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巴金:《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参考资料: http://www.ykyz.net/yuwen/book3/deng/xiangguang/dengxg12.htm
展开全部
散文最好我想是朱自清还有周作人(鲁迅的brother)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吧老 老舍 鲁迅
参考资料: 书,脑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哦, 我喜欢冰心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7—1927):“五四”时期的散文。�
“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文为主的杂感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 卷第四期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先后发表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杂感文。与此同时,《每周评论》、《新生活》等报刊也相继推出类似栏目,形成了颇有气势的杂感散文的创作浪潮。陈独秀是“杂感录”这一文体的开创者,而鲁迅则是杂感文创作中成就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鲁迅前期的杂感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与《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广泛的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是鲁迅前期杂感文的特色,民主与科学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是贯穿他杂感文始终的灵魂。除杂感文之外,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与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野草》写于1924—1926年,表现了鲁迅在“五四”退潮后于苦闷、彷徨中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作家在深刻地反省自己的空虚、寂寞情绪与解剖自我的阴冷心理的同时,也强烈地表露出一种持续、韧性的战斗精神或永不松懈、永不退却的斗争哲学。《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它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与中外的世相,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周作人也是《新青年》“随感录”的重要作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他的成就主要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言志小品方面。其前期散文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较为积极,作品大多收入散文集《谈龙集》、《谈虎集》中,后期则转向闲适、苦涩,思想情绪较消沉、颓废。�
在“五四”时期的十年中,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朱自清与冰心。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大家之一,他擅长写漂亮精致、具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1923年写就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冰心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有两组散文:一是《往事》,这是一组回忆性散文;一是《寄小读者》,这是一组书信体散文。两者表现的都是自然、母爱、童真这三大主题,文字较清丽,风格较哀婉。�
这一时期散文创作中比较活跃的作家还有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瞿秋白等人。总的说来,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应该说是最有成就的门类。对此,鲁迅先生曾经评价:“五四”之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朱自清也认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背影·序》)。�
第二阶段(1928—1937年6月):三十年代的散文。�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继承了“五四”散文多样风格的传统,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容量、文体演变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三十年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任务对文学的制约,大体决定了散文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了适应反映时代脉搏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杂文与报告文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作家依据自己对现实的不同态度所作的不同的艺术选择,这一时期的艺术样式也更趋完备。�
三十年代散文成就最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其杂文主要收入以下集子:《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等。除鲁迅外,瞿秋白、徐懋庸等人的杂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三十年代散文的 另一重要发展是报告文学的兴盛,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三十年代各种体式的散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游记散文,代表作有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抒情散文,代表作有何其芳的《画梦录》等;叙事散文,代表作有李广田的《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等;哲理散文,代表作有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梁遇春的《春醪集—泪与笑》等;传记散文,代表作有郭沫若的《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庐隐的《庐隐自传》,以及沈从文的《从文自传》和他此前此后的《记胡也频》、《记丁玲》等。�
三十年代散文的发展中也出现过一些不协和音,如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小品文的“超脱” 、“闲适”、“幽默”的格调,以鲁迅为首的进步作家对此进行了批评,从而为促进三十年 代小品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49年9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散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民族矛盾与阶段矛盾的空前激化,人们迫切地关心着战况与民族的命运,由此导致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再度兴盛,其中写得较好的有:丘东平的《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这样的敌人》,曹白的《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丁玲的《孩子们》,徐迟的《大场之夜》,华山的《窑洞保卫战》、《碉堡线上》、《英雄的十月》,周而复的《晋察冀行》、《东北横断面》、《松花江上》,白朗的《八烈士》、《一面光荣的旗帜》等。�
相比之下,小品散文的创作不如报告文学那样势头强劲,但仍产生了一些思想和艺术成就都很高的作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萧红的散文集《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西》等。
第一阶段(1917—1927):“五四”时期的散文。�
“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文为主的杂感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 卷第四期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先后发表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杂感文。与此同时,《每周评论》、《新生活》等报刊也相继推出类似栏目,形成了颇有气势的杂感散文的创作浪潮。陈独秀是“杂感录”这一文体的开创者,而鲁迅则是杂感文创作中成就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鲁迅前期的杂感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与《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广泛的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是鲁迅前期杂感文的特色,民主与科学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是贯穿他杂感文始终的灵魂。除杂感文之外,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与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野草》写于1924—1926年,表现了鲁迅在“五四”退潮后于苦闷、彷徨中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作家在深刻地反省自己的空虚、寂寞情绪与解剖自我的阴冷心理的同时,也强烈地表露出一种持续、韧性的战斗精神或永不松懈、永不退却的斗争哲学。《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它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与中外的世相,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周作人也是《新青年》“随感录”的重要作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他的成就主要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言志小品方面。其前期散文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较为积极,作品大多收入散文集《谈龙集》、《谈虎集》中,后期则转向闲适、苦涩,思想情绪较消沉、颓废。�
在“五四”时期的十年中,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朱自清与冰心。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大家之一,他擅长写漂亮精致、具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1923年写就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冰心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有两组散文:一是《往事》,这是一组回忆性散文;一是《寄小读者》,这是一组书信体散文。两者表现的都是自然、母爱、童真这三大主题,文字较清丽,风格较哀婉。�
这一时期散文创作中比较活跃的作家还有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瞿秋白等人。总的说来,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应该说是最有成就的门类。对此,鲁迅先生曾经评价:“五四”之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朱自清也认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背影·序》)。�
第二阶段(1928—1937年6月):三十年代的散文。�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继承了“五四”散文多样风格的传统,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容量、文体演变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三十年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任务对文学的制约,大体决定了散文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了适应反映时代脉搏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杂文与报告文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作家依据自己对现实的不同态度所作的不同的艺术选择,这一时期的艺术样式也更趋完备。�
三十年代散文成就最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其杂文主要收入以下集子:《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等。除鲁迅外,瞿秋白、徐懋庸等人的杂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三十年代散文的 另一重要发展是报告文学的兴盛,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
三十年代各种体式的散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游记散文,代表作有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抒情散文,代表作有何其芳的《画梦录》等;叙事散文,代表作有李广田的《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等;哲理散文,代表作有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梁遇春的《春醪集—泪与笑》等;传记散文,代表作有郭沫若的《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庐隐的《庐隐自传》,以及沈从文的《从文自传》和他此前此后的《记胡也频》、《记丁玲》等。�
三十年代散文的发展中也出现过一些不协和音,如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小品文的“超脱” 、“闲适”、“幽默”的格调,以鲁迅为首的进步作家对此进行了批评,从而为促进三十年 代小品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49年9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散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民族矛盾与阶段矛盾的空前激化,人们迫切地关心着战况与民族的命运,由此导致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再度兴盛,其中写得较好的有:丘东平的《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这样的敌人》,曹白的《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丁玲的《孩子们》,徐迟的《大场之夜》,华山的《窑洞保卫战》、《碉堡线上》、《英雄的十月》,周而复的《晋察冀行》、《东北横断面》、《松花江上》,白朗的《八烈士》、《一面光荣的旗帜》等。�
相比之下,小品散文的创作不如报告文学那样势头强劲,但仍产生了一些思想和艺术成就都很高的作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萧红的散文集《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西》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