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高中物理?

 我来答
丁qingqian
2011-12-02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给高一新生谈谈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问题
怎么搞好初、高中的教学的衔接问题。当然教师们在教学上会注意搞好衔接问题的研究。作为今年的新生进入高中后,一定有一些新鲜感,往往大家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想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有一个好的前程。其实往年的高一新生也是这样。但是如果大家不重视学习环境的变化,不随着变化而对自己进行调整,就会在高中的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让大家了解初、高中学习的“五个不同”,从这些不同中,再谈谈应对衔接的 “八个环节”。
一、初中物理课与高中物理的不同
1. 学习目标不同,教学思想不同
初中物理课教学的实施是“重态度”、“重参与”、“重探究”,是奠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为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本”
高中物理课教学的实施是“重基础理论”“重系统研究”“重思路归纳”,是奠定学生能力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2. 学习内容不同
初中科学课教学的内容特点是“趣味性强”、“生活性强”、“系统性差”、“知识运用要求不高”。
它只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少,定性的知识多,定量的知识少;同时初中学生所学知识很不系统,知识储备不足,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对知识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初中教学目的,在课改教材和科学课教材中的知识点较浅,难度小,倒是趣味性很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初中学生的接受;同时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低幅度较大,教材删去了一部分内容,降低了一部分内容的要求.
高中物理课教学的内容特点是“基础性强”、“系统性强”、“重科学规范”、“重能力体现”。
而现行高中教材,虽然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由此看来,正由于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低幅度较大,高中教材虽然也有所调整,由于受高考等客观因素的牵制,现行高考物理考试内容及要求并未降低的原因,这就使得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相应知识时,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度不容易降下来,因而反使高、初中之间的“台阶”加得更高了。
3.学习要求不同,要求的层次不同
初、高中在教材编排编写的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梯度,这是造成教师教学衔接难度大,学生很难适应高中物理学习、这是学生遇到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教材编写上看: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初中教材的编写较多地依赖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初中教材以观察与思考、实验为主,配以具体而有趣的插图及想一想、练一练、阅读材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
而高中教材则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实验,并配以阅读、思考、练习等,教材的形成相对单调枯燥。初中一般是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而高中对物理现象经常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的描述等等。例如在运动学中对运动的物理要求用理想模型——质点来代替具体的运动物体。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思维上一次质的飞跃,有些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台阶,造成学习困难。
从物理概念方面看: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比如在运动学中,初中教材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而高中则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概念的梯度。所以有些学生到了高中,对于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又例如:从“速度”到“加速度”,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困难。初中是讲速度的大小,高中却要讲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果方向改变、速度就改变了,也就有了加速度”。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到后面对“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关系”问题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
从物理规律方面看: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但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也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数字表达式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数学结合,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例如运动学中S—T图象和V—T图象。虽然图象表述比较形象直观,但在初中却很少用到,学生对此一时很难适应。如果要求学生利用图象来推导公式,证明结论或解题等,他们就更感到困难了。
从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看:初中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入、总结一般是从某一现象或实际生活经验中得到,直接而简单,实验方法也简单。但高中物理较多的是利用逻辑推理,逻辑思维对客体,客观现象进行概括、归纳,抽象出概念、规律,抓住主要因素,去近似反映客观规律。这些概念、规律不再是直接形象,有些甚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比如质点的引入,人走路时摩擦力与人运动方向相同,人推物体的推力并不比物体对人的推力大等等。高中物理实验对瞬时量的记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的要求比初中就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从教学的阶段性方面看: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的,然而这些知识有时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不少学生形成了“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又由于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但并没有真正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重新抬头。例如,初中时已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到了高一,“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又会顽强地不断表现出来,造成解题的失误。
从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方面看: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教学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看: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要求较低,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传授的知道性,教学课堂密度小,进度较慢,有可能对重点概念、规律进行反复地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而且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多数是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例题对得上路子,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做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成绩,所以不少学生就不去动脑思考,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对知识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
4. 学习方法不同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看: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而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应处在主动进取的状态,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多观察,细分析,这样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具有独创精神,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5. 心理发展状态不同。
学生才经过紧张拚搏的升学考试,而认为距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远得很,还有三年之久呢,所以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驰、疲软的现象,也就不重视初、高中学习方法上必须转变的探索。另一方面,学生听自己的兄姐或学长讲,高中物理很难学,因而还未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就已对高中物理存在畏惧心理,首先在心理上打了败仗,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极大的思想压力。正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所以一些高一新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到物理学科是“一听能懂,一做就错,一考就糊”的局面,
二.如何衔接应对,迎接高中的挑战
要搞好初、高中的学习衔接,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八个环节:
1.做好预习,心中有数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应做到:
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2.上课专心,做好笔记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应做到:
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3及时复习,加深理解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应做到: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指导独立作业。
第二,抓住新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讲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
第四,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
4独立作业,积极思考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应做到:
第一,解答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的结果。
第二,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第四,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5. 解决疑难,归纳思路
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有时自以为做对了,但经老师的批改后,发现实际上是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对新知识和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错误理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须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应做到:
第一,认真分析作业做错的原因。
第二,将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
第三,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弄不清做错作业的原因可请教老师和同学,直至弄懂为止。
第四,建立错题集。将自己做错的作业以及分析做错的原因都收集在一个本子内,经常看看,提醒自己。因为往往做错的问题,由于思维的惯性,还会反复出现在今后的解题之中。常常提醒自己的错点是大有好处的。
6、系统小结,及时归纳
进行系统小结,是通过自己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除前面所述做好课后及时复习的要点适用于本环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应做到:
第一,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第三,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分析、综合、对比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具体化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第四,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五,在小结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7、认真实验,亲自动手
独立实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去亲自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可以了如指掌,并能提高自己动手能力。
应做到:
第一,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第二,克服怕动手做不好实验的思想,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我们实践操作的能力。
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在家可做的小实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8、课外学习,补充发展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我们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
课外学习活动是我们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我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应做到:
第一,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第二,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身体锻炼和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学练结合,手脑并用,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第四,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当然,在运用上述学习方法的时候,也应注意下面几点:
1,要扎扎实实地按每个学习环节的要求去进行学习实践,贵在坚持,才有收效。
2,开始运用时,不要要求过高、过急。
3,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去体会,去思考,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是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的。
三.注意思想上的两个极端
1、初三太累,高一不慌——盲目自信
2、物理太难,我学不好——盲目自卑
以上两个极端都会放弃了高中阶段对自己能力锻炼,失去了今后在社会竞争的资本,希望大家务必重视。
总之,对于高中生,高一要过好“调整期”,高二要做好“巩固期”,才能在高三渡过“冲刺期”,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这个“调整期”,就是调整心态,调整标高,调整方法。希望大家进入高中后,过好“调整期”,打好第一战,预祝大家取得第一阶段的好成绩。
匿名用户
2011-12-02
展开全部
听课!!多做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12-02
展开全部
认真听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12-02
展开全部
”,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