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还有王莽短暂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部分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份,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政权归入三国朝代史中。[来源请求]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2]。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
名称
由于西汉(又称先汉)和东汉(又称后汉)国号都是“汉”,皇室未改,习惯上被看作同一个王朝。汉朝或汉代其实是这两个王朝统治时期的时代名称。史书中常常“秦、汉”并称,这里的“汉”指的就是包括西汉和东汉的“两汉”。[1]
西汉以长安为都城,东汉以洛阳(当时称雒阳)为都城,称“西京”和“东京”,两个首都合称“两京”,后世以此常与“三代”并称,代指“两汉”。[3]
早期部份典籍或史书亦以“前汉”和“后汉”区分两汉,[4][5][6]可是,此却容易与五代十国的第四个政权后汉作混淆。因此,后世以光武帝刘秀复汉时从前朝西边的长安改为定都东边的洛阳将两汉以“东”、“西”分别。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7][8]。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历史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终于打垮了西楚霸王项羽。
前202年为西汉始建年代。但是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普遍从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投降开始计算,并以十月为汉高祖元年的首月。而刘邦被封为“汉王”则是在前206年。又前206年-前202年是楚汉战争时期,刘邦未称帝,亦未统一全国。但是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时,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则从前206年刘邦称“汉王”算起。[1]
西汉
主条目:西汉
汉高祖入关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除一一处死外,还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吕后当国,以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刘邦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9]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西汉初年,由于历经多年动乱,汉朝国力较弱。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和平。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刘启。他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但是,景帝年间(前154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数月即为周亚夫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影响。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首次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时期[10]。
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
政治上,加强皇权,先采用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历经2000年的主流思想。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吞灭南越国,征服朝鲜,使中国成为东亚盟主。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大国,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经济上,汉朝经历多年战争,经济有一定的冲击。为此,武帝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与民争利。
这一时期的变革对中国后世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极大,在历史上通常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新举措相提并论。但是汉武帝连年穷兵黩武,四处扩张之后,耗费了大量资源,使西汉国力衰弱[2]。
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由霍光辅政。昭帝与其后的宣帝统治期间,汉朝基本上恢复了往日的水平,且匈奴也无力抵抗,史称昭宣中兴。汉宣帝年间,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取代匈奴的僮仆都尉而实际控制了西域。
成帝时,沉迷温柔乡,不理朝政,政局动荡,汉朝开始衰落。历经哀帝的“断袖之癖”后,外戚王莽掌握政权。他先杀死哀帝的继任者汉平帝,并在迎立太子刘婴,自己担任“假皇帝”后,在西元8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
主条目:东汉
马踏飞燕,出土于中国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是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此件为复制品。23年,王莽政权在赤眉、绿林起义下终于灭亡。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随后击败了绿林起义军。其后汉朝宗室之后的刘秀在鄗县(今河北高邑东南)之南即皇帝位,灭刘盆子,是为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并于37年终于消灭赤眉、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
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的弊政,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但是分封土地,也造成了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地方豪强势力兴起的后果,为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了隐患。
到了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又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期的国力和活力,史称明章之治。期间,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击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铭,刻石颂功,从此扫除了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
其后,因为皇帝年幼,皇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甚至皇帝的废立都受到宦官或外戚的控制。宦官与外戚之间经常发生斗争,造成政局不稳。且东汉一代,士族豪强势力强大,他们往往勾结当朝的外戚或者宦官,大量兼并土地,间接造成各地方农民起义逐渐增多。桓帝,灵帝在位期间,先后发生两次党锢之祸,东汉衰亡已经不可避免。
184年,由张角所带领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场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了顺利平判,又将军政权力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期间,权臣董卓及曹操等人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更“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汉室权力架空,名存实亡。
220年,汉献帝被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所废,东汉结束,汉朝也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分裂的三国时代。
两汉地方行政
前87年时汉朝的名义统治区域
公元2年时汉朝的实际统治区域
西汉政区
一级政区:郡(国)汉初年有60多个郡,公元2年共103郡、国。郡长官最初称郡守,景帝时改称太守。国为诸王封国,行政长官为中央政府所派遣的国相。
二级政区:县(侯国、邑、道)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邑;道是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公元2年,共有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万户以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
行部(又称刺史部):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13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来源请求]
。
东汉政区
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
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
东汉的封国,—等为王,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县为侯国、小侯食乡、亭,关内侯无土,寄食于县)[11]。
经济人口
汉代货币五铢钱秦代末年,由于长期战乱,人口下降。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人口已经上升到5000多万。但是到武帝末年,由于长期的军事行动,人口降到武帝初年的一半。武帝之后,继任者吸取了教训,采取了相当缓和的政策。至汉平帝时,人口已经达到5960万。
但经过王莽时期农民起义的战乱,到了东汉初期,人口只剩2100万,经过稳定时期的恢复,至汉桓帝时恢复到5650万人,但又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到晋朝初期,全国人口又只有1600万人。[12]
汉朝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田赋只有1/30,对商业课以重税,并不许商人“衣丝乘车”,商人的后代不得仕宦为吏。但由于有人口税、户口税、男丁税,农民的负担并不轻。
汉朝的国力部分依靠与蒙古、朝鲜、中亚、越南和北印度的贸易,以及华南地区的生产和商业[2]。
科学文化
候风地动仪
复原模型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东汉桓帝时,仅太学生就号称有3万人[10]。
文化方面,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史学都非常繁荣。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而班固等所编写的《汉书》更是成为了以后历代王朝撰写本朝历史的范本。很多西方学者认为[2],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所毁坏的很多文献,通过汉代学者的记录得以重现,包括五经当中的古文尚书,也是这时候发掘整理出来的。汉政府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世的《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写成于汉代末年。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
汉代时期,隶书亦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雏形。
汉代的治国思想。汉代在立国时用法家之法,文景时期,又用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不仅强调无为,还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的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 而从汉武帝之后,统治者又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即先用德礼教化,教化无效再施之以刑罚。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历代王朝的立法影响很大。汉宣帝曾有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便是这种思想的精辟阐述。
在科技方面,西汉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医圣”。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其真实性现在受到陈寅恪等的质疑[来源请求]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2]。
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13]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灌溉工具。
汉朝皇帝
庙号[14]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西汉 前202年—8年
太祖[15] 高皇帝 刘邦 前202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 刘盈 前195年—前188年
刘恭[16][17] 前188年—前184年
刘弘[16][17] 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 前180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 刘启 前156年—前140年
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 前140年—前86年 建元[18] 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 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 前100年—前97年
太始 前96年—前93年
征和 前92年—前89年
后元 前88年—前87年
孝昭皇帝 刘弗陵 前86年—前74年 始元 前86年—前80年
元凤 前80年—前75年
元平 前74年
刘贺[19]
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 前7
部分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份,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政权归入三国朝代史中。[来源请求]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2]。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
名称
由于西汉(又称先汉)和东汉(又称后汉)国号都是“汉”,皇室未改,习惯上被看作同一个王朝。汉朝或汉代其实是这两个王朝统治时期的时代名称。史书中常常“秦、汉”并称,这里的“汉”指的就是包括西汉和东汉的“两汉”。[1]
西汉以长安为都城,东汉以洛阳(当时称雒阳)为都城,称“西京”和“东京”,两个首都合称“两京”,后世以此常与“三代”并称,代指“两汉”。[3]
早期部份典籍或史书亦以“前汉”和“后汉”区分两汉,[4][5][6]可是,此却容易与五代十国的第四个政权后汉作混淆。因此,后世以光武帝刘秀复汉时从前朝西边的长安改为定都东边的洛阳将两汉以“东”、“西”分别。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7][8]。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历史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终于打垮了西楚霸王项羽。
前202年为西汉始建年代。但是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普遍从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投降开始计算,并以十月为汉高祖元年的首月。而刘邦被封为“汉王”则是在前206年。又前206年-前202年是楚汉战争时期,刘邦未称帝,亦未统一全国。但是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时,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则从前206年刘邦称“汉王”算起。[1]
西汉
主条目:西汉
汉高祖入关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除一一处死外,还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吕后当国,以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刘邦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9]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西汉初年,由于历经多年动乱,汉朝国力较弱。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和平。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刘启。他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但是,景帝年间(前154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数月即为周亚夫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影响。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首次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时期[10]。
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
政治上,加强皇权,先采用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历经2000年的主流思想。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吞灭南越国,征服朝鲜,使中国成为东亚盟主。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大国,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经济上,汉朝经历多年战争,经济有一定的冲击。为此,武帝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与民争利。
这一时期的变革对中国后世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极大,在历史上通常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新举措相提并论。但是汉武帝连年穷兵黩武,四处扩张之后,耗费了大量资源,使西汉国力衰弱[2]。
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由霍光辅政。昭帝与其后的宣帝统治期间,汉朝基本上恢复了往日的水平,且匈奴也无力抵抗,史称昭宣中兴。汉宣帝年间,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取代匈奴的僮仆都尉而实际控制了西域。
成帝时,沉迷温柔乡,不理朝政,政局动荡,汉朝开始衰落。历经哀帝的“断袖之癖”后,外戚王莽掌握政权。他先杀死哀帝的继任者汉平帝,并在迎立太子刘婴,自己担任“假皇帝”后,在西元8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
主条目:东汉
马踏飞燕,出土于中国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是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此件为复制品。23年,王莽政权在赤眉、绿林起义下终于灭亡。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随后击败了绿林起义军。其后汉朝宗室之后的刘秀在鄗县(今河北高邑东南)之南即皇帝位,灭刘盆子,是为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并于37年终于消灭赤眉、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
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的弊政,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但是分封土地,也造成了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地方豪强势力兴起的后果,为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了隐患。
到了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又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期的国力和活力,史称明章之治。期间,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击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铭,刻石颂功,从此扫除了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
其后,因为皇帝年幼,皇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甚至皇帝的废立都受到宦官或外戚的控制。宦官与外戚之间经常发生斗争,造成政局不稳。且东汉一代,士族豪强势力强大,他们往往勾结当朝的外戚或者宦官,大量兼并土地,间接造成各地方农民起义逐渐增多。桓帝,灵帝在位期间,先后发生两次党锢之祸,东汉衰亡已经不可避免。
184年,由张角所带领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场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了顺利平判,又将军政权力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期间,权臣董卓及曹操等人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更“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汉室权力架空,名存实亡。
220年,汉献帝被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所废,东汉结束,汉朝也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分裂的三国时代。
两汉地方行政
前87年时汉朝的名义统治区域
公元2年时汉朝的实际统治区域
西汉政区
一级政区:郡(国)汉初年有60多个郡,公元2年共103郡、国。郡长官最初称郡守,景帝时改称太守。国为诸王封国,行政长官为中央政府所派遣的国相。
二级政区:县(侯国、邑、道)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邑;道是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政区。公元2年,共有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万户以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
行部(又称刺史部):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13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来源请求]
。
东汉政区
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
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
东汉的封国,—等为王,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县为侯国、小侯食乡、亭,关内侯无土,寄食于县)[11]。
经济人口
汉代货币五铢钱秦代末年,由于长期战乱,人口下降。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人口已经上升到5000多万。但是到武帝末年,由于长期的军事行动,人口降到武帝初年的一半。武帝之后,继任者吸取了教训,采取了相当缓和的政策。至汉平帝时,人口已经达到5960万。
但经过王莽时期农民起义的战乱,到了东汉初期,人口只剩2100万,经过稳定时期的恢复,至汉桓帝时恢复到5650万人,但又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到晋朝初期,全国人口又只有1600万人。[12]
汉朝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田赋只有1/30,对商业课以重税,并不许商人“衣丝乘车”,商人的后代不得仕宦为吏。但由于有人口税、户口税、男丁税,农民的负担并不轻。
汉朝的国力部分依靠与蒙古、朝鲜、中亚、越南和北印度的贸易,以及华南地区的生产和商业[2]。
科学文化
候风地动仪
复原模型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东汉桓帝时,仅太学生就号称有3万人[10]。
文化方面,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史学都非常繁荣。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而班固等所编写的《汉书》更是成为了以后历代王朝撰写本朝历史的范本。很多西方学者认为[2],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所毁坏的很多文献,通过汉代学者的记录得以重现,包括五经当中的古文尚书,也是这时候发掘整理出来的。汉政府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世的《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写成于汉代末年。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
汉代时期,隶书亦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雏形。
汉代的治国思想。汉代在立国时用法家之法,文景时期,又用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不仅强调无为,还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的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 而从汉武帝之后,统治者又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即先用德礼教化,教化无效再施之以刑罚。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历代王朝的立法影响很大。汉宣帝曾有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便是这种思想的精辟阐述。
在科技方面,西汉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医圣”。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其真实性现在受到陈寅恪等的质疑[来源请求]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2]。
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13]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灌溉工具。
汉朝皇帝
庙号[14]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西汉 前202年—8年
太祖[15] 高皇帝 刘邦 前202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 刘盈 前195年—前188年
刘恭[16][17] 前188年—前184年
刘弘[16][17] 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 前180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 刘启 前156年—前140年
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 前140年—前86年 建元[18] 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 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 前100年—前97年
太始 前96年—前93年
征和 前92年—前89年
后元 前88年—前87年
孝昭皇帝 刘弗陵 前86年—前74年 始元 前86年—前80年
元凤 前80年—前75年
元平 前74年
刘贺[19]
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 前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