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太极"什么含义?

 我来答
秋风198199
高粉答主

2019-11-14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万
采纳率:1%
帮助的人:3007万
展开全部
_大梦先觉_
推荐于2018-06-12 · TA获得超过41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13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65.4万
展开全部

王宗岳《太极拳论》开头便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古初无物,宇宙无前后左右上下之分,无中心无边界,此“混沌”状态即为“无极”。

太者,大也。极者,栋也,栋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太极,即最极端、最高处。庄子曰:“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可见,太极最初的意思便是最高处。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总括万物运行之规律,即“太极”也。

从混沌的无极中荫出阴阳,但阴阳不分,是为“一”,即所谓“道生一”,此“一”即太极。太极是从无极中产生的,由此再分,即生阴阳,所以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为道之无极,生一(即后世所谓“太极”),太极运行(“动之则分”),分为阴阳,是为两仪。阴阳以不同方式组合,就开始生成简单的事物,即所谓“二生三”,易经中用三爻组成“八卦”来描述。此后阴阳组合方式愈加复杂,由此产生万物。

阴阳动,则分;阴阳静,则合。太极隐于一动一静的运动之中,所以又说太极是“动静之机”。

总的来说,太极拳的“太极”,指的是太极拳是最高级的拳法,有阴有阳,有刚有柔,阴阳一体,刚柔莫测,其运动不止,阴阳互变,刚柔相换,变法多端,合于大道。

稍微具体一点,太极拳,首先要“合”,便自己和对方成为阴阳一体之态(这一点绝大多数练习者做不到)。合的方法便是“粘”,即太极拳“粘劲”,粘的效果是“搭手如落橧”,即要粘得住,又要放得开。“粘劲”的基础是“掤劲”,“掤劲”是太极拳最基础的劲,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所谓“掤劲不丢”。

能“合”,才能成为“太极”状态,才能进一步施展太极拳的“引化拿放”。“引”,是引导对方前进,就是“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牵”,能“牵”才能“拨”。此时对方是刚,是阳,我是柔,是阴,牵动对方,将他的力引向空处,这是阴阳互变,刚柔相换的关键。对方的力打在空处,“刚”到了尽头,转而为“柔”,完成阴阳互变,这是“化”。引化之后,对方处于柔态,我继续运动,以小力便可使对方处于“背”势,“背”势时,身体感觉别扭,转动不便,我处于刚态阳态,对方处于柔态阴态,这就是“拿”。太极拳的“拿”与擒拿的“拿”相同之处是都使对方难以动弹,不同之处是擒拿是拿关节,太极拳是拿“势”; 擒拿用力拿,太极拳用“劲”拿。擒拿是让对方疼痛不能动弹,太极拳是让对方别扭不敢动,一动就摔倒。“拿”之后,趁对方暂时转动不便或用力挣脱时,发力或借力将对方打倒或发出,称为“放”。至此,完成太极拳阴阳变化的一个“圆”。说起来很复杂,用起来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

太极拳博大精深,这里只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还要说明:理论再好,关键在练。功夫上身,是很难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uhw1963
2011-12-03 · TA获得超过4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9万
展开全部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 系辞上》。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阳具焉。
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   太极拳是有形有质,是形质相成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太极拳的传授不能只讲形,不讲质。既要讲形又讲质,做到形质兼备。这个问题要从历史上对太极拳最早立论概括说起。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层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是太极拳最早最高的精辟概括。[1]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公发科、心意六合门宗师胡公耀贞两位武术大师,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体悟和实践着太极拳之真。冯志强先生得天独厚师从两位大师,将两位大师的倾授融会贯通,以自身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对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成功地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深刻反映万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取万物万象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冯先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贯彻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类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国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太极」一词,兹引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太极大义」于下:初见于「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汉儒郑玄作「周易注」,以为:「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盖「太极」一方面为最高至当之理,即所谓「极中之道」;一方面又为天地未判之前混一之元气,即所谓「淳和未分之气」。其符号,最初作「一」,天地万物,皆源于此。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一」云「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三国吴人虞翻「周易注」亦云:「太极,太一也。」此皆太极之初义。其说与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相若。晋人韩康伯作「周易系辞注」,云:「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盖本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以释太极也。宋儒周敦颐作「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盖以为「极」者,宇宙万有之终极,亦即「绝对」。绝对乃遍在,初无形体可言,亦无名相可依,故曰「无极」。然亦不妨其为普遍、绝对之终极,故曰:「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属本体界,永恒之中,涵有动静两潜能,而其外貌是静。至其发生功能,则入于现象界。其始为动,动之反为静,静又复动,如钟摆然,彼此相续,无有已时。「互为其根」:即指此义。盖中国传统哲学,自「易以道阴阳」以还,即欲以一最高原理,说明宇宙现象之变化。而最简单直捷之方法,莫若以两相对待之现象,如动静、刚柔、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出于同一本源,为能挈要提纲,而有条不紊。周敦颐以太极涵动静二力而生阴阳,即其比较详明而有系统之说也。朱熹形上之学,以周敦颐「太极图说注」为根本。尝作「太极图说注」,以为:「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又释「无极而太极」之义云:「太极云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无器与形,而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具天地万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曰:太极本无极。」是以「无极」为形容词,为无器形之义;「太极」则为名词,乃天地人物之终极原理;亦即天地人物之理之总体。此终极原理落于天地人物,则天地人物各有其极。故朱子又云:「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亦云:「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太极之义,于兹大明。   1.“太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太空的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后状态的抽象理解。现代科学认为:大约135亿年前,无极的混沌状态起波澜,不知名的物质相互碰撞,碰撞使不知名的物质产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质相互吸引,不停地聚集在一起。 太极(白上黑下 顺时针方向)
聚集在一起的不知名物质继续相互碰撞,碰撞使到不知名的物质产生了高温。体积和温度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终于,温度和体积到达了极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大部分极高温度的物质被瞬间推向外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无空间,古圣先贤在文言文中把这个空间称之为“太虚”。   “太虚”就是现代人所认识的“太空”。“太空”指的是一个极度巨大的虚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已经可以区分出上下,左右,前后。   古圣先贤把“前后,左右,上下”称之为“六合”或者“宇宙”。   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小部分高温的物质被挤压在爆炸的中心点上,这个中心点亦即是“太虚”的中心点,古圣先贤文言文中把这个太虚的中心点称之为“太极”。   在“太极”中物质继续相互碰撞,相互吸引,产生着高温,散发着光芒。它就是万物之源,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   宇宙由没有中心点的混沌状态变成了有中心点的太空,古圣先贤称之为“无极生太极”。   2.《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3. 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4.谓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签》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e6dc94
2018-10-0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03
展开全部

1、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生长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

2、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

3、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本原的范畴,“太极”一次,出资《庄子》。“大”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扩展资料:

1、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 "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3、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

4、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a、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太极简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长风扫天
2020-01-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练习太极拳要搞清楚概念。“太极”有文化、哲学、宗教和运动的区别。虽然字是一样的,但是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那些根本不懂的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运动中的“太极”扯向哲学的“太极”——这样脱离太极拳而研究太极拳,当然是功夫稀松,可能几十年都没有体会到“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