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德语:Schlachtschiff Tirpitz),开工日期:1936.10.30;下水日期:1939.4.1;服役日期:1941.2.25。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第二艘同级舰,即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姊妹舰。她的名字出自德国海军名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该舰下水之后一直处于一种“限制行动”的状态下,实际上她从未单独对抗过敌舰,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她却不停的转战于挪威的各个港口,以威慑盟军并牵制盟军大量的海空力量以确保能对她进行绝对的控制,防止其突出重围为该海域的盟军带来更多的麻烦。由于提尔皮茨号的这些行动,挪威人给她冠以了“北方孤独女王”(Den ensomme Nordens Dronning)的称号。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300吨;满载排水量:设计49400吨/最大52900吨。
尺度:长251米/宽36米/型深15米/设计满载吃水10.2米/实际最大吃水10.7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15017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163026马力。
主侧舷装甲32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实际可抵御300公斤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舰体结构总重11691吨。
舰体结构,St52造船钢;立面装甲,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水平装甲,Wsh高强度匀质钢;防雷装甲,Ww高弹性匀质钢。
舰载飞机: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 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武器装备:4座双联装380毫米52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口径副炮、7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0门78毫米高炮、2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雷达电子设备:3部FuMO-23雷达、1部FuMO-26雷达、1部FuMO-212/213雷达、11部TIMOR雷达(后被FuMB 4 SAMOS雷达取代) TIMOR是天线型号 SAMOS是告警定位接收机 fumb4 =timor+samos 1部FuMO-30雷达、5具10.5米测距仪、1具7米测距仪、2具6.5米测距仪、4具4米测距仪
人员编制:2608人(军官108人)。
提尔皮茨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从最初的战斗思想上与俾斯麦号大致相同,作为攻击盟军商船队的水上舰只而被派往大西洋。但是,由于俾斯麦的沉没以及其他水面舰只攻击商船上的失利,希特勒丧失了对水面舰队的信任,这导致了提尔皮茨被迫限制出击。
由于北极航线上护卫舰队的加强以及1941年末的“箭术行动”中英国突击队产生的影响,1942年,提尔皮茨号被派往挪威北部水域并在这里度过了二战中的大部分时光。她担当挪威北部海域德国舰队的主力角色,以牵制皇家海军的力量。提尔皮茨号在挪威时进行了3次出击,两次在1942年另外一次则在1943年。尽管她一直是“限制行动”,但英国皇家军队,尤其是海军仍相当惧怕提尔皮茨对于同盟国舰队的潜在破坏力,随后即决定将其打沉于港内。之后英军进行了多次行动以击沉提尔皮茨但却一直未能取得成功,直到1944年11月12日,提尔皮茨遭到了致命的轰炸而倾覆。
提尔皮茨的历次进攻行动
“体育场”行动(Operation Sportpalast)企图在1942年3月初切断盟军北方航线的PQ-12商船队QP-8商船队。1942年3月1日,PQ-12商船队由冰岛启航,与此同时QP-8也由摩尔曼斯克起航。1942年3月5日,提尔皮茨号由3艘驱逐舰保护驶离母港准备在熊岛附近水域对两只商船队进行攻击。但在随后的几天中,提尔皮茨等水面舰队仅仅发现了一艘商船并由驱逐舰击沉,并未发现任何护航舰队。到了3月9日,提尔皮茨号被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胜利号上起飞的侦察机发现,随后航母起飞战机对提尔皮茨发动进攻。随后德海军上将奥托·塞利亚斯(Otto Ciliax)决定中止“体育场”行动。但英军的这次空袭并未给提尔皮茨带来严重的损伤。
“跳马”行动(Operation Rösselsprung)计划切断1942年夏天的北极航线上的来往商船。一支由提尔皮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以及9艘驱逐舰所组成的水面舰队驶向来往商船队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商船队的出现。最知名的事件是在1942年7月时佩有重型战舰护航的PQ-17商船队遭受重创。PQ-17于1942年6月27日由冰岛启航。随后的7月4日,由提尔皮茨所率领的舰队驶离港口并向新的基地进发。这个信息被英国情报部门误认为一个出击行动,随后海军部命令商船队立即解散以规避提尔皮茨的攻击密集的船队。而这之后,德国的U潜艇以及空军逐一打击分散且失去保护的商船队,造成了12艘商船沉没。同年7月5日,当得知护卫船队离开后,提尔皮茨受命出击攻击商船队,但由于U潜艇和德国空军的攻击之后,英国护航舰队放弃商船队,商船队遭到重创并打散,提尔皮茨失去了出击的意义回到了港口。
苏联声称苏联红海军的潜艇曾经在提尔皮茨进行短暂出击时攻击过她。提尔皮茨所率舰队在71°22′2″N 24°34′3″E(距离挪威北海岬45英里)受到由苏联英雄称号的N·A ·Lunin所指挥潜艇K-21号的攻击,Lunin发射了4发鱼雷并听到了2发的爆炸声。[1] 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争议:20世纪60年代,很多德国和英国历史学家否认提尔皮茨受到了任何鱼雷攻击,但在苏联,这个事例则被放入了海事学院的教材中作为潜艇鱼雷攻击示范案例。7月6日,提尔皮茨以及她的护卫舰以较慢速度返回挪威,之后自1942年7月8日至1943年9月6日,提尔皮茨一直停泊在特隆赫姆港内,史学家后推测她在这段时间在进行检修。
“西西里”行动(Operation Sizilien)计划在1943年8月袭击斯匹次卑尔根群岛(Spitsbergen)。德国的军队在提尔皮茨号、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 的火炮支援下登陆该岛。德军自1943年9月6日到9月9日占据该岛。这是提尔皮茨号唯一一次向敌方目标开火。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军第617中队以及第九中队的兰卡斯特式轰炸机携带高脚柜炸弹,由苏格兰起飞,开始他们的第三次行动——问答集行动,这一次德军没有使用烟幕弹,并且提尔皮茨在这次行动中沉没,彻底的终结了她的战舰生涯。战斗中三发高脚柜炸弹命中提尔皮茨,一发擦炮塔防盾而过,没有造成致命伤,但另外两枚炸弹洞穿提尔皮茨的装甲并造成了一个两百英寸的大洞。随后炸弹爆炸引发在舰内大火引爆了弹药库并炸断了C号炮塔。提尔皮茨在遭受这三发炸弹攻击后迅速倾覆,船上的1700人当中有接近1000人阵亡。
纳粹空军没能及时截击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分报道称一架轰炸机被德国空军击落,但英国资料则称飞机是被防空炮火击落)轰炸所用的兰卡斯特B.1特别型轰炸机撤除了部分装甲和一门航炮,使得其更容易被战斗机击落。在轰炸机起飞前,英国飞行员得到指示可能会遭受截击,同时在提尔皮茨向空军求救时,纳粹空军回应“飞机已经全部起飞”,提尔皮茨所在地的防空系统不够充分,当地的德国飞行员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以操控新式的福克·沃夫 190(focke-wulf 190)飞机。提尔皮茨所在地的空军指挥长官海因里希·艾勒在战舰沉没后被送到军事法院,指控其应该为提尔皮茨的沉没负主要责任。最后德国军事法院判决艾勒三年有期徒刑并解除指挥职。
历任舰长
海军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15日~1941年2月25日
海军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25日~1943年2月24日
海军上校 Hans Karl Meyer, 1943年2月24日~1944年5月1日
海军上校 Wolf Junge, 1944年5月1日~1944年11月4日
海军上校 Robert Weber, 1944年11月4日~1944年11月12日(阵亡)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300吨;满载排水量:设计49400吨/最大52900吨。
尺度:长251米/宽36米/型深15米/设计满载吃水10.2米/实际最大吃水10.7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15017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163026马力。
主侧舷装甲32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实际可抵御300公斤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舰体结构总重11691吨。
舰体结构,St52造船钢;立面装甲,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水平装甲,Wsh高强度匀质钢;防雷装甲,Ww高弹性匀质钢。
舰载飞机: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 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武器装备:4座双联装380毫米52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口径副炮、7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0门78毫米高炮、2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雷达电子设备:3部FuMO-23雷达、1部FuMO-26雷达、1部FuMO-212/213雷达、11部TIMOR雷达(后被FuMB 4 SAMOS雷达取代) TIMOR是天线型号 SAMOS是告警定位接收机 fumb4 =timor+samos 1部FuMO-30雷达、5具10.5米测距仪、1具7米测距仪、2具6.5米测距仪、4具4米测距仪
人员编制:2608人(军官108人)。
提尔皮茨于1939年4月1日下水,从最初的战斗思想上与俾斯麦号大致相同,作为攻击盟军商船队的水上舰只而被派往大西洋。但是,由于俾斯麦的沉没以及其他水面舰只攻击商船上的失利,希特勒丧失了对水面舰队的信任,这导致了提尔皮茨被迫限制出击。
由于北极航线上护卫舰队的加强以及1941年末的“箭术行动”中英国突击队产生的影响,1942年,提尔皮茨号被派往挪威北部水域并在这里度过了二战中的大部分时光。她担当挪威北部海域德国舰队的主力角色,以牵制皇家海军的力量。提尔皮茨号在挪威时进行了3次出击,两次在1942年另外一次则在1943年。尽管她一直是“限制行动”,但英国皇家军队,尤其是海军仍相当惧怕提尔皮茨对于同盟国舰队的潜在破坏力,随后即决定将其打沉于港内。之后英军进行了多次行动以击沉提尔皮茨但却一直未能取得成功,直到1944年11月12日,提尔皮茨遭到了致命的轰炸而倾覆。
提尔皮茨的历次进攻行动
“体育场”行动(Operation Sportpalast)企图在1942年3月初切断盟军北方航线的PQ-12商船队QP-8商船队。1942年3月1日,PQ-12商船队由冰岛启航,与此同时QP-8也由摩尔曼斯克起航。1942年3月5日,提尔皮茨号由3艘驱逐舰保护驶离母港准备在熊岛附近水域对两只商船队进行攻击。但在随后的几天中,提尔皮茨等水面舰队仅仅发现了一艘商船并由驱逐舰击沉,并未发现任何护航舰队。到了3月9日,提尔皮茨号被英国皇家海军航空母舰胜利号上起飞的侦察机发现,随后航母起飞战机对提尔皮茨发动进攻。随后德海军上将奥托·塞利亚斯(Otto Ciliax)决定中止“体育场”行动。但英军的这次空袭并未给提尔皮茨带来严重的损伤。
“跳马”行动(Operation Rösselsprung)计划切断1942年夏天的北极航线上的来往商船。一支由提尔皮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舍尔海军上将号装甲舰以及9艘驱逐舰所组成的水面舰队驶向来往商船队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商船队的出现。最知名的事件是在1942年7月时佩有重型战舰护航的PQ-17商船队遭受重创。PQ-17于1942年6月27日由冰岛启航。随后的7月4日,由提尔皮茨所率领的舰队驶离港口并向新的基地进发。这个信息被英国情报部门误认为一个出击行动,随后海军部命令商船队立即解散以规避提尔皮茨的攻击密集的船队。而这之后,德国的U潜艇以及空军逐一打击分散且失去保护的商船队,造成了12艘商船沉没。同年7月5日,当得知护卫船队离开后,提尔皮茨受命出击攻击商船队,但由于U潜艇和德国空军的攻击之后,英国护航舰队放弃商船队,商船队遭到重创并打散,提尔皮茨失去了出击的意义回到了港口。
苏联声称苏联红海军的潜艇曾经在提尔皮茨进行短暂出击时攻击过她。提尔皮茨所率舰队在71°22′2″N 24°34′3″E(距离挪威北海岬45英里)受到由苏联英雄称号的N·A ·Lunin所指挥潜艇K-21号的攻击,Lunin发射了4发鱼雷并听到了2发的爆炸声。[1] 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争议:20世纪60年代,很多德国和英国历史学家否认提尔皮茨受到了任何鱼雷攻击,但在苏联,这个事例则被放入了海事学院的教材中作为潜艇鱼雷攻击示范案例。7月6日,提尔皮茨以及她的护卫舰以较慢速度返回挪威,之后自1942年7月8日至1943年9月6日,提尔皮茨一直停泊在特隆赫姆港内,史学家后推测她在这段时间在进行检修。
“西西里”行动(Operation Sizilien)计划在1943年8月袭击斯匹次卑尔根群岛(Spitsbergen)。德国的军队在提尔皮茨号、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 的火炮支援下登陆该岛。德军自1943年9月6日到9月9日占据该岛。这是提尔皮茨号唯一一次向敌方目标开火。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军第617中队以及第九中队的兰卡斯特式轰炸机携带高脚柜炸弹,由苏格兰起飞,开始他们的第三次行动——问答集行动,这一次德军没有使用烟幕弹,并且提尔皮茨在这次行动中沉没,彻底的终结了她的战舰生涯。战斗中三发高脚柜炸弹命中提尔皮茨,一发擦炮塔防盾而过,没有造成致命伤,但另外两枚炸弹洞穿提尔皮茨的装甲并造成了一个两百英寸的大洞。随后炸弹爆炸引发在舰内大火引爆了弹药库并炸断了C号炮塔。提尔皮茨在遭受这三发炸弹攻击后迅速倾覆,船上的1700人当中有接近1000人阵亡。
纳粹空军没能及时截击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分报道称一架轰炸机被德国空军击落,但英国资料则称飞机是被防空炮火击落)轰炸所用的兰卡斯特B.1特别型轰炸机撤除了部分装甲和一门航炮,使得其更容易被战斗机击落。在轰炸机起飞前,英国飞行员得到指示可能会遭受截击,同时在提尔皮茨向空军求救时,纳粹空军回应“飞机已经全部起飞”,提尔皮茨所在地的防空系统不够充分,当地的德国飞行员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以操控新式的福克·沃夫 190(focke-wulf 190)飞机。提尔皮茨所在地的空军指挥长官海因里希·艾勒在战舰沉没后被送到军事法院,指控其应该为提尔皮茨的沉没负主要责任。最后德国军事法院判决艾勒三年有期徒刑并解除指挥职。
历任舰长
海军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15日~1941年2月25日
海军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25日~1943年2月24日
海军上校 Hans Karl Meyer, 1943年2月24日~1944年5月1日
海军上校 Wolf Junge, 1944年5月1日~1944年11月4日
海军上校 Robert Weber, 1944年11月4日~1944年11月12日(阵亡)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90311.htm
展开全部
为了能够彻底或者暂时消除提尔皮兹号的存在对盟军战略造成的不利影响,皇家海军的将领们决定主动出击,将提尔皮兹号与和它协同作战的沙恩霍斯特号与吕佐夫号一并消灭在他们的基地。这三艘军舰均躲藏在挪威北部的阿尔塔峡湾(Alta Fjord)。峡湾群山环抱,为这些军舰提供了一道理想的天然屏障。峡湾的入口处密布雷阵,在锚地中布设有多组反潜网和防雷网。为了防止盟国空袭,在峡湾周围的群山上还配置了大量的高射火炮。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提高了突击作战行动的难度。在权衡了各种可行的方案后,皇家海军决定出动X型微型潜艇对提尔皮兹号进行偷袭。
此前,英军通过对阿尔塔湾不断的空中侦察了解了德国军舰的锚泊位置和其变化规律。这次行动中一共有提尔皮兹号、沙恩霍斯特号和吕佐夫号三个主要目标,这三艘德舰被停泊在峡湾中相距很远的位置上。每艘军舰都被两重防雷网严密保护着(最初的估计是只有一重防雷网)。在行动开始之前,皇家空军扩大了侦察范围,以确定每天德国武装拖捞船的在阿尔塔峡湾外围Söröy Sound的例行巡逻路线。突击阿尔塔峡湾的行动方案由G.P.S.Davies拟定。具体执行这一方案的是W.E. Banks。最后的方案中决定一共出动X5 - X10号共六艘微型潜艇由母艇拖带前往阿尔塔峡湾,其中三艘袭击提尔皮兹号(X5, X6和X7),另两艘袭击沙恩霍斯特号(X9和X10),余下的一艘(X8)的目标是吕佐夫号。这些微型潜艇,长48英尺,直径约6英尺,艇员4人。耐压艇体内装有一部供水上航行的柴油机和一部供潜航用的电动机。主要攻击武器是两个各装4000磅炸药的金属简。分别固定在主艇体外左右两侧。攻击的程序和方法是: X型艇由母艇(潜艇)拖曳至目标区;然后脱离母艇,驶向目标舰;抵达目标舰后,将炸药筒解下,置于目标舰的下方,再迅速撤离。
据战后缴获的德军文件显示:22日8时12分,在其左舷处连续发生了两声剧烈的爆炸。看来,两艘X艇放置的4个炸药筒几乎同时爆炸了。“提尔皮兹”号被震得跃出水面高达2米,然后又跌落水中,向左倾侧。爆炸从舰的中部波及到舰尾,在左舷侧激起一个冲天水柱。机舱人员死1人,伤40余人。9时42分,舰内进水500多吨,三部主机全部损坏,照明和电机都已失灵。只是由于移动了舰位,这艘战列舰才逃脱了顿覆的厄运。
这次袭击是成功的。“提尔皮兹”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其后果是深远的。同年12月,“沙恩霍斯特”号铤而走险,单枪匹马地向北极水域出击,很快就被英国舰队击沉了。如果“提尔皮兹”号没有受伤,与它一起协同作战,战斗结局也许就会迥然不同。
此前,英军通过对阿尔塔湾不断的空中侦察了解了德国军舰的锚泊位置和其变化规律。这次行动中一共有提尔皮兹号、沙恩霍斯特号和吕佐夫号三个主要目标,这三艘德舰被停泊在峡湾中相距很远的位置上。每艘军舰都被两重防雷网严密保护着(最初的估计是只有一重防雷网)。在行动开始之前,皇家空军扩大了侦察范围,以确定每天德国武装拖捞船的在阿尔塔峡湾外围Söröy Sound的例行巡逻路线。突击阿尔塔峡湾的行动方案由G.P.S.Davies拟定。具体执行这一方案的是W.E. Banks。最后的方案中决定一共出动X5 - X10号共六艘微型潜艇由母艇拖带前往阿尔塔峡湾,其中三艘袭击提尔皮兹号(X5, X6和X7),另两艘袭击沙恩霍斯特号(X9和X10),余下的一艘(X8)的目标是吕佐夫号。这些微型潜艇,长48英尺,直径约6英尺,艇员4人。耐压艇体内装有一部供水上航行的柴油机和一部供潜航用的电动机。主要攻击武器是两个各装4000磅炸药的金属简。分别固定在主艇体外左右两侧。攻击的程序和方法是: X型艇由母艇(潜艇)拖曳至目标区;然后脱离母艇,驶向目标舰;抵达目标舰后,将炸药筒解下,置于目标舰的下方,再迅速撤离。
据战后缴获的德军文件显示:22日8时12分,在其左舷处连续发生了两声剧烈的爆炸。看来,两艘X艇放置的4个炸药筒几乎同时爆炸了。“提尔皮兹”号被震得跃出水面高达2米,然后又跌落水中,向左倾侧。爆炸从舰的中部波及到舰尾,在左舷侧激起一个冲天水柱。机舱人员死1人,伤40余人。9时42分,舰内进水500多吨,三部主机全部损坏,照明和电机都已失灵。只是由于移动了舰位,这艘战列舰才逃脱了顿覆的厄运。
这次袭击是成功的。“提尔皮兹”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其后果是深远的。同年12月,“沙恩霍斯特”号铤而走险,单枪匹马地向北极水域出击,很快就被英国舰队击沉了。如果“提尔皮兹”号没有受伤,与它一起协同作战,战斗结局也许就会迥然不同。
参考资料: 在一个军事论坛上挑选的 希望能帮到LZ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百度一下,就有。
一楼纯抄袭。
一楼纯抄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