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资料

 我来答
123456789liyuc
2011-11-30 · TA获得超过15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9万
展开全部
书名:《最后一头战象》(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
  

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8张) 作者:沈石溪
  ISBN:9787534249983
  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第1版 2010-11-01 第20次印刷
  开 本:32开
  页 数:231页
  类 别: 少儿读物->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编辑本段
内容简介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让人识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羸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扬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编辑本段
目录

  给大象拔刺 最后一头战象 象冢
  愤怒的象群
  象警
  死亡游戏
  动物档案——象
  野猪跳板
  野猪囚犯
  野猪王
  动物档案——猪
  与狗熊比举重
  智取双熊
  棕熊的故事
  动物档案——熊
  闯入动物世界
  获奖记录
  珍藏相册
编辑本段
导语

  一头即将步入坟墓的战象,奋力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手觊觎百象冢里几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一路悄悄尾随在老战象身后。苍茫暮色中,老战象用尽生命中最后的力量,与同伴们会合,与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会合……
编辑本段
全文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 队。
  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 象蹄踩
  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
  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
  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
  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
  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曼广
  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
  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八
  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好心肠的村民
  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嗄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 脖
  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
  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
  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
  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
  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嗄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我插队的第3年,嗄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
  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
  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嗄
  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嗄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
  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
  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嗄羧的神志突然间清
  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
  ,见到波农丁,欧欧欧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
  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
  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
  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
  了。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
  ,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
  嗄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
  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嗄羧仍焦躁不
  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
  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
  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
  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
  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
  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
  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
  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
  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嗄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我和波农
  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
  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
  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
  又华贵。嗄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
  离开我们去象冢了。”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
  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
  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
  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
  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
  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
  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嗄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
  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
  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
  涌到打谷场来为嗄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
  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帕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
  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
  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嗄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散
  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我以为他在为嗄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
  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
  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无知的
  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嗄羧后面,找到那象冢……”
  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
  的躯体的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
  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
  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
  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
  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
  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
  应。
  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嗄
  羧的象牙我们不要,也算对得起它了嘛。”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
  发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踽
  踽独行的嗄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
  追踪的路标。它虽然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
  时,来到打洛江畔。“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
  这里把嗄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
  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 这时,嗄羧
  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
  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地膨胀起来,四
  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
  扑喇喇跳出水面。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
  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
  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嗄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
  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
  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
  突然又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
  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
  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嗄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
  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着眉头。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
  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
  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
  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
  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
  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嗄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
  。 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3米
  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
  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
  归宿。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6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
  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
  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地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
  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
  “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
  人的灵魂的猥琐。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
  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追问
ok
亲爱的儿子829
2012-12-21 · TA获得超过16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3万
展开全部
书名:《最后一头战象》(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
  

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8张) 作者:沈石溪
  ISBN:9787534249983
  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第1版 2010-11-01 第20次印刷
  开 本:32开
  页 数:231页
  类 别: 少儿读物->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编辑本段
内容简介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让人识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羸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扬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编辑本段
目录

  给大象拔刺 最后一头战象 象冢
  愤怒的象群
  象警
  死亡游戏
  动物档案——象
  野猪跳板
  野猪囚犯
  野猪王
  动物档案——猪
  与狗熊比举重
  智取双熊
  棕熊的故事
  动物档案——熊
  闯入动物世界
  获奖记录
  珍藏相册
编辑本段
导语

  一头即将步入坟墓的战象,奋力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手觊觎百象冢里几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一路悄悄尾随在老战象身后。苍茫暮色中,老战象用尽生命中最后的力量,与同伴们会合,与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会合……
编辑本段
全文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 队。
  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 象蹄踩
  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
  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
  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
  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
  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曼广
  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
  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八
  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好心肠的村民
  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嗄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 脖
  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
  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
  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
  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
  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嗄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我插队的第3年,嗄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
  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
  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嗄
  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嗄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
  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
  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嗄羧的神志突然间清
  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
  ,见到波农丁,欧欧欧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
  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
  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
  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
  了。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
  ,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
  嗄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
  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嗄羧仍焦躁不
  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
  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
  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
  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
  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
  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
  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
  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
  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嗄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我和波农
  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
  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
  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
  又华贵。嗄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
  离开我们去象冢了。”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
  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
  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
  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
  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
  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
  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嗄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
  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
  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
  涌到打谷场来为嗄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
  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帕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
  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
  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嗄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散
  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我以为他在为嗄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
  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
  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无知的
  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嗄羧后面,找到那象冢……”
  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
  的躯体的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
  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
  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
  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
  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
  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
  应。
  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嗄
  羧的象牙我们不要,也算对得起它了嘛。”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
  发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踽
  踽独行的嗄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
  追踪的路标。它虽然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
  时,来到打洛江畔。“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
  这里把嗄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
  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 这时,嗄羧
  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
  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地膨胀起来,四
  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
  扑喇喇跳出水面。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
  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
  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嗄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
  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
  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
  突然又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
  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
  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嗄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
  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着眉头。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
  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
  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
  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
  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
  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嗄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
  。 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3米
  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
  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
  归宿。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6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
  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
  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地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
  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
  “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
  人的灵魂的猥琐。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
  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a5f2bf
2012-12-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9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9万
展开全部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
  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
  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
  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
  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
  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
  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
  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曼广
  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
  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八
  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好心肠的村民
  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嗄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 脖
  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
  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
  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
  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
  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嗄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我插队的第3年,嗄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
  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
  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嗄
  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嗄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
  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
  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嗄羧的神志突然间清
  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
  ,见到波农丁,欧欧欧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
  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
  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
  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
  了。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
  ,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
  嗄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
  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嗄羧仍焦躁不
  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
  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
  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
  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
  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
  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
  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
  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
  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嗄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我和波农
  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
  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
  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
  又华贵。嗄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
  离开我们去象冢了。”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
  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
  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
  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
  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
  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
  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嗄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
  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
  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
  涌到打谷场来为嗄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
  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帕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
  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
  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水。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嗄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散
  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我以为他在为嗄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
  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
  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无知的
  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嗄羧后面,找到那象冢……”

      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
  的躯体的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
  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
  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
  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
  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
  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
  应。

      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嗄
  羧的象牙我们不要,也算对得起它了嘛。”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
  发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踽

  踽独行的嗄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
  追踪的路标。它虽然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
  时,来到打洛江畔。“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
  这里把嗄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
  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 这时,嗄羧
  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
  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气似地膨胀起来,四
  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
  扑喇喇跳出水面。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
  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
  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嗄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
  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
  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
  突然又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
  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
  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嗄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
  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着眉头。

     嗄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
  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
  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
  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
  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
  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嗄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
。 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3米
  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
  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
  归宿。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6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
  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
  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地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
  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

 “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
  人的灵魂的猥琐。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
  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熙love丶
2012-12-03 · TA获得超过1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6万
展开全部
作者资料: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扬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中心: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让人识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羸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养漫疆史1186
2011-12-05 · TA获得超过5.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60万
展开全部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扬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