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的顺序号怎么确定? 10
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
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代码之间不用分隔符。
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扩展资料:
十五位身份证含义:
1、第l一6位数为行政区划代码;
2、第7—12位数为出生日期代码;
3、第13---15位数为分配顺序代码;
(1)、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公民第一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时的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地区。
(2)、出生日期代码,第7—8位数代表年份(年份前面二位数省略),第9—10位数代表月份(月份为l位数的前面加零)。第11一12位数代表日期(日期为1位数的前面加零)。
(3)、分配顺序代码,是按人口数统一合理分配以固定顺序给予每个人的顺序号。
十八位身份证含义:
(1)、前6位为行政区划分代码,第7位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位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2)、第18位号码是校验码,目的在于检测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是由计算机随机产生的,所以不再是男性为单数,女性为双数,而又第十七位决定性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身份证
1. 对前17位数字本体码加权求和
公式为:S = Sum(Ai * Wi), i = 0, ... , 16
其中Ai表示第i位置上的身份证号码数字值,Wi表示第i位置上的加权因子,其各位对应的值依次为: 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
通俗解释:身份证第一位数字X7+第二位X9+第三位X10+第四位X5+第五位X8+第六位X4+第七位X2+第八位X1+第九位X6+第十位X3+十一位X7+十二位X9+十三位X10+十四位X5+十五位X8+十六位X4+十七位X2;计算出总和(用S)表示。
2. 以11对计算结果取模
Y = mod(S, 11)
通俗解释:用S除以11,看最后的余数。如果除尽,为0;余数为1,则计为1;最大余数为10;全部数字为0-10共11个数字。(用Y表示)。
3. 根据模的值得到对应的校验码
对应关系为:
Y值: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校验码: 1 0 X 9 8 7 6 5 4 3 2
通俗解释:余数为0,则校验码为1;依次类推:余数为1,则校验码对应0;以下:2--X;3--9;4--8;5--7;6--6;7--5;8--4;9-3;10-2。
如果校验码不符合这个规则,则肯定是假号码。
关于18位身份证号码尾数是“X”的一种解释:因为按照上面的规则,校验码有11个,而不是10个,所以不能用0-9表示。所以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而19位的号码违反了国家标准,并且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也不承认19位的身份证号码。Ⅹ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可以保证公民的身份证符合国家标准。
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
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代码之间不用分隔符。
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校验码:
1.将身份证号码17位数分别乘以不同的系数。从第一位到第十七位的系数分别为: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 2.
2.将这17位数字和系数相乘的结果相加。
3.用加出来和除以11,算出余数。
4.余数只可能有0 、1、 2、 3、 4、 5、 6、 7、 8、 9、 10这11个数字。其分别对应的最后一位身份证的号码为1 .0. X. 9. 8. 7. 6. 5. 4. 3. 2.。
5.通过上面得知如果余数是2,就会在身份证的第18位数字上出现罗马数字的Ⅹ。如果余数是10,身份证的最后一位号码就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