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属于什么海
理论上属东海海区,南通南海。南界为台湾岛南端猫鼻头与福建、广东两省海岸交界处(一说为鹅銮鼻与南澳岛南端)连线;北界为台湾岛北端富贵角与平潭岛北端痒角(一说为黄岐半岛北茭咀)连线。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平潭岛之间,约130千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
更新世后期冰河期开始,海水退去,海峡深度下降了130—180米,变成陆地,并与大陆相连接。大量古人类、古动物从大陆经过成为陆地的台湾海峡迁徙至台湾。 早在6亿年以前古生代晚期造山运动开始时,在台湾海峡地区出现“台湾滩”,这是海峡中的最浅处,深度仅20米。
20世纪70年代,在台湾北港地区的石油勘探中,发现菊石化石,这是中生代的标准化石,由此证明,在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期间,两岸间虽然许多地方已经出现海水,但主要还是陆地。台湾海峡位置上的地壳运动没有停止。到1.92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两岸间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此时台湾开始成为陆地,地质史上台湾称之为“南澳运动”(即由大南澳片岩演变为大理石),大陆称之为“燕山运动”。
海峡最初的形成开始于白垩纪和古新世时期,也就是在5400万年以前,台湾中部地区开始被水淹,中间成为浅海,开始成为海峡。在始新世早期的地壳运动中,台湾开始“太平运动”,大陆开始“茅山运动”,两岸陆地连成一片。直到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华南地区的花岗岩被沙化,岩石中的石英和云母被冲积到台湾海峡中的低部地区,今天台湾北部和中部地区大量开采,成为新竹玻璃工业的重要原料。
自第四纪冰河时期(1800万年—6000年之间)以来,大海进入海进期,海水面上升有100—130米,形成了今天的海平面,台湾海峡开始形成。自此开始,两岸间的来往由陆地转为海上。
扩展资料
台湾海峡最窄处是福建省平潭岛与新竹商港之间,直线距离130千米(81英里);最宽处是屏东县的猫鼻头到福建东山岛的澳角,直线距离410千米(250英里)。海域面积为80000平方千米,是台湾岛近海中最大的海峡。
台湾海峡水深各处相差很大,虽然平均水深不足50米(160英尺),但是,海峡南部断续分布与中国大陆之间的一片砂质浅滩的水深最浅,小于30米(98英尺);东南部的大陆坡则水深超过1,000米(3,300英尺)。
台湾海峡自然环境复杂,水域内多有浅滩、沟谷、海岛礁石;河流入海口和海湾也很多,水团和海水流系多,渔场和水产资源也很丰富。台湾海峡以风大,浪大,流速大著称。
台湾海峡海流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冬季以从北向南的沿岸流为主,夏季以由南向北的暖水以及从太平洋进入的黑潮支流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海峡
台湾岛4周有什么海?什么大洋?台湾海峡属于什么海?
台湾北面是东海,南面是南海,全属于太平洋;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南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是南澳岛和台湾岛的最南端的鹅銮鼻《字可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