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钱是谁?

 我来答
百度网友b2a7689
2011-11-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1万
展开全部
  邓通,汉代蜀郡南安人,以濯船为黄头郎(指头扎黄布巾或头戴黄帽的洗船侍从)。后得文帝赏识,得赏巨万,并许以铸钱,官至上大夫。

  《史记·佞亻幸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口昔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口昔痈,口昔痈而色难之,夫吸脓血于口中,乃天下之至秽,虽以父子之亲,有不能勉强者。”意思是说,汉文帝患上病痈,命太子来吮痈,可太子没这样去做,而是邓通吮之。邓通因这一举动而得罪太子,引起太子对他的不满和厌恶,以至后来他的命运彻底改变。汉文帝去世后,太子即位,为汉景帝,景帝先罢免了邓通的官职,再以“盗出徼外铸钱”等八大罪名,下狱验问,并被判巨额罚款,邓通的全部家产统统被没收还不够,最终落得个“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的下场。

  虽然这件事情极富传奇色彩,流传甚广,四川地方志上还记述着邓通铸钱的山名和雅安附近的“邓通城”,还有一处名叫“饿死坑”(相传当年邓通饿死的地方)。《辞海》中记载:“邓通,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时,为黄头郎,后得宠幸,官至上大夫,前后赏赐无数,并赐给蜀郡严道铜山,许其铸钱,邓氏钱遍于天下。后人常用他的名字比喻富有。景帝即位后,免官,不久家财尽被没收,寄食人家,穷困而死。”查《汉书·食货志》,也有记述:“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史说西汉吴王刘氵鼻丹阳铜矿铸钱,文帝赏赐邓通蜀郡严道铜山铸钱。前者说“丹阳”,即今安徽宣城,后者说“严道”,即今四川荥经;所谓“即山铸钱”,是把铜矿中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熔炼成铜,然后不添加任何其他金属,就地铸造成钱币,减少运输困难,节时省工。

  刘氵鼻和邓通即山所铸的四铢半两钱(秦时半两钱为十二铢,汉朝半两钱陆续减轻重量,但仍称半两,吕后时减为八铢,文帝时减为四铢)基本上按照汉文帝的法定标准。但是邓通在严道即山所铸之钱(原始铜,为红铜钱)与文帝所铸之钱(为人工配比的铜锡合金,为青铜钱)除有铜质上的区别外,在形态上也有不同,如在钱面的穿上下凸起一块铜,这些凸起的铜块有规则的,有不规则的,有成形的,有不成形的,钱在2.3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2.95克,或钱径在2.4厘米至2.5厘米,重3克至3.75克。特点有6个方面:一是钱面上下有全凸起。二是钱面上下有不规则凸起。三是钱面上下有长方形凸起。四是钱面上下有正方形凸起。五是钱面上下有三角形凸起。六是钱面上有一横条或下有一竖条,这些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形状,只是锁定在钱面穿上或穿下某一部分隆起。

  对于这些隆起物,有几种分析:第一是由于钱径不符合标准而减轻了重量,在钱面凸出一块铜既加重又省工。第二是邓通本人有开采不尽的铜山和用之不完的财富,给每个钱币上多加上一块铜,彰显自己的财气。第三是邓通为区别自己与他人之钱,别有用心地采取一种钱面凸起的方式,都有可能使他在钱范的钱模上挖掉一块,这样铸出的钱,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钱面上有不规则凸出物的半两钱,俗称“邓通钱”。
425482623
2011-11-25 · TA获得超过6.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16
采纳率:62%
帮助的人:1536万
展开全部
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依靠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汉初允许民间铸钱,不过铸钱需有铜矿资源,所以非王侯官家背景不可得。当时最大的两个铸钱商,一是吴王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子,另外一个则是叫邓通的“黄头郎”。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铸钱,因而邓通钱遍布天下。因此后世“邓通”成为钱的别称。吴王钱以发行量大占优势,邓通钱则以质地优良取胜,两币流通全国,有“吴币、邓钱布天下”之谓。日后,“邓通钱”甚至成了货币的代名词。
如果你说的是一个现代的人名,那就不知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雨一直下x
2011-11-25 · 超过1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7万
展开全部
邓通,汉代蜀郡南安人,以濯船为黄头郎(指头扎黄布巾或头戴黄帽的洗船侍从)。后得文帝赏识,得赏巨万,并许以铸钱,官至上大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