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十二月的别称
1、一月称“陬月”、“正月”、“孟春”。
农历正月的别称。“陬”指陬訾,在十二辰中属寅,包括二十八宿中的营室、壁。“营室”是“陬訾”的第一宿,正月为陬月。
我国古人将农历的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总共十二个月,每三个月为一季,分别称为“孟”、“仲”、“季”,其中春季的首月就是“孟春”,这个叫法在我国已流传了千百年。
2、二月称“杏月”、“如月”、“仲春”。
杏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俗话讲,“二月红杏闹枝头”,因而得名杏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二月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3、三月称“桃月”、“寎月”、“季春”。
农历三月的别称。《尔雅·释天》:“三月为寎。” 郝懿行 义疏:“寎,本或作窉……然则窉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 清 钱谦益 《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寎月廿二日为悬弧之旦。”
4、四月称“清和月”、“槐月”、“余月”、“孟夏”。
历四月的别称,四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故称四月为"槐月"。
5、五月称“端月”、“榴月”、“皋月”、“仲夏”。
端,顶也,意为开端伊始。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农历正月是传统节日较多的一个月份。
6、六月称“荷月”、“且月”、“伏月”、“季夏”。
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7、七月称“桐同”、“霜月”、“相月”、“巧月”、“孟秋”。
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根据农历24节气排定。通常是:农历七月为孟秋,按节气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日子。
8、八月称“桂月”、“壮月”、“仲秋”。
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9、九月称“菊月”、“玄月”、“季秋”。
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古人称之为 菊月 。
10、十月称“小阳春”、“阳月”、“孟冬”。
中国在较长时间里, 使用的"夏历", 是把十月作为一年之开始,叫"阳",习惯上,把农历十月叫"小阳春"。
11、十一月称“葭月”、“辜月”、“仲冬”。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12、十二月称“嘉平月”、“腊月”、“涂月”、“季冬”。
基本内容嘉平月是农历对十二月的一种别称。延伸阅读农历月份的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嘉平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葭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菊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仲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月
推荐于2017-10-01
二月:杏月、丽月、仲春、酣春、如月。
三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蚕月。
四月:麦月、阴月、梅月、初夏、余月、纯阳。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天中。
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溽(音rù,湿润)暑。
七月:新秋、肇(音zhào,开始)秋、兰秋、兰月、瓜月。
八月:仲秋、桂月、壮月、仲商、竹春。
九月:暮商、季秋、菊月、霜序、朽月、阳月。
十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
十一月:仲冬、幸月、葭(音jiā,初生的芦苇)月、畅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