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断面法土方计算其操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输入地形图:首先要有数字化的地形图(有三维标高),如果等高线没有三维高程,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普通线转等高线】功能来输入三维标高,如果离散点只是文字,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高程点转换】功能将文字转成离散点。然后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离散】将等高线离散化。
2、 确定计算范围:使用【绘制区域】绘制出要计算土方的区域范围,使用【划分区块】功能将区域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区块。
3、布置断面线:使用【布置断面线】绘制断面线。断面线的布置方向、间距和采点间距可以自己输入。
断面线的布置方向有两种:可以沿断面的中心进行布置,也可以沿轨迹线布置。沿断面的中心布置时,程序可以自动计算出起始断面和终止断面的中点连线;沿轨迹线布置时,轨迹线可以选择也可以绘制。
在断面线属性中设置断面的起始编号,选择断面线的布置方式以及断面间的间距及采点间距。断面线的布置方式有按间距自动布置、按间距逐条布置、按断面数量布置三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
4、采集自然标高:使用【采集自然标高】功能采集出每一个采集点的自然标高。
5、 设计标高:设计标高可以采用【采集设计标高】或【输入设计标高】来获得。
等高面:选择要输入设计标高范围内的标高为统一值,选中该选项后,程序自动激活“统一高度”栏,在该栏中输入统一设计标高即可。
增减自然标高:通过增减自然标高来获得设计标高,即整个范围的设计标高整体比自然标高高出或降低一定高度,也就是说整个范围的高程差是一样的。
增减设计标高:在设计区块或区域中已经通过“采集设计标高”或“优化设计标高”功能录入了设计标高,可通过此功能对整个设计地形进行一定高度的抬高或降低。
一点坡度面:通过一个控制点标高,两个不同方向的坡度录入设计面高程。
方向角度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通过“拾取<<”按钮,选择倾角,坡度值沿选定方向上坡为正值、下坡为负值。控制点后面的“拾取<<”按钮,拾取的是控制点的坐标位置,控制点的标高需要用户输入。输入完成确定后即按指定坐标位置控制点标高,再按这一点的两个方向上的坡度值将整个计算范围内的标高值计算出来。
两点坡度面:通过两个控制点标高,一个方向的坡度录入设计面高程。
三点面:通过三个控制点标高录入设计面高程。
四点面:通过四个控制点标高录入设计面高程,四点面录入的为球面。
6、 如果要进行边坡土方量的计算,可以使用【绘制边坡】功能进行边坡的绘制
土方区块边界上自然地形与设计地形有一定的高差,需要通过边坡或挡墙将区块边界的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连接起来。绘制边坡是将区块中起始断面方向上的断面点按设置进行统一放坡
7、 绘制断面:将计算区域内的断面绘制出来。每行的断面图可以自由设定。
8、 计算断面土方量:使用【断面法计算中心】计算出断面间的土方量并绘制出土方量统计表。
1、输入地形图:首先要有数字化的地形图(有三维标高),如果等高线没有三维高程,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普通线转等高线】功能来输入三维标高,如果离散点只是文字,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高程点转换】功能将文字转成离散点。然后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离散】将等高线离散化。
2、 确定计算范围:使用【绘制区域】绘制出要计算土方的区域范围,使用【划分区块】功能将区域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区块。
3、布置断面线:使用【布置断面线】绘制断面线。断面线的布置方向、间距和采点间距可以自己输入。
断面线的布置方向有两种:可以沿断面的中心进行布置,也可以沿轨迹线布置。沿断面的中心布置时,程序可以自动计算出起始断面和终止断面的中点连线;沿轨迹线布置时,轨迹线可以选择也可以绘制。
在断面线属性中设置断面的起始编号,选择断面线的布置方式以及断面间的间距及采点间距。断面线的布置方式有按间距自动布置、按间距逐条布置、按断面数量布置三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
4、采集自然标高:使用【采集自然标高】功能采集出每一个采集点的自然标高。
5、 设计标高:设计标高可以采用【采集设计标高】或【输入设计标高】来获得。
等高面:选择要输入设计标高范围内的标高为统一值,选中该选项后,程序自动激活“统一高度”栏,在该栏中输入统一设计标高即可。
增减自然标高:通过增减自然标高来获得设计标高,即整个范围的设计标高整体比自然标高高出或降低一定高度,也就是说整个范围的高程差是一样的。
增减设计标高:在设计区块或区域中已经通过“采集设计标高”或“优化设计标高”功能录入了设计标高,可通过此功能对整个设计地形进行一定高度的抬高或降低。
一点坡度面:通过一个控制点标高,两个不同方向的坡度录入设计面高程。
方向角度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通过“拾取<<”按钮,选择倾角,坡度值沿选定方向上坡为正值、下坡为负值。控制点后面的“拾取<<”按钮,拾取的是控制点的坐标位置,控制点的标高需要用户输入。输入完成确定后即按指定坐标位置控制点标高,再按这一点的两个方向上的坡度值将整个计算范围内的标高值计算出来。
两点坡度面:通过两个控制点标高,一个方向的坡度录入设计面高程。
三点面:通过三个控制点标高录入设计面高程。
四点面:通过四个控制点标高录入设计面高程,四点面录入的为球面。
6、 如果要进行边坡土方量的计算,可以使用【绘制边坡】功能进行边坡的绘制
土方区块边界上自然地形与设计地形有一定的高差,需要通过边坡或挡墙将区块边界的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连接起来。绘制边坡是将区块中起始断面方向上的断面点按设置进行统一放坡
7、 绘制断面:将计算区域内的断面绘制出来。每行的断面图可以自由设定。
8、 计算断面土方量:使用【断面法计算中心】计算出断面间的土方量并绘制出土方量统计表。
参考资料: http://www.w856.com/post/243.html
北京埃德思远电气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023-08-25 广告
2023-08-25 广告
"整定计算的工作步骤,大致如下:1.确定整定方案所适应的系统情况。2.与调度部门共同确定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3.取得必要的参数与资料(保护图纸,设备参数等)。4.结合系统情况,确定整定计算的具体原则。5.进行短路计算。6.进行保护的整定计算...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埃德思远电气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1.原始地形的处理: 对于进行场地土方计算的图纸必须进行原始地形数据的的转换处理,图纸上必须有地形离散点信息或等高线信息;
原始地形的离散点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高程点转换】/【高程整体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离散点】功能进行录入;原始地形的等高线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等高线】功能进行录入。
2.设计场地的处理: 如果已经做过设计场地,对于设计离散点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控制点】→【控制点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控制点】→【控制点添加】功能进行录入;对于设计等高线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取点绘制等高线】、【跟踪绘制等高线】功能进行录入;如果没有做过设计场地,此步骤可忽略。
3.用断面法计算土方量,确定土方计算的范围。
4.布置断面线 :
快速布置断面线,断面线的布置方向、间距和采点间距可以自己输入(但是,有时候,为了迎合自然地形高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单个插入断面线的方法去布置断面线,虽然速度会慢点,但是断面线上断面点采集自然地形高程点精度会提高不少。)
5.分别采集断面点自然地形标高和断面点设计地形标高。
6.绘制断面线断面图。
原始地形的离散点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高程点转换】/【高程整体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离散点】功能进行录入;原始地形的等高线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等高线】功能进行录入。
2.设计场地的处理: 如果已经做过设计场地,对于设计离散点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控制点】→【控制点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控制点】→【控制点添加】功能进行录入;对于设计等高线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取点绘制等高线】、【跟踪绘制等高线】功能进行录入;如果没有做过设计场地,此步骤可忽略。
3.用断面法计算土方量,确定土方计算的范围。
4.布置断面线 :
快速布置断面线,断面线的布置方向、间距和采点间距可以自己输入(但是,有时候,为了迎合自然地形高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单个插入断面线的方法去布置断面线,虽然速度会慢点,但是断面线上断面点采集自然地形高程点精度会提高不少。)
5.分别采集断面点自然地形标高和断面点设计地形标高。
6.绘制断面线断面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