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对比阅读
分别找一篇对比阅读,要有3.4个解词,1.2各翻译句子,课文理解题一个,开放性试题一道快啊啊啊啊啊啊急需,作业附答案...
分别找一篇对比阅读,要有3.4个解词,1.2各翻译句子,课文理解题一个,开放性试题一道
快啊啊啊啊啊啊 急需,作业
附答案 展开
快啊啊啊啊啊啊 急需,作业
附答案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这有几篇 做作业真难
《捕蛇者说》和《陶侃惜谷》比较阅读
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和《陶侃惜谷》,完成17~21题。(1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①以尽吾齿 ②日蹙:
③观人风者 ④执而鞭之
⑤家给人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去国怀乡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0.阅读乙文中路人说的话,你觉得这个人是一时兴起,偶尔糟蹋未成熟的稻谷吗?从中可以看出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
17、①来过完我的岁月 ②一天天窘迫
③考察民风的人 ④抓起来用鞭子打了一顿
⑤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2分。答对两个得1分)
18、①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②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4分。每句2分)
19、A(名词用作动词)(2分)
20、不是一时兴起,从他“聊取之耳”尤其是“聊”“耳”可以看出其人多么随便,任性,对庄稼毫不在乎,实乃游手好闲之徒。(3分。观点“不是”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21、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3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2分,意对即可)
触龙说赵太后
[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甲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四》)
乙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使者不说 (2)威后曰:“不然” (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4)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说: 然: 本: 末: 质
3.将甲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1)派遣 使者 (2) 使命 出使
2.(1)通“悦”, 高兴 (2)是的,对的 (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4)人质
3.翻译:齐王派使者拜问赵太后,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年成没有灾吧?百姓也没有祸吧?齐王也没有病吧?”使者不高兴,说:“小臣奉命出使拜见威王,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的在前,而尊贵的在后吗?”威后说“不对。如果收成不好,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国君?所以,有所问,能舍弃根本的而问不重要的事吗?”
黄生借书说与送东阳马生序
甲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乙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huì)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gòng),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乙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无论}
必虑人逼取 {虑}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惴惴}
归而形诸梦{形}
5、“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答案: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虑:担心害怕;
惴惴:紧张恐俱而不安的样子;
形:形,动词,现出。
5 、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这两篇是自己制做的 顶一下啊
《捕蛇者说》和《陶侃惜谷》比较阅读
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和《陶侃惜谷》,完成17~21题。(1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①以尽吾齿 ②日蹙:
③观人风者 ④执而鞭之
⑤家给人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去国怀乡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0.阅读乙文中路人说的话,你觉得这个人是一时兴起,偶尔糟蹋未成熟的稻谷吗?从中可以看出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
17、①来过完我的岁月 ②一天天窘迫
③考察民风的人 ④抓起来用鞭子打了一顿
⑤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2分。答对两个得1分)
18、①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②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4分。每句2分)
19、A(名词用作动词)(2分)
20、不是一时兴起,从他“聊取之耳”尤其是“聊”“耳”可以看出其人多么随便,任性,对庄稼毫不在乎,实乃游手好闲之徒。(3分。观点“不是”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21、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3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2分,意对即可)
触龙说赵太后
[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甲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四》)
乙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使者不说 (2)威后曰:“不然” (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4)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说: 然: 本: 末: 质
3.将甲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1)派遣 使者 (2) 使命 出使
2.(1)通“悦”, 高兴 (2)是的,对的 (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4)人质
3.翻译:齐王派使者拜问赵太后,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年成没有灾吧?百姓也没有祸吧?齐王也没有病吧?”使者不高兴,说:“小臣奉命出使拜见威王,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的在前,而尊贵的在后吗?”威后说“不对。如果收成不好,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国君?所以,有所问,能舍弃根本的而问不重要的事吗?”
黄生借书说与送东阳马生序
甲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乙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huì)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gòng),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乙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无论}
必虑人逼取 {虑}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惴惴}
归而形诸梦{形}
5、“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答案: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
虑:担心害怕;
惴惴:紧张恐俱而不安的样子;
形:形,动词,现出。
5 、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这两篇是自己制做的 顶一下啊
展开全部
膜拜我吧
《触龙说赵太后》
解词
(1)大臣强( )谏 (2)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 )
(3)老妇恃辇( )而行 (4)不肖( )
(5)没( )死以闻 (6)持其踵( )为之泣
(7)今媪( )尊长安君之位 (8)恣( )君之所使之
1.选出“少”的音、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A.太后之色少解 B.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C.丈夫亦怜其少于乎 D.十五岁矣,虽少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哪一项相同( )
3.从修辞的角度来审视,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B.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必:一定要。质:作人质。
B.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固定词组,该不会,表测度性
C.没死以闻: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您。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车百乘:置办一百辆车子
二、课文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文后题目。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
A.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相同。
B.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不同。
C.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不同。
D.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相同。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表称谓的特点( )
A.老臣贱息舒祺( ) B.臣衰( )C.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左师公曰( )
《扑蛇者说》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2)君将哀而生之乎( )
(3)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4)以啮人( )
(5)无御之者( )
(6)君将哀而生之乎( )
2.判断下列语句在古汉语里是何种句式。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3)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3.根据要求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其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________;他的寓言讽刺小品,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其中以________最有名。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跟现在的________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在形式上则表现为________结合,以________(叙述、议论)为主。《捕蛇者说》就是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
4.给加点的字注音。
(1)更若役( ) (2)挛踠、瘘、疠( )
(3)死者数矣( ) (4)隳突( )
(5)日蹙( ) (6)殚其地之出( )
(7)死者相藉( ) (8)转徙( )
(9)顿踣( )
5.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
7.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基础知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啮(niè) 腊(xī) 当其租入(dàng) 嗣(sì)
B.几死者(jī) 死者数矣(shù) 莅(lì) 蹙(cù)
C.殚(dān) 踣(bó) 死者相藉(jí) 囊(nǎng)
D.隳(huī) 缶(fǔ) 谨食之(sì) 以俟夫(sì)
2.请写出三个带蛇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阅读理解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而吾以捕蛇独存( ) (2)时而献焉( )
(3)又安敢毒邪( ) (4)殚其地之出( )
(5)汪然出涕曰( ) (6)乡邻之生日蹙( )
(7)今虽死乎此( ) (8)竭其庐之入( )
4.翻译下列句子。
(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5.本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两例。
6.下列对蒋氏的自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蒋氏及其乡邻的悲惨生活。
B.说明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好处。
C.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D.通过对比反衬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
深层探究
8.柳宗元是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为什么他能写出揭露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文章?
提示:这首先是因为唐代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仍,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无限制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柳宗元因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10年,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这一目的与他一贯主张的“轻徭薄赋”的思想是一致的。
提示:本题帮助掌握重点词语。解释实词,应特别注意其词性有没有改变,如改变,其意义也变。如句(1)中的“腊”,本是名词,后活用为动词。
参考答案:(1)干肉,名词活用成动词,晾成干肉。
(2)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3)眼泪。
(4)连词,表假设,用法相当于“而”。
(5)构成“者”字结构,“者”字可以解释为“……的办法”。
(6)指“我”,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
提示:本题帮助掌握重点句型。(1)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句意: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纳税,怎么样呢?(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甚(于)是蛇”。句意:谁知道纳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3)省略句。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句意:蛇碰了草和树,草和树就都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它的。
答案:(1)倒装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提示:本题主要帮助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参考答案:(1)柳宗元 子厚 柳河东、柳柳州 永州 《永州八记》 《三戒》
(2)文体 杂文 叙议 议论 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提示:此题主要帮助掌握文中的生字。
答案:(1)gēng (2)luán wǎn lòu lì (3)shuò (4)huī (5)cù (6)dān (7)jiè (8)xǐ (9)bó
答案: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提示:B项“数”应读“shuò”;C项“藉”应读“jiè”;D项“缶”应读“fǒu”。
答案:A答案示例: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虎头蛇尾、飞鸟惊蛇等。
答案:(1)连词,表转折 (2)到时候 (3)痛恨 (4)出产 (5)……的样子 (6)窘迫 (7)即使(8)竭尽
答案:(1)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子,到处乱闯乱嚷。
(2)回来后,有滋有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答案: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如:乡邻“非死则徙尔”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对比;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熙熙而乐”对比。
答案:B
《黄生借书说》
1.给下列句子中的字注音:
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 ) 强( )⑵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惴( )
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少( )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好(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授: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无论: )
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 )⑷今黄生贫类予(类予: )
⑸为一说,使与书俱(为: )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书非借不能读也。
⑵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⑶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说说下列的语句要怎样诵读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几?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6.作者为何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7.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给黄生听?
8.作者从借书这件事情讲述了什么道理?
读选文,回答问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解释下列字词:
⑴归而形诸梦 诸: ⑵故有所览辄省记 辄:
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可惜: ⑷为一说,使与书俱 俱:
10.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应?
⑴
⑵
11.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2.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13.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
襄子忍辱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①。董于阏曰:“无恤贱②,今以为③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④忍羞。”异日⑤,知伯⑥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⑦,大夫⑧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⑨哉?”处⑩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淮南子》)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之一。襄子:简子的庶子,庶子是指古时妾所生的儿子。后:继承者。②无恤:就是襄子。贱:卑贱,这里系指襄子与简子的长子比,地位低下。③以为:即“以之为”,把他立为。④社稷:古时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这里指国家。⑤异日:有一天。⑥知伯:晋国的大贵族。⑦批襄子之首:打了襄子一耳光。⑧大夫:左右侍臣。⑨刺人:杀人。⑩处:经过。
14.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今以为后,何也(何: ) (2)知伯围襄子于晋阳(于: )
(3)襄子疏队而击之(疏: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赵简子以襄子为后
(2)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17.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用两个成语概括知伯与襄子的表现。(2)襄子面对羞辱时的冷静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部分:
18、每课一图:《“典型”》一图讽刺了哪种人?
19、请你在下面一段话的省略号处再续写两个句子,并将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再根据画波浪线的末句仿写一个句子。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声真诚的祝福……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平朴中愈发熠熠夺目。
1.袁枚;随园老人 2.⑴fú、qiǎng⑵zhuì⑶shào⑷hào 3.⑴交给⑵更不用说⑶这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⑷像我⑸写作 4.⑴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及时地阅读。⑵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⑶做官以后,花去官俸买回书来,满满地堆了一层,白色蛀虫和灰丝,常常沾满书本。⑷懂得借到书的幸运与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快。 5.⑴语含否定,应当读出一些疑问和不屑来。⑵语含讥讽,应当读出一些叹息和鄙视来。 6.作者用心良苦,不仅以此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 7.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意近即可) 8.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 9.⑴之于⑵就⑶值得珍惜⑷在一起 10.⑴汗牛塞屋……子孙弃者无论焉。⑵若业为吾所有……云尔。 11.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12.以类似的经历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告诫黄生读书年华一旦过去,以后很难读书。 13.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14.先君之立我也,曰“为社稷忍羞” 15.(1)为什么(2)在(3)疏散 16.(1)赵简子把襄子立为他的继承人。(2)他的为人,能为国家忍羞。 17.(1)知伯:骄横跋扈襄子:忍辱不发(2)略 18、讽刺弄虚作假的人。 19、如:续写:陌路人一句关切的话语;赛场上一把有力的搀抚。改写:难道这不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吗?仿写:像燥热的天气里吹来的一缕缕凉风,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20、出身卑微的人经过努力也可能取得成功。
《触龙说赵太后》
解词
(1)大臣强( )谏 (2)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 )
(3)老妇恃辇( )而行 (4)不肖( )
(5)没( )死以闻 (6)持其踵( )为之泣
(7)今媪( )尊长安君之位 (8)恣( )君之所使之
1.选出“少”的音、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A.太后之色少解 B.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C.丈夫亦怜其少于乎 D.十五岁矣,虽少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哪一项相同( )
3.从修辞的角度来审视,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B.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必:一定要。质:作人质。
B.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固定词组,该不会,表测度性
C.没死以闻: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您。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车百乘:置办一百辆车子
二、课文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文后题目。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
A.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相同。
B.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不同。
C.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不同。
D.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相同。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表称谓的特点( )
A.老臣贱息舒祺( ) B.臣衰( )C.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左师公曰( )
《扑蛇者说》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2)君将哀而生之乎( )
(3)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4)以啮人( )
(5)无御之者( )
(6)君将哀而生之乎( )
2.判断下列语句在古汉语里是何种句式。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3)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3.根据要求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其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________;他的寓言讽刺小品,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其中以________最有名。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跟现在的________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在形式上则表现为________结合,以________(叙述、议论)为主。《捕蛇者说》就是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
4.给加点的字注音。
(1)更若役( ) (2)挛踠、瘘、疠( )
(3)死者数矣( ) (4)隳突( )
(5)日蹙( ) (6)殚其地之出( )
(7)死者相藉( ) (8)转徙( )
(9)顿踣( )
5.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
7.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基础知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啮(niè) 腊(xī) 当其租入(dàng) 嗣(sì)
B.几死者(jī) 死者数矣(shù) 莅(lì) 蹙(cù)
C.殚(dān) 踣(bó) 死者相藉(jí) 囊(nǎng)
D.隳(huī) 缶(fǔ) 谨食之(sì) 以俟夫(sì)
2.请写出三个带蛇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阅读理解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而吾以捕蛇独存( ) (2)时而献焉( )
(3)又安敢毒邪( ) (4)殚其地之出( )
(5)汪然出涕曰( ) (6)乡邻之生日蹙( )
(7)今虽死乎此( ) (8)竭其庐之入( )
4.翻译下列句子。
(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5.本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两例。
6.下列对蒋氏的自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蒋氏及其乡邻的悲惨生活。
B.说明捕蛇给蒋氏三代人带来的好处。
C.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
D.通过对比反衬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社会现实。
深层探究
8.柳宗元是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为什么他能写出揭露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文章?
提示:这首先是因为唐代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仍,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无限制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柳宗元因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10年,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这一目的与他一贯主张的“轻徭薄赋”的思想是一致的。
提示:本题帮助掌握重点词语。解释实词,应特别注意其词性有没有改变,如改变,其意义也变。如句(1)中的“腊”,本是名词,后活用为动词。
参考答案:(1)干肉,名词活用成动词,晾成干肉。
(2)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3)眼泪。
(4)连词,表假设,用法相当于“而”。
(5)构成“者”字结构,“者”字可以解释为“……的办法”。
(6)指“我”,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
提示:本题帮助掌握重点句型。(1)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句意: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纳税,怎么样呢?(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甚(于)是蛇”。句意:谁知道纳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3)省略句。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句意:蛇碰了草和树,草和树就都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它的。
答案:(1)倒装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提示:本题主要帮助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参考答案:(1)柳宗元 子厚 柳河东、柳柳州 永州 《永州八记》 《三戒》
(2)文体 杂文 叙议 议论 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提示:此题主要帮助掌握文中的生字。
答案:(1)gēng (2)luán wǎn lòu lì (3)shuò (4)huī (5)cù (6)dān (7)jiè (8)xǐ (9)bó
答案: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提示:B项“数”应读“shuò”;C项“藉”应读“jiè”;D项“缶”应读“fǒu”。
答案:A答案示例: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虎头蛇尾、飞鸟惊蛇等。
答案:(1)连词,表转折 (2)到时候 (3)痛恨 (4)出产 (5)……的样子 (6)窘迫 (7)即使(8)竭尽
答案:(1)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子,到处乱闯乱嚷。
(2)回来后,有滋有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答案: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如:乡邻“非死则徙尔”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对比;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熙熙而乐”对比。
答案:B
《黄生借书说》
1.给下列句子中的字注音:
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 ) 强( )⑵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惴( )
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少( )⑷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好(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授: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无论: )
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 )⑷今黄生贫类予(类予: )
⑸为一说,使与书俱(为: )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书非借不能读也。
⑵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⑶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说说下列的语句要怎样诵读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⑴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几?
⑵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6.作者为何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7.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给黄生听?
8.作者从借书这件事情讲述了什么道理?
读选文,回答问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解释下列字词:
⑴归而形诸梦 诸: ⑵故有所览辄省记 辄:
⑶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可惜: ⑷为一说,使与书俱 俱:
10.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处相照应?
⑴
⑵
11.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2.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13.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
襄子忍辱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①。董于阏曰:“无恤贱②,今以为③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④忍羞。”异日⑤,知伯⑥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⑦,大夫⑧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⑨哉?”处⑩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淮南子》)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之一。襄子:简子的庶子,庶子是指古时妾所生的儿子。后:继承者。②无恤:就是襄子。贱:卑贱,这里系指襄子与简子的长子比,地位低下。③以为:即“以之为”,把他立为。④社稷:古时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这里指国家。⑤异日:有一天。⑥知伯:晋国的大贵族。⑦批襄子之首:打了襄子一耳光。⑧大夫:左右侍臣。⑨刺人:杀人。⑩处:经过。
14.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今以为后,何也(何: ) (2)知伯围襄子于晋阳(于: )
(3)襄子疏队而击之(疏: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赵简子以襄子为后
(2)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17.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用两个成语概括知伯与襄子的表现。(2)襄子面对羞辱时的冷静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部分:
18、每课一图:《“典型”》一图讽刺了哪种人?
19、请你在下面一段话的省略号处再续写两个句子,并将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再根据画波浪线的末句仿写一个句子。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声真诚的祝福……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平朴中愈发熠熠夺目。
1.袁枚;随园老人 2.⑴fú、qiǎng⑵zhuì⑶shào⑷hào 3.⑴交给⑵更不用说⑶这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⑷像我⑸写作 4.⑴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及时地阅读。⑵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⑶做官以后,花去官俸买回书来,满满地堆了一层,白色蛀虫和灰丝,常常沾满书本。⑷懂得借到书的幸运与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快。 5.⑴语含否定,应当读出一些疑问和不屑来。⑵语含讥讽,应当读出一些叹息和鄙视来。 6.作者用心良苦,不仅以此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 7.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意近即可) 8.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 9.⑴之于⑵就⑶值得珍惜⑷在一起 10.⑴汗牛塞屋……子孙弃者无论焉。⑵若业为吾所有……云尔。 11.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12.以类似的经历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告诫黄生读书年华一旦过去,以后很难读书。 13.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14.先君之立我也,曰“为社稷忍羞” 15.(1)为什么(2)在(3)疏散 16.(1)赵简子把襄子立为他的继承人。(2)他的为人,能为国家忍羞。 17.(1)知伯:骄横跋扈襄子:忍辱不发(2)略 18、讽刺弄虚作假的人。 19、如:续写:陌路人一句关切的话语;赛场上一把有力的搀抚。改写:难道这不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吗?仿写:像燥热的天气里吹来的一缕缕凉风,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20、出身卑微的人经过努力也可能取得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嘉姐也提问啊,呵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也找了半天- -
来打个酱油~
来打个酱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LZJ么。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278554.html不知道对不对,我也不确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