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叫太祖?而汉朝的第一个皇帝叫高祖
开国皇帝是称太祖还是称高祖,主要就看他们有没有追封自己的先辈:如果追封了,那他就是高祖;如果没有追封,那他就是太祖。也就是说,如果是贵族世家的后代当了皇帝,一般都会追尊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为太祖,自己就只能称高祖以示区别;如果是平民家族的第一代当了皇帝,那大多数就被称为太祖了。
作为平民出身的刘邦会被称为“高祖”,其实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给我们的一个误传。
在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去世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则是“高皇帝”,因此正式的称呼应为“汉太祖高皇帝”。如果简称庙号,也应是“汉太祖”;如果简称谥号,就应是“汉高帝”;无论如何,都不是人们习惯所称的“汉高祖”。
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中记载:“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从中可见,高祖在当时既是尊称也是通称,而司马迁是使用当时对高皇帝的尊称并以刘邦为“高祖”,也就造成了后世皆称刘邦为汉高祖了。
扩展资料:
有了“汉高祖”这个先例后,之后的朝代给开国皇帝定庙号时,索性一错再错,直接将“高祖”这个称呼加入到了庙号制度当中。于是,后世的朝代有样学样,有的按照原来的庙号制度将开国皇帝的庙号定为“太祖”,如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为“吴太祖”,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为“齐太祖”。
有的就按照“汉高祖”的例子定开国皇帝的庙号,如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为“魏高祖”,南朝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为“宋高祖”,之后的南梁与南陈也如此,分别为萧衍“梁高祖”,陈霸先“陈高祖”,隋唐亦如此。也就是说,在汉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太祖”与“高祖”是并行存在的,而且混用着,没有严格的区别。
有时候,有的开国皇帝就把自己的祖先定为“太祖”,而把“高祖”这个庙号留给自己,比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将自己的爷爷李虎定为“唐太祖”,而自己死后被称为“唐高祖”。
也有时候,有的开国皇帝将自己的祖先定为“高祖”,而把自己死后则用“太祖”或其他庙号,比如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将自己的爷爷司马懿定为“晋高祖”,自己的父亲司马昭定为“晋太祖”,而他自己的庙号则是“晋世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谥号
汉以来,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庙号基本上都是太祖(反例下面提)——包括刘邦。
高祖的产生,是比较特殊的。先讲刘邦,刘邦的庙号是“太祖高皇帝”,明确是“汉太祖”,但是司马迁史记里说到“汉高祖”,应该是简化说法,后人就都称之为汉高祖了,其实刘邦还是太祖;汉之后魏晋,开国皇帝仍是太祖;之后到了南朝刘宋,刘裕认为自己承续的是汉朝,效法刘邦,称高祖,这应该是第一个开国称高祖的,之后的南朝齐梁陈、北周、隋朝乃至五代十国中有些开国皇帝称高祖,都是刘裕起头的(不过其实高祖并不多)。
至于唐朝,也是特殊情况。虽然我们公认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但是李渊认为“唐”传承自唐国公一系(李渊在隋朝封号为唐国公),所以他把他爷爷、第一个唐国公李虎认作为唐朝开国之主,李虎庙号定位“唐太祖”,那么他自己的庙号就为唐高祖了。
宋朝以后,开国皇帝又都称太祖了。
所以说,开国皇帝一般都称太祖,特殊的一小部分称高祖。但是无论太祖高祖,都可以用来当开国皇帝的庙号。 刘邦和赵匡胤,其实都是太祖。
《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所以也有用太祖太宗来说自己祖先的说法!
那么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叫宋高祖呢,事实上还有一个宋高祖,所以他不得不避讳故人的庙号,只能叫太祖。那么宋高祖是谁呢?就是宋武帝刘裕,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420—422年在位。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迫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刘裕于公元422年在建康去世。终年60岁。庙号高祖,谥为宋武帝,葬在初宁陵(今江苏省南京紫金山)。
所以才会出现这个现象~谢谢
1 “汉高祖”称号的来历:
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最终的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
起初,惠帝即位尊刘邦为高祖,景帝因为以其父文帝为太宗,故改高祖之号以为太祖。
自司马迁开始,习惯使用初庙来称呼刘邦,史称“太祖高皇帝”或“汉高祖”。
2太祖:
历朝开国皇帝一般都被称为“太祖”如宋太祖、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魏太祖(曹操)、清太祖(努尔哈赤)
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3特例:
有少数开国皇帝被称为“高祖”的,除了“汉高祖”。还有唐朝的开国皇帝也被称为“唐高祖”,而“唐太祖”这个荣誉称号给了“唐高祖”的爷爷李虎——北周王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被北周追封为唐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