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说的都是文言文吗?普通老百姓讲什么话?上朝说什么话,有方言吗?
一、古人在先秦时期说的都是文言文,但后来文言文与口语逐渐分化,古人说的话也就变成了口语,与文言文逐渐脱节。普通老百姓也是这样说话。
二、古代的官话与方言:
1、中国历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的称呼,也是不同时期“普通话”的定义。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
2、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每个朝代都有官话来作为”鹊桥“沟通各个方言区的人,一般都以王都所在地的语音为准。
三、上朝时,古代官员一般说的是官话,也就是王都地区的语言。
扩展资料:
1、口语与文言文的分化史:
大约在先秦时期,文言文还是和当时的口语一致的,书面语和口语都是用的文言文。但是由于书面语本身的保守性,加之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儒家著作经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汉字对于汉语的巨大影响,文言文和口语很快就进入了漫长的双轨发展时期。
大约在两汉时期,口语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距离。虽然文言文和口语都在发展,但前者远远跟不上后者的速度,距离越拉越大。到了宋朝,文言文和口语已经完全脱节。当时的读书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一般口语要说的意思。
2、保护地方方言的意义:
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声调有极其复杂的变化。 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而尊重各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话(官方语言或汉语)
古代人对字,对纸,对文章,都是有很深的敬意的。写的东西,希望后世的人也能看到。那么如何做到呢?首先,不能乱写,也就是说,主题要明确有意义;第二,要有文采,如果你写的文章语句不通,一点文采都没有,大家看了得不到精神享受,谁还会看?早就在历史长河中被丢弃了。第三,语句要简洁,表达要简练,如果你废话连篇,谁还想看? 用文言文是最能表现这三点的,对语言的运用是一个人层次水平的体现。
而且文言文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从小就开始训练。
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为生存而忙碌,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所以他们自有一套表达方式,这就是白话。但是这些“白话”对我们来说,也是文言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人说的都是文言文。因为当时的语法规则就是这样子的,跟现在是不一样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古代人有相对的文言文。所以才有“穷酸书生”一说。就是讽刺一些人喜欢说文言文。
觉得我说的有用的话,打个赞吧,小生这厢有礼了!
2普通老百姓说的是白话,你可以去看一些通俗小说,感受一下如
《红楼梦》。
3。上朝的时候要说“官话”(类似现在的普通话),但是也不用“之乎者也”,只要皇帝明白一切OK,你懂得!!!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