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两个问题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关于自我成长,这个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讨论了,人生是自己的,别人的无法拿来借鉴。尤其在自我成长方面,可能你不会愿意这个过程由别人来替代。
2.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个理念我尝试奉行过一段时期,因此可以讲几句。其根源来自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主流的有两种不同的防御形式。一种人会用社会或他人认可的事情去填充,比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休止地赚取金钱,成就事业方面,根本来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电影《遗愿清单》讲的就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冲击。当得知人生到了最后阶段的时候,才发现还有那么多愿望没有去实现。忙忙碌碌的人生回首其来却是有着如此多的遗憾。
对于死亡焦虑的另一种防御,二战后不少人开始反思人生,有了一种思潮。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让人生不要有太多的缺憾,抓紧活着的当下去实现一些可能被认为童贞的梦想,比如跳伞、蹦极、到某个偏僻的地方旅游,或是找一些曾经向往过的人和事。这样活着,尽可能地在当下出发,不为明天去忧虑,不为过去忧伤。当尚且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看看人生还想要完成什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电影《绝世天劫》当中史蒂夫·布西密扮演的小人物Rockhound,当他知道要完成这个不大可能生还的任务时,贷了一大笔款去尽情吃喝玩乐,结果任务完成时竟然安全返回。。。Rockhound可谓是完全不考虑明天,只顾当下的一个极端了。
“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算是一句对碌碌一生,只顾追求名利的人们的一句警示。但实际生活中,明天又往往如期而来,事实是,每一天确是有可能成为人生的最后一天,死亡的来临往往是悄无声息。对于空虚的人,最好想想明天不再时,还想做些什么。对于还在为了明确的目标奋斗的人来说,做到无怨无悔既是足够,“即使死亡今夜降临,我也知道我是躺倒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圆满的句号。
2.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个理念我尝试奉行过一段时期,因此可以讲几句。其根源来自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主流的有两种不同的防御形式。一种人会用社会或他人认可的事情去填充,比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休止地赚取金钱,成就事业方面,根本来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电影《遗愿清单》讲的就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冲击。当得知人生到了最后阶段的时候,才发现还有那么多愿望没有去实现。忙忙碌碌的人生回首其来却是有着如此多的遗憾。
对于死亡焦虑的另一种防御,二战后不少人开始反思人生,有了一种思潮。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让人生不要有太多的缺憾,抓紧活着的当下去实现一些可能被认为童贞的梦想,比如跳伞、蹦极、到某个偏僻的地方旅游,或是找一些曾经向往过的人和事。这样活着,尽可能地在当下出发,不为明天去忧虑,不为过去忧伤。当尚且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看看人生还想要完成什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电影《绝世天劫》当中史蒂夫·布西密扮演的小人物Rockhound,当他知道要完成这个不大可能生还的任务时,贷了一大笔款去尽情吃喝玩乐,结果任务完成时竟然安全返回。。。Rockhound可谓是完全不考虑明天,只顾当下的一个极端了。
“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算是一句对碌碌一生,只顾追求名利的人们的一句警示。但实际生活中,明天又往往如期而来,事实是,每一天确是有可能成为人生的最后一天,死亡的来临往往是悄无声息。对于空虚的人,最好想想明天不再时,还想做些什么。对于还在为了明确的目标奋斗的人来说,做到无怨无悔既是足够,“即使死亡今夜降临,我也知道我是躺倒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圆满的句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