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绿色校园
2022-12-20 · 百度认证:IT168官方账号,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
1、是将一些基础设施及绿色可持续的做法,如垃圾的回收、替代型的交通项目等应用到大学,让大学成为一个对环境友善的机构。比如天津大学的绿色基础设施可以说基本到位,采用地热热泵、太阳能、燃气等四种能源的混合体,形成冬天的供暖、夏天制冷的系统。把雨水进行收集、回用,将自来水经过水质品质的提升变成直饮水,形成完整的水系统。
2、是把绿色问题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以及教学材料的准备过程当中。比如贵州高校坚持绿色规划先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绿化布局与校园建设协调融合,做到植树、栽花、种草相互呼应,形成多层次、多姿多彩的校园立体绿色环境;
在校园文化上,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培育节能环保意识,经常性开展“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等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广大师生植绿护绿和节能减排。
/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dde4f41035f33a87e950b12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dde4f41035f33a87e950b12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dde4f41035f33a87e950b129"/>
扩展资料:
2016年初,国家将“绿色”纳入新时代的建筑方针。同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从国家战略到教育政策都提出要着眼于传播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做到“绿色生态”、“绿色生活”和“绿色生产”。
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双轮驱动”,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共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即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即知行合一,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统一。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要求,而建设绿色校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参考资料来源:/m.people.cn/n4/2017/0618/c1289-9166997.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研讨会:专家学者论道如何建设绿色校园">人民网-研讨会:专家学者论道如何建设绿色校园
参考资料来源:/edu.people.com.cn/n1/2017/0904/c414057-29513671.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学校绿色发展:未来校园的生态图景">人民网-学校绿色发展:未来校园的生态图景
2024-11-15 广告
的确,“绿色”这个概念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个人群聚集的场所里,人的需求是第一要重视的问题,从精神文化的需求到基本生理舒适度的需求都不可忽视。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大多为未成年人,清新的空气、色彩生动的校园、和谐秩序的教学,都是对教育基本的需求。就单从“绿色”的基本意义来讲,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在认识到建设“绿色学校”的重要性的同时,关键还要看行动。具体来说,“绿色学校”可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建设,即校园绿色化和校园理念绿色化。
让校园“绿”起来
每个进入学校的师生第一印象,一定是这个学校的“自然美”。的确,青年人的朝气在自然美的烘托之下,那鲜活的青春气息就会扑面而来。所以,校园绿化是每一个学校的必修课。
首先不能忽略学校的绿化面积。一般来讲,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其绿化面积基线应为35%。当然这一数字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占地面积较大的学校在考虑教学场地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吝啬”对绿化面积的预留。这除了使学校规划建设美观的需要外,还影响着校园周边地区的空气指标、噪音指标等物理因素。从长远来看,适量的绿化面积还能有效的投入到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去,如植树活动、环保知识活动、简单劳动组织等,这些同样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一部分。如果学校本身的占地面积有限,扩展绿化面积比较困难,建议可以在空间扩展上做文章,如将绿化带在墙面、校园围墙、阳台等位置进行规划,一样可以达到增加绿化覆盖面积的需求。但不论怎样,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发展学校绿化面积,是绿化建设的根本。
其次是对绿化所用植物的选择也要讲究科学、合理、适宜。例如在选择绿色植被范围时,可以考虑到污染性少,少毛无刺,没有刺激性气味,或具有形态美、色彩美、气味美,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草坪的耐践踏程度等都是考虑的范畴。不同学校在选择植被时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力求搭配的合理、科学。例如在树种选择上应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活泼好奇、灵活多变,所以具有色彩变化和香味的树种是很好地考虑范围;而在教学区忌栽植飞扬花絮的树木(如杨树、柳树等)和一些起过敏反应的植物;在校园通道两侧或大门两侧种植树形优美的秋色叶植物银杏或常绿小乔木石楠,会增加学校的优美感和舒适感;在离窗一定距离处栽植较低的常绿乔木桧柏,既可适当遮挡阳光又可保持通风;运动场与教学区之间应用树木组成繁密的树带,以免上课时受场地活动及声音的干扰;校园周围多采用乔木与藤本混合栽植,形成一层浓密的绿化带,使校园与外界隔离,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再次就是合理配置绿化布局。在学校这样既有横向占地面积又有建筑空间面积的场所内,绿化的横向分布应同纵向的空间分布同时考虑,这样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屋顶园圃的建立,既可以使本来暗无生气的屋顶充满生机,还可以适量的解决屋顶夏季的酷晒高温问题,是一个很好的空中绿化选择;还有经济实惠的盆花摆设,把每个教室的窗台充分利用,将一些易于栽培成活率较高的花草放置于此,既能美化环境还能有效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也是一个绿化空间扩展的好方法;其次就是组合花架和吊兰,教学设施内部的绿化往往是个难题,面积小、采光差是植物生长的不利条件,但是适宜挪动、节省空间的组合花架和吊兰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学校可以根据季节的转换,将盆栽的不同植物有机组合,结合空中空间的利用,搭配出一个富于变化、方便实用的小景观,为不起眼的角落、长廊、“死角”增添色彩。但是这种绿化要考虑到景观的牢固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以免发生危险;再有就是爬墙虎、紫藤等藤蔓类植物也是扩展绿化空间的有效手段。这类植物占地面积小,生长特点是向“空中”发展,可以很好的利用墙面、围栏等因素,在无形中增加很大的绿化面积,同时又可以营造出一个特殊的绿色校园,也是绿化校园得不错选择。
最后就是充分利用绿色空间,积极展开对学生的“绿色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一部分,在对学生提供很好的空间和环境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如何维护和参与。第一步是欣赏,只有建立的美的认知,才会由生爱护之情。在这其中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二步则是劳动,任何人的享受不是唾手可得的,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体会到美的真谛。让学生参与到适量适时的绿化劳动中,既可以增加对自然的识别能力,也可以建立劳动的美德,同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三步是学会保护,好的环境取决于好地维护。知到了劳动的艰辛,自然会对劳动成果爱护有加。从小的方面看是对一片绿化带、一盆小盆栽、一株小树木的爱护,推而广之则是对大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培养。正所谓以小见大,在绿色的环境中培养“绿色习惯”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成为学校综合教育的重要环节。
用“绿色理念”建设校园
从行动上“绿化”校园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重在合理规划、落实到位。只要学校有关部门真正动起来,学校的形象一定是会有很大的改观的。但是,仅仅种花种草是一种相对表面化的“绿色行动”。正如前所论,“绿色”的范围相当宽泛,不仅仅是具体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可以说在学校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从“绿色”出发,来体现各个角度的“绿色理念”。只有这样才是全方位的来建设真正“绿色校园”。
首先是校园基础建设“绿色化”。这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导入“绿色”理念。例如学校建筑用料的环保选择——现在建筑家装市场已全面启动“绿色消费”,这是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在一个无污染、保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是学校应首要提供给学生们的学习必要条件;还有建筑布局的绿色化也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每个学校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楼梯、拐角、空地、长廊,将这些空间合理布局、发挥各自的使用目的,同时还要尽量考虑人性化的需求,如楼梯的采光、拐角的缓冲和防护、空地的平整和绿化、长廊的设计和利用等,对这些环节的思考本身就是一个“绿色化”、“人文化”的体现;再有就是校园管理科学化、合理化,通过校园自身的植被布局调控局部空气质量、噪声污染、垃圾和污水排放等,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这也隶属于校园基础建设部分。
其次是教育理念“绿色”化。这是一个针对教育者的提议。作为教育为主的校园,每一位教育者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会使用各种适当的手段和方法。但当今社会,面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和教学以人为本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融入适当的“绿色”理念。例如师生关系的互相推动,使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转变为沟通式、探讨式,这里面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学习势必会“轻松”一些、自主一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本身也是一种“精神绿色”得很好表现。
再次是启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是校园教育“绿色化”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提出的前提就是由于过于强调应试教育,最终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警觉,如不良媒体的宣传、不良网站的侵蚀、不良社会风气和习惯的感染等影响,最终对学校正面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缺陷,这其中就有学校在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环节出现的严重缺失。因此,如何建立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目前学校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在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绿色通道,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氛围下,提高对学生的心灵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敢于担当、积极承担的精神面貌。这同时需要教育者努力营造这种平和、友爱、健康的精神“绿色环境”。
总的来讲,在每个学校关注实质的绿色指标的同时,也不应忽略精神层面的绿色概念。更重要的在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重新理解“园丁”这一光荣称号的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在培育人才的同时,还在播种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