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2。郑成功 补充习题答案
一、残酷、奴役、战旗招展、融洽、野兽、军容整肃
二。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给出正确的答案供参考
风帆蔽空 惊涛骇浪
街头巷尾 绵延千里
操练 驻军
三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负隅顽抗 喜出望外 载歌载舞
四1。向远处望
2.郑成功在望宝岛台湾,心想一定要收复台湾,解救台湾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岳飞 精忠报国 抗击金兵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无论 都2。即使 也3。因为 所以
三1。用意是:要肖邦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感受:肖邦被感动了,爱国之情真情流露。
四1,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心脏带回祖国。
2,至死也要回到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3,说明很年轻,死的可惜
五表达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4,古诗两首补充习题答案
第一题。
1,全是第一个。2,第一个。3,第一个。4,全是第一个。5,第一个。
第二题。
1,妻子:夫人和孩子。漫:随意。2,元:原来。但:只的意思3,白日:大晴天。青春:春光
第三题
1,宋,陆游,没有看见祖国同意而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忽传”、“初闻”、“却看”、“漫卷”。朝廷军队收复蓟北。
3,诗人的爱国之心。
第四题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杜甫正在看书,他激动得把书一下子扔到了空中,情不自禁地大叫‘耶,胜利喽’,并一把揽过妻子和儿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但他们的眼里却是闪闪的泪花……”“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枝头的小鸟已经开始了欢乐地歌唱,杜甫抑制不了心中的快乐,坐在大树底下边饮酒边放声大唱。高兴的像发了狂一般的在院子里又蹦又跳
第五题
陆游:儿子啊,爹死前没有见到祖国统一,真是遗憾!
儿子:爹,我会帮你实现的!
陆游:你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儿子:恩,爹我答应你!
5,负荆请罪第二题。
1,因为,所以
2,不是,而是
3,不管,还是
4,如果,就
第三题
1,背负,荆条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
3,表示诚恳赔礼道歉。
4,小明欺负了小红,小红哭了,最后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找小红负荆请罪去了!
第四题。
1,省略
2,不满地,不解地,若有所悟
3,辩论会上双方辩友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互相之间寸步不让,真是精彩非凡!
4,秦王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他们闹翻了,后果不堪设想。
5,知错就改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6.最后的姿势第三题
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 (填标点符号),表示 当时情况的危急和谭老师的的沉着、冷静。
第四题
1,拉,撑,护,眼含热泪,永生难忘
2,正面,侧面
第五题
1,省略
2,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7,船长补充习题答案
第二题。
1,霎那间,少顷,一瞬间
2,春意盎然,秩序井然,巍然屹立
第三题。
3,雨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第四题。1,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哈尔威船长一心想到的是先救乘客,把救援妇女和儿童摆在首位,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震撼着船上的每一个人,人们从心底升腾起崇敬和服从之感,“伟大的灵魂”正是人们当时对船长的真切感受。
2,秩序井然 为船长高尚品德所折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好船长。
8.爱之链补充习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颠簸 矮小 安慰 车胎
餐馆 袜子 油污 亲吻
二,加标点。
1:“,。”2,:“,。。”。
三,填词语,回答问题。
1, 帮助
乔依 老妇人
关爱 帮助
女店主
2,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五1,例如:一杯牛奶,爱心无价
2,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
3,女子一杯牛奶的关爱曾经让处于困境的小男孩(即现在的凯利医生)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希望和信念,这份爱心跟凯利医生为女子代付医药费的爱心同样是无价的。也就是说一杯充满关爱的牛奶抵了昂贵的医药费。
4,爱心,一颗在人们不经意的情况下播撒的种子,让人感到温暖。
12、姥姥的剪纸.补充习题答案
一。择菜选第二个,刁难选第一个,机灵选第二个,数九隆冬选第一个,薅草选第一个,三伏盛夏选第一个。
二。刁难的本义是使人为难,在文中指“我”捂住姥姥的眼睛让她剪纸;挑剔的本意是过分的在细节上指摘,在文中指被捂住眼睛的姥姥的剪纸无可挑剔;耍赖的本意是使用无赖的手段,在文中指作者不认账;调皮蛋的本意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在文中指“我”很调皮。
三。1.一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二是因为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2.一这幅剪纸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正驮着顽皮的孙子体现了祖孙两人间浓浓的亲情。
二这幅剪纸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和孙子在一个锅里吃饭体现了祖孙间的温馨。
三这幅剪纸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对作者的期待,期待作者不忘记祖孙间的深厚情谊。
四1.前引号,感叹号和后引号,逗号和前引号,逗号,逗号,感叹号和后引号。
2.选A,D。
3.熟能生巧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都能成功。姥姥剪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是因为她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4.为了表现熟能生巧,"我”把姥姥的手必做眼睛,吧姥姥的剪刀比作两根延长的手指。
1.不管,总。只要,就。2.姥姥对我的期待是不要忘记他们祖孙间像草地一样的感情。
3.心境指作者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姥姥技艺高超的剪纸。梦境指梦中总不是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4.既突出了剪纸,又带出了人物,故事于是扣题展开,且步步升华直切中心。
13.牛郎织女
四.1.王母是个残暴专制,不顾骨肉亲情的人
2.用浪画出描写织女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她不愿意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
3.写老牛死时,嘱咐牛郎他们将它的皮剥下来留着,好在紧急时派用场。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更是明显的,我们同学读了全文后一定明白它的作用。因为下文牛郎去追王母娘娘和织女,就是凭借了老牛皮的帮助。这样,文章就不显得突兀,每个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了故事的连贯和顺畅。这种写作上的构思和结构上的处理是值得我们同学借鉴的。
4.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织女
14安塞腰鼓
三.1.课文主要写了安塞腰鼓的,火烈的舞蹈、巨大的鼓声、有元气淋漓的后生、变幻的舞姿。
2.第一段:1~4:鼓响之前,后生的沉稳和安静.第二段:5~17:腰鼓表演时,鼓声震撼人心,后生元气淋漓.第三段:18~20:鼓声止息,世界恢复了平静
四.1.这三个词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2.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五.1.百十个要给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黄土高原上,黄土高原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威龙一样,是潇洒的身影;烈马一样,是奔放的豪情.
六1.你对安塞腰鼓有怎样的感觉,用几个词语表达出来.
激昂 热烈 动感
2.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多次.这样写的好处
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照样子联想填空.由婀娜多姿联想到柳枝的随风摇摆的样子由漫天飞扬联想到深秋里芦花的丝絮
2.灞河柳和 青海高原柳
最大差距表现在灞河柳在家乡水边极容易生长,而青海高原柳却要为保存生命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3.联系课文六、七自然段内容,简要地说说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付出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这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树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又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
这是作者运用对比,诠释生命与命运不同, 更突出青海一株柳与其他柳的不同
六.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联想到诗句,你知道这些诗词吗?
别董大高适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凉州词
唐 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草原
二.造句1.看着妈妈连夜给我做的书包,我心里那么的感动,那么的难以平静。2.不管我在外面是怎样的失败,爸爸妈妈,你们总会很体贴我,关爱我。
三.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绿毯指大草原, 白色的大花指羊群,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草原好象一幅中国画,太美了.2“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表明马群移动得很快,彩虹说明蒙古族人衣服颜色很多,你感觉到人群在马上的美丽画面。
四1.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2. 绿意盎然 花红柳绿,千山一碧
3.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中你感觉到内蒙古草原宽广一望无际,风景绿的是如此的迷人!
4.关于草原的古诗《敕勒川》
五.在夕阳的阴着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显得格外楚楚动人。草原上的绵羊,似乎都像披上了一曾华丽的衣装,凝视着我们。在这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大家都对大草原产生了感情,与热情、好客的草原主人,与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依依惜别……
“谢谢你们今天的热情款待,让我们品尝了许多美味,领略了大草原的风光,观赏了民族舞蹈。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到我们这边来看一看城市风光,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哦!”我微笑着说。“谢谢,我们一定会去的,祝你们一帆风顺、一路走好,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欢迎你们!”草原的人们挥手向我们告别,直到远去……
我们走了,但大草原上的所有东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啊!
六1.介绍草原风景2.介绍草原特产3.介绍草原文化
17糜鹿
二.1.颠沛流离2.漂泊不定3.悄无声息4.销声匿迹
三.1.(1)放养 (2)饲养2.(1)陆续 (2)相继
四.1.站立 .跋涉. 潜游. 和 觅物, 这句话写出了麋鹿的生活习性.
2. 具体方面 特点
体重 可达250千克
角型 枝尖指向后方
尾巴 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蹄子 宽大,在沼泽中行走敏捷
毛色 夏天为棕色,冬季为灰色
五.先用简洁的语句描述麋鹿的传奇经历,再发表感受.
时间 传奇经历 感受
3000多年前
有麋鹿
1865年 发现120头麋鹿 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1900年 几乎绝迹
1967年 流落英国 400多头
1986年 39头回到祖国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读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多么.......多么.......天空是多么的高远,海洋是多么的广阔,鸟儿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海中跳跃。
2.不是.....而是....蜜蜂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三.巴金爷爷的信中谈了哪些内容?分别用一段话概括出来.
1.孩子们的信给我带来了温暖。
2.我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我和孩子们见面。
3.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我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四.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杰出--普通 失败--成功 奉献---享受
3.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4.巴金爷爷说的开花是指为人民奉献.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当着很大的官,但一生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在年老的时候,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做过许多感人的事:他曾经---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他曾经---将他的所有藏书都捐给了国家。巴金爷爷就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别人的人。
19.钱学森 一,额头 富裕 奔赴 诚恳 卓越 贡献 荣誉 稳健
二.1.你体会到钱学森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祖国和他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
2.你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
3.从终于体会到钱学森激动、高兴的心情,回国态度的坚决.
从应当体会到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想到一句名言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
三.(一)3.这段话应该放在课文的最后,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二)1. 5年,10年 2.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3.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四.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钱学森,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他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詹天佑 三、选词填空
1.完工 竣工 2.阻挠 阻止 3.争夺 争持 4.周密 精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对方弱点是指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缺乏科技人才。答应自己的要求是指夺取京张铁路修筑权.
2.(轻蔑)这句话的意思是能修这一段铁路的人,在中国还找不到。这是外国报纸藐视中国的一句话,在他们看来詹天佑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种工程。 3.(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和(竖井开凿法) 示意图略4.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几个典型事例: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五.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21、鞋匠的儿子
二、。
1、因为 2、虽然…但…3、如果…而…但是…
三、1、含有讥讽,嘲笑的意思。、永远记住你的忠告说明林肯的宽容大度、用忠告含有对议员尊重的意思。3、第一个永远说明林肯的宽容大度。
第二个永远说明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
第三个永远说明林肯对父亲的尊敬,爱戴、感激。
4、他会想:林肯真是一个宽容大度,襟怀坦荡,仁爱仁义的人啊。
四3、林肯的宽容使麦金由逃兵变成勇士,并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明宽恕的力量是巨大的。
4、短文主要说了一位骑士兵半途逃离战场,在即将被处死的时候,林肯宽恕了他,使他成为一个英勇杀敌,战死杀场的骑兵。
22.古诗两首 一、选择正确读音 全部选第一个。
二、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活水,不断学习新知识,
三、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1、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有志则灵,难在坚持。
六、1、珍惜时光,努力学习2、读书学习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23.学与问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日新月异,变幻莫测,千变万化2。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斑斓3。不慌不忙 一针一线 无缘无故
三事例一:哥白尼的例子,他从小喜欢文,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事例二: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观点: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判断。
1。2。错3。对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中心句画第一句
2。山里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唐 白居易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4。大自然的文字 二. 云 辨别方石灰石 了解地质变化花岗石 了解地质变化
三.1.画第一句2.像铁匠的铁砧告诉人们要下雷雨了.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四.我们头上的天空,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五你看那燕子南飞,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
六.我们应该主动探索自然,获取大自然的知识.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二、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问题?
1、读报的重要性。2、怎样读报。3、读报的收益。
三、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地写写读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浏览重要新闻和主要标题,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注意事项:要讲究文明。借阅的报纸,在看完后要稍加整理并放好;看完后最好洗洗手。
四、
1、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两个)
形形色色: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层层叠叠 苍苍茫茫 匆匆忙忙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地地道道……)
五花八门:三言两语 四通八达 (五湖四海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七亲六欲 一目十行 乱七八糟 七上八下……)
惊天动地:欢天喜地,铺天盖地 (惊天动地 经天纬地 昏天黑地 冰天雪地 改天换地 怆天呼地 充天塞地……)
2、把最后一句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不可一日不读它。
3、你读报纸的收获是: 报纸不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
第七单元自测的答案
二、1、严格、严肃、严重、严密、严厉
严格的管理 严厉的态度 严肃的作风 严密的组织
2、静谧、安静、平静、宁静
平静的心情 安静的夜晚 宁静的山谷 静谧的环境
三、关于
为了
因为
咦
只有……才
四、1、多的
2、把“不停地”去掉
3、“奶奶”“冬天”调换
4、把两个“他”改成“小王”、“小军”
5、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了奖。晚上,我激动的翻开日记本,回想起颁奖时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学 问 相辅相成 学学中问 问中学 真知
五、
1、夜晚 江 口 对 岸 诗 人 投 宿 诗 人 远 见 一 位 鱼 人 冒 着 寒 风 在 钓 鱼 的动人画面.
4、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映入眼底的景色,萧索而落寞。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侵入了柴门。诗人在柴门外窥望,发现屋里阒无一人。诗人为何在门外徘徊张望呢?原来他要在这户渔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明夜已降临。“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期待已久的渔人大概回来了吧!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期末测试
二、深邃 专注 乌黑 整洁 响亮 愉快 神秘 田野 薄雾 秩序 命令 远方
三、无的放矢 谈笑风生 毫不介意 震耳欲聋 迫不及待 浮想联翩
四、感谢、感激、感触、感受(写前三个)
五、我国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香港,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被各国人民誉为“东方明珠”;夏天的香港是风景优美而又另人神往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欣赏南海之滨的美丽风光。
六、
1、《学与问》 它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也要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哥白尼 他遇事都问“为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七、1.A C A
2、(第一段后面的)废寝忘食、孜孜不倦
3、年龄不大,就去世了
4、他爱国
期末综合测试
三、瞬、膜、鸦、已、肺、暴 顶礼膜拜、感人肺腑是褒义词
四
1、权力 权利
2、大笑 微笑 讥笑
五、我升入小学五年级的第一次作文课上,白老师出了两个作文题,一个是“张老师”,一个是“忘不了暑假中的那件事”。白老师说:“你们四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调走了,你们一定很留念他,你们就写一写吧。暑假尽管过去了,但是一定有好多是令你回忆……心想,白老师还真了解我们呀!”
六、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一只老牛定定的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奔远去的小兔子,联结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大树 简·爱 身残志坚 害怕危险的人,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七、
1、才华在僧侣中出人头地
2、画“这些树……啊”
3、莽莽苍苍 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 一心想要成长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颗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载: 选第二个 第一个肖: 选第二个 第一个妻子: 选第二个 为: 选第一个
打字打得手累死了,奖励一下吧!
一、残酷、奴役、战旗招展、融洽、野兽、军容整肃
二。用符号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给出正确的答案供参考
风帆蔽空 惊涛骇浪
街头巷尾 绵延千里
操练 驻军
三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负隅顽抗 喜出望外 载歌载舞
四1。向远处望
2.郑成功在望宝岛台湾,心想一定要收复台湾,解救台湾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岳飞 精忠报国 抗击金兵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无论 都2。即使 也3。因为 所以
三1。用意是:要肖邦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感受:肖邦被感动了,爱国之情真情流露。
四1,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心脏带回祖国。
2,至死也要回到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3,说明很年轻,死的可惜
五表达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4,古诗两首补充习题答案
第一题。
1,全是第一个。2,第一个。3,第一个。4,全是第一个。5,第一个。
第二题。
1,妻子:夫人和孩子。漫:随意。2,元:原来。但:只的意思3,白日:大晴天。青春:春光
第三题
1,宋,陆游,没有看见祖国同意而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忽传”、“初闻”、“却看”、“漫卷”。朝廷军队收复蓟北。
3,诗人的爱国之心。
第四题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杜甫正在看书,他激动得把书一下子扔到了空中,情不自禁地大叫‘耶,胜利喽’,并一把揽过妻子和儿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但他们的眼里却是闪闪的泪花……”“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枝头的小鸟已经开始了欢乐地歌唱,杜甫抑制不了心中的快乐,坐在大树底下边饮酒边放声大唱。高兴的像发了狂一般的在院子里又蹦又跳
第五题
陆游:儿子啊,爹死前没有见到祖国统一,真是遗憾!
儿子:爹,我会帮你实现的!
陆游:你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儿子:恩,爹我答应你!
5,负荆请罪第二题。
1,因为,所以
2,不是,而是
3,不管,还是
4,如果,就
第三题
1,背负,荆条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
3,表示诚恳赔礼道歉。
4,小明欺负了小红,小红哭了,最后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找小红负荆请罪去了!
第四题。
1,省略
2,不满地,不解地,若有所悟
3,辩论会上双方辩友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互相之间寸步不让,真是精彩非凡!
4,秦王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他们闹翻了,后果不堪设想。
5,知错就改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6.最后的姿势第三题
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 (填标点符号),表示 当时情况的危急和谭老师的的沉着、冷静。
第四题
1,拉,撑,护,眼含热泪,永生难忘
2,正面,侧面
第五题
1,省略
2,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7,船长补充习题答案
第二题。
1,霎那间,少顷,一瞬间
2,春意盎然,秩序井然,巍然屹立
第三题。
3,雨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第四题。1,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哈尔威船长一心想到的是先救乘客,把救援妇女和儿童摆在首位,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震撼着船上的每一个人,人们从心底升腾起崇敬和服从之感,“伟大的灵魂”正是人们当时对船长的真切感受。
2,秩序井然 为船长高尚品德所折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好船长。
8.爱之链补充习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颠簸 矮小 安慰 车胎
餐馆 袜子 油污 亲吻
二,加标点。
1:“,。”2,:“,。。”。
三,填词语,回答问题。
1, 帮助
乔依 老妇人
关爱 帮助
女店主
2,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五1,例如:一杯牛奶,爱心无价
2,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
3,女子一杯牛奶的关爱曾经让处于困境的小男孩(即现在的凯利医生)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希望和信念,这份爱心跟凯利医生为女子代付医药费的爱心同样是无价的。也就是说一杯充满关爱的牛奶抵了昂贵的医药费。
4,爱心,一颗在人们不经意的情况下播撒的种子,让人感到温暖。
12、姥姥的剪纸.补充习题答案
一。择菜选第二个,刁难选第一个,机灵选第二个,数九隆冬选第一个,薅草选第一个,三伏盛夏选第一个。
二。刁难的本义是使人为难,在文中指“我”捂住姥姥的眼睛让她剪纸;挑剔的本意是过分的在细节上指摘,在文中指被捂住眼睛的姥姥的剪纸无可挑剔;耍赖的本意是使用无赖的手段,在文中指作者不认账;调皮蛋的本意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在文中指“我”很调皮。
三。1.一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二是因为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2.一这幅剪纸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正驮着顽皮的孙子体现了祖孙两人间浓浓的亲情。
二这幅剪纸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和孙子在一个锅里吃饭体现了祖孙间的温馨。
三这幅剪纸仿佛告诉我们慈祥的姥姥对作者的期待,期待作者不忘记祖孙间的深厚情谊。
四1.前引号,感叹号和后引号,逗号和前引号,逗号,逗号,感叹号和后引号。
2.选A,D。
3.熟能生巧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都能成功。姥姥剪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是因为她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4.为了表现熟能生巧,"我”把姥姥的手必做眼睛,吧姥姥的剪刀比作两根延长的手指。
1.不管,总。只要,就。2.姥姥对我的期待是不要忘记他们祖孙间像草地一样的感情。
3.心境指作者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姥姥技艺高超的剪纸。梦境指梦中总不是映现出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4.既突出了剪纸,又带出了人物,故事于是扣题展开,且步步升华直切中心。
13.牛郎织女
四.1.王母是个残暴专制,不顾骨肉亲情的人
2.用浪画出描写织女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她不愿意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
3.写老牛死时,嘱咐牛郎他们将它的皮剥下来留着,好在紧急时派用场。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更是明显的,我们同学读了全文后一定明白它的作用。因为下文牛郎去追王母娘娘和织女,就是凭借了老牛皮的帮助。这样,文章就不显得突兀,每个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了故事的连贯和顺畅。这种写作上的构思和结构上的处理是值得我们同学借鉴的。
4.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织女
14安塞腰鼓
三.1.课文主要写了安塞腰鼓的,火烈的舞蹈、巨大的鼓声、有元气淋漓的后生、变幻的舞姿。
2.第一段:1~4:鼓响之前,后生的沉稳和安静.第二段:5~17:腰鼓表演时,鼓声震撼人心,后生元气淋漓.第三段:18~20:鼓声止息,世界恢复了平静
四.1.这三个词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2.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五.1.百十个要给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黄土高原上,黄土高原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威龙一样,是潇洒的身影;烈马一样,是奔放的豪情.
六1.你对安塞腰鼓有怎样的感觉,用几个词语表达出来.
激昂 热烈 动感
2.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多次.这样写的好处
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照样子联想填空.由婀娜多姿联想到柳枝的随风摇摆的样子由漫天飞扬联想到深秋里芦花的丝絮
2.灞河柳和 青海高原柳
最大差距表现在灞河柳在家乡水边极容易生长,而青海高原柳却要为保存生命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3.联系课文六、七自然段内容,简要地说说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付出了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这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树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又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
这是作者运用对比,诠释生命与命运不同, 更突出青海一株柳与其他柳的不同
六.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联想到诗句,你知道这些诗词吗?
别董大高适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凉州词
唐 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草原
二.造句1.看着妈妈连夜给我做的书包,我心里那么的感动,那么的难以平静。2.不管我在外面是怎样的失败,爸爸妈妈,你们总会很体贴我,关爱我。
三.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绿毯指大草原, 白色的大花指羊群,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草原好象一幅中国画,太美了.2“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表明马群移动得很快,彩虹说明蒙古族人衣服颜色很多,你感觉到人群在马上的美丽画面。
四1.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2. 绿意盎然 花红柳绿,千山一碧
3.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中你感觉到内蒙古草原宽广一望无际,风景绿的是如此的迷人!
4.关于草原的古诗《敕勒川》
五.在夕阳的阴着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显得格外楚楚动人。草原上的绵羊,似乎都像披上了一曾华丽的衣装,凝视着我们。在这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大家都对大草原产生了感情,与热情、好客的草原主人,与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依依惜别……
“谢谢你们今天的热情款待,让我们品尝了许多美味,领略了大草原的风光,观赏了民族舞蹈。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到我们这边来看一看城市风光,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哦!”我微笑着说。“谢谢,我们一定会去的,祝你们一帆风顺、一路走好,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欢迎你们!”草原的人们挥手向我们告别,直到远去……
我们走了,但大草原上的所有东西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啊!
六1.介绍草原风景2.介绍草原特产3.介绍草原文化
17糜鹿
二.1.颠沛流离2.漂泊不定3.悄无声息4.销声匿迹
三.1.(1)放养 (2)饲养2.(1)陆续 (2)相继
四.1.站立 .跋涉. 潜游. 和 觅物, 这句话写出了麋鹿的生活习性.
2. 具体方面 特点
体重 可达250千克
角型 枝尖指向后方
尾巴 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蹄子 宽大,在沼泽中行走敏捷
毛色 夏天为棕色,冬季为灰色
五.先用简洁的语句描述麋鹿的传奇经历,再发表感受.
时间 传奇经历 感受
3000多年前
有麋鹿
1865年 发现120头麋鹿 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1900年 几乎绝迹
1967年 流落英国 400多头
1986年 39头回到祖国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读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多么.......多么.......天空是多么的高远,海洋是多么的广阔,鸟儿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海中跳跃。
2.不是.....而是....蜜蜂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三.巴金爷爷的信中谈了哪些内容?分别用一段话概括出来.
1.孩子们的信给我带来了温暖。
2.我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我和孩子们见面。
3.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我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四.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杰出--普通 失败--成功 奉献---享受
3.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4.巴金爷爷说的开花是指为人民奉献.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当着很大的官,但一生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在年老的时候,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做过许多感人的事:他曾经---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他曾经---将他的所有藏书都捐给了国家。巴金爷爷就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别人的人。
19.钱学森 一,额头 富裕 奔赴 诚恳 卓越 贡献 荣誉 稳健
二.1.你体会到钱学森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祖国和他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
2.你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
3.从终于体会到钱学森激动、高兴的心情,回国态度的坚决.
从应当体会到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想到一句名言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
三.(一)3.这段话应该放在课文的最后,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二)1. 5年,10年 2.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3.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四.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钱学森,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他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詹天佑 三、选词填空
1.完工 竣工 2.阻挠 阻止 3.争夺 争持 4.周密 精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对方弱点是指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缺乏科技人才。答应自己的要求是指夺取京张铁路修筑权.
2.(轻蔑)这句话的意思是能修这一段铁路的人,在中国还找不到。这是外国报纸藐视中国的一句话,在他们看来詹天佑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种工程。 3.(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和(竖井开凿法) 示意图略4.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几个典型事例: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五.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21、鞋匠的儿子
二、。
1、因为 2、虽然…但…3、如果…而…但是…
三、1、含有讥讽,嘲笑的意思。、永远记住你的忠告说明林肯的宽容大度、用忠告含有对议员尊重的意思。3、第一个永远说明林肯的宽容大度。
第二个永远说明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
第三个永远说明林肯对父亲的尊敬,爱戴、感激。
4、他会想:林肯真是一个宽容大度,襟怀坦荡,仁爱仁义的人啊。
四3、林肯的宽容使麦金由逃兵变成勇士,并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明宽恕的力量是巨大的。
4、短文主要说了一位骑士兵半途逃离战场,在即将被处死的时候,林肯宽恕了他,使他成为一个英勇杀敌,战死杀场的骑兵。
22.古诗两首 一、选择正确读音 全部选第一个。
二、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活水,不断学习新知识,
三、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1、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有志则灵,难在坚持。
六、1、珍惜时光,努力学习2、读书学习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23.学与问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日新月异,变幻莫测,千变万化2。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斑斓3。不慌不忙 一针一线 无缘无故
三事例一:哥白尼的例子,他从小喜欢文,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事例二: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观点: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判断。
1。2。错3。对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中心句画第一句
2。山里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唐 白居易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4。大自然的文字 二. 云 辨别方石灰石 了解地质变化花岗石 了解地质变化
三.1.画第一句2.像铁匠的铁砧告诉人们要下雷雨了.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四.我们头上的天空,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五你看那燕子南飞,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
六.我们应该主动探索自然,获取大自然的知识.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二、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问题?
1、读报的重要性。2、怎样读报。3、读报的收益。
三、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地写写读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浏览重要新闻和主要标题,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注意事项:要讲究文明。借阅的报纸,在看完后要稍加整理并放好;看完后最好洗洗手。
四、
1、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两个)
形形色色: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层层叠叠 苍苍茫茫 匆匆忙忙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地地道道……)
五花八门:三言两语 四通八达 (五湖四海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七亲六欲 一目十行 乱七八糟 七上八下……)
惊天动地:欢天喜地,铺天盖地 (惊天动地 经天纬地 昏天黑地 冰天雪地 改天换地 怆天呼地 充天塞地……)
2、把最后一句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不可一日不读它。
3、你读报纸的收获是: 报纸不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
第七单元自测的答案
二、1、严格、严肃、严重、严密、严厉
严格的管理 严厉的态度 严肃的作风 严密的组织
2、静谧、安静、平静、宁静
平静的心情 安静的夜晚 宁静的山谷 静谧的环境
三、关于
为了
因为
咦
只有……才
四、1、多的
2、把“不停地”去掉
3、“奶奶”“冬天”调换
4、把两个“他”改成“小王”、“小军”
5、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了奖。晚上,我激动的翻开日记本,回想起颁奖时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学 问 相辅相成 学学中问 问中学 真知
五、
1、夜晚 江 口 对 岸 诗 人 投 宿 诗 人 远 见 一 位 鱼 人 冒 着 寒 风 在 钓 鱼 的动人画面.
4、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映入眼底的景色,萧索而落寞。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侵入了柴门。诗人在柴门外窥望,发现屋里阒无一人。诗人为何在门外徘徊张望呢?原来他要在这户渔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明夜已降临。“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期待已久的渔人大概回来了吧!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期末测试
二、深邃 专注 乌黑 整洁 响亮 愉快 神秘 田野 薄雾 秩序 命令 远方
三、无的放矢 谈笑风生 毫不介意 震耳欲聋 迫不及待 浮想联翩
四、感谢、感激、感触、感受(写前三个)
五、我国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香港,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被各国人民誉为“东方明珠”;夏天的香港是风景优美而又另人神往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欣赏南海之滨的美丽风光。
六、
1、《学与问》 它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也要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哥白尼 他遇事都问“为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七、1.A C A
2、(第一段后面的)废寝忘食、孜孜不倦
3、年龄不大,就去世了
4、他爱国
期末综合测试
三、瞬、膜、鸦、已、肺、暴 顶礼膜拜、感人肺腑是褒义词
四
1、权力 权利
2、大笑 微笑 讥笑
五、我升入小学五年级的第一次作文课上,白老师出了两个作文题,一个是“张老师”,一个是“忘不了暑假中的那件事”。白老师说:“你们四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调走了,你们一定很留念他,你们就写一写吧。暑假尽管过去了,但是一定有好多是令你回忆……心想,白老师还真了解我们呀!”
六、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一只老牛定定的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奔远去的小兔子,联结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大树 简·爱 身残志坚 害怕危险的人,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七、
1、才华在僧侣中出人头地
2、画“这些树……啊”
3、莽莽苍苍 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 一心想要成长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颗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载: 选第二个 第一个肖: 选第二个 第一个妻子: 选第二个 为: 选第一个
打字打得手累死了,奖励一下吧!
追问
有六下的吗
展开全部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书法家。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人们尊为“草圣”。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号北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著名诗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学士名义出使金,不畏强暴,敢与金主力争国权,终于不辱使命,全节而归,受到当时南宋朝野的称颂。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筑“石湖草堂”。范成大工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家”。其《田园四时杂兴》诗60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尤为突出。他撰写的《吴郡志》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苏州地方志乘。
明
高 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县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属吴中区角直),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同以诗名,称“吴中四杰”,洪武五年(1372)苏州知府魏观以张士诚府重修府治,被谗受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而被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其诗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况 钟(1383—1443),字伯律,号龙岗,别号如愚。江西靖安县人。宣德五年(1430)七月出任苏州知府。在巡抚周忱的支持和协助下,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削减高额田赋,减轻人民负担,兴修太湖水利,设置“济农仓”,清理历年积案,维护社会治安,发展教育,培养选拔人才等,苏州人民把他比作“青天”。况钟因丁忧、考满,三次离任时,苏州府先后有十三万五千余名群众联名上书,请求夺情起复和留任。明正统七年(1422)十二月卒于任上,享年60岁,“郡民罢市,如哭私亲,七邑绅耆人等俱奔赴哭奠。邻群苏、松、常、嘉、湖之民,赴吊者络绎弗绝”。
蒯 祥(1398—1481),字廷瑞,杰出建筑大师,北京明故宫设计者。吴县香山(今属胥口)人。出身木匠世家。父蒯福“能大营缮,永乐中为木工首”。永乐十五年(1417),蒯祥参加北京宫殿的设计和建筑,被任命为“营缮所丞”。正统年间(1436~1449)负责重建皇宫三大殿及文武诸司。天顺末年(1464),又主持规划建造裕陵。精尺度,擅长榫卯技术,被誉为“蒯鲁班”。
吴 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书法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时勤奋好学,“好古力学,至老不倦。”善诗文,为当时文章领袖;擅绘画,尤长书法。平生学宗苏轼,书法亦酷似东坡。好藏书,且多亲手抄录。故居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里。其待人宽厚,讲人情,重友谊,常慷慨解囊救人之困。卒于任,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沈 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著名书画家、诗人,“吴门画派”创始人。长洲相城人。擅画山水,初得法于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学宋元,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尤有心得,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与其学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居其首。书法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其诗、书、画,被时人视作“神品”,称之为“三绝”。
唐 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著名书画家。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29岁中乡试第一,次年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狱。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画,卖画为生。生性不羁,常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后皈心佛教,自号“六如”。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学元人。工画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画苑,被称作“明四家”,又善书法,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的中兴书法家。诗初多秾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誉为“吴门四才子”。
王 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年又号拙叟。文学家,吴县东山陆巷人。明成化十年(1474)乡试,明年会试均第一,廷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王鏊秉性耿介,与宦官刘瑾势力斗争,与大学士李东扬力救被刘瑾加害几死的崔璿、姚祥、张玮、韩文、刘健、谢迁、杨一清、刘大夏等官员,得以免死。但终因刘瑾专横,祸流缙绅,自己力薄不能救,遂力求告归。辞官返里后,蛰居东山14年。其间廷臣交相荐举,终不再出。著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纪闻》、《震泽编》、《守溪文集》等。嘉靖三年(1524)卒于家乡,墓表坊上镌有唐寅书“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对联。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号枝山、枝指生,长洲县(今苏州)人。著名书法家。5岁能书径尺字,9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当众疾书,思若涌泉。青年时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等交游,世称“吴中四才子”。工书法,擅直、行、草、章;尤长草书,名动海内。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天下书法归吾吴,而京兆允明为最。”有“明代草书第一人”之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著名书法家,长洲(今苏州)人。少时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并常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工行、草书,有智永笔意,大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推为第一,亦能隶书。擅画山水,师法宋元,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悠闲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早年所作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亦善花卉、兰竹、人物。亦能诗,宗白居易、苏轼。以诗、书、画“三绝”兼擅,驰誉艺苑,名满天下。沈周、唐寅死后,推为吴门画坛领袖。
魏良辅(1502—1583),字上泉、尚泉,太仓州人,昆曲“水磨腔”创始人。他早年习北曲,经过十年潜心研究,在原来流行吴中的南曲声腔基础上,研制成既保留南曲纡徐回环的特点,又兼收北曲雄健刚劲风格的新昆山腔,被后人誉为昆曲的“鼻祖”、“曲圣”。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著名文学家、戏曲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还编有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笔记《古今谭概》等,并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传奇剧本《双雄记》曾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等人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另外还著有《春秋衡库》、《春秋指月》、《别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补》、《七乐斋集》、《情史》、《笑府》等上百卷。兄梦桂、弟梦熊皆有名,称“吴下三冯” 。
文震亨(1585—1645) ,字启美,长洲人。造园艺术家。文徵明之曾孙。其造园专著《长物志》12卷,阐发了独特的造园理论,认为园林必须内外配合,融合直接和间接的各种有关要素,方能形成综合之美。
李 玉(1591—1671;一说1596—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为“吴县派”戏曲作家领袖。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与毕魏、朱素臣、张大复等相友善,研究曲调,从事戏剧创作,形成“吴县派”。作有传奇40余种,今存《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麒麟阁》等18种,剧作为戏班所争演。又编订《北词广正谱》,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金圣叹(1608—1661),本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颖敏绝世,奇才横溢,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生性不羁。好饮酒。能文善诗,绝意仕进。善衡文评书,议论发前人所未发。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与《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他将《水浒》七十回以后的情节全部删除,并续上他写的“梁山泊英雄惊噩梦”作为全书的结局。清顺治十八年(1661),金圣叹与一些秀才于顺治皇帝治丧期间,控告县官贪污仓粮,酷刑逼税杖毙乡民的罪行,遭巡抚朱国治镇压,逮捕诸生5人,金圣叹等又与一批群众哭于文庙,以示抗议,朱国治又以大不敬罪逮捕金圣叹等13人,是为“哭庙案”。
清
毛 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人,著名出版家、藏书家。毛氏汲古阁前后收藏书籍8400余册,并聘请各方名士精心校勘出版,40多年时间里,毛晋刻书共600多种,为中国古代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流传下来的毛刻本,至今为学者珍视。
孙云球,字文玉,号泗滨。原籍吴江,迁居长洲。明末清初光学家。他除了研制出近视镜、老花镜外,还制成了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留给后人《镜史》1卷,对后世光学仪器和眼镜的制造技术的发展有独特的贡献。
叶 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吴县人。著名医学家,中国温病学说主要创始人、奠基者。世居苏州阊门外下塘上津桥,世代业医。叶桂继承家学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著《温热论》,倡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温病学说奠定了基础。其临床处方精简,用药配伍有独到见解。尤擅治奇经、脾、儿科等病,曾有“天医星”之誉。与薛生白、缪遵义合称“吴中三名医”。
毛宗岗,康熙年间长洲县人,字序始,号子庵,清初小说评点家(批评家)。其父毛纶,字德音,晚更号声山,有文才,曾评论过《琵琶记》、《三国演义》,称《琵琶记》为“第七才子书”。毛纶晚年双目失明,毛宗岗继承父业,评刻《三国演义》。毛氏父子对罗贯中原本重新加以修订,整顿四月,修订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使之更加紧凑畅达,成为至今流传的120回本,为小说流传及价值的揭示作出了贡献。
王周士,元和人,清评弹艺人,善说《白蛇传》、《游龙传》。乾隆南巡时,奉召至御前弹唱,赐以七晶小京官之冠,并随驾回京,在南府中供奉,以说书游公卿大夫间,名著京华。病乞归乡后,在苏州创建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
惠 栋(1679—1758),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著名经学家。原籍吴县东渚,后迁居苏州城区元和县境,故又作元和(今苏州市)人。祖父惠周惕,本名恕,字元龙,故居在东渚砚溪,故自号砚溪。后徙苏州葑门冷香溪侧,宅有红豆树,故又号红豆老人。父惠士奇(1671—1741),字仲儒,一字天牧,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惠栋传祖、父之学,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评赡博识,集“吴派”经学之大成,为“吴派”经学的奠基者与领袖。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初学诗于吴江叶燮。中年以前授徒为生,并以诗名。曾筑屋居木渎山塘街,著书作述,后归居苏州城区。曾为乾隆帝校《御制诗集》,深受赏识,称为“江南老名士”。其论诗主“格调说”,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其诗学深邃,曾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为研究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著作。
薛 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晚号牧牛老叟,著名医学家。吴县人早年学诗于吴江叶燮,博学多才,不求闻达。善诗,工画。尤精于医,长于温病,与叶天士齐名,为温病大家。临诊多奇验,治学不拘成说。其《湿热论》系探索研究湿热病之力作,条分缕析,深切详明,与叶天士《温热论》齐名,堪称阐发湿热、温热病的姊妹篇。
吴大澄(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清末学者,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县人。善书画,工篆书,精于金石学与古文字学。著《古籀补》、《古玉图考》、《字说》、《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诗文集》等。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后寓居苏州。著名学者。以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古文经学,诸子学见长。所著《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校正误文,发明古义,为士林所推重。又擅长诗词,旁及小说、戏曲;亦工书法,尤长篆隶。其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为其86岁病逝前4月所书,雄浑刚健,被奉为翰墨之宝。
沈 寿(1874—1921)女,初名云芝,字雪君,后名寿,晚署雪宧。杰出的苏绣艺术大师。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1974.9.23)生于苏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学刺绣。8岁绣制“鹦鹉图”即显露了她的艺术才智,得到亲友们的称赞。光绪十九年与余觉结婚。余能诗善画,夫妻画绣相辅。沈精心绣事,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其绣品押印题识,署“天香阁”三字,为士夫争相购藏。宣统二年(1910)绣制的《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一等奖。民国4年,沈寿借鉴油画稿所绣的《耶稣像》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
顾颉刚 (1893—1980) 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著名历史学家。吴县(苏州)人。早年就读于长元吴高等小学堂,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民国9年(1920)毕业于北京大学。20年代,他提出了有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编纂出版了《古史辨》,轰动了整个史学界。先后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校点工作,为整理出版这两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著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著名教育家、作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草桥中学,先后在苏州干将坊言子小学、角直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出版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鸟语兽言》,短篇小说集《膈膜》、《水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圣陶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小说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三集》、《邻居》等,以及《十三经索引》,与夏丐尊合著《文心》、《文章例话》等。
颜文梁(1893—1988),字栋臣,吴县(苏州)人。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自小随父学画,曾任振华女中、吴江中学、太仓省立四中、苏州第二女师、苏州第一师范图画教员。民国11年与胡粹中,朱士杰等人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后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回国,仍任美专校长,并兼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代主任、浙江之江大学、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开创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书法家。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人们尊为“草圣”。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号北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著名诗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学士名义出使金,不畏强暴,敢与金主力争国权,终于不辱使命,全节而归,受到当时南宋朝野的称颂。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筑“石湖草堂”。范成大工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家”。其《田园四时杂兴》诗60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尤为突出。他撰写的《吴郡志》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苏州地方志乘。
明
高 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县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属吴中区角直),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同以诗名,称“吴中四杰”,洪武五年(1372)苏州知府魏观以张士诚府重修府治,被谗受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而被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其诗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书法家。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人们尊为“草圣”。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号北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著名诗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学士名义出使金,不畏强暴,敢与金主力争国权,终于不辱使命,全节而归,受到当时南宋朝野的称颂。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筑“石湖草堂”。范成大工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家”。其《田园四时杂兴》诗60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尤为突出。他撰写的《吴郡志》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苏州地方志乘。
明
高 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县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属吴中区角直),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同以诗名,称“吴中四杰”,洪武五年(1372)苏州知府魏观以张士诚府重修府治,被谗受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而被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其诗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况 钟(1383—1443),字伯律,号龙岗,别号如愚。江西靖安县人。宣德五年(1430)七月出任苏州知府。在巡抚周忱的支持和协助下,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削减高额田赋,减轻人民负担,兴修太湖水利,设置“济农仓”,清理历年积案,维护社会治安,发展教育,培养选拔人才等,苏州人民把他比作“青天”。况钟因丁忧、考满,三次离任时,苏州府先后有十三万五千余名群众联名上书,请求夺情起复和留任。明正统七年(1422)十二月卒于任上,享年60岁,“郡民罢市,如哭私亲,七邑绅耆人等俱奔赴哭奠。邻群苏、松、常、嘉、湖之民,赴吊者络绎弗绝”。
蒯 祥(1398—1481),字廷瑞,杰出建筑大师,北京明故宫设计者。吴县香山(今属胥口)人。出身木匠世家。父蒯福“能大营缮,永乐中为木工首”。永乐十五年(1417),蒯祥参加北京宫殿的设计和建筑,被任命为“营缮所丞”。正统年间(1436~1449)负责重建皇宫三大殿及文武诸司。天顺末年(1464),又主持规划建造裕陵。精尺度,擅长榫卯技术,被誉为“蒯鲁班”。
吴 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书法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时勤奋好学,“好古力学,至老不倦。”善诗文,为当时文章领袖;擅绘画,尤长书法。平生学宗苏轼,书法亦酷似东坡。好藏书,且多亲手抄录。故居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里。其待人宽厚,讲人情,重友谊,常慷慨解囊救人之困。卒于任,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沈 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著名书画家、诗人,“吴门画派”创始人。长洲相城人。擅画山水,初得法于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学宋元,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尤有心得,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与其学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居其首。书法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其诗、书、画,被时人视作“神品”,称之为“三绝”。
唐 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著名书画家。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29岁中乡试第一,次年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狱。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画,卖画为生。生性不羁,常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后皈心佛教,自号“六如”。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学元人。工画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画苑,被称作“明四家”,又善书法,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的中兴书法家。诗初多秾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誉为“吴门四才子”。
王 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年又号拙叟。文学家,吴县东山陆巷人。明成化十年(1474)乡试,明年会试均第一,廷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王鏊秉性耿介,与宦官刘瑾势力斗争,与大学士李东扬力救被刘瑾加害几死的崔璿、姚祥、张玮、韩文、刘健、谢迁、杨一清、刘大夏等官员,得以免死。但终因刘瑾专横,祸流缙绅,自己力薄不能救,遂力求告归。辞官返里后,蛰居东山14年。其间廷臣交相荐举,终不再出。著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纪闻》、《震泽编》、《守溪文集》等。嘉靖三年(1524)卒于家乡,墓表坊上镌有唐寅书“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对联。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号枝山、枝指生,长洲县(今苏州)人。著名书法家。5岁能书径尺字,9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当众疾书,思若涌泉。青年时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等交游,世称“吴中四才子”。工书法,擅直、行、草、章;尤长草书,名动海内。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天下书法归吾吴,而京兆允明为最。”有“明代草书第一人”之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著名书法家,长洲(今苏州)人。少时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并常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工行、草书,有智永笔意,大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推为第一,亦能隶书。擅画山水,师法宋元,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悠闲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早年所作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亦善花卉、兰竹、人物。亦能诗,宗白居易、苏轼。以诗、书、画“三绝”兼擅,驰誉艺苑,名满天下。沈周、唐寅死后,推为吴门画坛领袖。
魏良辅(1502—1583),字上泉、尚泉,太仓州人,昆曲“水磨腔”创始人。他早年习北曲,经过十年潜心研究,在原来流行吴中的南曲声腔基础上,研制成既保留南曲纡徐回环的特点,又兼收北曲雄健刚劲风格的新昆山腔,被后人誉为昆曲的“鼻祖”、“曲圣”。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著名文学家、戏曲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还编有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笔记《古今谭概》等,并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传奇剧本《双雄记》曾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等人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另外还著有《春秋衡库》、《春秋指月》、《别本春秋大全》、《智囊》、《智囊补》、《七乐斋集》、《情史》、《笑府》等上百卷。兄梦桂、弟梦熊皆有名,称“吴下三冯” 。
文震亨(1585—1645) ,字启美,长洲人。造园艺术家。文徵明之曾孙。其造园专著《长物志》12卷,阐发了独特的造园理论,认为园林必须内外配合,融合直接和间接的各种有关要素,方能形成综合之美。
李 玉(1591—1671;一说1596—1676),字玄玉,一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为“吴县派”戏曲作家领袖。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与毕魏、朱素臣、张大复等相友善,研究曲调,从事戏剧创作,形成“吴县派”。作有传奇40余种,今存《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麒麟阁》等18种,剧作为戏班所争演。又编订《北词广正谱》,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金圣叹(1608—1661),本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颖敏绝世,奇才横溢,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生性不羁。好饮酒。能文善诗,绝意仕进。善衡文评书,议论发前人所未发。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与《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他将《水浒》七十回以后的情节全部删除,并续上他写的“梁山泊英雄惊噩梦”作为全书的结局。清顺治十八年(1661),金圣叹与一些秀才于顺治皇帝治丧期间,控告县官贪污仓粮,酷刑逼税杖毙乡民的罪行,遭巡抚朱国治镇压,逮捕诸生5人,金圣叹等又与一批群众哭于文庙,以示抗议,朱国治又以大不敬罪逮捕金圣叹等13人,是为“哭庙案”。
清
毛 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人,著名出版家、藏书家。毛氏汲古阁前后收藏书籍8400余册,并聘请各方名士精心校勘出版,40多年时间里,毛晋刻书共600多种,为中国古代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流传下来的毛刻本,至今为学者珍视。
孙云球,字文玉,号泗滨。原籍吴江,迁居长洲。明末清初光学家。他除了研制出近视镜、老花镜外,还制成了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留给后人《镜史》1卷,对后世光学仪器和眼镜的制造技术的发展有独特的贡献。
叶 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吴县人。著名医学家,中国温病学说主要创始人、奠基者。世居苏州阊门外下塘上津桥,世代业医。叶桂继承家学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著《温热论》,倡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温病学说奠定了基础。其临床处方精简,用药配伍有独到见解。尤擅治奇经、脾、儿科等病,曾有“天医星”之誉。与薛生白、缪遵义合称“吴中三名医”。
毛宗岗,康熙年间长洲县人,字序始,号子庵,清初小说评点家(批评家)。其父毛纶,字德音,晚更号声山,有文才,曾评论过《琵琶记》、《三国演义》,称《琵琶记》为“第七才子书”。毛纶晚年双目失明,毛宗岗继承父业,评刻《三国演义》。毛氏父子对罗贯中原本重新加以修订,整顿四月,修订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使之更加紧凑畅达,成为至今流传的120回本,为小说流传及价值的揭示作出了贡献。
王周士,元和人,清评弹艺人,善说《白蛇传》、《游龙传》。乾隆南巡时,奉召至御前弹唱,赐以七晶小京官之冠,并随驾回京,在南府中供奉,以说书游公卿大夫间,名著京华。病乞归乡后,在苏州创建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
惠 栋(1679—1758),字定宇,号松崖,人称“小红豆先生”,著名经学家。原籍吴县东渚,后迁居苏州城区元和县境,故又作元和(今苏州市)人。祖父惠周惕,本名恕,字元龙,故居在东渚砚溪,故自号砚溪。后徙苏州葑门冷香溪侧,宅有红豆树,故又号红豆老人。父惠士奇(1671—1741),字仲儒,一字天牧,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惠栋传祖、父之学,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评赡博识,集“吴派”经学之大成,为“吴派”经学的奠基者与领袖。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初学诗于吴江叶燮。中年以前授徒为生,并以诗名。曾筑屋居木渎山塘街,著书作述,后归居苏州城区。曾为乾隆帝校《御制诗集》,深受赏识,称为“江南老名士”。其论诗主“格调说”,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其诗学深邃,曾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为研究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著作。
薛 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晚号牧牛老叟,著名医学家。吴县人早年学诗于吴江叶燮,博学多才,不求闻达。善诗,工画。尤精于医,长于温病,与叶天士齐名,为温病大家。临诊多奇验,治学不拘成说。其《湿热论》系探索研究湿热病之力作,条分缕析,深切详明,与叶天士《温热论》齐名,堪称阐发湿热、温热病的姊妹篇。
吴大澄(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清末学者,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县人。善书画,工篆书,精于金石学与古文字学。著《古籀补》、《古玉图考》、《字说》、《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诗文集》等。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后寓居苏州。著名学者。以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古文经学,诸子学见长。所著《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校正误文,发明古义,为士林所推重。又擅长诗词,旁及小说、戏曲;亦工书法,尤长篆隶。其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为其86岁病逝前4月所书,雄浑刚健,被奉为翰墨之宝。
沈 寿(1874—1921)女,初名云芝,字雪君,后名寿,晚署雪宧。杰出的苏绣艺术大师。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1974.9.23)生于苏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学刺绣。8岁绣制“鹦鹉图”即显露了她的艺术才智,得到亲友们的称赞。光绪十九年与余觉结婚。余能诗善画,夫妻画绣相辅。沈精心绣事,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其绣品押印题识,署“天香阁”三字,为士夫争相购藏。宣统二年(1910)绣制的《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一等奖。民国4年,沈寿借鉴油画稿所绣的《耶稣像》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
顾颉刚 (1893—1980) 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著名历史学家。吴县(苏州)人。早年就读于长元吴高等小学堂,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民国9年(1920)毕业于北京大学。20年代,他提出了有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编纂出版了《古史辨》,轰动了整个史学界。先后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校点工作,为整理出版这两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著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著名教育家、作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草桥中学,先后在苏州干将坊言子小学、角直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出版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鸟语兽言》,短篇小说集《膈膜》、《水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圣陶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小说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三集》、《邻居》等,以及《十三经索引》,与夏丐尊合著《文心》、《文章例话》等。
颜文梁(1893—1988),字栋臣,吴县(苏州)人。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自小随父学画,曾任振华女中、吴江中学、太仓省立四中、苏州第二女师、苏州第一师范图画教员。民国11年与胡粹中,朱士杰等人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后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留学。回国,仍任美专校长,并兼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代主任、浙江之江大学、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开创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书法家。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人们尊为“草圣”。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号北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著名诗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学士名义出使金,不畏强暴,敢与金主力争国权,终于不辱使命,全节而归,受到当时南宋朝野的称颂。晚年退居故里,在石湖筑“石湖草堂”。范成大工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家”。其《田园四时杂兴》诗60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尤为突出。他撰写的《吴郡志》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苏州地方志乘。
明
高 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县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属吴中区角直),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同以诗名,称“吴中四杰”,洪武五年(1372)苏州知府魏观以张士诚府重修府治,被谗受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而被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其诗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