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现代文学家阿累于1936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是叙事。先写作者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起因;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展示出鲁迅对年轻人的热切关怀,构成文章的主体。
第2部分是议论,写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阿累(1909-1987年),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1909年1月出生,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后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迫令出境。1936年夏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参加新四军,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代表作品有《一面》,翻译作品有《鲁迅是一把剑》等。
文学赏析:
此文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雕刻家那种细腻的笔触,多方位、多角度地刻画鲁迅的崇高形象,艺术地再现鲁迅的音容笑貌,使读者有亲切贴近之感。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