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小练笔 300字左右
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嘎羧对石头亲了又亲。许久,才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像是说:我还没有老,我还行!
展开全部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标点符号:
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⑤特殊含义
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八、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九、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
1、有何作用 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2、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课外阅读 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4、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5、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6、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十、其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二种抒情:1、直接抒情 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由于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时的语言往往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1)为抒发感情而选择某种形象 (2)针对形象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 (1)借人物之口来抒情。 (2)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连贯、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三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括六种:①一般←到→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引用。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标点符号:
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⑤特殊含义
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八、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九、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
1、有何作用 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2、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课外阅读 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4、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5、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6、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十、其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二种抒情:1、直接抒情 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由于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时的语言往往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1)为抒发感情而选择某种形象 (2)针对形象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 (1)借人物之口来抒情。 (2)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连贯、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三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括六种:①一般←到→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引用。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3、《最后一头战象》
小练笔三则
其一: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嘎羧既感动又难过,泪水涌出来,它心里想:善良的村民们,谢谢你们,谢谢!当年我本来是应该战死在战场上的,是大家合力把我救了过来,并治好了我的伤,大家的恩情我无以为报了。二十多年了,大家对我这么好,不用干活搬东西,反而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要你们浪费了哪么多的粮食,我真的是有愧啊!现在我老了,要走啦!要和你们告别了,以后都永远分别了,你们的心意我会记得的,如果有来世,我会再回来你们身边,和大家在一起。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大家自己用吧!但是,很不舍得就这样走,不舍得你们,我要围绕村子走上三圈,看看最后一眼。再见了,亲人们啊!
其二: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场景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嘎羧对石头亲了又亲。许久,才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像是说:我还没有老,我还行!
其三:嘎羧站在“百象冢”前的场景
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战友啊战友!嘎羧来陪伴你们来了,让你们在这里二十多年了,你们是我最勇敢的战士,你们是战象世界最无畏的英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嘎羧比你们白活了二十多年,如果可以选择,时光可以倒流,我宁可选择像你们当年一样,浴血战死沙场,奋勇杀敌报孝祖国。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你在一起了!
小练笔三则
其一: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嘎羧既感动又难过,泪水涌出来,它心里想:善良的村民们,谢谢你们,谢谢!当年我本来是应该战死在战场上的,是大家合力把我救了过来,并治好了我的伤,大家的恩情我无以为报了。二十多年了,大家对我这么好,不用干活搬东西,反而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要你们浪费了哪么多的粮食,我真的是有愧啊!现在我老了,要走啦!要和你们告别了,以后都永远分别了,你们的心意我会记得的,如果有来世,我会再回来你们身边,和大家在一起。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大家自己用吧!但是,很不舍得就这样走,不舍得你们,我要围绕村子走上三圈,看看最后一眼。再见了,亲人们啊!
其二: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场景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嘎羧对石头亲了又亲。许久,才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像是说:我还没有老,我还行!
其三:嘎羧站在“百象冢”前的场景
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战友啊战友!嘎羧来陪伴你们来了,让你们在这里二十多年了,你们是我最勇敢的战士,你们是战象世界最无畏的英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嘎羧比你们白活了二十多年,如果可以选择,时光可以倒流,我宁可选择像你们当年一样,浴血战死沙场,奋勇杀敌报孝祖国。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你在一起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是选择了江边(十四自然段)的情景来写小练笔的: 回想我自己,只是一头普通的战象,只有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光辉,其他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友谊,因为我的战友,和我一起杀敌的战友啊,他们都倒在了敌人的枪下!………………(接着自己想) 我被波农丁救了上来。朝阳啊,你认为我是幸运的吗?虽然我是幸运的,但是现在,仍然逃不过死神的召唤……(接着自己想) 我不认为我幸运。习惯了枪林弹雨,习惯了战友和我那浴血奋战的气息,这才是我想要的轰轰烈烈的生活啊!我宁愿和我的战友一起,一起走向死亡之路,一起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不想…………(自己想) 我已然走向漫漫长路,再见了,各位朋友们,为了心中的梦,我期待着和同伴们.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12-04
展开全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3、《最后一头战象》
小练笔三则
其一: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嘎羧既感动又难过,泪水涌出来,它心里想:善良的村民们,谢谢你们,谢谢!当年我本来是应该战死在战场上的,是大家合力把我救了过来,并治好了我的伤,大家的恩情我无以为报了。二十多年了,大家对我这么好,不用干活搬东西,反而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要你们浪费了哪么多的粮食,我真的是有愧啊!现在我老了,要走啦!要和你们告别了,以后都永远分别了,你们的心意我会记得的,如果有来世,我会再回来你们身边,和大家在一起。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大家自己用吧!但是,很不舍得就这样走,不舍得你们,我要围绕村子走上三圈,看看最后一眼。再见了,亲人们啊!
其二: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场景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嘎羧对石头亲了又亲。许久,才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像是说:我还没有老,我还行!
其三:嘎羧站在“百象冢”前的场景
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战友啊战友!嘎羧来陪伴你们来了,让你们在这里二十多年了,你们是我最勇敢的战士,你们是战象世界最无畏的英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嘎羧比你们白活了二十多年,如果可以选择,时光可以倒流,我宁可选择像你们当年一样,浴血战死沙场,奋勇杀敌报孝祖国。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你在一起了!
小练笔三则
其一: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嘎羧既感动又难过,泪水涌出来,它心里想:善良的村民们,谢谢你们,谢谢!当年我本来是应该战死在战场上的,是大家合力把我救了过来,并治好了我的伤,大家的恩情我无以为报了。二十多年了,大家对我这么好,不用干活搬东西,反而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要你们浪费了哪么多的粮食,我真的是有愧啊!现在我老了,要走啦!要和你们告别了,以后都永远分别了,你们的心意我会记得的,如果有来世,我会再回来你们身边,和大家在一起。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大家自己用吧!但是,很不舍得就这样走,不舍得你们,我要围绕村子走上三圈,看看最后一眼。再见了,亲人们啊!
其二: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场景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嘎羧对石头亲了又亲。许久,才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像是说:我还没有老,我还行!
其三:嘎羧站在“百象冢”前的场景
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战友啊战友!嘎羧来陪伴你们来了,让你们在这里二十多年了,你们是我最勇敢的战士,你们是战象世界最无畏的英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嘎羧比你们白活了二十多年,如果可以选择,时光可以倒流,我宁可选择像你们当年一样,浴血战死沙场,奋勇杀敌报孝祖国。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你在一起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