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糖原分解过程如下:
(1)糖原加磷酸分解为葡糖-1-磷酸。
(2)葡糖-1-磷酸变为葡糖-6-磷酸。
(3)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
糖原在无机磷酸存在下,经磷酸化酶催化,从糖原分子非还原端α-1,4糖苷键开始逐步地磷酸解,释放出葡糖-1-磷酸,直至生成极限糊精。葡糖-1-磷酸经葡糖磷酸变位酶催化生成葡糖-6-磷酸。最后在肝脏的葡糖-6-磷酸酶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极限糊精中α-1,6-分支点两侧葡萄糖上所连接的三糖残基,经寡(1,4→1,4)葡聚糖转移酶催化转移到另一支链上,以α-1,4糖苷链连接于支链末端葡萄糖残基上,然后,经脱枝酶催化,将1,6-糖苷键上的葡萄糖水解出来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稳定。
(1)糖原加磷酸分解为葡糖-1-磷酸。
(2)葡糖-1-磷酸变为葡糖-6-磷酸。
(3)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
糖原在无机磷酸存在下,经磷酸化酶催化,从糖原分子非还原端α-1,4糖苷键开始逐步地磷酸解,释放出葡糖-1-磷酸,直至生成极限糊精。葡糖-1-磷酸经葡糖磷酸变位酶催化生成葡糖-6-磷酸。最后在肝脏的葡糖-6-磷酸酶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极限糊精中α-1,6-分支点两侧葡萄糖上所连接的三糖残基,经寡(1,4→1,4)葡聚糖转移酶催化转移到另一支链上,以α-1,4糖苷链连接于支链末端葡萄糖残基上,然后,经脱枝酶催化,将1,6-糖苷键上的葡萄糖水解出来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稳定。
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8-06-11 广告
2018-06-11 广告
食物中的糖类转变成葡萄糖后,部分在肝内转变成糖原。葡萄糖经小肠粘膜 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一般成人肝内约合10 克肝糖原,当身体需要时,肝糖原又可分解为葡萄糖而释放入血,其分解与合成保 持平衡。但这10克肝糖原...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首先,磷酸化酶催化糖原磷酸解,产生1-磷酸葡萄糖。从糖原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移去葡萄糖,但到距分枝点还剩4个葡萄糖残基时,此酶失去作用。此时,转移酶将3个为一组葡萄糖残基从外面的分枝转移至靠近糖原核心的分枝上。余下的一个以α-1,6-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在α-1,6-葡萄糖苷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游离的葡萄糖。 这样,在磷酸化酶、转移酶和脱枝酶的配合作用下,糖原分子由原来的分枝结构逐渐转变为线型结构,分枝逐步减少,最后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和少量游离的葡萄糖。磷酸化酶b转变为a型需要磷酸化酶激酶的催化,使磷酸化酶b每个亚基的1个丝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
然而,磷酸化酶激酶只有在一种蛋白激酶催化下,经磷酸化后才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不仅如此,蛋白激酶又只有与cAMP(环腺苷酸)结合后,才会引起变构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而cAMP则由与细胞质膜相结合的一种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但腺苷酸环化酶又只有在激素(如肾上腺素)的作用下才能活化。由此可见,这里形成了一个酶的级联反应机制。
然而,磷酸化酶激酶只有在一种蛋白激酶催化下,经磷酸化后才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不仅如此,蛋白激酶又只有与cAMP(环腺苷酸)结合后,才会引起变构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而cAMP则由与细胞质膜相结合的一种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但腺苷酸环化酶又只有在激素(如肾上腺素)的作用下才能活化。由此可见,这里形成了一个酶的级联反应机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A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