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一篇有关“心理健康与卫生”的论文!拜托大家了!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对大学生心理学的认识
现在好像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心理学这一课程,虽然不是必修课,但是从大家纷纷报名抢修这门课来看我们心理学这门课还是比较热门的。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听我几个同学说大学要必修的一门课就是心理学,当时我以为大学生心理学就是一门必修课,因为从比较引人注目的马加爵事件可以看出心理学的重要意义。首先我认为马加爵杀人固然有错,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是他的室友百般侮辱,包括对他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以至于使他再也无法忍受才酿成了这一惨剧,所以说是双方的心理扭曲造成了这一悲剧。他的室友因为有钱而高高在上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这种歧视本就是心理变态的一种体现,这种心理很容易给他人和自己造成比较大的麻烦。再说马加爵,从对他的介绍来看,我能比较强烈得感受到他的自卑感。也难怪,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只是这种极端的报复是一种对人性的否定,其恶劣程度远比他们要强。明明可以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何要一意孤行?以此一例我们大概能感受到大学生心理学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从近代社会以来由于社会进步突飞猛进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紧张的就业坏境,越来越疏远的人际关系,导致了人们的感情变得复杂善变,在这善变的情绪之中不可避免得出现有些变异。学过生物的都知道,变异许多都是中性的,但是这些中性变异累积之后就会出现产生对人有害的变异,心理变异也是类似的。大学生马上就面临走向社会的压力,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帮助我们这一群体避免或者消除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此我们先了解一下健康心理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我认为主要是情绪的不稳定,这里包括了情绪的两种极端的情况。凡事看开一些,放下一些好像算是对心理障碍治疗的一种相对朴素的办法。
心理学的意义毋庸置疑,每个人情绪都会波动,波动情绪当然有有益和有害的,当一种有害情绪频繁出现时,如果不加以引导情况就可能进一步恶化。但是当我们这一负面情绪被别人明显发现时基本上可以说有些晚了,而且许多还不一定会被他人发现。所以就必须强调解决心理障碍必须主动一些,只有这样才不会到亡羊补牢的境地。开设心理学这一课堂有利于帮助我们自己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心理缺陷,重新发现自己。在这之后可以去求助心理老师或者自己寻找一些方法自我调节的方法。
当然为了提高并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从网上找了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现在好像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心理学这一课程,虽然不是必修课,但是从大家纷纷报名抢修这门课来看我们心理学这门课还是比较热门的。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听我几个同学说大学要必修的一门课就是心理学,当时我以为大学生心理学就是一门必修课,因为从比较引人注目的马加爵事件可以看出心理学的重要意义。首先我认为马加爵杀人固然有错,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是他的室友百般侮辱,包括对他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以至于使他再也无法忍受才酿成了这一惨剧,所以说是双方的心理扭曲造成了这一悲剧。他的室友因为有钱而高高在上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这种歧视本就是心理变态的一种体现,这种心理很容易给他人和自己造成比较大的麻烦。再说马加爵,从对他的介绍来看,我能比较强烈得感受到他的自卑感。也难怪,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只是这种极端的报复是一种对人性的否定,其恶劣程度远比他们要强。明明可以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何要一意孤行?以此一例我们大概能感受到大学生心理学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从近代社会以来由于社会进步突飞猛进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紧张的就业坏境,越来越疏远的人际关系,导致了人们的感情变得复杂善变,在这善变的情绪之中不可避免得出现有些变异。学过生物的都知道,变异许多都是中性的,但是这些中性变异累积之后就会出现产生对人有害的变异,心理变异也是类似的。大学生马上就面临走向社会的压力,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帮助我们这一群体避免或者消除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此我们先了解一下健康心理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我认为主要是情绪的不稳定,这里包括了情绪的两种极端的情况。凡事看开一些,放下一些好像算是对心理障碍治疗的一种相对朴素的办法。
心理学的意义毋庸置疑,每个人情绪都会波动,波动情绪当然有有益和有害的,当一种有害情绪频繁出现时,如果不加以引导情况就可能进一步恶化。但是当我们这一负面情绪被别人明显发现时基本上可以说有些晚了,而且许多还不一定会被他人发现。所以就必须强调解决心理障碍必须主动一些,只有这样才不会到亡羊补牢的境地。开设心理学这一课堂有利于帮助我们自己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心理缺陷,重新发现自己。在这之后可以去求助心理老师或者自己寻找一些方法自我调节的方法。
当然为了提高并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从网上找了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最后我想引用一下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追问
呵呵,谢谢了。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