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轻松学习物理的秘诀——模仿创新法
众所周知,中学物理学习的中心问题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物理概念就像盖房子需要的钢材、木料、水泥,是基础,反映的是大量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物理定律公式都是由概念出发,通过实验经过思考而建立的,它们反映了物理过程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只有记住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才能熟练运用它们。那么,怎样才能轻松学习并掌握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呢?
物理科学与我们的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物理现象大量地存在于同学们的周围,如上课的铃声,浮在水中的乒乓球,天空的彩虹,电灯和电话等,并且,人人时时刻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物理学的规律。撬石头时用杠杆,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向“里”倾斜……这一切都给我们学习物理带来方便。规律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直接模仿运用。抽象出来的东西是具有本质的普遍意义的东西,它能反复出现在许多物理现象中。例如,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这个定义对所有液体都适用。而且,我们还可以推广到气体中使用。
比如说,在高一物理机械能一章,“功率”这个概念的引入,是用功变化的快慢程度来定义的,在学习时,可以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模仿创新。我们在前面学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由此可以引出:“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功率”。这种建立概念的程序,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试一试。
正因为同学们经常和物理现象打交道,在学习掌握其规律(定理、定律)之前,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对这些感性认识如果能够正确理解,那对学习物理将是十分有利的因素。物理学习要重视观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从下面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1、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上升到理论知识
〖例一〗 鞋底磨损现象
提问:Ⅰ为什么磨损?Ⅱ怎么磨损的?Ⅲ磨损的特征与原因。
方法:观察与分析
鞋底的磨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磨损的原因与物理知识“摩擦”紧密联系,有一定知识基础。人走路,着地的那只脚要向后蹬,很多人都以为鞋底使这是磨损的。通过细心的观察,考察众多的人,综合分析。
其实,脚虽向后蹬,有向后滑的趋势,但并不向后滑,这时不磨损鞋底,恰恰相反,磨损的过程是在向前迈步擦过地面时发生的。不同的人鞋底磨损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有的磨损较均匀,有的偏于脚跟,或偏于某侧,这与人的走路习惯有关。从观察到得出结论的过程就运用了模仿创新。
学习概念时首先要异中求同。例如,我们比较人推车、拉锯、提水体、压木板等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腿、拉、提、压等现象,以及不直接接触的物体,如磁铁与铁钉、摩擦后的塑料棒与纸屑之间的吸引现象。这些现象表面看起来不同。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都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把它称为力,从而建立了力的概念。以后,遇到类似的现象可以用力的概念和规律去理解。这样就简化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个方法去研究和学习物理,那么,厚厚的一本书,我们就觉得越学越薄了。
对称是物理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正电荷与负电荷、电场与磁场与重力场、时间和能量、动量与能量、右手定则与左手定则、汽化与液化、溶解与凝固,等等,体现了自然界的对称和谐美。我们在学习一方面的概念和规律时,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相反的另一方面。对照起来学习,比较方便和快捷。
学习概念时还要注意同中求异。我们认识事物除了认识他们的共同点外,更重要的是认识他们的不同点。如把一些意义相近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防止发生混淆。
2、注意运用典型的例子学习概念和规律
我们在说明一种思想或阐明某种观点时,常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习物理时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理解概念和规律方面。
初中物理教材的各章节的知识性内容几乎都采取了例证的方法。例子是具体、形象化的,规律正是由生活现象中来的,所以,用它们说明问题让人感到实在,感到事实确实是这样的。有人只是死记课本中的概念和规律,这样即使记得很熟,碰到具体问题时不会分析也没有用,等于什么也没有记住。或者回答问题时不做判断,盲目代入结论。另一种人只是埋头做题目,基础知识都不了解,错了做,做了再错,越做越糊涂,头脑里乱七八糟。
你在平时学习时,是否注意运用典型例子来帮助理解概念和规律呢?
既然概念和规律源于例子又回到例子上,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实际例子验证概念和规律,积累典型例子加深理解,提高全面认识的能力。
但是要注意,我们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哪些日常观念是不科学的,通过多个例子去证明它是错误的。从而排除干扰,为记住正确的概念扫清道路。例如下面的例子:
〖例二〗 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
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甲胜乙是因为甲受合外力对甲作用的结果。甲、乙两人之间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甲、乙两人身上,因此,他们的拉力一样大。
所以,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曾经犯过错误的典型例子,往往可以警示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模仿创新,不再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3、注意结合实践和应用学习科学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深深地植根于浩瀚的实践之中。所以,要真正学好概念,理解掌握概念,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才能实现。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应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双向联系,看一看哪些感性认识的结论是对的,哪些不对,在实践和应用中学习概念。。这是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学习概念时,有意识地联系实际问题,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具体的考察和计算,结合物理小制作和课外实验,你不仅可以把所学的只是用到实际中去,加深对许多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会提高你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你能帮助爸妈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他们一定也会高兴的。
课外小制作应该是一个模仿创新的过程。主要培养动脑动手能力。制作的取材和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是艺术欣赏的,可以是生活学习实用的,也可以是有趣好玩的。
物理小制作应该考虑物理原理,如自制弹簧秤等。把小制作与学习物理知识结合。不但要去分析它的动作结构原理,还要考虑刻度原理,并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运用模仿创新的方法,如迁移、发散、机制等思维活动,可能触发灵感,从而进行一些革新或创新。
〖例三〗 有位中学生利用这些现象:
⑴用水银可以做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
⑵水银装在U形管中可以制作压强计
⑶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普通常用温度计高
他看到体温计玻璃管中水银柱很细,从而发明了“高精度水银气压计”,获
得了青少年创造发明奖。
课外实验与课外制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课外实验强调实验的特点,需要自己找材料,自己探索。因此,课外实验比课堂实验更能够锻炼人的能力。例如,课本上讲过潜水艇,但课本上只有照片和原理图。在课外我们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器材,如胶皮管、玻璃管、空墨水瓶、水槽等,制作潜水艇的模型。
给你这篇文章供你参考。
众所周知,中学物理学习的中心问题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物理概念就像盖房子需要的钢材、木料、水泥,是基础,反映的是大量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物理定律公式都是由概念出发,通过实验经过思考而建立的,它们反映了物理过程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只有记住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才能熟练运用它们。那么,怎样才能轻松学习并掌握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呢?
物理科学与我们的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物理现象大量地存在于同学们的周围,如上课的铃声,浮在水中的乒乓球,天空的彩虹,电灯和电话等,并且,人人时时刻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物理学的规律。撬石头时用杠杆,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向“里”倾斜……这一切都给我们学习物理带来方便。规律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直接模仿运用。抽象出来的东西是具有本质的普遍意义的东西,它能反复出现在许多物理现象中。例如,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这个定义对所有液体都适用。而且,我们还可以推广到气体中使用。
比如说,在高一物理机械能一章,“功率”这个概念的引入,是用功变化的快慢程度来定义的,在学习时,可以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模仿创新。我们在前面学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由此可以引出:“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功率”。这种建立概念的程序,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试一试。
正因为同学们经常和物理现象打交道,在学习掌握其规律(定理、定律)之前,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对这些感性认识如果能够正确理解,那对学习物理将是十分有利的因素。物理学习要重视观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从下面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1、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上升到理论知识
〖例一〗 鞋底磨损现象
提问:Ⅰ为什么磨损?Ⅱ怎么磨损的?Ⅲ磨损的特征与原因。
方法:观察与分析
鞋底的磨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磨损的原因与物理知识“摩擦”紧密联系,有一定知识基础。人走路,着地的那只脚要向后蹬,很多人都以为鞋底使这是磨损的。通过细心的观察,考察众多的人,综合分析。
其实,脚虽向后蹬,有向后滑的趋势,但并不向后滑,这时不磨损鞋底,恰恰相反,磨损的过程是在向前迈步擦过地面时发生的。不同的人鞋底磨损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有的磨损较均匀,有的偏于脚跟,或偏于某侧,这与人的走路习惯有关。从观察到得出结论的过程就运用了模仿创新。
学习概念时首先要异中求同。例如,我们比较人推车、拉锯、提水体、压木板等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腿、拉、提、压等现象,以及不直接接触的物体,如磁铁与铁钉、摩擦后的塑料棒与纸屑之间的吸引现象。这些现象表面看起来不同。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都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把它称为力,从而建立了力的概念。以后,遇到类似的现象可以用力的概念和规律去理解。这样就简化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个方法去研究和学习物理,那么,厚厚的一本书,我们就觉得越学越薄了。
对称是物理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正电荷与负电荷、电场与磁场与重力场、时间和能量、动量与能量、右手定则与左手定则、汽化与液化、溶解与凝固,等等,体现了自然界的对称和谐美。我们在学习一方面的概念和规律时,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相反的另一方面。对照起来学习,比较方便和快捷。
学习概念时还要注意同中求异。我们认识事物除了认识他们的共同点外,更重要的是认识他们的不同点。如把一些意义相近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防止发生混淆。
2、注意运用典型的例子学习概念和规律
我们在说明一种思想或阐明某种观点时,常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习物理时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理解概念和规律方面。
初中物理教材的各章节的知识性内容几乎都采取了例证的方法。例子是具体、形象化的,规律正是由生活现象中来的,所以,用它们说明问题让人感到实在,感到事实确实是这样的。有人只是死记课本中的概念和规律,这样即使记得很熟,碰到具体问题时不会分析也没有用,等于什么也没有记住。或者回答问题时不做判断,盲目代入结论。另一种人只是埋头做题目,基础知识都不了解,错了做,做了再错,越做越糊涂,头脑里乱七八糟。
你在平时学习时,是否注意运用典型例子来帮助理解概念和规律呢?
既然概念和规律源于例子又回到例子上,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实际例子验证概念和规律,积累典型例子加深理解,提高全面认识的能力。
但是要注意,我们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哪些日常观念是不科学的,通过多个例子去证明它是错误的。从而排除干扰,为记住正确的概念扫清道路。例如下面的例子:
〖例二〗 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
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甲胜乙是因为甲受合外力对甲作用的结果。甲、乙两人之间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甲、乙两人身上,因此,他们的拉力一样大。
所以,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曾经犯过错误的典型例子,往往可以警示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模仿创新,不再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3、注意结合实践和应用学习科学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深深地植根于浩瀚的实践之中。所以,要真正学好概念,理解掌握概念,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才能实现。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应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动手”,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双向联系,看一看哪些感性认识的结论是对的,哪些不对,在实践和应用中学习概念。。这是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学习概念时,有意识地联系实际问题,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具体的考察和计算,结合物理小制作和课外实验,你不仅可以把所学的只是用到实际中去,加深对许多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会提高你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你能帮助爸妈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他们一定也会高兴的。
课外小制作应该是一个模仿创新的过程。主要培养动脑动手能力。制作的取材和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是艺术欣赏的,可以是生活学习实用的,也可以是有趣好玩的。
物理小制作应该考虑物理原理,如自制弹簧秤等。把小制作与学习物理知识结合。不但要去分析它的动作结构原理,还要考虑刻度原理,并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运用模仿创新的方法,如迁移、发散、机制等思维活动,可能触发灵感,从而进行一些革新或创新。
〖例三〗 有位中学生利用这些现象:
⑴用水银可以做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
⑵水银装在U形管中可以制作压强计
⑶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普通常用温度计高
他看到体温计玻璃管中水银柱很细,从而发明了“高精度水银气压计”,获
得了青少年创造发明奖。
课外实验与课外制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课外实验强调实验的特点,需要自己找材料,自己探索。因此,课外实验比课堂实验更能够锻炼人的能力。例如,课本上讲过潜水艇,但课本上只有照片和原理图。在课外我们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器材,如胶皮管、玻璃管、空墨水瓶、水槽等,制作潜水艇的模型。
给你这篇文章供你参考。
展开全部
学习需要理由吗。如果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自然有学习的兴趣。物理也一样,你喜欢数学吗,如果喜欢数学,那么你也会喜欢物理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套用一句广告词:“物理,无处不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高中物理充满乐趣,它能从很多本质的东西上去解决问题,学习物理一定要注重过程的分析,当你对一个物理过程烂熟于心时,它就会牵引你感悟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你越是能把生活与物理结合,你就越能够体会到它的乐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