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3个省的省会及简称。

要准,要全,谢谢大家!~... 要准,要全,谢谢大家!~ 展开
 我来答
七禾之叶
推荐于2019-08-14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23个省

普通行政省:

河北省(冀,石家庄)、山西省(晋,太原)、辽宁省(辽,沈阳)、吉林省(吉,长春)、黑龙江省(黑,哈尔滨)、江苏省(苏,南京)、浙江省(浙,杭州)、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厦门)、江西省(赣,南昌)、山东省(鲁,济南)、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海南省(琼,海口)、四川省(川或蜀,成都)、贵州省(黔或贵,贵阳)、云南省(滇或云,昆明)、陕西省(陕,西安)、甘肃省(甘或陇,兰州)、青海省(青,西宁)、台湾省(台,台北)

扩展资料:

省会,或称省治、治所,古称“首邑”。清代称为省城,为省行政中心(政府驻地)。中国的省会为国家一级行政区——一般为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中心,正式文件中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并不称作省会。自治区的行政驻地通常称首府,在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有时也被称为省会;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不称之为省会,直接称之为政府所在地、驻地或治所。

1、因政权的更替而变化,这是造成省会变迁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权往往与原政权有着不同发展思维战略,对原政权的遗留问题往往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同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因此省会的迁移绝大多数都在政权更替之后的1912年、1950-1954年这样的年份。

2、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广西因边防原因在桂林南宁间迁移省会。

3、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于铁路交汇点的新兴城市如哈尔滨、郑州等。

4、像南京这样因首都的得与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会的失与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省会

9527和你看世界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09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3万
展开全部

23个省会级简称(其中包括了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如下图:

特别说明:

1、当省份有两个或多个简称时,车牌简称取与省份全称有同字的。如:四川简称“川”或“蜀”,车牌简称取“川”字。

2、内蒙古自治区简称为“内蒙古”,不简称“蒙”,但在车牌号中,只能使用一个字,所以用“蒙”字代替。

3、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进入内地车牌代码分别为“粤Z 港”“粤Z 澳”。

扩展资料:

省会历史沿革:

1、1949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六个大区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个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12个直辖市(南京、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后改名为汉口)、广州、西安、青岛等)、5个行署区、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2、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1965年全国调整为29个省级行政区,即22个省、5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

3、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复成立天津市(直辖市)。1988年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1997年重庆从四川省分立,成立重庆市(直辖市)。1997年,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澳门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资料:省份简称-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157586b
推荐于2019-10-07 · TA获得超过57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56
展开全部

黑龙江(黑、哈尔滨)

吉林(吉、长春)

辽宁(辽、沈阳)

河北(冀、石家庄)

河南(豫、郑州)

山西(晋、太原)

山东(鲁、济南)

江苏(苏、南京)

江西(赣、南昌)

湖南(湘、长沙)

湖北(鄂、武汉)

云南(云/滇、昆明)

贵州(贵/黔、贵阳)

四川(蜀、成都)

福建(闽、福州)

广东(粤、广州)

陕西(秦/陕、西安)

青海(青、西宁)

浙江(浙、杭州)

甘肃(甘、兰州)

安徽(皖、合肥)

台湾(台、台北)

海南(琼、海口)

扩展资料:

我国省份的历史沿革:

1、1949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六个大区。

2、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个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12个直辖市(南京、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后改名为汉口)、广州、西安、青岛等)、5个行署区、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3、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4、1965年全国调整为29个省级行政区,即22个省、5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

5、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复成立天津市(直辖市)。

6、1988年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

7、1997年重庆从四川省分立,成立重庆市(直辖市)。

8、1997年,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9、1999年,澳门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自:省份简称-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推荐于2019-11-11 · TA获得超过288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4
展开全部

黑龙江(黑、哈尔滨)

吉林(吉、长春)

辽宁(辽、沈阳)

河北(冀、石家庄)

河南(豫、郑州)

山西(晋、太原)

山东(鲁、济南)

江苏(苏、南京)

江西(赣、南昌)

湖南(湘、长沙)

湖北(鄂、武汉)

云南(云/滇、昆明)

贵州(贵/黔、贵阳)

四川(蜀、成都)

福建(闽、福州)

广东(粤、广州)

陕西(秦/陕、西安)

青海(青、西宁)

浙江(浙、杭州)

甘肃(甘、兰州)

安徽(皖、合肥)

台湾(台、台北)

海南(琼、海口)

扩展资料:

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顺口溜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省份简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8e4e69
推荐于2019-08-23 · TA获得超过2.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9万
展开全部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源于名为“吉林乌拉”的吉林市,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其1673年建城,今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柱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如今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23个省

知识拓展:

省份指中国的行政规划,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