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展开全部
1.风雨桥的传说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古时,重庆城内人烟并不多,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还是森林。从大梁子流下一条小溪,大约是顺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会仙桥就是这条小溪上的一座桥,长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不过,传说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个姑娘,经常到嘉陵江边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冲跑了。江边有个单身的打鱼郎见了,划着渔船就去给她捡了回来。于是,二人就熟悉起来。有一天,姑娘的母亲生病去世,姑娘没得钱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鱼郎把她救了起来,对她说:“我网到一挑金甲鲤鱼,马上挑去卖,卖了就去买寿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鱼进了城,刚走到那桥上,那活蹦乱跳的金甲鲤鱼全都死得硬邦邦的,还卖啥子钱哟!急得打鱼郎在那桥上跳起脚哭。这时,他听见土地庙里传来一个声音:“快点让路,八洞神仙来了!”他抬头一看,来的却是八个叫花子,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帮忙。领头的是个拄着根铁拐子的瘸子老头,说:“我们都是叫花子,自己都没吃的,哪里帮得了你的忙哟!”那身背宝剑的叫花子捡了一砣石头丢进打鱼郎的鱼箩筐里,说:“你的鱼全都活了,还不快点拿去卖?”打鱼郎一看,硬是的。把那石头丢进另一个箩筐,鱼也活了。再一看,叫花子全都不见了。于是,打鱼郎卖了个好价钱,安葬了姑娘的母亲,然后和姑娘结成夫妻,在这桥头安了家。这桥也就取名会仙桥。
3.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古时,重庆城内人烟并不多,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还是森林。从大梁子流下一条小溪,大约是顺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会仙桥就是这条小溪上的一座桥,长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不过,传说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个姑娘,经常到嘉陵江边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冲跑了。江边有个单身的打鱼郎见了,划着渔船就去给她捡了回来。于是,二人就熟悉起来。有一天,姑娘的母亲生病去世,姑娘没得钱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鱼郎把她救了起来,对她说:“我网到一挑金甲鲤鱼,马上挑去卖,卖了就去买寿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鱼进了城,刚走到那桥上,那活蹦乱跳的金甲鲤鱼全都死得硬邦邦的,还卖啥子钱哟!急得打鱼郎在那桥上跳起脚哭。这时,他听见土地庙里传来一个声音:“快点让路,八洞神仙来了!”他抬头一看,来的却是八个叫花子,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帮忙。领头的是个拄着根铁拐子的瘸子老头,说:“我们都是叫花子,自己都没吃的,哪里帮得了你的忙哟!”那身背宝剑的叫花子捡了一砣石头丢进打鱼郎的鱼箩筐里,说:“你的鱼全都活了,还不快点拿去卖?”打鱼郎一看,硬是的。把那石头丢进另一个箩筐,鱼也活了。再一看,叫花子全都不见了。于是,打鱼郎卖了个好价钱,安葬了姑娘的母亲,然后和姑娘结成夫妻,在这桥头安了家。这桥也就取名会仙桥。
3.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展开全部
【逐梦名家.安徽宝强】宿州塌桥的传说(神话故事) (社团推荐)
宿州塌桥的传说(神话故事)
安徽宝强
这个故事说来有些离奇,常常成为我茶余饭后讲给好听故事的左邻右舍的拿手节目。每次故事讲完,最后都得借题发挥一下,把我讲这故事真正想说的话,说出来。
塌桥,其实不塌,更不是什么劣质工程留下的后遗症,只是名字叫塌桥。
相传,鲁班被封为下界仙人之后,周游四海遇水架桥,行善积德。凡有志做木匠者,皆尊称鲁班为祖师爷。
这一日,鲁班行至宿州城外东北角三十里处,此地名曰:筇桥寨,又名蒿沟寨。这地方人杰地灵,常出俊男烈女。一条大河绕寨而行,宛如巨蟒伏地而卧;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庄稼,浓绿的树林里百鸟啼鸣。鲁班观此景不禁叫好,但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往寨子里去仅有狭窄的竹造小桥一座,于是,顿生造桥之意。
鲁班是仙人,造一座桥,需要多少方木料石材,从来都不会费多大的劲,耗多久的时辰,差不多也就象凡人打个盹做个梦的功夫。
桥很快就造好了。
鲁班收拾好东西正欲离去,偏巧,碰上了偷吃仙丹倒骑毛驴出走的上界神仙张果老。张果老为什么倒骑驴知道吗?怕后面有人撵他。这个张果老有点瞎踔的味道,见鲁班这么快就建造好一座桥,心里有点不服气,于是,就拦住鲁班不让走,说鲁班“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这么快就造好一座桥,经得住压否?”鲁班是下界仙人,哪里看得出张果老何许人也,听张果老这么说,心想:好生的驴子你倒骑着,肯定不是什么好人;我做好事,你还损我,我得就话骂你一顿,就对张果老说“你走过去也好,驴走过去也好,或许你和驴一块,驴和你一起,怎么都行,塌了,自愿受罚。”这句话张果老是听得懂的,不然的话,那算什么上界神仙,你不说此大话便罢,既然说了,别怪我有意难为你。
于是,张果老和鲁班就打了个赌。鲁班说,你张果老要是骑着驴过去,桥安然无恙,就算你输,你就永远都倒骑着驴吧。张果老说,你鲁班说大话不怕风煽了舌头,如果你的桥能撑得住我的驴在上面走两步不塌,算我张果老彻底输了,否则,你就得挖掉一只眼,叫你有眼无珠。
于是,凡人肉眼看不到的一场较量开始了。
张果老暗中使出移山填海之招,搬来三山五岳的重量骑到驴背上,神驴被压得摇摇晃晃踏上了鲁班修的这座桥。张果老见神驴都打晃,心里暗自发笑。神驴刚走两步,鲁班修的桥就不行了,眼见着往下沉。鲁班眼疾手快,掏出一把神斧对桥下一撑,桥立马就不往下沉了。
这下可真有趣了,在荒郊野外,夜深人静的地方, 一个是神,一个是仙,你争我吵,谁都不承认自己输给了对手,结果把当地的土地爷给吵醒了。
经土地爷公正裁判,双方都输了,原因是都有作弊行为。鲁班不在桥下撑一把斧子,桥塌是肯定无疑,张果老暗中使假犯公平竞争之道义。如此说来,这一神一仙都得履行自己的承诺。即便这样,都照样说着风凉话。张果老说,你鲁班挖去一只眼,将来做木工活调线更直了,再不用练斗鸡眼了。鲁班说,你张果老倒骑驴有什么不好,可以申报专利了,马蛇子放屁毒(独)一份,要是凡人说你是小偷,你就把你获得的神仙文凭给他看看。
从此,木匠们忠实地继承了祖师爷鲁班的传统,并且将之发扬广大,即便刨得再平的木板,锯得再直的木条,都得眯起一只眼反复调线。至于张果老那边,可能惨点,至今没发现一例学他的。
筇桥寨一夜之间,河上多出一座桥来,这种神奇味还用说吗?消息不胫而走,很快筇桥就出名了。后来,土地爷不甘寂寞,将事情原委托梦给一冯姓说书老艺人,这冯老先生亲自到桥上查看,果真有驴蹄印两枚,清晰可辨。又亲自到桥下,潜入水中,摸到了斧头柄。
再后来,人们就把筇桥改为塌桥了。每年盛夏蝉声大作的时候,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桥下游泳,有心者默不作声,一个猛子扎下去,便能摸到鲁班的斧柄。据说,能摸到斧柄的人,三年之内大病小病全无,而且还会交好运,心想事成。而心术不正或油腔滑调瞎踔者,随随便便,自言自语“看我能不能摸着。”哎!就这一句,妥了,怎么摸都摸不着,紧随其后者,即便装出默不作声的样子也无济于事。
神话故事终归是神话故事,不足为怪。杭州有断桥,连云港有花果山水帘洞,游客大都慕名而去,因此,诸如此类的景点能把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支撑起来,说来也不足为怪。同样都是神话传说,我们宿州有塌桥,为什么至今就没成为宿州的旅游景点呢?这事就怪了。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榕树下网站发表此作品,同意榕树下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榕树下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请榕树下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同样都是神话传说,我们宿州有塌桥,为什么至今就没成为宿州的旅游景点呢?这事就怪了。----欣赏中,读罢此篇,忍不住想借题发挥一下,替宝强先生把话说完:窃以为,从这三个神话故事可见,中国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第一便是非常男女关系,第二便是弱者反抗强权.至于这座塌桥么,因为是臭老九知识分子造的,所以就不值一提啦.--中国民间社会历史,似乎永远也走不出漠视人才的怪圈.--苏郎--
凤凰桥的美丽神话传说
旧时,合肥东门外坝上街东首沿淝河向北有条汊河,在汊河口上有一桥,名曰:“凤凰桥”。最早时,这里是一处河滩,滩岸绿树红花相拥,蜂喧鸟鸣相和,景色十分美丽。
传说在一年的七夕节晚上,河滩附近一个乡村的姐妹们聚会一起,纷纷结七彩线穿七彩针,希望能成为“巧手”、“巧姐”、“巧媳妇”,以得到天神赏赐。就在众姐妹忙得不亦乐乎时,一个手儿最灵巧的姑娘忽见夜空天门大开,银河初渡,牛郎与织女相会了。姑娘喜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快看呀!快看呀!牛郎织女会面啦!”为了不失姑娘的文雅,该姑娘不时用手在嘴上遮遮捂捂。孰知此动作让天神看见,误认为巧姑娘想要在嘴上长出胡须,便慨而赐之。自此,这巧姑娘嘴上就长出了许多浓密的胡子来了。
一个姑娘家,嘴上长出这许多浓密的胡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如何见人?巧姑娘终日躲在闺房,大门不出,忧愁不止,苦不堪言。又是一个银月当空之夜,巧姑娘越想越觉得滋味难受,日子难熬,便一个人悄悄来到淝河边,对着苍天和银月叹道:“天神啊,您的赏赐没给我带来丝毫幸福和快乐,反害得我好苦啊!您若有灵,就让**上翅膀,飞到南天,脱离这无边的苦海吧。”语罢,扑嗵一声跳入河中。
却说那天神在南天之上还真的听到巧姑娘的哭诉,深感愧疚。然而,巧姑娘已投河而去,该怎么办呢?天神略思片刻,拿出一尾锦羽向巧姑娘投河的地方丢去,只见瞬间河水泛波,忽地从河中飞出一只五彩金凤凰。
自那以后,这里得天神所赐祥瑞之气,每日清晨,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大地,吉祥之气萦绕,总有数只凤凰于其间飞来舞去,好一派仙乐景象。后来人们为仰慕巧姑娘,并思得惠凤凰之灵气,便在这里架设一座大青石桥,名曰“凤凰桥”。
西湖的断桥,许仙和白蛇相遇的地方.
苏堤,情人手拉手从上面走过,就能百年好合,长长久久.
莲花桥的传说
进香河南段与北门桥和相接处,又一座桥叫莲花桥,以桥旁的莲花庵得名。相传这里原来只有几户人家,既没有桥,也没有庵。有户姓成的人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儿子成孝以背人涉渡为生。成孝与邻家女何莲青梅竹马,相爱多年,正准备成婚。不料住在附近的恶霸赵高对何莲窥视已久,强抢了何莲,并把成孝打得卧床不起。
一天傍晚,成孝听见外面有人在呼渡,出门一看,以老妇形如枯槁立于对岸,乞求他帮忙背渡。成孝虽然伤病在身,但看到老妇可怜的样子,顿生恻隐之心,挣扎着将老妇背到对岸。老妇过河后突然口吐白沫,倒地不醒,成孝二话不说,又将老妇背回家照顾。并跑去请郎中。但当他带着郎中匆匆赶回时,却发现老妇不见了,他母亲奇迹般的复明了,并且伤痛全无。母亲对成孝说:“儿子啊,我们遇到活菩萨了,刚才那个老妇用手摸了我的眼睛,我就什么都看见了,浑身的病也没有了。”正在这时,何莲也回来了,原来成孝背的老妇是观世音所扮,他被成孝的善良所感动,治好了他母亲的病,救出了何莲。使成孝一家团聚,幸福生活。
人们为了报答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救难之心,在河边盖了座莲花庵,又在庵旁修了座莲花桥。此地因此而得名。
扎杀桥的传说
盛泽镇北约二里路的地方,有座青石垒砌,宽不到三步的聚福桥。清咸丰年间(1860年)四月十三日,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城。四月廿五日占领吴江县
城。为了打开苏州与秀州(今嘉兴市)间的通道,太平军先谴队乘胜南进,势如破
竹。一日,盛泽镇内传闻太平军已过平望,全镇清兵与财主胆战心惊,夺路溃逃。
到了聚福桥,人多桥窄,拥挤不堪,顿时把桥堵塞了。正在这时,恰有出殡的高喊
:“材来哉!材来哉!”意思是棺材抬过来了,请大家让道。争相逃跑的清兵与财
主慌乱中不加辨,听身后“材来哉”的呼声不绝,误以为太平军材来哉(都来了),过桥去。惊恐万状,拼命扎(挤的意思)。
顿时,乱作一团,互相践踏,或被踏死,或落水淹死,不知其数。从此,聚福桥改名扎杀桥。
传说在叹息桥下拥吻的情人,他们的一定可以天长地久..........
传说,当年要建龙井桥时,木匠师傅请来一个又一个,领到溪边一看,谁也不敢答应建桥。为什么呢?因为地势实在太险了!大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忽然来了个须发斑白的老木匠,他是远近闻名的“二鲁班”。乡亲们不禁个个喜上眉梢。这老木匠手艺高超,也不知道建了多少座险桥!因此,大家都亲热地叫他“二鲁班”,时间一长,竟把他的真实姓名忘了。
第二天一早,二鲁班带领徒弟们就干了起来。她亲自测量设计,吩咐徒弟们扛来木料,劈的劈,锯的锯,刨的刨,凿的凿,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架桥进度很快。没有多久,桥拱架好了,柱子立上了,桥顶木架搭好了,瓦砾钉上了,就等把瓦板边缘锯平,钉上封檐板和盖瓦片了。
这一天,二鲁班指挥徒弟们锯瓦板。可是他们一上桥顶,走到边缘,就觉得头晕眼花,心发慌,手脚发颤。别说蹲下来锯板,就是再挪前一步也不敢啦!为什么呢?因为从十几丈高的瓦板看下去,溪水咆哮、喷云吐雾,就会眼花心乱,身子站不稳。
二鲁班看见徒弟们一个个蹲在那里不敢动弹,不禁又气又急。两手按着瓦板,双脚一使劲,翻上桥顶,往外一走,也愣住啦!于是,二鲁班不得不红着脸退下来。他让弟子们做些杂事,自己坐在桥头冥思苦想:搭架锯板吧?一来工程太大,二来木匠为锯屋檐瓦而搭架子,实在太丢人。就这样,他想呀,想呵,三天三夜过去了,二鲁班瘦了许多,头发也似乎更白了,仍未想出好办法来。
这天傍晚,徒弟们收拾工具就要收工了,二鲁班还在桥头发呆。忽然,从桥头走来一个衣衫褴褛,满脸尘垢,骨瘦如柴的老乞丐婆。她口称三天没有吃口饭,饿得头晕眼花,寸步难行,求二鲁班行行好,给她一碗吃。二鲁是个善良厚道的人,他赶忙装了一大碗饭递给老丐婆。老丐婆接过饭碗也不道谢,坐在一根木头上,慢腾腾的直吃到日头落了山。二鲁班一点也不急,耐心地在旁边等她吃饭。徒弟们又都在旁边等二鲁班。老乞丐婆慢慢地吃完饭,将碗递给二鲁班说:“老师傅,你真是好人。”说着,一颤一颤过桥去了。
二鲁班回家又想了一个晚上,还是没想到好办法来。第二天早上,他又来到桥头,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这时森林里鸟儿啼鸣,太阳刚爬上山顶,阳光透过树叶显出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二鲁班看见一个美如天仙的姑娘手撑雨伞。用伞遮住视线,娉娉婷婷地走到彩虹另一头。二鲁班看得入神,一刹那间,彩虹没有了,姑娘不见。
二鲁班急忙领着徒弟们跑在桥头,。向天遥祝道:“谢谢菩萨指点迷津!”
拜罢,二鲁班忙叫徒弟们拿来许多雨伞,登上桥顶,把伞倒挂于瓦板下。每人腰间系上一条保险强。大家踩在瓦板沿,伞遮住了视线,看不见悬崖湍流深潭,脑清目明,脚稳手灵,平平安安地锯平了两边瓦板,钉上封檐板,盖上瓦片,一座巍峨的木拱桥终于横跨于急流之上,成为古代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观。
长寿桥的传说
泰山黑龙潭上,有一桥飞架东西,似龙潭横生一道浓眉,与游人传情;如山涧跃出一条彩虹,为龙潭增姿加色。桥身朱红,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鸟瞰龙潭胜景,纵观西溪豁达之秀色,确是美不胜收。这便是引人注目的长寿桥。
长寿桥,是一九二四年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张培荣所建,不过不是为了方便百姓。
据说张培荣怕老婆怕得出了名,尽管在兵士面前威风凛凛,在老婆面前却是俯道贴耳,百依百顺,对他来说,老婆的言语就是圣旨,就是军令。张夫人驾驭着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丈夫,便挥霍无度,肆意玩乐。一天,她听说泰山风景优美,许多人都在那里修炼神仙,她也心血来潮,想修道成仙,立地成佛。于是就让丈夫到泰山来征地造庙。
张培荣"领旨"来到泰山,他见黑龙潭附近,青山四围,绿树成荫,翠竹亭亭,银杏参天,清流夹道,步移影换,上有傲徕、芙蓉两峰拔地通天之雄伟,下有龙潭飞瀑、细流淙淙之清幽,真乃绝胜佳处,正是修道成仙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此建庙,尊其夫人为"无极真人",所修之庙便取名"无极庙"。
无极庙修成,张夫人便身穿袈裟,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中,张培荣率所属各县的大小官绅和附近的百姓,对"无极真人"叩首作揖,顶礼膜拜,并刊印无极真经,散布各县,开卷便是无极真人的道装神象。张培荣尊其夫人为神女仙子,自愧不如,便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立于无极庙门外。
庙在溪西,出入下山都要过河涉涧,实在不方便,张培荣又在百丈崖上修了一座长桥,为了取悦张夫人,让她道成仙,长生不老,便将此桥取名为"长寿桥"。
再说无极真人,十天半月坐在莲花宝座上还觉得新鲜,时间长了那莲花宝座也感到不怎么好坐,实在受不了寺庙生活的清苦,便不声不响地"隐退"了。
宿州塌桥的传说(神话故事)
安徽宝强
这个故事说来有些离奇,常常成为我茶余饭后讲给好听故事的左邻右舍的拿手节目。每次故事讲完,最后都得借题发挥一下,把我讲这故事真正想说的话,说出来。
塌桥,其实不塌,更不是什么劣质工程留下的后遗症,只是名字叫塌桥。
相传,鲁班被封为下界仙人之后,周游四海遇水架桥,行善积德。凡有志做木匠者,皆尊称鲁班为祖师爷。
这一日,鲁班行至宿州城外东北角三十里处,此地名曰:筇桥寨,又名蒿沟寨。这地方人杰地灵,常出俊男烈女。一条大河绕寨而行,宛如巨蟒伏地而卧;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庄稼,浓绿的树林里百鸟啼鸣。鲁班观此景不禁叫好,但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往寨子里去仅有狭窄的竹造小桥一座,于是,顿生造桥之意。
鲁班是仙人,造一座桥,需要多少方木料石材,从来都不会费多大的劲,耗多久的时辰,差不多也就象凡人打个盹做个梦的功夫。
桥很快就造好了。
鲁班收拾好东西正欲离去,偏巧,碰上了偷吃仙丹倒骑毛驴出走的上界神仙张果老。张果老为什么倒骑驴知道吗?怕后面有人撵他。这个张果老有点瞎踔的味道,见鲁班这么快就建造好一座桥,心里有点不服气,于是,就拦住鲁班不让走,说鲁班“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这么快就造好一座桥,经得住压否?”鲁班是下界仙人,哪里看得出张果老何许人也,听张果老这么说,心想:好生的驴子你倒骑着,肯定不是什么好人;我做好事,你还损我,我得就话骂你一顿,就对张果老说“你走过去也好,驴走过去也好,或许你和驴一块,驴和你一起,怎么都行,塌了,自愿受罚。”这句话张果老是听得懂的,不然的话,那算什么上界神仙,你不说此大话便罢,既然说了,别怪我有意难为你。
于是,张果老和鲁班就打了个赌。鲁班说,你张果老要是骑着驴过去,桥安然无恙,就算你输,你就永远都倒骑着驴吧。张果老说,你鲁班说大话不怕风煽了舌头,如果你的桥能撑得住我的驴在上面走两步不塌,算我张果老彻底输了,否则,你就得挖掉一只眼,叫你有眼无珠。
于是,凡人肉眼看不到的一场较量开始了。
张果老暗中使出移山填海之招,搬来三山五岳的重量骑到驴背上,神驴被压得摇摇晃晃踏上了鲁班修的这座桥。张果老见神驴都打晃,心里暗自发笑。神驴刚走两步,鲁班修的桥就不行了,眼见着往下沉。鲁班眼疾手快,掏出一把神斧对桥下一撑,桥立马就不往下沉了。
这下可真有趣了,在荒郊野外,夜深人静的地方, 一个是神,一个是仙,你争我吵,谁都不承认自己输给了对手,结果把当地的土地爷给吵醒了。
经土地爷公正裁判,双方都输了,原因是都有作弊行为。鲁班不在桥下撑一把斧子,桥塌是肯定无疑,张果老暗中使假犯公平竞争之道义。如此说来,这一神一仙都得履行自己的承诺。即便这样,都照样说着风凉话。张果老说,你鲁班挖去一只眼,将来做木工活调线更直了,再不用练斗鸡眼了。鲁班说,你张果老倒骑驴有什么不好,可以申报专利了,马蛇子放屁毒(独)一份,要是凡人说你是小偷,你就把你获得的神仙文凭给他看看。
从此,木匠们忠实地继承了祖师爷鲁班的传统,并且将之发扬广大,即便刨得再平的木板,锯得再直的木条,都得眯起一只眼反复调线。至于张果老那边,可能惨点,至今没发现一例学他的。
筇桥寨一夜之间,河上多出一座桥来,这种神奇味还用说吗?消息不胫而走,很快筇桥就出名了。后来,土地爷不甘寂寞,将事情原委托梦给一冯姓说书老艺人,这冯老先生亲自到桥上查看,果真有驴蹄印两枚,清晰可辨。又亲自到桥下,潜入水中,摸到了斧头柄。
再后来,人们就把筇桥改为塌桥了。每年盛夏蝉声大作的时候,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桥下游泳,有心者默不作声,一个猛子扎下去,便能摸到鲁班的斧柄。据说,能摸到斧柄的人,三年之内大病小病全无,而且还会交好运,心想事成。而心术不正或油腔滑调瞎踔者,随随便便,自言自语“看我能不能摸着。”哎!就这一句,妥了,怎么摸都摸不着,紧随其后者,即便装出默不作声的样子也无济于事。
神话故事终归是神话故事,不足为怪。杭州有断桥,连云港有花果山水帘洞,游客大都慕名而去,因此,诸如此类的景点能把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支撑起来,说来也不足为怪。同样都是神话传说,我们宿州有塌桥,为什么至今就没成为宿州的旅游景点呢?这事就怪了。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榕树下网站发表此作品,同意榕树下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榕树下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请榕树下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同样都是神话传说,我们宿州有塌桥,为什么至今就没成为宿州的旅游景点呢?这事就怪了。----欣赏中,读罢此篇,忍不住想借题发挥一下,替宝强先生把话说完:窃以为,从这三个神话故事可见,中国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第一便是非常男女关系,第二便是弱者反抗强权.至于这座塌桥么,因为是臭老九知识分子造的,所以就不值一提啦.--中国民间社会历史,似乎永远也走不出漠视人才的怪圈.--苏郎--
凤凰桥的美丽神话传说
旧时,合肥东门外坝上街东首沿淝河向北有条汊河,在汊河口上有一桥,名曰:“凤凰桥”。最早时,这里是一处河滩,滩岸绿树红花相拥,蜂喧鸟鸣相和,景色十分美丽。
传说在一年的七夕节晚上,河滩附近一个乡村的姐妹们聚会一起,纷纷结七彩线穿七彩针,希望能成为“巧手”、“巧姐”、“巧媳妇”,以得到天神赏赐。就在众姐妹忙得不亦乐乎时,一个手儿最灵巧的姑娘忽见夜空天门大开,银河初渡,牛郎与织女相会了。姑娘喜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快看呀!快看呀!牛郎织女会面啦!”为了不失姑娘的文雅,该姑娘不时用手在嘴上遮遮捂捂。孰知此动作让天神看见,误认为巧姑娘想要在嘴上长出胡须,便慨而赐之。自此,这巧姑娘嘴上就长出了许多浓密的胡子来了。
一个姑娘家,嘴上长出这许多浓密的胡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如何见人?巧姑娘终日躲在闺房,大门不出,忧愁不止,苦不堪言。又是一个银月当空之夜,巧姑娘越想越觉得滋味难受,日子难熬,便一个人悄悄来到淝河边,对着苍天和银月叹道:“天神啊,您的赏赐没给我带来丝毫幸福和快乐,反害得我好苦啊!您若有灵,就让**上翅膀,飞到南天,脱离这无边的苦海吧。”语罢,扑嗵一声跳入河中。
却说那天神在南天之上还真的听到巧姑娘的哭诉,深感愧疚。然而,巧姑娘已投河而去,该怎么办呢?天神略思片刻,拿出一尾锦羽向巧姑娘投河的地方丢去,只见瞬间河水泛波,忽地从河中飞出一只五彩金凤凰。
自那以后,这里得天神所赐祥瑞之气,每日清晨,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大地,吉祥之气萦绕,总有数只凤凰于其间飞来舞去,好一派仙乐景象。后来人们为仰慕巧姑娘,并思得惠凤凰之灵气,便在这里架设一座大青石桥,名曰“凤凰桥”。
西湖的断桥,许仙和白蛇相遇的地方.
苏堤,情人手拉手从上面走过,就能百年好合,长长久久.
莲花桥的传说
进香河南段与北门桥和相接处,又一座桥叫莲花桥,以桥旁的莲花庵得名。相传这里原来只有几户人家,既没有桥,也没有庵。有户姓成的人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儿子成孝以背人涉渡为生。成孝与邻家女何莲青梅竹马,相爱多年,正准备成婚。不料住在附近的恶霸赵高对何莲窥视已久,强抢了何莲,并把成孝打得卧床不起。
一天傍晚,成孝听见外面有人在呼渡,出门一看,以老妇形如枯槁立于对岸,乞求他帮忙背渡。成孝虽然伤病在身,但看到老妇可怜的样子,顿生恻隐之心,挣扎着将老妇背到对岸。老妇过河后突然口吐白沫,倒地不醒,成孝二话不说,又将老妇背回家照顾。并跑去请郎中。但当他带着郎中匆匆赶回时,却发现老妇不见了,他母亲奇迹般的复明了,并且伤痛全无。母亲对成孝说:“儿子啊,我们遇到活菩萨了,刚才那个老妇用手摸了我的眼睛,我就什么都看见了,浑身的病也没有了。”正在这时,何莲也回来了,原来成孝背的老妇是观世音所扮,他被成孝的善良所感动,治好了他母亲的病,救出了何莲。使成孝一家团聚,幸福生活。
人们为了报答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救难之心,在河边盖了座莲花庵,又在庵旁修了座莲花桥。此地因此而得名。
扎杀桥的传说
盛泽镇北约二里路的地方,有座青石垒砌,宽不到三步的聚福桥。清咸丰年间(1860年)四月十三日,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城。四月廿五日占领吴江县
城。为了打开苏州与秀州(今嘉兴市)间的通道,太平军先谴队乘胜南进,势如破
竹。一日,盛泽镇内传闻太平军已过平望,全镇清兵与财主胆战心惊,夺路溃逃。
到了聚福桥,人多桥窄,拥挤不堪,顿时把桥堵塞了。正在这时,恰有出殡的高喊
:“材来哉!材来哉!”意思是棺材抬过来了,请大家让道。争相逃跑的清兵与财
主慌乱中不加辨,听身后“材来哉”的呼声不绝,误以为太平军材来哉(都来了),过桥去。惊恐万状,拼命扎(挤的意思)。
顿时,乱作一团,互相践踏,或被踏死,或落水淹死,不知其数。从此,聚福桥改名扎杀桥。
传说在叹息桥下拥吻的情人,他们的一定可以天长地久..........
传说,当年要建龙井桥时,木匠师傅请来一个又一个,领到溪边一看,谁也不敢答应建桥。为什么呢?因为地势实在太险了!大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忽然来了个须发斑白的老木匠,他是远近闻名的“二鲁班”。乡亲们不禁个个喜上眉梢。这老木匠手艺高超,也不知道建了多少座险桥!因此,大家都亲热地叫他“二鲁班”,时间一长,竟把他的真实姓名忘了。
第二天一早,二鲁班带领徒弟们就干了起来。她亲自测量设计,吩咐徒弟们扛来木料,劈的劈,锯的锯,刨的刨,凿的凿,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架桥进度很快。没有多久,桥拱架好了,柱子立上了,桥顶木架搭好了,瓦砾钉上了,就等把瓦板边缘锯平,钉上封檐板和盖瓦片了。
这一天,二鲁班指挥徒弟们锯瓦板。可是他们一上桥顶,走到边缘,就觉得头晕眼花,心发慌,手脚发颤。别说蹲下来锯板,就是再挪前一步也不敢啦!为什么呢?因为从十几丈高的瓦板看下去,溪水咆哮、喷云吐雾,就会眼花心乱,身子站不稳。
二鲁班看见徒弟们一个个蹲在那里不敢动弹,不禁又气又急。两手按着瓦板,双脚一使劲,翻上桥顶,往外一走,也愣住啦!于是,二鲁班不得不红着脸退下来。他让弟子们做些杂事,自己坐在桥头冥思苦想:搭架锯板吧?一来工程太大,二来木匠为锯屋檐瓦而搭架子,实在太丢人。就这样,他想呀,想呵,三天三夜过去了,二鲁班瘦了许多,头发也似乎更白了,仍未想出好办法来。
这天傍晚,徒弟们收拾工具就要收工了,二鲁班还在桥头发呆。忽然,从桥头走来一个衣衫褴褛,满脸尘垢,骨瘦如柴的老乞丐婆。她口称三天没有吃口饭,饿得头晕眼花,寸步难行,求二鲁班行行好,给她一碗吃。二鲁是个善良厚道的人,他赶忙装了一大碗饭递给老丐婆。老丐婆接过饭碗也不道谢,坐在一根木头上,慢腾腾的直吃到日头落了山。二鲁班一点也不急,耐心地在旁边等她吃饭。徒弟们又都在旁边等二鲁班。老乞丐婆慢慢地吃完饭,将碗递给二鲁班说:“老师傅,你真是好人。”说着,一颤一颤过桥去了。
二鲁班回家又想了一个晚上,还是没想到好办法来。第二天早上,他又来到桥头,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这时森林里鸟儿啼鸣,太阳刚爬上山顶,阳光透过树叶显出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二鲁班看见一个美如天仙的姑娘手撑雨伞。用伞遮住视线,娉娉婷婷地走到彩虹另一头。二鲁班看得入神,一刹那间,彩虹没有了,姑娘不见。
二鲁班急忙领着徒弟们跑在桥头,。向天遥祝道:“谢谢菩萨指点迷津!”
拜罢,二鲁班忙叫徒弟们拿来许多雨伞,登上桥顶,把伞倒挂于瓦板下。每人腰间系上一条保险强。大家踩在瓦板沿,伞遮住了视线,看不见悬崖湍流深潭,脑清目明,脚稳手灵,平平安安地锯平了两边瓦板,钉上封檐板,盖上瓦片,一座巍峨的木拱桥终于横跨于急流之上,成为古代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观。
长寿桥的传说
泰山黑龙潭上,有一桥飞架东西,似龙潭横生一道浓眉,与游人传情;如山涧跃出一条彩虹,为龙潭增姿加色。桥身朱红,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鸟瞰龙潭胜景,纵观西溪豁达之秀色,确是美不胜收。这便是引人注目的长寿桥。
长寿桥,是一九二四年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张培荣所建,不过不是为了方便百姓。
据说张培荣怕老婆怕得出了名,尽管在兵士面前威风凛凛,在老婆面前却是俯道贴耳,百依百顺,对他来说,老婆的言语就是圣旨,就是军令。张夫人驾驭着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丈夫,便挥霍无度,肆意玩乐。一天,她听说泰山风景优美,许多人都在那里修炼神仙,她也心血来潮,想修道成仙,立地成佛。于是就让丈夫到泰山来征地造庙。
张培荣"领旨"来到泰山,他见黑龙潭附近,青山四围,绿树成荫,翠竹亭亭,银杏参天,清流夹道,步移影换,上有傲徕、芙蓉两峰拔地通天之雄伟,下有龙潭飞瀑、细流淙淙之清幽,真乃绝胜佳处,正是修道成仙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此建庙,尊其夫人为"无极真人",所修之庙便取名"无极庙"。
无极庙修成,张夫人便身穿袈裟,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中,张培荣率所属各县的大小官绅和附近的百姓,对"无极真人"叩首作揖,顶礼膜拜,并刊印无极真经,散布各县,开卷便是无极真人的道装神象。张培荣尊其夫人为神女仙子,自愧不如,便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立于无极庙门外。
庙在溪西,出入下山都要过河涉涧,实在不方便,张培荣又在百丈崖上修了一座长桥,为了取悦张夫人,让她道成仙,长生不老,便将此桥取名为"长寿桥"。
再说无极真人,十天半月坐在莲花宝座上还觉得新鲜,时间长了那莲花宝座也感到不怎么好坐,实在受不了寺庙生活的清苦,便不声不响地"隐退"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12-02
展开全部
风雨桥的传说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古时,重庆城内人烟并不多,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还是森林。从大梁子流下一条小溪,大约是顺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会仙桥就是这条小溪上的一座桥,长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不过,传说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个姑娘,经常到嘉陵江边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冲跑了。江边有个单身的打鱼郎见了,划着渔船就去给她捡了回来。于是,二人就熟悉起来。有一天,姑娘的母亲生病去世,姑娘没得钱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鱼郎把她救了起来,对她说:“我网到一挑金甲鲤鱼,马上挑去卖,卖了就去买寿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鱼进了城,刚走到那桥上,那活蹦乱跳的金甲鲤鱼全都死得硬邦邦的,还卖啥子钱哟!急得打鱼郎在那桥上跳起脚哭。这时,他听见土地庙里传来一个声音:“快点让路,八洞神仙来了!”他抬头一看,来的却是八个叫花子,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帮忙。领头的是个拄着根铁拐子的瘸子老头,说:“我们都是叫花子,自己都没吃的,哪里帮得了你的忙哟!”那身背宝剑的叫花子捡了一砣石头丢进打鱼郎的鱼箩筐里,说:“你的鱼全都活了,还不快点拿去卖?”打鱼郎一看,硬是的。把那石头丢进另一个箩筐,鱼也活了。再一看,叫花子全都不见了。于是,打鱼郎卖了个好价钱,安葬了姑娘的母亲,然后和姑娘结成夫妻,在这桥头安了家。这桥也就取名会仙桥。
3.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古时,重庆城内人烟并不多,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还是森林。从大梁子流下一条小溪,大约是顺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会仙桥就是这条小溪上的一座桥,长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不过,传说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个姑娘,经常到嘉陵江边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冲跑了。江边有个单身的打鱼郎见了,划着渔船就去给她捡了回来。于是,二人就熟悉起来。有一天,姑娘的母亲生病去世,姑娘没得钱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鱼郎把她救了起来,对她说:“我网到一挑金甲鲤鱼,马上挑去卖,卖了就去买寿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鱼进了城,刚走到那桥上,那活蹦乱跳的金甲鲤鱼全都死得硬邦邦的,还卖啥子钱哟!急得打鱼郎在那桥上跳起脚哭。这时,他听见土地庙里传来一个声音:“快点让路,八洞神仙来了!”他抬头一看,来的却是八个叫花子,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帮忙。领头的是个拄着根铁拐子的瘸子老头,说:“我们都是叫花子,自己都没吃的,哪里帮得了你的忙哟!”那身背宝剑的叫花子捡了一砣石头丢进打鱼郎的鱼箩筐里,说:“你的鱼全都活了,还不快点拿去卖?”打鱼郎一看,硬是的。把那石头丢进另一个箩筐,鱼也活了。再一看,叫花子全都不见了。于是,打鱼郎卖了个好价钱,安葬了姑娘的母亲,然后和姑娘结成夫妻,在这桥头安了家。这桥也就取名会仙桥。
3.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传说,很久以前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多的数也数不清。有一个县令听到了这个传说,很不服气,心想:怎么会数不清呢?于是就派官兵一个个去数。数啊数啊,派了100个官兵去数,结果每个人数出来的数目都不一样。这真奇怪了!怎么会这么多人都数不清呢,县令决心亲自去数。
他到了桥头,先从东到西数了一遍,又从西向东数了一遍,两次数出来,数目还真的都不同。县令惊得一身大汗,再数第三遍、第四遍,没有一遍结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狮子长了腿,会动了?
想到这儿,他有主意了。半夜,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卢沟桥下的河水在“哗哗”地流淌。县令轻轻地走到桥边,小心翼翼地朝桥上望。果然,狮子都活了,东窜西窜,滚过来滚过去,玩得开心极了!县令看得也开心极了,情不自禁“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叫,可不妙了,狮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动也不动了。从此,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就再也不会动了
弹琴桥——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很早以前地有个钱姓官宦,生养三女,小女弹得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也是弹琴高手。日子一久,两人知音相爱,可钱老爷不允,小女只得劝韩重进京城修琴艺,求得功名,好让父亲答应他俩婚事。韩洒泪而别。但钱强逼小女嫁于权贵,小女思念韩重,含恨而死。不久,韩重归来,得知情人已故,就盘坐于小石桥上,弹起伤心之曲,表达怀念。弹罢,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桥——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那人又问高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船从淀山湖进黄浦江直驶奉贤,途径得胜港。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
麻将桥——清道光年间,华治泾河上造了座桥,名麻将桥。此处以前没有桥,行人十分不便。当地有个周姓老人,对民间赌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识之士,把赌场统统围住,捉住赌徒,没收财注,梵毁财具。把没收所得的赌款,建造了此桥。今已圯毁。
碎盘桥——解放初,庄行有个小桥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风水先生相中为“三元不败”的风水宝地。一天,有两个风水先生带了罗盘来到小桥村,都想定块“来龙秀地”。看见村头歌声嘹亮,红旗招展,翻身农民们正在大搞春耕。这两个风水先生见状,摇头叹息:“风水本无灵,不可再骗人。”说罢,将手中罗盘往桥上狠狠一摔,碎片横飞。从此,该小桥便呼为“碎盘桥”。
玉蟹桥——今头桥乡新亚村,原有顶三堍头南北向石桥,名石蟹桥。相传,原桥面西侧凿有石蟹一只,常有人误以为真蟹上桥,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觅宝人发现,在一个雪夜里将石蟹窃走,桥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状。人们以为,被窃走的不是普通石蟹,准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桥便出了名。
他到了桥头,先从东到西数了一遍,又从西向东数了一遍,两次数出来,数目还真的都不同。县令惊得一身大汗,再数第三遍、第四遍,没有一遍结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狮子长了腿,会动了?
想到这儿,他有主意了。半夜,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卢沟桥下的河水在“哗哗”地流淌。县令轻轻地走到桥边,小心翼翼地朝桥上望。果然,狮子都活了,东窜西窜,滚过来滚过去,玩得开心极了!县令看得也开心极了,情不自禁“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叫,可不妙了,狮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动也不动了。从此,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就再也不会动了
弹琴桥——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很早以前地有个钱姓官宦,生养三女,小女弹得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也是弹琴高手。日子一久,两人知音相爱,可钱老爷不允,小女只得劝韩重进京城修琴艺,求得功名,好让父亲答应他俩婚事。韩洒泪而别。但钱强逼小女嫁于权贵,小女思念韩重,含恨而死。不久,韩重归来,得知情人已故,就盘坐于小石桥上,弹起伤心之曲,表达怀念。弹罢,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桥——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那人又问高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船从淀山湖进黄浦江直驶奉贤,途径得胜港。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
麻将桥——清道光年间,华治泾河上造了座桥,名麻将桥。此处以前没有桥,行人十分不便。当地有个周姓老人,对民间赌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识之士,把赌场统统围住,捉住赌徒,没收财注,梵毁财具。把没收所得的赌款,建造了此桥。今已圯毁。
碎盘桥——解放初,庄行有个小桥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风水先生相中为“三元不败”的风水宝地。一天,有两个风水先生带了罗盘来到小桥村,都想定块“来龙秀地”。看见村头歌声嘹亮,红旗招展,翻身农民们正在大搞春耕。这两个风水先生见状,摇头叹息:“风水本无灵,不可再骗人。”说罢,将手中罗盘往桥上狠狠一摔,碎片横飞。从此,该小桥便呼为“碎盘桥”。
玉蟹桥——今头桥乡新亚村,原有顶三堍头南北向石桥,名石蟹桥。相传,原桥面西侧凿有石蟹一只,常有人误以为真蟹上桥,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觅宝人发现,在一个雪夜里将石蟹窃走,桥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状。人们以为,被窃走的不是普通石蟹,准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桥便出了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千多年前,温州大同巷住着两户小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张。张家的住房坐西朝东,李家的房子坐东朝西,门对门,窗对窗。张家是父母儿子共三个,李家也是爹娘女儿共三口。张公喜欢下棋,李家爹也爱好对奕,棋迷碰棋迷,两人走棋不知休息整天在一起,感情非常好。
两家大人往来亲密,两孩子在小巷子你追我闪,郎骑竹马,妾弄青梅。这年,张小郎十三岁,李小缓十二春,两家大人商定结下亲事。到定亲这一日,两孩子似懂非懂,弄得蛮尴。此后见面,都不敢正眼看对方,反觉得有点别别扭扭的,好害羞呀。
过了三年,发生了场火灾,烧掉半边大同巷,那日东南风很急,坐西朝东的房子叫火神放了火鸦,还好后门是河,张家三口从河上逃得性命。人是脱了险,只是衣食住都有困难。俗语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完"。这场火,把个张公烧去了魂,勾去了心,想想忖忖,忧忧闷闷,竟一病不起了。张家自张公过辈,母子两人生活更加艰难了。
再说李家住在张家对门,火烧时也吃了一场虚惊,幸好是东南风帮了忙,只是救火的人踩坏了他家的一些屋椽瓦片,没有动掉家底,也就多次接济张家,真是救急容易救穷难,到了张公归天,李家两老的心冷淡了许多。李婆讨厌这门亲事,借故责怪李爹下棋,还把那副象棋放进镬灶洞里烧掉。
李婆几次要李爹到张家去退亲,李爹想,自己亲口许配的,退婚两字怎么讲得出口。李家不去退,张家不来迎,就恁个拖了三四年。李家夫妻为女儿婚事常常争吵,李小缓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眼泪滚落在被窝里。
那一年元宵节,温州城底男女老少,都涌到五马街一带观灯,李小缓也和几个女伴一起去。事有凑巧,龙灯舞过,张小郎先见了小缓,挤到她身边,轻轻叫了一声:“小缓。”李小缓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张小郎,只见他衣裳单薄,人瘦得只剩把骨,她心一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避开耳目,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离开闹市,朝小南门外走去。走到冷僻地方,两人站在桥边的一颗榕树下,李小缓只叫了一声“阿郎哥”,眼泪就密密流下,话讲不出来了。
张小郎好比乱箭穿心,抱着小缓痛哭。哭了半日,他才抬起头来说:“小缓,你阿爸阿妈想退婚,我早有耳闻。只恨我没有钱迎娶,就是你过了门来,我也无法养活呀,看来你我今世夫妻无望,只求来世了……”李小缓哭着说:“阿郎哥,今生今世不能成夫妻,但愿我伲死后结鸳鸯。”讲停当,就紧紧拥抱着张小郎,“冬”一声跳落了塘河。
过了几日,张家老母不见儿子走归,只到附近街坊打听,没有胆到李家去问。李家的人只当是小郎带李小缓私奔,找张母吵闹几次。后来李家的人看看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菜,也不去吵闹了。
到了第二年六月,在那塘河桥边,生出几片荷叶,还开了一株并蒂莲,这是千年难见的奇事。县官的舅老爷晓得后,也赶来看热闹,看着看着,他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这并蒂莲世上没有几个人见过,若移植作盆景,送到京都御花园,多少能讨点便宜。他就雇了人工,围堰筑堤,车水挖土。
当水车干后,大家惊得叫起来。只见河底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互相依偎,面色不见苍白,那并蒂莲就从这对男女的嘴里长出来。这奇闻一传出,轰劝了温州全城,男男女女都涌到塘河边来看。有认识张小郎、李小缓的,就讲了内中的曲折。县官听到后也急忙赶来察看,看过就吩咐地保把这两具尸合葬在一起;又叫人刻了块墓石,放在坟墓前面。
后来,为了纪念这对情人,这条桥被当地百姓取名为“双莲桥”。
两家大人往来亲密,两孩子在小巷子你追我闪,郎骑竹马,妾弄青梅。这年,张小郎十三岁,李小缓十二春,两家大人商定结下亲事。到定亲这一日,两孩子似懂非懂,弄得蛮尴。此后见面,都不敢正眼看对方,反觉得有点别别扭扭的,好害羞呀。
过了三年,发生了场火灾,烧掉半边大同巷,那日东南风很急,坐西朝东的房子叫火神放了火鸦,还好后门是河,张家三口从河上逃得性命。人是脱了险,只是衣食住都有困难。俗语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完"。这场火,把个张公烧去了魂,勾去了心,想想忖忖,忧忧闷闷,竟一病不起了。张家自张公过辈,母子两人生活更加艰难了。
再说李家住在张家对门,火烧时也吃了一场虚惊,幸好是东南风帮了忙,只是救火的人踩坏了他家的一些屋椽瓦片,没有动掉家底,也就多次接济张家,真是救急容易救穷难,到了张公归天,李家两老的心冷淡了许多。李婆讨厌这门亲事,借故责怪李爹下棋,还把那副象棋放进镬灶洞里烧掉。
李婆几次要李爹到张家去退亲,李爹想,自己亲口许配的,退婚两字怎么讲得出口。李家不去退,张家不来迎,就恁个拖了三四年。李家夫妻为女儿婚事常常争吵,李小缓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眼泪滚落在被窝里。
那一年元宵节,温州城底男女老少,都涌到五马街一带观灯,李小缓也和几个女伴一起去。事有凑巧,龙灯舞过,张小郎先见了小缓,挤到她身边,轻轻叫了一声:“小缓。”李小缓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张小郎,只见他衣裳单薄,人瘦得只剩把骨,她心一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避开耳目,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离开闹市,朝小南门外走去。走到冷僻地方,两人站在桥边的一颗榕树下,李小缓只叫了一声“阿郎哥”,眼泪就密密流下,话讲不出来了。
张小郎好比乱箭穿心,抱着小缓痛哭。哭了半日,他才抬起头来说:“小缓,你阿爸阿妈想退婚,我早有耳闻。只恨我没有钱迎娶,就是你过了门来,我也无法养活呀,看来你我今世夫妻无望,只求来世了……”李小缓哭着说:“阿郎哥,今生今世不能成夫妻,但愿我伲死后结鸳鸯。”讲停当,就紧紧拥抱着张小郎,“冬”一声跳落了塘河。
过了几日,张家老母不见儿子走归,只到附近街坊打听,没有胆到李家去问。李家的人只当是小郎带李小缓私奔,找张母吵闹几次。后来李家的人看看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菜,也不去吵闹了。
到了第二年六月,在那塘河桥边,生出几片荷叶,还开了一株并蒂莲,这是千年难见的奇事。县官的舅老爷晓得后,也赶来看热闹,看着看着,他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这并蒂莲世上没有几个人见过,若移植作盆景,送到京都御花园,多少能讨点便宜。他就雇了人工,围堰筑堤,车水挖土。
当水车干后,大家惊得叫起来。只见河底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互相依偎,面色不见苍白,那并蒂莲就从这对男女的嘴里长出来。这奇闻一传出,轰劝了温州全城,男男女女都涌到塘河边来看。有认识张小郎、李小缓的,就讲了内中的曲折。县官听到后也急忙赶来察看,看过就吩咐地保把这两具尸合葬在一起;又叫人刻了块墓石,放在坟墓前面。
后来,为了纪念这对情人,这条桥被当地百姓取名为“双莲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