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高手颐卦的解释
不是很明白六二的意思,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按说是柔顺中正的,说是上无正应,不足以自养,就要回头找初九爻,初九阳刚,因此“拂经”,所以只能求另一阳爻就是上九,上挂为山...
不是很明白六二的意思,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按说是柔顺中正的,说是上无正应,不足以自养,就要回头找初九爻,初九阳刚,因此“拂经”,所以只能求另一阳爻就是上九,上挂为山,即:“于丘颐”,但又并非它所改寻找的同类。
这里的上无正应,为什么是无正应呢?
然后又是为什么要求另一阳爻?
求了上九,为什么说不是一类的呢?
马其昶曰:上九为卦主,唯二、四与上无比应之义,故于二、四皆颠颐,明此两爻当为上所颐也。又论经常之道,二、五皆居中有为,今不相应而同养于上,而违乎常经,故二、五两爻同曰拂经。然五吉而二凶者,五比由颐之上,而二比初也。
二、五居中有为,六二和六五不都是阴位吗?阴居阴位才是当位,怎么说是居中有为呢?
啥意思啊 完全不能理解。。。 这里的经常之道。。。啊啊。。完全不理解啊 展开
按说是柔顺中正的,说是上无正应,不足以自养,就要回头找初九爻,初九阳刚,因此“拂经”,所以只能求另一阳爻就是上九,上挂为山,即:“于丘颐”,但又并非它所改寻找的同类。
这里的上无正应,为什么是无正应呢?
然后又是为什么要求另一阳爻?
求了上九,为什么说不是一类的呢?
马其昶曰:上九为卦主,唯二、四与上无比应之义,故于二、四皆颠颐,明此两爻当为上所颐也。又论经常之道,二、五皆居中有为,今不相应而同养于上,而违乎常经,故二、五两爻同曰拂经。然五吉而二凶者,五比由颐之上,而二比初也。
二、五居中有为,六二和六五不都是阴位吗?阴居阴位才是当位,怎么说是居中有为呢?
啥意思啊 完全不能理解。。。 这里的经常之道。。。啊啊。。完全不理解啊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您是想要《颐》的卦名解释?《彖》的解释?《象》的解释?还是爻辞的解释?要理义易解释?要卜筮易解释?自汉优至今解易者不下二千人,要谁的解释为准?
不是很明白六二的意思,“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哦我的版本断句不一样的。全爻辞的意思是说:为了好好地解决粮食问题,就得垦荒开田,增加产量。如果为了自已的粮食不足,而去征伐别人,抢劫别人的粮食,那是悖理违法的大坏亊。
不足以自养,就要回头找初九爻,初九爻辞:“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意思说:你们放着财宝,还来窥伺我们的粮食,那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是对那些抢粮者说的。
所以只能求另一阳爻就是上九,上九爻辞:“由颐,厉,吉。利涉大川。”全爻辞是说:遵循正道去解决粮食问题,即垦荒耕种,曾产粮食,必须经历一段艰苦的过程,但收获后可以由缺粮变为足粮,那时侯生活就好圭了。所以由厉而吉。“利涉大川”,属另占附载,吃饱了当然利涉大川的。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象》传作者以六五及上九之爻象、爻位为据,释此爻辞。认为:六五,为阴爻,为柔;上九为阳爻,为刚。六五居上九之下,是为柔从刚,象臣民服从君上。
《象》及六四、六二之“颠颐”是训养生。颠颐,好好地解决养生问题。六四之颠颐,是复引六二爻辞而省略了其他部分。颠,声假作慎,训善。“颠颐,吉,”是说:为了好好地解决粮食问题,就得垦荒耕种,增产粮食,这样做,很好。
我个人认为按理义解卦,爻辞之义大于象辞之义。爻辞必竟为周公所著,较付合周代的历史真实;而象是通过卦位阴阳之说,必竟为后人付会的。若爻辞与象辞之解释不一致时,通常取爻辞为准的,更要参酌卦辞之本义。若以卜筮易解,那么以六爻世应、本卦变卦、五行纳甲纳支、六兽之飞伏旬空……则不在此本义论述范围之解。
不是很明白六二的意思,“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哦我的版本断句不一样的。全爻辞的意思是说:为了好好地解决粮食问题,就得垦荒开田,增加产量。如果为了自已的粮食不足,而去征伐别人,抢劫别人的粮食,那是悖理违法的大坏亊。
不足以自养,就要回头找初九爻,初九爻辞:“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意思说:你们放着财宝,还来窥伺我们的粮食,那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是对那些抢粮者说的。
所以只能求另一阳爻就是上九,上九爻辞:“由颐,厉,吉。利涉大川。”全爻辞是说:遵循正道去解决粮食问题,即垦荒耕种,曾产粮食,必须经历一段艰苦的过程,但收获后可以由缺粮变为足粮,那时侯生活就好圭了。所以由厉而吉。“利涉大川”,属另占附载,吃饱了当然利涉大川的。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象》传作者以六五及上九之爻象、爻位为据,释此爻辞。认为:六五,为阴爻,为柔;上九为阳爻,为刚。六五居上九之下,是为柔从刚,象臣民服从君上。
《象》及六四、六二之“颠颐”是训养生。颠颐,好好地解决养生问题。六四之颠颐,是复引六二爻辞而省略了其他部分。颠,声假作慎,训善。“颠颐,吉,”是说:为了好好地解决粮食问题,就得垦荒耕种,增产粮食,这样做,很好。
我个人认为按理义解卦,爻辞之义大于象辞之义。爻辞必竟为周公所著,较付合周代的历史真实;而象是通过卦位阴阳之说,必竟为后人付会的。若爻辞与象辞之解释不一致时,通常取爻辞为准的,更要参酌卦辞之本义。若以卜筮易解,那么以六爻世应、本卦变卦、五行纳甲纳支、六兽之飞伏旬空……则不在此本义论述范围之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