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有哪些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沈 寿(1874~1921) 女,初名云芝,字雪君,改名寿。生于苏州一个古董商家庭。7岁随姐沈立学刺绣。十六七岁在当地已负盛名。光绪十六年,即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十九年与余觉结婚。余能诗善画,夫妻画绣相辅。沈寿开始研究刺绣针法,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二十九年,沈寿吸收绘画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创造出仿真绣法,成为欣赏性绣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70寿辰,沈寿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通过在农工商部供职的苏州人单束笙进献。慈禧见寿屏,赞为绝世神品,书“福”“寿”两字,分赠余觉、沈寿夫妇俩。农工商部颁发双龙宝星等勋章,并由尚书载振奏准设立女子绣工科,任命余觉为总理,沈寿为总教习,专门培养刺绣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翌年1月回国,即在北京建校,内设国文、图画、刺绣三课程。8月,在苏州设福寿绣厂,翌年停办。沈寿吸收日本刺绣和西洋画的长处,以新意运旧法,使绣品更生动逼真,有立体感。所绣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获世界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宣统二年初,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沈寿奉命专责审查绣品。
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余、沈去天津创办自立女工传习所,办学3年。1914年,应张謇之聘,沈寿担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继续传授刺绣技艺。所绣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宫廷引起轰动,在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又获金质大奖。1917年,沈寿多病,张謇恐其艺法不传,请沈寿详讲绣法,张作笔记,每天一二条,或二三天一条,数月后成《雪宧绣谱》一书,总结18种刺绣的基本针法。1920年10月,南通绣织局落成,沈寿任局长。1921年6月8日病逝,终年48岁。葬南通黄泥山之东南麓。
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70寿辰,沈寿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通过在农工商部供职的苏州人单束笙进献。慈禧见寿屏,赞为绝世神品,书“福”“寿”两字,分赠余觉、沈寿夫妇俩。农工商部颁发双龙宝星等勋章,并由尚书载振奏准设立女子绣工科,任命余觉为总理,沈寿为总教习,专门培养刺绣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翌年1月回国,即在北京建校,内设国文、图画、刺绣三课程。8月,在苏州设福寿绣厂,翌年停办。沈寿吸收日本刺绣和西洋画的长处,以新意运旧法,使绣品更生动逼真,有立体感。所绣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获世界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宣统二年初,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沈寿奉命专责审查绣品。
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余、沈去天津创办自立女工传习所,办学3年。1914年,应张謇之聘,沈寿担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继续传授刺绣技艺。所绣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宫廷引起轰动,在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又获金质大奖。1917年,沈寿多病,张謇恐其艺法不传,请沈寿详讲绣法,张作笔记,每天一二条,或二三天一条,数月后成《雪宧绣谱》一书,总结18种刺绣的基本针法。1920年10月,南通绣织局落成,沈寿任局长。1921年6月8日病逝,终年48岁。葬南通黄泥山之东南麓。
展开全部
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12-04
展开全部
不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什么地方的?
追问
江宁
追答
东吴·甘宁——今江宁土桥镇人
东吴·陆绩——今江宁陆郎人
东烛·谢安——居今江宁东山
南朝·陶弘景——今江宁陶吴镇人
唐·李白——居游东山,作《东山吟》
唐·法融——居牛首,牛头宗创始人
北宁·王安石——三次出任江宁府尹
南宋·岳飞——牛首抗金
南宋·秦桧——今江宁汤山桦墅人
元·文天祥——于江宁麒麟作《金陵驿》
明·方孝儒——今江宁禄口人
清·袁枚——江宁县令
清·邓廷祯——今江宁麒麟镇人
民国·史量才——爱国报业巨子,江宁龙都人赞同0| 评论 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她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依靠自学取得了成就非常不如易。
历史遗迹吗最著名的是湖熟文化和阳山碑才。
湖熟文化遗址是在秦淮河流域和长江岸边的一些长方形、椭圆形、或是圆形的平顶土丘,仿佛是一个露天的土戏台(江宁区好像不在长江岸边,但是应该是秦淮河经过吧)。经专家考证这是远古文明的遗址。湖熟文化遗址发现于1951年。这年春,考古专家们先后调查了紧靠湖熟镇北,高出地面约十余米的城岗头、梁台等台形遗址。接着又考察了湖熟镇西北约500米处的小宝塔山和鞍岗头、老鼠墩等五处,收集了大量的文物。有的断层中还有一米厚的贝壳层,这是古文化遗址的明显标志。专家们考查后认为秦淮河两岸凡是高岗都可能有这种文化遗存;南方的史前文化似为另一系统,它与黄河流域古文化遗址有许多不同点。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掘,考古学者们认为“湖熟文化”大体上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它是一种江南“荆蛮族”土著文化。我国历史上曾有“泰伯奔吴”的故事,湖熟文化大约就产生于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代。
阳山碑才又称孝陵碑材,坐落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永乐年间明成祖下令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立碑而进行采石的采石工程遗存。由于用于表彰朱元璋的碑材制作的太大导致太重无法运输,所以这块半成品碑材不得已被遗弃在阳山。这是明朝历史的重要见证。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3726.htm#6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