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

 我来答
齐銘枢
高能答主

2022-03-05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1万
展开全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后, 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据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560万,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 800万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 达 834万人,而2020年预计达到 874万。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社会需求却没有相应增长,特别是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长十分有限。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到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

其次,自身素质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很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事实上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最后,学生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很不自信,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

2、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高校扩招是基于增加高级人才供给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政策。但其短期效益并不理想。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后,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15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874万。如此庞大的人群,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3、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

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所开的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根据自身师资条件,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又或者是按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也不容小觑。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无法适应社会要求,由此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政府应完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成熟,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大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优化配置,通过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使毕业生就业有法可依,有序可行,真正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此外,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2、高校应转变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目前,高等院校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现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无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终端“产品”, 其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社会、家长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应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范指导下,为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帮助等服务,以促进大学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高校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从思想深层次上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

3、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现实,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尽快就业。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大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常说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祝学长学姐们早日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15246342916
推荐于2017-12-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4万
展开全部
大学生就业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确实有很多苦难。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选择创业有时候也是明智的。也许有人说,自己创业难啊,一没钱,二没势,又不认识什么人,做生意没人带。那么现在机会来了。我们要感谢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大学生就业难有了网络,你只需要少量的投资,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就可以开始了。
一、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就业心态问题

1、过度焦虑与急躁

就业时许多大学生是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但一些大学生的焦虑过了头,成天都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以及对自我求职的理性思考,做了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常常都有一些毕业生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时,有追悔莫及,甚至毁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

2、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

与就业时的急躁心理相反的是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还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轻易低就,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拖着不肯签约,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

另外有些大学生自恃条件很好,认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世上无伯乐”,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3、攀比与嫉妒

在求职中,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同学在求职中经常相互吹嘘自己的职业待遇好、收入高,导致职业期望越来越高,求职变成了自我炫耀。还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态度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因素。

一些毕业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更容易出现嫉妒心理,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和挖苦意图打击别人,更有甚者抱着“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畸形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造谣中伤、打小报告。

4、抑郁与逆反

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一些毕业生同学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外界的环境也漠然置之,减少人际交往,对一切都无所谓,并进而导致抑郁症

而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则对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逆反心理。对来自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同学和用人单位的正确信息、善意批评与建议,他们不相信、不听从,偏要对着干,要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求职。比如当别人为其推荐某工作单位时,总是抱有戒心,别人讲得越多他越不相信。当求职失败时,不总结自己的问题,甚至明明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改正,在以后的求职中依然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批评与建议。

5、说谎侥幸与懒散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去查实每个人的自荐书是否真实,而且在面试时时间比较短、不可能对自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只要自己当时充分地表现一下,把工作骗到手,签好协议书就行了。于是,一些毕业生把别人的获奖证书、成果证明等偷梁换柱地复印在自己的自荐书里,而且自己明明没有当什么干部,也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也照着别人的写上,甚至胡编乱造一番,以至有时在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书中一个班竟出现了五六个班长。还有的大学生在面试时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结果经过现场实践考核或试用时就马上露出了原形。

有的毕业生签约比较早,往往在离毕业半年前或更长时间就落实了单位,这时就容易出现懒散心理,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没有什么可以担心了,应该松口气、歇歇脚了,于是学习没了动力,组织纪律散漫,考试仅仅追求及格,毕业论文只求通过,甚至长期旷课、上网、夜不归宿。还有极少数大学生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严重的甚至被开除或勒令退学,找到的工作也因此丢了,悔之莫及。

6、心理不满与行为、生理反应失常

由于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以及某些专业、学校不易找工作的客观现实,一些大学生在遇到就业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各种不满心理,比如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靠自己,就业靠关系”,还有些同学出现了对专业、学校的抱怨、贬低。

在各种不满与不良就业心态的影响下,还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生理反应。这些不良行为有故意旷课、夜归、喝酒、起哄、闹事、损坏东西、打架对抗、进行不良交往、行为怪异、过度消费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严重违纪与违法行为的出现。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有的毕业生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慌、消化紊乱、神经衰弱、血压升高、身体酸痛、饮食障碍、失眠。

行为与生理反应的失常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就业心理失常的表现,出现这些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或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卡二的甜甜Q
高能答主

2022-03-06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万
展开全部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数量一直处于一个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

1.就业人数庞大

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形势严峻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880万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集中显现。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但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所以绝对数在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2、劳动力供大于求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人数增长迅速。目前,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大学生群体的几何式增长与就业岗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失衡,供大于求,更多的大学生无法走上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不理想。

3、大学生贬值

面对这么多的大学毕业后,也就导致了大学生“贬值”,大学生到处都是,满大街的都是,这也就出现了同样的学历人群多,在去找工作时,同样的学历,岗位就那么多,竞争压力就会很大,因此也就导致了一些学生选择考研来提升学历,这也为什么考研人数逐年增多的一个原因,因学历越高,在就业时就业机会和机遇也就会多一些。

4、国家制度和政策的障碍

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和企业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人才分布也出现较大的区别。大量的毕业生涌往一线发达城市,出现多人抢一岗的现象,竞争的激烈导致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5、大学生自身问题

部分缺乏担当,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未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导致手高眼低,且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较差,这都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学生、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等的共同努力,毕业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所以高校要根据社会的人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发光的花椰菜
高能答主

2022-03-06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整体就业形势,从整体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毕业生的人数处于一个每年持续增长的状态,同时在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竞争压力比较大,要找工作的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了,还有海外归来的留学生等等,大学生似乎更没有了优势,对于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想要就业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想要就业就要认清形势,大学毕业生的持续增长,己经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据数据显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由2016年的毕业人数765完增长到2021年的907万,近200万的增长人数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不说,各个就业行业对于学历的要求求也日渐增高,很多大学生苦不堪言,说毕业就是下岗,让人心酸。

我们在大学学习四年,虽然没有初中高中那么累,但也是认真学习辛苦了四年,当然想出了学校找一份好工作,挣一份可观的薪资,但这其实并不简单,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首先,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应该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和工作本领,要想出门找工作一定是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挂钩的,专业对口也是工作优势,其次,我们要提升自己在专业知识、组织团队、沟通交流,创新创业、计划行动等多方面的能力。

最后,大学生应该尽早入手为找工作做准备,找工作的最初印象就是简历,一个优秀的简历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做一份简历应该进行多次的修改完善,让人眼前一亮,每个高校都有就业指导辅导员,会对大家在工作简历和面试进行指导,所以多多和导员汲取经验,找工作事半功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是拍角W
2017-11-13 · TA获得超过87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5万
展开全部



同比我身边的同学
A同学,刚刚在豪世华邦离职,实习期20天,原因嫌忙没自己时间没业绩。两个细节,他离职想找个理由跟领导让双方面子都过得去,我说你直接说未来不想做销售职业规划不符呗,他说不行那领导会觉得你白来吃他公司,最后说是最近要去写毕业论文没时间做了,他说领导学历低不懂的,我懵逼;第二次他说他不要做销售了,因为之前房地产的经历,我说其实你不做房地产销售你可以做大客户销售呀,他说大客户销售也一样要从基层做起阿,我又懵逼,KA难道不是基层嘛。
B同学,之前有过暑期快消行业工厂兼职,但大三以来一直窝在寝室,从没出去找过实习,唯一一次去优衣库做了一段时间店铺管培生,一周还是两周离职了,原因做的东西啥也学不到,领导同事都不是正常人。之前想考公,看了一段时间书,现在又不看了。

我根据他们两个的情况分析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如下:
1.毫无明确定位,压根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想做什么,找工作一听工作内容,哎呀好累哎呀要出差呀好远,吧啦吧啦各种原因,不合适。
2.吃不起苦,眼高手低,想做店长不愿意从促销员做起,想做运营不愿意天天写文章,嫌工资低又没能力。
3.不愿意尝试,浅尝辄止,做什么事都坚持不了太久。

我有时候跟他们提一些职业建议,他们总是一副你不懂的口气教训我,我至今没搞懂他们优越感出自哪里,但喉咙又想不过他们T T,想想本来也是为他们考虑提一些建议,现在也不愿意多说了。



所以从我的角度看,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建议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之后再去找工作(虽然我也不是哈哈),其次有一个方向之后一定要坚持学习下去别怕吃苦学不到东西,学习本来就是靠自己的,你愿意学扫马路都能学到很多社区用户知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