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进化上的特点:组蛋白基因非常保守。4个组蛋白(H2A、H2B、H3、H4)的氨基酸序列在远缘属中非常相似。例如,海如海胆组织H3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小牛胸腺的H3的氨基酸序列间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小牛胸腺的H3的氨基酸序列与豌豆的H3也只有4个氨基酸不同。
不同生物的H1序列变化较大,在一些组织中,H1被一种特殊的组蛋白取代。例如,在成熟的鱼和鸟的红细胞中,H1被h5取代,在精子细胞中,组蛋白被鱼精蛋白取代。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比为1:1。
组蛋白的意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作用对象不仅仅限于组蛋白,而且一些非组蛋白可以被组蛋白甲基化,这将为探索基因转录、信号转导乃至个体发育分化的机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考虑到组蛋白修饰模式的多样性,其他组蛋白修饰位点的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分类,包括那些高分极组的患者。应用免役组化及越来越多的的抗体检测组蛋白修饰将有助于这种检测指标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扩展资料:
组蛋白的发现:
1884年,艾布瑞契·科塞尔首先发现组蛋白。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组蛋白才被更多地认为是纯核的惰性填充物,部分基于马克·普塔什尼和其他人的模型,认为转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蛋白质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激活的,如细菌,由裸DNA模板激活。从而发现其调节功能。
在1980年代,Yahli Lorch和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表明,核心启动子上的核小体阻断了体外转录的启动,迈克尔·格伦斯坦(Michael Grunstein)证明组蛋白抑制了体内转录,导致核小体成为一般的基因抑制因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蛋白修饰
2024-11-30 广告
组蛋白:
特点:
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
2、无组织特异性;
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
意义:
1、核小体组蛋白,帮助DNA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2、H1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期连接作用,赋予染色体极性
3、对染色体DNA的包装起着重要作用
组蛋白(histones)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二者加起来约为所有氨基酸残基的1/4。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双螺旋DNA结合成DNA-组蛋白复合物。因氨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主要分成5类。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有六种类型:H1、H2A、H2B、H3、H4及古细菌组蛋白,它们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
扩展资料:
人的基因组含30亿个碱基对,像一座延绵的万里长城。去哪个城台垛口去呢?需要特定记号,而担任标记作用的就有组蛋白乙酰化酶。以乙酰化为代表的记号能通过特定结构域的识别,将调控因子靶向招募到特定基因组区域。
曾与阿里斯有过深度学术交流的清华大学教授李海涛解释,首先要有组蛋白的变化,而它们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等化学修饰承载和传递信息,“组蛋白乙酰化就是最早一类被研究的‘密码’,这种密码传递出的指令调控着基因表达。”
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都有发生。但是大部分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都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解释,有些研究报道某些乙酰基转移酶亦可在细胞质定位,可以乙酰化新合成的组蛋白,从而影响组蛋白的插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组蛋白威力大过DNA 控制生命进程“球局”
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
2.无组织特异性;
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
意义
1.核小体组蛋白,帮助DNA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2.H1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期连接作用,赋予染色体极性
3.对染色体DNA的包装起着重要作用
推荐于2016-12-01
特点: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
无组织特异性;
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
组蛋白的修饰作用。
作用:1,核小体组蛋白,帮助DNA卷曲形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2,H1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期连接作用,赋予染色体极性
3,对染色体DNA的包装起着重要作用
非组蛋白:
特点:非组蛋白是一类酸性蛋白质,富含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带负电荷。具有多样性,组织专一性和种属多样性。
作用:是真核细胞转录活动的调控因子,与基因活化与选择性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