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电影影评 鸿门宴传奇影评

 我来答
吕松
2011-12-10 · TA获得超过2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6万
展开全部
看了《鸿门宴传奇》后感觉花30看不亏,就是……项籍的武勇没那么逆天了,只能杀20来人,比项羽本纪杀200多人少了10倍。还有这里的韩信武勇进一步提升,竟然差点和夏侯婴与樊哙联手的威力战平。此片中已然变成当世武勇第二人。

而且影片智斗等都可取,可是删除霸王楚戟改成枪干嘛?删除霸王别姬干嘛?删除乌江自刎干嘛?我敢说没有哪个导演在乌江那敢把刘邦安排离项羽那么近的,因为以项羽的武勇,早就奔驰到刘邦面前给他弄死了。还有对韩信、萧何、樊哙结局的设定都是很让观众郁闷的,因为和历史差距好大啊。而鸿门宴樊哙的行为和历史上比真是只有差,没有好,历史上樊哙进来的鲁莽强悍还让霸王正身按剑呢!而且还具有楚汉争霸中主要事件丢失情况,例如体现霸王之气的项籍找刘邦单挑,刘邦父亲妻儿被霸王俘虏而要霸王把父亲的肉分自己一点的剧情或介绍。还有主要人物的丢失,彭越与英布这两个差不多武勇的英雄没了,陈平这个行为不同可智谋与张良齐名的牛人也没了,如此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消失了,让秦末楚汉争雄的英雄们情何以堪啊?

不过这部电影里面,范增和刘邦说的一些话到让我想到很多问题。

一个是刘邦的话:我知道要赴鸿门宴,就要用尽方法,去算计和猜度对方。而代价就是你要失去能力,去相信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也有一定能力,可是面对项羽他不行)

他的这样的想法让我明白,有时候放手并不是真正的无作为,很有可能是更深层的利用别人。刘邦知道自己的能力战胜不了项羽,所以他就让每个人觉得他是个没有能力只是靠诚信让别人乐死效命的一个主公。换句话说他为了自己的霸业而放弃自己去运用自己的才智武功,让别人觉得自己必须帮助他,因为他无能却知人善用。你告诉我,哪个男人不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哪个男人敢于自己的事情完全交给别人?所以刘邦能这样做,这样放弃都是因为他的野心更大。

第二个就是范增问张良的话:你真的非要和我对奕不可吗?

对奕就是下棋,做对手。其实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事情,一个人觉得自己有能力,所以总是要找一些前辈对垒来证明自己,可是在战场上这种智的较量,还是两个智谋差不多的人较量结果绝对不会是完胜而是两败俱伤。所以人啊,尤其是年轻人总是觉得这事情我可以完胜,只有年纪大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经常有长辈问年轻人一些话,年轻人却未必能真正明白他的深意,也许老人只是想问你,两败俱伤值得吗?因为老人懂得两个人实力相当却非要硬碰硬,那么结局肯定是两败俱伤。老人多是去想完胜,而年轻人却想争强好胜。因此我也想问句,现在多少年轻人都是在走这条两败俱伤的路。

最后想说的:

我知道你拍了,我不知道的,你也能插空拍进去才是经典。

我不反感新的剧情加入的设定,可是我反感删除已知情节。
daolaohu
2011-12-14 · TA获得超过2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9万
展开全部
转—— 影评:《鸿门宴》只当看传奇千万别认真

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的故事了。正是这场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饭局上双方各色人物的登场也充满了画面感和戏剧性。不过,李仁港导演的《鸿门宴》显然已经不是司马迁笔下的《鸿门宴》了,如果你注意看影片打出的片名,“鸿门宴”旁边还有两个小字“传奇”,这也为影片奠定了基调——不求历史,但求传奇。

《鸿门宴》最大的传奇之处就是把“饭局”变成了一场“棋局”。众所周知,“饭局”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表面上觥筹交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如果说“饭局”更多的还是限于礼节的互相试探,那么“棋局”却绝对是要分出个高低输赢的。影片中最精彩的也正是范增和张良两位谋士的对弈。这场文戏拍得可谓“步步惊心”,一条线是两位高手的盲棋对决,一条线是刘邦部下被处以酷刑,而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韩信正欲取怀王圣旨赶回来救刘邦,几条线的交叉剪辑让“鸿门宴”的紧张与凶险展露无遗。

历史上说到项羽放走刘邦,鸿门宴的故事也就结束了,但纵观整部电影,鸿门宴的故事却刚刚开始。事实上,李仁港用“棋局”讲述了一场更大规格的鸿门宴,它以楚汉相争为棋盘,以双方人马为棋子,就连下棋的人也最终成为对方的棋子,而这场“棋局”的结局是,项羽兵败自杀,刘邦赢得天下却失去人心,最终落得个“两败俱输”。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改编让故事更紧凑也更具悬念,在“谍战”、“宫廷争斗”盛行的当下,无疑很讨巧。但把历史当做“棋局”来解读又显得过于肤浅,一味夸大了智斗的传奇性,却失去了对人性的挖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面上看,这盘耗时数年的棋局是把鸿门宴的故事扩展了、延伸了,实际上却把整个电影的格局变小了。也正是因为过于突出智斗,范增和张良从绿叶一跃成为主角,而本应最具风采的项羽和刘邦则不幸沦为了旁观者,这也使影片显得权谋有余、气概不足。

虽然全片动作场面精彩,但如何把典故变成电影画面显然也不是李仁港导演的强项。在他的解读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暗藏杀机变成了正面厮杀,少了几分韵味;“四面楚歌”则是直接让刘邦的士兵在项羽阵前列队吹笛,意境全无;最经典的“霸王别姬”把自刎改成了剖腹,原本千古流传的悲凉诀别成了腻腻歪歪的殉情俗套。

影片到最后,黎明在临终前幡然醒悟,李仁港让他用再直白不过的台词道出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宏大主题,但他或许忘了,如果历史真的“如同一场棋局”,那胜负成败是可以一目了然的,而这成败背后完全是计谋的高低,无关是非论断,也不分小人与英雄。不过,对于香港导演的历史片,我们也不敢太过执着,毕竟人家早就声明过了,这只是一场传奇,千万别认真。

我觉得这篇影评跟我的感受差不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avyseal2011
2011-12-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21
展开全部
这部片子背离人们所知的历史有点远,而且好几个重点细节都没演绎出来甚至是缺失的,当时以为鸿门宴过了就完了,想不到一直说到垓下之战全篇竟有2个多小时,但越到后边败笔越多,只能说骗骗对这段历史不熟悉的人和年轻人了,比如历史中鸿门宴压根没打起来,如果真打起来刘邦还真走得掉?即使是项庄舞剑也没全部人拔刀楚王亲自上阵那么夸张吧,另外楚霸王四面楚歌之时竟然缺少了霸王别姬的那首千古绝唱的诗以及凄美的虞姬自刎,最后28骑的最后冲杀没能表现,乌骓马、虞姬都是很重要的细节,乌骓马最后没显现,最后悲壮的自刎缺失,霸王和虞姬抱一块死侮辱了别姬的历史故事,即使回到之前鸿门宴里边也没感觉出彩的高潮部分,可能演员首先就选得不对,楚霸王的盖世气概完全没体现出来,感觉编导完全没去好好的了解这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浪费了个好题材,自从以前吕良伟的霸王别姬后(这部电影拍得出那种感觉和气势),难得又出一部楚汉相争的电影题材,可惜可惜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angpfy
2011-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这部电影拍得很好,情节紧凑,画面给力。故事虽然偏离历史,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谁说电影就要完全遵循历史,一板一眼。整部影片中集合了悬疑,爱情,战争,友情等各种元素于一体,结构宏大,内涵却也很饱满。各种情节故事收放自如,既没有过于拘泥细节,也没有空空而谈,分寸拿捏的非常好。演员演技也很到位,特别一提的是冯绍峰,以前不喜欢他,但在这部影片里面却演的很好,感觉很有楚霸王的风范。总之,这是一部好电影,一部难得的好古装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hy8971227
2011-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19
展开全部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从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有很深的感触。全剧从人物的演技,故事的内容各方面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戏中(我之所以写影评的原因)人物韩信的塑造很失败(自我感觉呵呵)。韩信塑造的有些不切实际,虽然韩信是世之少有的帅才,战争方面的谋虑那自不必说了,武艺也应该不差的。但是戏中所塑造的韩信没突出他的智慧,反而体现了他的功夫(虽然整部戏的主角不是讲他)。戏中韩信居然可以单挑胜樊哙简直是天方夜谭,樊哙号称楚汉第2条好汉武艺仅次于项羽,韩信在武艺方面和他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他差太远了(即使历史上没说过也没暗示过)。俗话说人无完人。假如韩信有单挑胜樊哙得能力,他也只是个莽汉大老粗而已最多也是个项羽一样的角色罢了(谋虑不足)。
演戏虽然不一定按史书一样刻画人物,但你的本质还是历史,是不会变的。所以还得要按历史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现在好多的青少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喜欢看历史剧,对历史都有或多或少得了解。戏中的人物与历史有太大的反差,是这部戏评分低得直接原因.(这是我的第一感,觉片子不好)。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事实相反就会反感。
我觉得戏中韩信一觉色是败笔也根本是个多余的人物,少他不会影响全剧的。如果少了韩信这一角色我相信戏会更加精彩。
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精彩的片子,各位演员继续努力吧。(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看到项羽渡过乌江以后的故事,各位作者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