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造美好生活 作文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不久,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目为《小威廉走了》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去年九月,一个十二岁的德国男孩威廉被他的父母带到中国北京来上学。当他兴高采烈地走进美丽的校园时,却发现校园随处可见废纸和包装袋。于是他放弃上课,专心在校园捡垃圾,并发誓只有等到校园地上没有垃圾了,他才去上课。他一连捡了两个星期,可地上依然有垃圾——因为总有一些同学喜欢往地上丢垃圾。于是小威廉再也无法忍受了,他绝望地对他的父母说:我要回德国去,我决不与这样不讲文明的中国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年仅十二岁的小威廉带着对中国同龄人极度的失望和不满走了。
可能有人觉得这个德国孩子有点小题大做:地上的垃圾跟你上学有什么关系呢?何必为这点小事就弃学回家呢?
这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
小威廉自幼生活在一个多数人都讲文明的国度,从小看到到处干干净净,井然有序,便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没想到外表美丽的中国校园却到处都有同学扔下的垃圾,而且总也捡不完,这就使他小小的心灵异常难受,最终不得不打道回府。这段到中国留学的经历或许给小威廉一生留下这样的印象:中国很脏,中国人太不讲文明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身为中国人,有谁希望外国人一生都用这样的心理和眼光看待我们呢?
中国正在崛起,2009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正如拿破仑所预言的那样: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它一旦醒来,必将震惊世界。新中国60年的励精图治,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已经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正在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上阔步前进。尤其是我们的物质文明发展速度之快,更是让无数外国人瞠目结舌。连续30年来,我国的GDP一直以近10%的速度在增长。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许多硬件设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却得不到与日益增长的国力相对应的尊重和敬意。这是为什么呢?撇开意识形态因素,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恐怕要从我们的生活习惯上找原因了。我们一些人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降低了我们受世人尊重的程度。
去年暑假,我们二十多位老师被学校派到澳大利亚学习。学习结束后,我们从南到北参观考察了澳大利亚东部五个著名的城市。我们发现,作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没有多少宽阔笔直的马路,也没有多少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它的许多硬件设施还不如咱们武汉,更别说与北京、上海媲美了,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商场里绝大部分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但它却常常让我们感慨万千,我们既感慨澳大利亚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感慨澳大利亚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在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在马路上值勤的交警,却没有遇到我们在国内司空见惯的塞车现象,更没有见到什么惨烈的车祸,在每个十字路口,车辆和行人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到处井然有序;在一个月时间里,我们不曾看到一个马路清洁工,但条条街道和马路上总是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到任何白色垃圾,最多能看到一两片飘落的树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不曾在任何建筑物内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丢弃的垃圾,闻到香烟的味道(哪怕是厕所里):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工作、生活,一切是那么井井有条,一切都是那么从容优雅。每每看到这一切,我总是忍不住感叹:要是咱们每个中国人也能做到这样,那该多好啊!
难道西方人能做到的,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人就不能做到吗?我想,讲文明只不过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养成的行为方式。我们每个人,无论能力大小,无论出身贫富,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有讲文明的意识,有一颗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心,从生活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就会成为一个讲文明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爱护公共卫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随手乱扔废弃物,是讲文明;遵守公共秩序,不在课堂、自习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接打电话,是讲文明;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开车时不抢道,不夹塞,是讲文明;关心他人健康,不在公共场所,尤其是电梯、空调房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闭环境中吸烟,是讲文明;节约资源,不浪费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是讲文明;关爱社会,在灾害发生时,主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温暖的手,捐献一元钱、一滴血,是讲文明;语言文雅,不骂人,不讲脏话,不高声喧哗,是讲文明。总之,讲文明是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道德资源。养成了讲文明的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显得更优雅、更有气质和修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以让我们拥有更愉快、更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民族在世人面前更有尊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有人觉得这个德国孩子有点小题大做:地上的垃圾跟你上学有什么关系呢?何必为这点小事就弃学回家呢?
这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
小威廉自幼生活在一个多数人都讲文明的国度,从小看到到处干干净净,井然有序,便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没想到外表美丽的中国校园却到处都有同学扔下的垃圾,而且总也捡不完,这就使他小小的心灵异常难受,最终不得不打道回府。这段到中国留学的经历或许给小威廉一生留下这样的印象:中国很脏,中国人太不讲文明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身为中国人,有谁希望外国人一生都用这样的心理和眼光看待我们呢?
中国正在崛起,2009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正如拿破仑所预言的那样: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它一旦醒来,必将震惊世界。新中国60年的励精图治,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已经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正在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上阔步前进。尤其是我们的物质文明发展速度之快,更是让无数外国人瞠目结舌。连续30年来,我国的GDP一直以近10%的速度在增长。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许多硬件设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却得不到与日益增长的国力相对应的尊重和敬意。这是为什么呢?撇开意识形态因素,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恐怕要从我们的生活习惯上找原因了。我们一些人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降低了我们受世人尊重的程度。
去年暑假,我们二十多位老师被学校派到澳大利亚学习。学习结束后,我们从南到北参观考察了澳大利亚东部五个著名的城市。我们发现,作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没有多少宽阔笔直的马路,也没有多少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它的许多硬件设施还不如咱们武汉,更别说与北京、上海媲美了,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商场里绝大部分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但它却常常让我们感慨万千,我们既感慨澳大利亚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感慨澳大利亚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在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在马路上值勤的交警,却没有遇到我们在国内司空见惯的塞车现象,更没有见到什么惨烈的车祸,在每个十字路口,车辆和行人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到处井然有序;在一个月时间里,我们不曾看到一个马路清洁工,但条条街道和马路上总是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到任何白色垃圾,最多能看到一两片飘落的树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不曾在任何建筑物内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丢弃的垃圾,闻到香烟的味道(哪怕是厕所里):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工作、生活,一切是那么井井有条,一切都是那么从容优雅。每每看到这一切,我总是忍不住感叹:要是咱们每个中国人也能做到这样,那该多好啊!
难道西方人能做到的,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人就不能做到吗?我想,讲文明只不过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养成的行为方式。我们每个人,无论能力大小,无论出身贫富,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有讲文明的意识,有一颗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心,从生活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就会成为一个讲文明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爱护公共卫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随手乱扔废弃物,是讲文明;遵守公共秩序,不在课堂、自习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接打电话,是讲文明;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开车时不抢道,不夹塞,是讲文明;关心他人健康,不在公共场所,尤其是电梯、空调房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闭环境中吸烟,是讲文明;节约资源,不浪费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是讲文明;关爱社会,在灾害发生时,主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温暖的手,捐献一元钱、一滴血,是讲文明;语言文雅,不骂人,不讲脏话,不高声喧哗,是讲文明。总之,讲文明是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道德资源。养成了讲文明的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显得更优雅、更有气质和修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以让我们拥有更愉快、更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民族在世人面前更有尊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全部
城里的人想留下,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个城就是上海。什么原因造就了今日的上海呢?不是万国风情的建筑群,也不是璀璨灯火的外滩,而是一种扎根在上海人骨子里的上海文明。
就上海的地域、历史而言,相比重庆,它地域偏小,又偏居一隅;相比西安、北京,它历史短暂。然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上海面对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形成了俯瞰广远的态度,逐渐建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的中心;背对着一条横贯九域的万里长江,形成了海纳百川的不凡气势,现在的上海能找到多少个真正的上海人,恐怕不少是“新上海人”吧!在南京路上逛街,找不到一个外国人无异于太阳从西边升起。同样,松下电器、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品牌在上海纷纷成立办事处或分公司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俗话说得好,“鸟的种类越多,树林就越有生气。”上海文明将全球各地的人和文明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为上海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文明的另一特色是以和矗立,就是宽容的心态。当下,有些城市对上海没什么好感,就连电视剧中也出现了这么一段话:“上海人好,上海人觉得全世界就属上海最好,其他地方都是乡下”。试问如果上海人听到这些话,是不是直眉瞪眼、暴跳如雷、七窍生烟呢?诚然,上海过去的确瞧不起农民工,如今,上海人愈来愈清楚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外来务工者,于是渐渐转变了看法,尽管某些人对上海的看法并没改变,但上海人也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以宽容的心态付之一笑。
因此,俯瞰广远、海纳百川、以和矗立便是我眼中上海文明的精粹。上海文明也将伴随这座年轻的城市,走得更远,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资料,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就上海的地域、历史而言,相比重庆,它地域偏小,又偏居一隅;相比西安、北京,它历史短暂。然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上海面对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形成了俯瞰广远的态度,逐渐建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的中心;背对着一条横贯九域的万里长江,形成了海纳百川的不凡气势,现在的上海能找到多少个真正的上海人,恐怕不少是“新上海人”吧!在南京路上逛街,找不到一个外国人无异于太阳从西边升起。同样,松下电器、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品牌在上海纷纷成立办事处或分公司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俗话说得好,“鸟的种类越多,树林就越有生气。”上海文明将全球各地的人和文明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为上海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文明的另一特色是以和矗立,就是宽容的心态。当下,有些城市对上海没什么好感,就连电视剧中也出现了这么一段话:“上海人好,上海人觉得全世界就属上海最好,其他地方都是乡下”。试问如果上海人听到这些话,是不是直眉瞪眼、暴跳如雷、七窍生烟呢?诚然,上海过去的确瞧不起农民工,如今,上海人愈来愈清楚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外来务工者,于是渐渐转变了看法,尽管某些人对上海的看法并没改变,但上海人也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以宽容的心态付之一笑。
因此,俯瞰广远、海纳百川、以和矗立便是我眼中上海文明的精粹。上海文明也将伴随这座年轻的城市,走得更远,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资料,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