记忆,更演绎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环境教育课。第二次,我使用DV对北京一家条件恶劣的私人动物园进行了“曝光”。通过大众媒体——电视的呼吁,不仅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更让许多善良的人们了解到爱护动物也要讲科学懂法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家非法的私人动物园终于
被关闭了,那里的动物也将得到妥善的安置。我越来越爱DV了,我要拍更多的片子,让大家都来分享我看到的美丽事物,也同样关注那些需要关注却被忽视的事物。
5、信用卡:一卡走天下
周文峰
就在几年前做学生时看《数字化生存》一书,还觉得书中谈及的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深刻变化只不过是作者尼葛洛庞帝未来学家式的预测和想象,心中尽管相信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必将到来,但那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工作没几年,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半数字化了,口袋里的各种电子卡多了起来。出门乘车时用交通卡,购物时用信用卡,看病时用社会保障卡,家里的水电煤和电话账单也直接从银行划账了事。不仅我是这样,身边的人也大多如此,在上海的街头随便找一人,从身上肯定可以掏出几张卡来。要说起来,这肯定还属于数字化生存的初级阶段。
现在的电子卡品种之繁多,恐怕难以一一列举。就以我自己来说,单单银行的信用卡就有四张。这还算少的。记得有一次看电视上的一个访谈节目,当时招商银行行长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皮夹子,一数单信用卡就有十张。说实在的,口袋中带着一大堆卡自然比带着一大堆钱方便、安全,尤其是出差或旅游时,但是,要记住那么多的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上海市政府已经推出了社保“一卡通”、交通“一卡通”和银行卡“一卡通”等“一卡通”工程,这样就可以将各种名目繁多的卡集中在几张卡里,用起来自然方便得多,我将这称之为数字化生活的中级阶段。到如此地步,我已经很满意了,但是,一旦这些“一卡通”工程完成后,通往完全“一卡通”或“无卡通”的日子也不会远了,到那时,“数字化生存”就更近了一些。
6、磁悬浮:80年后环游地球
周文峰
说起2002年的上海,最出彩的事情莫过于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和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的开通。前一件事让人们想像着8年后的上海,后一件事则使人们想像着80年后的世界。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通车后,马上有人提出可以修建上海至杭州的磁悬浮线路,如此一来杭州的西湖就成了上海的后花园,而上海浦东的国际机场也成了杭州的国际机场。另一种美好的想象是如果上海和北京之间有了磁悬浮,那么上海人就可以早上出发,中午时分赶到北京吃烤鸭,下午开个会,看个展览,见见朋友,或者玩上一阵之后,当天就可以赶回上海。
其实,不仅上海人存在如此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在欧洲,类似的想法同样盛行。瑞士人正在洛桑开展一项1/10的模型试验,计划在地底150米深处相对真空的管道中建造磁悬浮网,像一个管道邮局系统将瑞士的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德国人则提出在中东欧地区建立一个地面磁悬浮网的计划,将柏林、里昂、布达佩斯、莫斯科等中东欧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德国版的磁悬浮未来故事之一是在柏林的市中心上火车,仅仅3个小时之后就在布达佩斯的市中心下了车,喝上一杯咖啡,采购少许东西,然后,晚上又回到了柏林。欧洲人还对有人提出的巴黎—上海磁悬浮线路充满期待。
科技界的无冕之王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磁悬浮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除了几条拟建的磁悬浮线路外,最具想像力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提出的真空磁悬浮线路。这种磁悬浮线路将建造在地底下的真空管道里,设计速度可达每小时二万二千五百公里,几小时内就可以绕世界一圈。也许到那时,太平洋都成了谁家的养鱼塘,去美国留学的女士先生们也不再算计着买打折飞机票,而改乘磁悬浮了。
不仅如此,美国人已经在开发磁悬浮汽车和磁悬浮飞机了,甚至是利用磁悬浮发射航天器,日本人则早就在开发磁悬浮轮船,即使是先前很少谈及的中低速磁悬浮也被提议用来作为城市内的轨道交通系统。也许80年后,汽车不用坐了,火车不用坐了,轮船不用坐了,飞机不用坐了,出门就坐磁悬浮吧,既快速又安全还环保,火车、轮船和飞机也不用在春运期间争抢客源了,因为磁悬浮已经一统江湖了(当然,不排除有另外更好的交通技术出现,也不排除磁悬浮只是一个绚烂一时的高科技肥皂泡)!
7、转基因食品:悄然端上餐桌
黄艾禾
近10年的时间,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食物,已经悄悄地端上我们的餐桌。中国自己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虽然很少,但进口的恐怕不再是少数,比如我们现在吃的色拉油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而美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有近万种,英国有7000多种,甚至像冰激凌这类产品中都含有转基因,现在是想不吃都不行了。转基因食品畅销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便宜: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仅相当于中国普通大豆的一半。
今天人类所掌握的转基因技术,已经可以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按人的意志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简单地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比如说,把西红柿的基因嫁接到土豆的基因上去,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植物,地面之上结西红柿,地面以下长土豆。有些玉米、大豆或棉花在被“嫁接”了某种基因(常常是细菌的基因)后具有了抗莠、抗虫害或抗寄生真菌的特性。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当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仅为430万英亩。到2002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已达1.45亿英亩。目前,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美国是世界上生产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和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现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很多,主要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仅仅10年的时间,它的效果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有一种观点是,基因的转移有可能使有些疾病在不同物种间进行扩散。由于这些忧虑,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转基因技术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限制。
但是,拥护转基因食品的人指出,地球上有近五分之一的地区的人口处于粮食匮乏、营养不良之中。转基因农产品能让成千上万的人免于饥馑。然而,像赞比亚这样处于饥荒中的非洲国家却表示,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转基因食品的援助。实际上,转基因食品已经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8、克隆技术:换器官就像换汽车配件
黄艾禾
2002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家、著名的克隆人组织Clonaid协会主席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克隆技术产下了一位名叫“夏娃”的女婴。这条消息现在正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为布瓦瑟利耶至今还不肯让人为“夏娃”做DNA测试,以证明“夏娃”确实是第一名利用克隆技术产生出来的人类。
但克隆人的问世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自从1997年“多莉”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已先后克隆出绵羊、牛、老鼠、山羊、猪、兔子和猫等7种动物,克隆人不过是科学发展顺理成章的下一步;美国目前就有370个培育试管婴儿的诊所,大多数类似诊所都具备制造克隆人的原始生物材料和设备;而克隆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众多生物技术企业投身其中,可用来克隆人的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当然,克隆人类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都遭到了同声谴责。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社会心理上,人们都无法接受这种“违背了自然本质,把神圣的人降格为物,从而使人成为技术操纵的对象”的产物。
但是,如果我们克隆的不是整体的人,而是人体某一器官,克隆技术就可能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目前科学家正尝试着利用干细胞技术克隆人的器官——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一个胚胎干细胞分化发育出来的,如果在干细胞发育的过程中诱导它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比如你需要肾,就让它往肾的方向发展,你需要肝,就让它长成肝——那不知就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因为这样克隆出的人体器官,决不会与你产生排斥反应。这种“诱导”干细胞的技术,乃是今天世界干细胞技术的尖端。它可以真正救人的命,又不触犯人类的伦理道德。所以,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政府在禁止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的同时,都不禁止治疗性克隆。所以,将来可能会有这样一天,你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汽车配件一样,坏了就换上一个新的——这样会让你长命百岁吗?
对于那些靠试管婴儿技术也无法生育的夫妇,克隆技术可以使他们得到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是,目前克隆技术对人类更实际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帮人类生孩子。科学家们说,克隆技术的第一个好处是能够更便宜更有效地生产那些带特殊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用于给人类治病。而且,克隆技术也可以帮助人们多快好省地繁殖对于那些特别优良的动物品种,比如看到哪头奶牛产量极高,就可以“克隆出成千上万头来”。
9、DNA检测技术:一纸检测报告会改变什么
罗汉果
据说大众传媒是时代的小镜子和小哨兵,这话看来一点都没错儿。比如在我们已身处其中的这个生物技术世纪,DNA检测技术一下子成了电视剧编导们最喜爱的一件道具。从亲子鉴定到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新鲜出炉的技术手段给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剧情增加了不少悬念,而确凿无疑的检测报告则给电视剧的主角们平添了不少底气。看着荧屏上那身着白大褂紧张忙碌的身影,心中自是忍不住念着科学技术的好儿:这DNA真是个好东东。
我相信生物学之外的非专业人士对于DNA的认识大多来自这样的传播渠道。不过,电视上的故事虽说来自生活但终归要高于生活,相比于电视上演绎的悬念故事,生活中的故事虽然少了点浪漫,但却因鲜活而显得更加精采。比如去年下半年发生的美国连环枪击案。为了找出凶手,将其绳之以法,警方真是费尽心力,差一点连铁鞋也跑穿了。与此同时,法院的科学家们也没闲着,有了现代高技术的武装,好几般武艺上下左右地开弓,效率自然比牵着狗狗东闻西嗅地高出了许多,而DNA检测就是这好几般武艺之一。由于这项检测只需借助一小片组织即可实现,因此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媒体曾援引美国洛杉矶庭辩实验室主管巴里·菲斯科的话说,“你甚至可以从帽带或者眼镜的鼻梁架上取到需要的完好DNA证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关此案的结果列位看官可自行上网查找,这里也就不再多言。事实上,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单个事件的结果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看完这条消息,一种安全感多半会从心底油然而生。都说科技改变生活,其实改变了的应该还包括这种生活的心情。
当然心情也并不总是往好的一边改变。在南京,一名10来岁的小男孩身患绝症,需要父亲伸出援助之手。关键时刻,当爹的却是犹豫再三:万一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不是不值得吗?于是,他硬拉着老婆、孩子去做了亲子鉴定。事已至此,无论结果如何似乎都不再重要,为人的最基本准则已然被打破,而对婚姻与情感造成伤害的不是那一纸检测报告,而是不信任与强加于人。
其实DNA检测技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并且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更多更广的应用前景,而它所带来的问题也要复杂得多。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扯住科学技术的袖子不让它往前走(也扯不住),就好像没有人会因为饭里有砂子而从此拒绝吃饭,但假如真的从饭里吃出了砂子,那它至少提醒我们在下次淘米的时候要更小心一些。否则,真让饭里的砂子把满口的牙全都硌掉了,那么就算换上一口假牙,再好的饭恐怕也难吃出个味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2-15
展开全部
1.时代在变化,科学在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电脑也在慢慢的步入我们的生活,网络现在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聊天、上网、学习…然而,电脑的出现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小学生上网很少有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玩游戏,聊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正是有了电脑的出现才有了种种例子。
科技改变生活。虽然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但是环境的恶化他们是否看到,空气越来浑浊,人们再也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冬天下雪很少,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
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动物也难逃厄运。空气的浑浊使动物无法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大部分动物濒临灭亡。
科技改变生活,我希望科技有一天能真正“改变生活”。
2.
从小我就有一个好习惯,每当做完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作业,就会跑到书房,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每一个科学道理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在饭桌上,我也会把自己所看到的新知识统统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仅懂得了许多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表达能力。
我还有个特点——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呢?”……爸爸也搞不懂我的小脑袋里为什么装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小问号太多了,有些问题当老师的爸爸都难住了,这时我就会在书中寻找答案,找不到还要到大型书店去找,总之非要找到不可。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想要给大家发明一些生活中没有,但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东西。可是光说、光梦想,不去努力地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就去参加许许多多的科技活动,增强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要知道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是从小发明开始的,不是生下来就是科学家的,一定要实际操作和大胆想象还要坚持、努力地做才行。而且做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学会了不懂的问题问老师、问大人。
对于科技,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科技的怀抱中,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也许你会发出疑问:“科技?科技在哪里?”你看,科技就在你身边:电视、电脑、手机、mp3、火箭、卫星、宇宙飞船……好多好多,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总之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在为生活服务。点点滴滴,时时事事,科技无处不在。
当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曾经轰动全世界,今天我们坐在高高的轻轨上和高速的地铁上,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牛顿头上的时候,聪明的牛顿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又根据地球引力的定律发明了许多东西。从发现到发明,科学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生活在努力改变。科技在改变生活,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应该骄傲,我们应该自豪!
科学是创新的一把钥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开创新之这道门。
人类都期待着又一项科技发明的诞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学生上网很少有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玩游戏,聊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正是有了电脑的出现才有了种种例子。
科技改变生活。虽然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但是环境的恶化他们是否看到,空气越来浑浊,人们再也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冬天下雪很少,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
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动物也难逃厄运。空气的浑浊使动物无法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大部分动物濒临灭亡。
科技改变生活,我希望科技有一天能真正“改变生活”。
2.
从小我就有一个好习惯,每当做完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作业,就会跑到书房,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每一个科学道理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在饭桌上,我也会把自己所看到的新知识统统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仅懂得了许多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表达能力。
我还有个特点——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呢?”……爸爸也搞不懂我的小脑袋里为什么装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小问号太多了,有些问题当老师的爸爸都难住了,这时我就会在书中寻找答案,找不到还要到大型书店去找,总之非要找到不可。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想要给大家发明一些生活中没有,但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东西。可是光说、光梦想,不去努力地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就去参加许许多多的科技活动,增强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要知道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是从小发明开始的,不是生下来就是科学家的,一定要实际操作和大胆想象还要坚持、努力地做才行。而且做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学会了不懂的问题问老师、问大人。
对于科技,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科技的怀抱中,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也许你会发出疑问:“科技?科技在哪里?”你看,科技就在你身边:电视、电脑、手机、mp3、火箭、卫星、宇宙飞船……好多好多,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总之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在为生活服务。点点滴滴,时时事事,科技无处不在。
当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曾经轰动全世界,今天我们坐在高高的轻轨上和高速的地铁上,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牛顿头上的时候,聪明的牛顿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又根据地球引力的定律发明了许多东西。从发现到发明,科学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生活在努力改变。科技在改变生活,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应该骄傲,我们应该自豪!
科学是创新的一把钥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开创新之这道门。
人类都期待着又一项科技发明的诞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今的科技,已经令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科技无处不在。手机、电脑、MP3等数码产品,它们运用了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且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迅速,深受各类数码达人的喜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别小看这些原料看似简单且是常见交通工具,它们可不简单,如一辆汽车就有三万个左右零件,涵盖了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油、米、面,我们天天在吃,但其中的农业科技、农机科技等,我们都不曾去关注过……
但是,科技并不是完美的。它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是显而易见的:
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爱迪生明了电灯;瓦特发明了气压表;贝尔发明了电话。还有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这些都是现在我们看似平凡,但这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翻结论而不断努力,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便利的生活。
科技让祖国的国防事业有了巨大的进步;
科技让“神舟七号”飞出了地球,让人们领略到了太空的奥秘;科技让潜水艇进入了深海里,让人们看见了生活在海底的、奇妙的海洋生物。
还有最近年轻人最喜欢的iphone—苹果手机。这也是它的发明者——乔布斯,经过万千的困难,才发明出了现在市面上最便利、最多功能、最流行、最畅销的手机。
现在的这些都是由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
除了“利”,那哪些是“弊”呢?
科技使人类近两百年就消耗了地球经过亿万年才积累的资源,并且直接对地球生态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科技激发了一部分人的贪婪,沦为了杀人行凶的工具。由于科技的需求,有的人大量砍伐树木,使地球上的更多地方沙漠化;由于科技的需求,有的人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科技无处不在。手机、电脑、MP3等数码产品,它们运用了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且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迅速,深受各类数码达人的喜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别小看这些原料看似简单且是常见交通工具,它们可不简单,如一辆汽车就有三万个左右零件,涵盖了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油、米、面,我们天天在吃,但其中的农业科技、农机科技等,我们都不曾去关注过……
但是,科技并不是完美的。它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是显而易见的:
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爱迪生明了电灯;瓦特发明了气压表;贝尔发明了电话。还有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这些都是现在我们看似平凡,但这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翻结论而不断努力,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便利的生活。
科技让祖国的国防事业有了巨大的进步;
科技让“神舟七号”飞出了地球,让人们领略到了太空的奥秘;科技让潜水艇进入了深海里,让人们看见了生活在海底的、奇妙的海洋生物。
还有最近年轻人最喜欢的iphone—苹果手机。这也是它的发明者——乔布斯,经过万千的困难,才发明出了现在市面上最便利、最多功能、最流行、最畅销的手机。
现在的这些都是由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
除了“利”,那哪些是“弊”呢?
科技使人类近两百年就消耗了地球经过亿万年才积累的资源,并且直接对地球生态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科技激发了一部分人的贪婪,沦为了杀人行凶的工具。由于科技的需求,有的人大量砍伐树木,使地球上的更多地方沙漠化;由于科技的需求,有的人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小我就有一个好习惯,每当做完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作业,就会跑到书房,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每一个科学道理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在饭桌上,我也会把自己所看到的新知识统统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仅懂得了许多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表达能力。
我还有个特点——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呢?”……爸爸也搞不懂我的小脑袋里为什么装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小问号太多了,有些问题当老师的爸爸都难住了,这时我就会在书中寻找答案,找不到还要到大型书店去找,总之非要找到不可。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想要给大家发明一些生活中没有,但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东西。可是光说、光梦想,不去努力地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就去参加许许多多的科技活动,增强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要知道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是从小发明开始的,不是生下来就是科学家的,一定要实际操作和大胆想象还要坚持、努力地做才行。而且做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学会了不懂的问题问老师、问大人。
对于科技,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科技的怀抱中,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也许你会发出疑问:“科技?科技在哪里?”你看,科技就在你身边:电视、电脑、手机、mp3、火箭、卫星、宇宙飞船……好多好多,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总之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在为生活服务。点点滴滴,时时事事,科技无处不在。
当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曾经轰动全世界,今天我们坐在高高的轻轨上和高速的地铁上,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牛顿头上的时候,聪明的牛顿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又根据地球引力的定律发明了许多东西。从发现到发明,科学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生活在努力改变。科技在改变生活,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应该骄傲,我们应该自豪!
科学是创新的一把钥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开创新之这道门。
人类都期待着又一项科技发明的诞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还有个特点——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呢?”……爸爸也搞不懂我的小脑袋里为什么装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小问号太多了,有些问题当老师的爸爸都难住了,这时我就会在书中寻找答案,找不到还要到大型书店去找,总之非要找到不可。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想要给大家发明一些生活中没有,但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东西。可是光说、光梦想,不去努力地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就去参加许许多多的科技活动,增强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要知道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是从小发明开始的,不是生下来就是科学家的,一定要实际操作和大胆想象还要坚持、努力地做才行。而且做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学会了不懂的问题问老师、问大人。
对于科技,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科技的怀抱中,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也许你会发出疑问:“科技?科技在哪里?”你看,科技就在你身边:电视、电脑、手机、mp3、火箭、卫星、宇宙飞船……好多好多,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总之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在为生活服务。点点滴滴,时时事事,科技无处不在。
当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曾经轰动全世界,今天我们坐在高高的轻轨上和高速的地铁上,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牛顿头上的时候,聪明的牛顿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又根据地球引力的定律发明了许多东西。从发现到发明,科学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生活在努力改变。科技在改变生活,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应该骄傲,我们应该自豪!
科学是创新的一把钥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开创新之这道门。
人类都期待着又一项科技发明的诞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