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就是表示移动的趋向的动词。
趋向动词的性质多半和它所表示的意义有关。趋向动词主要是从语义的角度来命名的。然而,语义本身是一个相当模糊、抽象、包容性较大的概念,所以认为不应该把”趋向”意义理解得过于实在、过于狭窄。
”趋向”不仅表示人或事物在空间上位移的方向,而且还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状态的帀始、持续等等。可见,这种种”趋向”意义实际上表现了其语义从空间领域到时间领域的转变,涵盖了趋向动词由实到虚的用法。
尽管趋向动词的”趋向”有实在的趋向意义、虚化的趋向意义等多种理解,但其各种意义、用法之间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关系。
因此,比较同意趋向动词的”多重性”的说法,把趋向动词看作能够表达各种”趋向”意义的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趋向动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动词小类。趋向动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高,其语义功能及句法特点也相当复杂,所以在词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扩展资料
目前,语法学界对趋向动词的句法功能还有一些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简单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补语,如:丁声树(1961)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黄伯荣和廖序东(1991)的《现代汉语》、丁崇明(2009)的《现代汉语语法教程》。
第二种观点认为简单趋向动词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补语,复合趋向动词只能作补语,不能单独作谓语,如:朱德熙(1982)的《语法讲义》、李临定(1989)的《现代汉语动词》、刘月华(1998)的《趋向补语通释》、周一民(1999)的《汉语趋向动词规范谈》。
可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合成趋向动词是否能独立充当谓语。
以”上来、上去”和”拿来、拿去”为例,它们之间可以加上表可能的”不/得”以及宾语(如:上不去、上得来、上屋顶去、拿得去、拿不来、拿面包去),因而它们的组合性质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把”拿来、拿去”分析为”动趋组合”,那也应该把”上来、上去”分析为”动趋组合”,只是后者的”动”是趋向动词(李临定,1989)。
因而,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复合趋向动词没有作谓语的功能,只有作补语的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趋向动词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68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