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近代初期白银流通对世界不同地区(包括中国)造成的影响。 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明代初期,政府禁止使用白银,以维持自然经济的政策,但自宣宗以後,这种禁制逐渐被打破,白银使用范围日渐扩大,「民间交易,惟用金银」。从政府方面言之,「英宗即位,收赋有米麦折纳之令」;孝宗、宪宗时,盐课、关税亦相继折银;武宗时,政府俸禄则银钱兼用,为银九成,钱一成。
至於民间交易,孝宗、宪宗时,米、布等商品已用银来表示价格,其後用途日广,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南方,白银几乎成为通用货币,「虽穷乡亦有银秤」;即使在经济相对落後的北方,虽银钱并用,亦以白银为主。
嘉靖、万历时期,白银使用普遍。在国内银矿开采方面,英宗朝以前,银矿的开采,主要在浙江、褔建;此後云南、四川的银矿开采迅速发达,其中云南「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尤其重要。
隆庆、万历以後,由於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输入,特别是由西班牙人统治下的吕宋输入的白银,影响更大。隆庆年间,政府在月港设立榷税机构,月港的税收不断上升,至万历中期以後,月港每年商税收人都保持在三万两左右。
然而,输入的白银,绝大部分是通过民间管道流入中国市场。据估算,万历十四年(西元1586年)以前,每年约输入三十万比索,是年达五十万比索;万历二十六年(西元1598年)前後,每年增至八十至一百万比索;万历三十年(西元1602年)前後,每年骤增至二百万比索;万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更达到二百五十万比索以上。此外,葡萄牙人每年从欧洲和印度运往澳门的白银,也有二十至一百万比索。日本生产的白银,每年约有五十万至一百馀万两,经葡萄牙人运往澳门而流入中国。因此,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西元1573~1644年)的七十二年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经由贸易关系而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一亿银元以上。
海外白银的大量输人,增加了中国白银的储藏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万历年间,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每年赋税的总征银量达一千五百万两以上;明代赋役货币化的走向,在相当程度上必须归因於国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为赋役折银的改革,提供了更成熟的条件。在促进中国商业发展方面,当海商从吕宋携归墨西哥银钱,马上就流行於东南沿海市场上。在繁华的蘇州,「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连袂」;在松江、太仓等棉布产地,「闽广广人贩其归乡者,每秋航来贾於市,无虑数十万金」,「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赀而来者,白银动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万计」。到了後来,内地商人到闽粤沿海采购货物,也无不腰缠万金。嘉靖、万历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要货币,为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变化。
至於民间交易,孝宗、宪宗时,米、布等商品已用银来表示价格,其後用途日广,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南方,白银几乎成为通用货币,「虽穷乡亦有银秤」;即使在经济相对落後的北方,虽银钱并用,亦以白银为主。
嘉靖、万历时期,白银使用普遍。在国内银矿开采方面,英宗朝以前,银矿的开采,主要在浙江、褔建;此後云南、四川的银矿开采迅速发达,其中云南「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尤其重要。
隆庆、万历以後,由於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输入,特别是由西班牙人统治下的吕宋输入的白银,影响更大。隆庆年间,政府在月港设立榷税机构,月港的税收不断上升,至万历中期以後,月港每年商税收人都保持在三万两左右。
然而,输入的白银,绝大部分是通过民间管道流入中国市场。据估算,万历十四年(西元1586年)以前,每年约输入三十万比索,是年达五十万比索;万历二十六年(西元1598年)前後,每年增至八十至一百万比索;万历三十年(西元1602年)前後,每年骤增至二百万比索;万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更达到二百五十万比索以上。此外,葡萄牙人每年从欧洲和印度运往澳门的白银,也有二十至一百万比索。日本生产的白银,每年约有五十万至一百馀万两,经葡萄牙人运往澳门而流入中国。因此,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西元1573~1644年)的七十二年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经由贸易关系而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一亿银元以上。
海外白银的大量输人,增加了中国白银的储藏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万历年间,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每年赋税的总征银量达一千五百万两以上;明代赋役货币化的走向,在相当程度上必须归因於国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为赋役折银的改革,提供了更成熟的条件。在促进中国商业发展方面,当海商从吕宋携归墨西哥银钱,马上就流行於东南沿海市场上。在繁华的蘇州,「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连袂」;在松江、太仓等棉布产地,「闽广广人贩其归乡者,每秋航来贾於市,无虑数十万金」,「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赀而来者,白银动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万计」。到了後来,内地商人到闽粤沿海采购货物,也无不腰缠万金。嘉靖、万历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中国市场的主要货币,为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变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