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后感

 我来答
银杏满园
推荐于2018-04-25 · 教育教学,共同分享,有助学习,提升自我。
银杏满园
采纳数:269 获赞数:674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当我被妈妈打骂的时候,我很郁闷地想:“妈妈不爱我了,她不是个好妈妈。我以后不叫她妈妈了……”但是,当我读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我改变了想法。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我看着看着眼泪夺眶而出,我就开始自责了。我深深感到每个妈妈的打骂,也是对我们的爱,在打我们的同时,妈妈的心也在滴血,他们宁愿在自己的心里痛苦。这何尝不是—种伟大?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的是让你懂得做人处事的准则,为的是让你拥有披荆斩棘的气魄,为的是让你无愧于这份母爱。当—个慈祥的母亲挥掌—击时,更多的痛感在她的心上,几乎每个母亲责罚孩子都要流泪,泪水中全是心疼,满是责备。

  —棵小树,不修剪枝杈,便无法茁壮成长,甚至无法成才,—只雏鹰,不经历挫折,便无法独自飞翔。母亲的每—次责打都是—种磨炼,她,独自承受着痛苦的考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母亲是伟大的,沐浴着母爱的人是幸福的。母亲的爱就像春天的燕子为我们衔来醉人的春光;母亲的爱就像汩汩流水,时时滋润着我们幼稚的心灵;母亲的爱是—曲深情的乐谱,为我们弹奏出最动人最灿烂最纯真的音韵;母亲的爱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厚的礼物,最甜美的甘泉。母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母爱也放射出最耀眼夺目的绚丽色彩。

  母爱是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
创作者86obtrqish
2019-11-12 · TA获得超过384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19
采纳率:32%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这篇散文,像潺潺流水,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像悠扬的小夜曲,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作者道出了天下为人父母者久郁于心而又无以表达于外的心声,在两代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细细品味,余香满口,美不胜收。
作者巧用对比手法,为文章精心设计了一个别致的开头。作者与朋友聊天时,津津乐道于文化大革命中没打过人,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正当作者为此炫耀时,孩子冷不防插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孩子的这句话,像平地一声惊雷,将“我”的那份“得意”一扫而尽,使文章顿起悬念,吸引读者看个究竟。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打孩子时的心理感受,多处运用比喻来刻画这种感受。如乍听孩子“那固执的一问”时,“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这一比喻将作者遭受孩子误解时心里的痛楚逼真地表现了出来。再如“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无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这一比喻表现了作者打孩子的万般无奈。“我”打孩子从不用戒尺、鞋底、鸡毛掸子等工具,而是用手打,“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这一比喻道出了作者殴打孩子时的痛苦和不安。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母爱的善良、细腻、无私而又不失严厉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充分揭示出“我”打孩子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缘由,作者独具匠心,设计了两组比较:孩子小时候,尽管淘气,搞恶作剧,“我”不忍心打孩子;当孩子渐渐懂事后,“我”为了让孩子“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不得不打孩子。这一比较突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孩子远离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别人打孩子,借助戒尺、鞋底、鸡毛掸子这些打人工具,而“我”却用手打,承受孩子相等的苦痛。这一比较突出了母爱的善良和圣洁。
作者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视角,以对话方式叙事、抒情,填平了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亲切自然,如沐春风。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毕淑敏的这番发自肺腑的真诚告白,定会给天下所有的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定能触动他们敏感的心灵,使他们深深地理解和接受这份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珍贵的母爱,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母亲祝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娘dddd
2015-10-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95
展开全部
bddmk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