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展开全部
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工作的针对目标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我们主要的工作都围绕一点:如何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合谐的员工精神氛围。相信这一点也是企业极为关心的事情。开展企业文化工作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首先,要说明我们期望的员工精神状态是什么样。说清楚这一点,我们才知道企业文化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员工才会较好的自觉配合和调整。第二,要解决做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问题。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肯定和其它工作不同,有它的特殊性,要好好研究。第三,弄清楚企业文化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怎样评估,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是不是做到位了,效果到底怎么样,要有个说法。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期望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
说明这一点,先要弄清楚两方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和员工的需要。企业需要员工忠诚、主动,能共富贵也能共遗患难,总能保持高昂的士气,那企业就好做了;员工的功利要求之外,需要更多愉快、尊重、自豪和温暖的归属感受,那日子就好过了。这样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个互相的概念。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是这样,由此达到积极健康、活泼合谐。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所期待的状态,能做到这样,何愁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再说第二个问题,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沟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是我们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方法。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我们前面所说的"互相"的概念了。企业文化的工作,是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各种各样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载体,使企业员工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能把心里话和内心情感尽量多的表达出来。大家相互了解多了,自然就能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行为的位置和心态的位置,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这里的关键是两个,一是渠道和载体要丰富、要有效,一是传达各方信息要准确,尽少偏差。渠道方面,可以是刊物、网络、座谈、论坛、比赛、游戏、文艺、展示会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丰富这些沟通渠道和载体,这些事情能把人们从固有工作的轨道中解脱出来,"消除常规工作的紧张与拘束,使人在工作之余,能将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有调节和充电的功用,而且还含有一种建设性的或创造性的元素";信息传达方面,责任很重大,从上往下传信息,根据企业情况,正确倡导什么、传播什么,;从下往上传信息,员工的信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别搞错了,以偏概全、以点概面都要不得。企业方面可以提出企业理想、企业观念、企业道德等等并有效地得到理解和贯彻,员工方面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和较为满意的回应。
企业文化产生功用的主要特点是陶冶和薰染,这也区别于物质性工作和制度性工作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点。这样我们得到企业文化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第三个问题,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这是说企业文化工作的效果问题。做了半天,企业文化是否起作用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否产生好处了,企业家和员工们的日子是否减少了很多郁闷、增加了很多快乐,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了。这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评估就要有标准,我想有这么三个标准可以作为衡量:一是对待企业内部非原则性不愉快事情的态度。是一点小事就弄得满城风雨,还是能开诚布公,良好解决;二是对待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的态度。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还是主动协助,积极帮忙。这是制度管不到的,很说明问题;三是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关心。是现实得很、做一点算一点,还是事事能从长远考虑,关心企业就是关心自己,关心未来发展就能同舟共济。就这三条标准多了也麻烦。看一个企业员工的这三点,就知道这个企业的文化行不行。最后,我想需要澄清两个认识:
统一和个性的关系。现在一提企业文化就说要什么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点忽视了保持员工个性的重要性。统一是一定要统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统,企业形象一定要统。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充分尊重员工个性,使之在企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合谐起来。个性与个性会有碰撞,但也由此产生创新的力量;个性与个性会有不同,但就象十个手指弹钢琴,个有个的作用,用乐谱使之合谐起来,形成合力。我不赞成把所有员工的思维方式等等弄成差不多一样的,会失去活力。所以我们第一个认识是这样的:在制度的基础上,尊重个性,使之合谐;
关于凝聚力的理解。这是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问题。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家似乎都特别希望自己员工有极强的凝聚力。这没有错,但有一个对凝聚力的理解问题。团队的力量很重要,但不要只能聚不能分。就象一张很好的渔网,有很坚韧的丝线互相连着,需要聚的时候,一触即收,鱼跑不掉,需要要分的时候,张开大网,富有弹性,大鱼小鱼尽收网底,网眼与网眼之间的距离也很合适。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聚起强大力量的能力,开合自如,而不是要事事捆在一起,时时挤在一起,失去弹性和活力。企业家不可不察。
说明这一点,先要弄清楚两方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和员工的需要。企业需要员工忠诚、主动,能共富贵也能共遗患难,总能保持高昂的士气,那企业就好做了;员工的功利要求之外,需要更多愉快、尊重、自豪和温暖的归属感受,那日子就好过了。这样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个互相的概念。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是这样,由此达到积极健康、活泼合谐。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所期待的状态,能做到这样,何愁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再说第二个问题,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沟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是我们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方法。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我们前面所说的"互相"的概念了。企业文化的工作,是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各种各样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的渠道和载体,使企业员工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能把心里话和内心情感尽量多的表达出来。大家相互了解多了,自然就能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行为的位置和心态的位置,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这里的关键是两个,一是渠道和载体要丰富、要有效,一是传达各方信息要准确,尽少偏差。渠道方面,可以是刊物、网络、座谈、论坛、比赛、游戏、文艺、展示会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丰富这些沟通渠道和载体,这些事情能把人们从固有工作的轨道中解脱出来,"消除常规工作的紧张与拘束,使人在工作之余,能将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有调节和充电的功用,而且还含有一种建设性的或创造性的元素";信息传达方面,责任很重大,从上往下传信息,根据企业情况,正确倡导什么、传播什么,;从下往上传信息,员工的信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别搞错了,以偏概全、以点概面都要不得。企业方面可以提出企业理想、企业观念、企业道德等等并有效地得到理解和贯彻,员工方面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和较为满意的回应。
企业文化产生功用的主要特点是陶冶和薰染,这也区别于物质性工作和制度性工作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点。这样我们得到企业文化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第三个问题,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这是说企业文化工作的效果问题。做了半天,企业文化是否起作用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否产生好处了,企业家和员工们的日子是否减少了很多郁闷、增加了很多快乐,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了。这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评估就要有标准,我想有这么三个标准可以作为衡量:一是对待企业内部非原则性不愉快事情的态度。是一点小事就弄得满城风雨,还是能开诚布公,良好解决;二是对待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的态度。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还是主动协助,积极帮忙。这是制度管不到的,很说明问题;三是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关心。是现实得很、做一点算一点,还是事事能从长远考虑,关心企业就是关心自己,关心未来发展就能同舟共济。就这三条标准多了也麻烦。看一个企业员工的这三点,就知道这个企业的文化行不行。最后,我想需要澄清两个认识:
统一和个性的关系。现在一提企业文化就说要什么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点忽视了保持员工个性的重要性。统一是一定要统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统,企业形象一定要统。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充分尊重员工个性,使之在企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合谐起来。个性与个性会有碰撞,但也由此产生创新的力量;个性与个性会有不同,但就象十个手指弹钢琴,个有个的作用,用乐谱使之合谐起来,形成合力。我不赞成把所有员工的思维方式等等弄成差不多一样的,会失去活力。所以我们第一个认识是这样的:在制度的基础上,尊重个性,使之合谐;
关于凝聚力的理解。这是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问题。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家似乎都特别希望自己员工有极强的凝聚力。这没有错,但有一个对凝聚力的理解问题。团队的力量很重要,但不要只能聚不能分。就象一张很好的渔网,有很坚韧的丝线互相连着,需要聚的时候,一触即收,鱼跑不掉,需要要分的时候,张开大网,富有弹性,大鱼小鱼尽收网底,网眼与网眼之间的距离也很合适。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聚起强大力量的能力,开合自如,而不是要事事捆在一起,时时挤在一起,失去弹性和活力。企业家不可不察。
展开全部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上)
背景资料:有幸受邀与中山大学MBA班学员一起到广东某企业(洗涤业知名品牌)进行了一次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为期2天的考察活动。事先我们得知的情况是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从抵达企业并与相关人员接触的最先一刻开始,我们便产生了对其文化成效有所怀疑的疑问。以下是此行结束后,以本次企业文化建设调研为背景,结合曾接触过其他一些企业的案例,而整理的一篇文章。 一、 不要轻承诺
企业要招揽到优秀的员工,肯定要满足员工所提出的一定的要求,甚至于对未来的一些行为向员工作出一定的承诺。但是,我们需要提醒企业的是,千万不要轻易向你的员工承诺,因为一旦这种承诺不能兑现,员工便会对企业的人格产生怀疑。可以想像,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尚不能达成诚信之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及其建设,就如同行尸走肉,只会让员工觉得无味、冷漠,甚至厌恶。比如说我们曾接触过的一家化工企业,其人力资源部所进行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很高。于是,该企业便自认为员工都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温暖。可实际上,我们通过基层员工座谈会所了解的情况却是——企业虽然提倡的是诚信和共赢的文化,但对基层员工的提议根本不关心、不兑现,或者是改善的速度实在是太慢,基层员工对这样的调查都已经是无所谓,甚至产生厌烦的态度。即使员工有什么事情去找人力资源部,他们也总是以自己很忙来推迟。当我们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把意见投到企业设置的建议箱里去时,员工给我们的答案令我们极为震惊:我们从没有看到他们有打开过那建议箱,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打开过,因为锁都生锈了。
我们认为:即便承诺,也要区别对待。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你对他作出了承诺,即使没有达成或达成的效果不能令他全部满意,但由于他们的素质和认识相对较高,也懂得以大局为重的道理,所以他们并非不能理解和包容。但对于基层的员工,可能就不能做这样的期待了。因为他们是很单纯的,是爱憎感极为分明的。所以,如果你一旦没有兑现向他们的承诺,或者向他们推拖,或者人为的向他们隐瞒什么,他们就会产生“受骗”的心理。之后,你再推行任何什么,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条件反射式的产生怀疑和敌对的认识及情绪,而企业的每一件产品都是需要他们经手的。不少企业总是将品质不稳定的原因归结为员工的素质和责任心,其实,归根到底是你的文化(即与员工的沟通)出了问题。
不是说你不可以跟基层员工去谈什么大道理,不能去谈理论,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是很难于他们达成一致的,因为他们极少有人会懂这些,也不关心这个。你需要做的,就是向他们兑现那些并非有多高多难的承诺,或者要不承认你说了谎,或者承认你没做到,以换得他们至少对你还有诚实的认识。 二、不要等级化
文化应该是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共性,所以,企业文化对所有的员工都应该具有一致性和平等性。我们不要嘴上讲着人性化,而在最基本的所有企业员工都应该遵守的日常制度建设上,又人为的将企业的员工划分了等级。比如说划分成管理层和员工两个层面,搞得两个层面所享受的企业文化政策和制度不一样。毫无疑问,这会给整个员工层面造成极大的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严重打消其工作积极性。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指导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医科大考查课试题
在我接触的一家外资钢铁企业里,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该公司在办公大楼前为员工备置了雨伞,一共有20把。你粗一看,觉得很人性化,值得赞美。可仔细一看,这20把雨闪中有居然有6把被人力资源部门贴上了“经理级使用”的标签,而且这6把是不用折的那一种,质量也较另外(都是很普通的那种三折的)的那14把要好一些,用起来也更方便。而全厂办公室人员183人,就7个经理级以上人员。另外,这家企业还施行管理层不用打卡的制度,对此,管理层人员的解释是因为企业对他们的自觉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缘故,而且他们也都从未迟过到。可绝大部分的员工们却不这么以为,他们的观点是:一来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是企业的员工,只是做的事情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就要打卡,难道就是认定我们就没思想、没文化,就觉悟就低,就不需要自觉自律,所以我们迟到就要被警告和罚款,而他们就可以大摇大摆毫无顾忌的进出?还有就是伙食的问题,管理人员吃的是单独的小桌,连碗和筷子都要高级一些,而车间员工则抱怨吃不饱(尤其是晚班的员工),办公室职员则抱怨食堂供应商连基本的佐料也不愿意配齐。
另外还接触过一家五金知名企业,包括公司老板在内的所有管理层都说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而且他们自认为在这方面做的都不错,我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他们还是在住宿方面出了问题。公司条件差,不能解决所有员工住宿的问题,于是就规定只有公司办公室的员工予以安排住宿,生产员工自行解决。另外还租了一栋房子作为主管、经理、部长等管理干部门住。本来作为这也无可厚非的,因为1、作息时间的不一样,不能相互干扰,这是人性化的体现;2、对人才有所偏爱这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后来该公司老总在很多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就专门说高干楼那边怎么怎么样,这样一来就无形的加大了管理层与员工的等级壁垒。这也说明等级观念在他们骨子里就有了,嘴上说的只是口号而已,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后来在新建成的宿舍楼里分了员工住宿区和管理人员住宿区,并且在管理人员住宿区的楼道里面树了个 “管理人员宿舍,其他员工止步”牌子。(当然,什么都绝对的公平那么是对人才的不公平,其实这与等级是有区别的,这里暂且不讨论) 不患寡,患的是不均。道理似乎很简单的,但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不是挂在嘴上,而得根植在心里。
三、不要复杂化
这是对关于企业文化的提炼,提出要尽量简洁的要求。切忌不要把它搞得复杂化和抽象化,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所谓文化就难以让员工理解,更不用说正确的理解和达到理解一致的效果。如此,也就更不用谈员工对你所提炼和建设之文化的消化了,你只是一厢情愿,员工要不只是记住了代表文化准则的那几个文字,而无法对你所提倡的文化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消化,要不即使有对文化的理解和消化,但是不同员工所理解和消化的结果却不一样。结果,任凭你如何努力,企业文化都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和内容落实到员工的脑子里和工作当中去,你所推行的文化也就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弄不好,搞得适得其反也并非不可能。
不少企业总会习惯性的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目标、方针或原则揉捻到一起,相互拿来或各取所需,结果搞得员工不知所措——不清楚这企业文化、目标、方针或原则到底指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又有何区别。于是,员工便也只能是稀里糊涂的以背书的方式来进行消化。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中)
四、不要过高或过低
企业文化可来源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但企业毕竟是个集体组织,企业文化最终也得体现在一个企业集体的行为上。所以,企业文化的标准也便自然要高于个人的准则。比如说诚实这个词,就不适合于用来做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准则,因为诚实是我们每个人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如果换成诚信,那么就会好一些,如果换成共赢,那就更好了。 顾及到了不犯过低的失误,更要注意别好高骛远。现在我们的企业大多比较浮躁,动不动就是向跨国公司看齐,或喊出百年老店的口号,或要进入世界500强,或者是要承担起整个行业发展的重任,或者是要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或者是要承担起什么社会责任等等。不是说这些伟大的目标和勇于承担责任不对,可问题是你毕竟只是一个企业,别光只顾着喊口号,更要切合实际的能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切实的做到。而且企业毕竟是个盈利组织,一个企业就只是一个企业,你不要以为你有多么的伟大,你不要以为你的文化可以跟行业、民族、政府或社会的责任来相提并论,更不要简单的以为这些勇于承担高责任的文化行为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企业就自然能够越来越壮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二十余年,企业真正的发展也就十来年的时间,比起发达国家的上百年的工业革命,和至少几十上百年积累的企业来说,我们实在还稍嫌嫩了些,需要更务实一些。
更甚者,07年元月份我到广东阳山出差,看见当地的一信用合作社的门口挂着一“为实现党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横幅,好大的口气,试问,这你可能吗? 所以,企业文化的正确标准就应该只是介于个人于社会责任之间。你如若将其定得过高,比如说“博爱”、“奉献”、“和平”等,稍有素质的员工在一开始就会产生那是不可能实现的认识。你若真履行,结果只会使得企业为此而不堪重负;你若不履行,你的员工以及社会便认为你只是在打幌子骗人。
五、不要张冠李戴
这说的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在做到一视同仁的基础上,面对内部不同的层级群体之文化需求,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好比文化本身在它还没有真正形成之前,不同思想与素质的员工们,对它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便是在统一的文化标准的基础上,员工和管理层对其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消费是很容易满足的,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消费极少,要求也就只是“正当的薪水、吃饱和平等”罢了,而管理者则更多的倾向于“发展、学习和提升”。所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针对管理者的需求,向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机会,这是合适的。但如果你拿着这些东西同样去面对车间的生产工人,他们便只会被你弄得云里雾里。在我们服务过的一家建材企业里,企业对车间的员工也搞什么一对一的绩效沟通,说是要提升他们的能力,可目前仍有员工的薪水还不能达到东莞市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员工对伙食意见也特别大,甚至于吃不饱的问题,居然一直也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六、不要缺乏沟通
企业文化的建设得以延续和有所成,必须要建立在企业与员工的良好的沟通机制上,而不要搞得向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里的下级见了上上级,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的避开。集
体之间缺乏沟通的文化,顶多只能说是这个集体内某个人或者某一部分人所
强加给大家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行者不应切断任何有助于员工于企业进行平等对话的平台。
比如同是上面说到的那家化工企业,现在就已造成了企业与员工无法沟通的局面,导致其现在的企业文化只能说是管理层的文化。一是企业不能真正的关心员工的提议,或者是反映迟钝,不了了之;二是员工找到家门口了,还以自己很忙来推迟;三是既然搞了建议箱,就要把这建议箱成为企业与员工沟通的真正桥梁来看待,而不是从不去打开;四是不要企业都开办大半年了,一次员工大会也没开过;五是要尽力避免以职务级别、入职时间以及跟随帮带关系等因素为基准,随之而出现的小团体、小圈圈现象的产生。
七、不要贪功图快
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的基础上,让他们具备该文化所赋予他们的某种责任感和素质,进而让员工形成一些自觉自发性的习惯,最终在企业内部(包括其干系人群)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氛围。为此,企业必然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不只是人力物力,更是漫长的“等待”,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日之功。 可纵观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行者们,动不动就说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开展得很不错,员工很满意,取得了实效。比如说我们在调研的广州那家企业时,企业才正式成立2年半,就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文化建设已达到较高的成就,以至于让我们事先还以为能够作为案例来学习。不过,可还别说,这么一整,确实还悟到了一些实料。
当然,也不排除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推行者们拿着这速成的业绩来向企业邀功请赏,比如之前说到的那家化工企业,推行者就依据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高评价,便堂而皇之理直气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自评上给自己打了个满分。也有将企业的文化建设等同于老板的口号,企业所提供的游乐或者学习及公益活动,以及条条框框的福利制度的,这也大都是速成之类的范畴。这些文化推行者们,要不就是根本不懂文化,更不懂文化的执行,要不就只是借推行文化来打实现自己在企业的小算盘。
更离谱的,还有企业甚至搞什么企业文化之类的考试,以此来衡量员工对文化的理解、接受和执行的程度,我们曾服务过的一家本土钢铁企业就是这么干的。这种搞法,只会使企业文化的建设偏离轨道,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弄得员工对文化考试很看重,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理解和消化,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形而上学主义。 八、不要排斥异己
企业文化的建设肯定需要领导人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企业文化是个软性的东西,需要具有包容性,格格不入只会导致孤立,那造就的只是个人文化。企业文化在具体落实层面,主要的是看员工的态度和出发点的转变,而非凡事以结果论英雄。而且,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一下子认同以及消化你的文化,但是你至少可以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你的文化和理解你之所以为什么要推行这文化的良苦用心。
再者,企业员工也是不断有流动的,而不同的企业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所推行的企业文化又可能有所差别,所以,新员工对新企业的文化的适应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企业中在人力资源上所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一个高管带来一帮人。就是说,目前我们的企业还不能真正做到职业化,员工也还不能完全做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的跟随策略便显得较为普遍,加之大多企业本身运作的不透明,进而导致企业内部也就极易形成诸多的小利益共同圈。这会极大的阻碍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说往往这些圈圈才是企业文
化建设上的最大拦路虎,它们会极大的破坏企业的效率和公平。在我们曾接触过的企业中,过半数都表示这种冲突的存在,以及对员工的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九、不要不识时务
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本土企业来说,需要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以及对于目前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比如说是否符合企业目前发展的战略、企业是否具备懂企业文化及其建设的人才、企业是否愿意为此而付出时间和资源、企业上下对此的需求究竟在哪里有多强烈、企业目前最需要去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等等。如果连这些问题都没搞清楚,或者连生存都成问题,也去如火如荼大张旗鼓的来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结局只会是华而不实加哗众取宠,只会使得企业进一步迷失自我,失去自己健康的发展方向,那就危险了!
只要有了企业,其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这就好比人人都有思想一样。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正确而具备引导力的文化建设是必要的,但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说,也远远没我们想像的那么重要,好比小企业或新办企业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生存,中型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升管理绩效和寻找到更上一层楼的突破口,而大企业则是在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如何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行业或者社会的责任。
所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识时务之举,一是要先将那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苗头控制住,消除掉;二是每个人应首先把自己的那份个人文化建设好,把自己的那份份内的工作做好。如果你确信已经做到了这两项,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找到真正懂得企业文化是什么的员工的存在,以及给他们一个企业可以承担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大声的说话和自由行走。
备注:以上内如复制于百度平台,非原创。
背景资料:有幸受邀与中山大学MBA班学员一起到广东某企业(洗涤业知名品牌)进行了一次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为期2天的考察活动。事先我们得知的情况是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从抵达企业并与相关人员接触的最先一刻开始,我们便产生了对其文化成效有所怀疑的疑问。以下是此行结束后,以本次企业文化建设调研为背景,结合曾接触过其他一些企业的案例,而整理的一篇文章。 一、 不要轻承诺
企业要招揽到优秀的员工,肯定要满足员工所提出的一定的要求,甚至于对未来的一些行为向员工作出一定的承诺。但是,我们需要提醒企业的是,千万不要轻易向你的员工承诺,因为一旦这种承诺不能兑现,员工便会对企业的人格产生怀疑。可以想像,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尚不能达成诚信之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及其建设,就如同行尸走肉,只会让员工觉得无味、冷漠,甚至厌恶。比如说我们曾接触过的一家化工企业,其人力资源部所进行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很高。于是,该企业便自认为员工都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温暖。可实际上,我们通过基层员工座谈会所了解的情况却是——企业虽然提倡的是诚信和共赢的文化,但对基层员工的提议根本不关心、不兑现,或者是改善的速度实在是太慢,基层员工对这样的调查都已经是无所谓,甚至产生厌烦的态度。即使员工有什么事情去找人力资源部,他们也总是以自己很忙来推迟。当我们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把意见投到企业设置的建议箱里去时,员工给我们的答案令我们极为震惊:我们从没有看到他们有打开过那建议箱,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打开过,因为锁都生锈了。
我们认为:即便承诺,也要区别对待。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你对他作出了承诺,即使没有达成或达成的效果不能令他全部满意,但由于他们的素质和认识相对较高,也懂得以大局为重的道理,所以他们并非不能理解和包容。但对于基层的员工,可能就不能做这样的期待了。因为他们是很单纯的,是爱憎感极为分明的。所以,如果你一旦没有兑现向他们的承诺,或者向他们推拖,或者人为的向他们隐瞒什么,他们就会产生“受骗”的心理。之后,你再推行任何什么,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条件反射式的产生怀疑和敌对的认识及情绪,而企业的每一件产品都是需要他们经手的。不少企业总是将品质不稳定的原因归结为员工的素质和责任心,其实,归根到底是你的文化(即与员工的沟通)出了问题。
不是说你不可以跟基层员工去谈什么大道理,不能去谈理论,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是很难于他们达成一致的,因为他们极少有人会懂这些,也不关心这个。你需要做的,就是向他们兑现那些并非有多高多难的承诺,或者要不承认你说了谎,或者承认你没做到,以换得他们至少对你还有诚实的认识。 二、不要等级化
文化应该是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共性,所以,企业文化对所有的员工都应该具有一致性和平等性。我们不要嘴上讲着人性化,而在最基本的所有企业员工都应该遵守的日常制度建设上,又人为的将企业的员工划分了等级。比如说划分成管理层和员工两个层面,搞得两个层面所享受的企业文化政策和制度不一样。毫无疑问,这会给整个员工层面造成极大的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严重打消其工作积极性。
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指导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医科大考查课试题
在我接触的一家外资钢铁企业里,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该公司在办公大楼前为员工备置了雨伞,一共有20把。你粗一看,觉得很人性化,值得赞美。可仔细一看,这20把雨闪中有居然有6把被人力资源部门贴上了“经理级使用”的标签,而且这6把是不用折的那一种,质量也较另外(都是很普通的那种三折的)的那14把要好一些,用起来也更方便。而全厂办公室人员183人,就7个经理级以上人员。另外,这家企业还施行管理层不用打卡的制度,对此,管理层人员的解释是因为企业对他们的自觉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缘故,而且他们也都从未迟过到。可绝大部分的员工们却不这么以为,他们的观点是:一来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是企业的员工,只是做的事情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就要打卡,难道就是认定我们就没思想、没文化,就觉悟就低,就不需要自觉自律,所以我们迟到就要被警告和罚款,而他们就可以大摇大摆毫无顾忌的进出?还有就是伙食的问题,管理人员吃的是单独的小桌,连碗和筷子都要高级一些,而车间员工则抱怨吃不饱(尤其是晚班的员工),办公室职员则抱怨食堂供应商连基本的佐料也不愿意配齐。
另外还接触过一家五金知名企业,包括公司老板在内的所有管理层都说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而且他们自认为在这方面做的都不错,我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他们还是在住宿方面出了问题。公司条件差,不能解决所有员工住宿的问题,于是就规定只有公司办公室的员工予以安排住宿,生产员工自行解决。另外还租了一栋房子作为主管、经理、部长等管理干部门住。本来作为这也无可厚非的,因为1、作息时间的不一样,不能相互干扰,这是人性化的体现;2、对人才有所偏爱这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后来该公司老总在很多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就专门说高干楼那边怎么怎么样,这样一来就无形的加大了管理层与员工的等级壁垒。这也说明等级观念在他们骨子里就有了,嘴上说的只是口号而已,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后来在新建成的宿舍楼里分了员工住宿区和管理人员住宿区,并且在管理人员住宿区的楼道里面树了个 “管理人员宿舍,其他员工止步”牌子。(当然,什么都绝对的公平那么是对人才的不公平,其实这与等级是有区别的,这里暂且不讨论) 不患寡,患的是不均。道理似乎很简单的,但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不是挂在嘴上,而得根植在心里。
三、不要复杂化
这是对关于企业文化的提炼,提出要尽量简洁的要求。切忌不要把它搞得复杂化和抽象化,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所谓文化就难以让员工理解,更不用说正确的理解和达到理解一致的效果。如此,也就更不用谈员工对你所提炼和建设之文化的消化了,你只是一厢情愿,员工要不只是记住了代表文化准则的那几个文字,而无法对你所提倡的文化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消化,要不即使有对文化的理解和消化,但是不同员工所理解和消化的结果却不一样。结果,任凭你如何努力,企业文化都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和内容落实到员工的脑子里和工作当中去,你所推行的文化也就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弄不好,搞得适得其反也并非不可能。
不少企业总会习惯性的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目标、方针或原则揉捻到一起,相互拿来或各取所需,结果搞得员工不知所措——不清楚这企业文化、目标、方针或原则到底指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又有何区别。于是,员工便也只能是稀里糊涂的以背书的方式来进行消化。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中)
四、不要过高或过低
企业文化可来源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但企业毕竟是个集体组织,企业文化最终也得体现在一个企业集体的行为上。所以,企业文化的标准也便自然要高于个人的准则。比如说诚实这个词,就不适合于用来做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准则,因为诚实是我们每个人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如果换成诚信,那么就会好一些,如果换成共赢,那就更好了。 顾及到了不犯过低的失误,更要注意别好高骛远。现在我们的企业大多比较浮躁,动不动就是向跨国公司看齐,或喊出百年老店的口号,或要进入世界500强,或者是要承担起整个行业发展的重任,或者是要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或者是要承担起什么社会责任等等。不是说这些伟大的目标和勇于承担责任不对,可问题是你毕竟只是一个企业,别光只顾着喊口号,更要切合实际的能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切实的做到。而且企业毕竟是个盈利组织,一个企业就只是一个企业,你不要以为你有多么的伟大,你不要以为你的文化可以跟行业、民族、政府或社会的责任来相提并论,更不要简单的以为这些勇于承担高责任的文化行为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企业就自然能够越来越壮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二十余年,企业真正的发展也就十来年的时间,比起发达国家的上百年的工业革命,和至少几十上百年积累的企业来说,我们实在还稍嫌嫩了些,需要更务实一些。
更甚者,07年元月份我到广东阳山出差,看见当地的一信用合作社的门口挂着一“为实现党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的横幅,好大的口气,试问,这你可能吗? 所以,企业文化的正确标准就应该只是介于个人于社会责任之间。你如若将其定得过高,比如说“博爱”、“奉献”、“和平”等,稍有素质的员工在一开始就会产生那是不可能实现的认识。你若真履行,结果只会使得企业为此而不堪重负;你若不履行,你的员工以及社会便认为你只是在打幌子骗人。
五、不要张冠李戴
这说的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在做到一视同仁的基础上,面对内部不同的层级群体之文化需求,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好比文化本身在它还没有真正形成之前,不同思想与素质的员工们,对它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便是在统一的文化标准的基础上,员工和管理层对其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消费是很容易满足的,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消费极少,要求也就只是“正当的薪水、吃饱和平等”罢了,而管理者则更多的倾向于“发展、学习和提升”。所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针对管理者的需求,向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机会,这是合适的。但如果你拿着这些东西同样去面对车间的生产工人,他们便只会被你弄得云里雾里。在我们服务过的一家建材企业里,企业对车间的员工也搞什么一对一的绩效沟通,说是要提升他们的能力,可目前仍有员工的薪水还不能达到东莞市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员工对伙食意见也特别大,甚至于吃不饱的问题,居然一直也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六、不要缺乏沟通
企业文化的建设得以延续和有所成,必须要建立在企业与员工的良好的沟通机制上,而不要搞得向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里的下级见了上上级,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的避开。集
体之间缺乏沟通的文化,顶多只能说是这个集体内某个人或者某一部分人所
强加给大家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行者不应切断任何有助于员工于企业进行平等对话的平台。
比如同是上面说到的那家化工企业,现在就已造成了企业与员工无法沟通的局面,导致其现在的企业文化只能说是管理层的文化。一是企业不能真正的关心员工的提议,或者是反映迟钝,不了了之;二是员工找到家门口了,还以自己很忙来推迟;三是既然搞了建议箱,就要把这建议箱成为企业与员工沟通的真正桥梁来看待,而不是从不去打开;四是不要企业都开办大半年了,一次员工大会也没开过;五是要尽力避免以职务级别、入职时间以及跟随帮带关系等因素为基准,随之而出现的小团体、小圈圈现象的产生。
七、不要贪功图快
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的基础上,让他们具备该文化所赋予他们的某种责任感和素质,进而让员工形成一些自觉自发性的习惯,最终在企业内部(包括其干系人群)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氛围。为此,企业必然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不只是人力物力,更是漫长的“等待”,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日之功。 可纵观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行者们,动不动就说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开展得很不错,员工很满意,取得了实效。比如说我们在调研的广州那家企业时,企业才正式成立2年半,就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文化建设已达到较高的成就,以至于让我们事先还以为能够作为案例来学习。不过,可还别说,这么一整,确实还悟到了一些实料。
当然,也不排除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推行者们拿着这速成的业绩来向企业邀功请赏,比如之前说到的那家化工企业,推行者就依据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高评价,便堂而皇之理直气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自评上给自己打了个满分。也有将企业的文化建设等同于老板的口号,企业所提供的游乐或者学习及公益活动,以及条条框框的福利制度的,这也大都是速成之类的范畴。这些文化推行者们,要不就是根本不懂文化,更不懂文化的执行,要不就只是借推行文化来打实现自己在企业的小算盘。
更离谱的,还有企业甚至搞什么企业文化之类的考试,以此来衡量员工对文化的理解、接受和执行的程度,我们曾服务过的一家本土钢铁企业就是这么干的。这种搞法,只会使企业文化的建设偏离轨道,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弄得员工对文化考试很看重,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理解和消化,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形而上学主义。 八、不要排斥异己
企业文化的建设肯定需要领导人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企业文化是个软性的东西,需要具有包容性,格格不入只会导致孤立,那造就的只是个人文化。企业文化在具体落实层面,主要的是看员工的态度和出发点的转变,而非凡事以结果论英雄。而且,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一下子认同以及消化你的文化,但是你至少可以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你的文化和理解你之所以为什么要推行这文化的良苦用心。
再者,企业员工也是不断有流动的,而不同的企业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所推行的企业文化又可能有所差别,所以,新员工对新企业的文化的适应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企业中在人力资源上所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一个高管带来一帮人。就是说,目前我们的企业还不能真正做到职业化,员工也还不能完全做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的跟随策略便显得较为普遍,加之大多企业本身运作的不透明,进而导致企业内部也就极易形成诸多的小利益共同圈。这会极大的阻碍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说往往这些圈圈才是企业文
化建设上的最大拦路虎,它们会极大的破坏企业的效率和公平。在我们曾接触过的企业中,过半数都表示这种冲突的存在,以及对员工的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九、不要不识时务
总的来说,对于大多数本土企业来说,需要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以及对于目前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比如说是否符合企业目前发展的战略、企业是否具备懂企业文化及其建设的人才、企业是否愿意为此而付出时间和资源、企业上下对此的需求究竟在哪里有多强烈、企业目前最需要去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等等。如果连这些问题都没搞清楚,或者连生存都成问题,也去如火如荼大张旗鼓的来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结局只会是华而不实加哗众取宠,只会使得企业进一步迷失自我,失去自己健康的发展方向,那就危险了!
只要有了企业,其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这就好比人人都有思想一样。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正确而具备引导力的文化建设是必要的,但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说,也远远没我们想像的那么重要,好比小企业或新办企业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生存,中型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升管理绩效和寻找到更上一层楼的突破口,而大企业则是在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如何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行业或者社会的责任。
所以,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识时务之举,一是要先将那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苗头控制住,消除掉;二是每个人应首先把自己的那份个人文化建设好,把自己的那份份内的工作做好。如果你确信已经做到了这两项,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找到真正懂得企业文化是什么的员工的存在,以及给他们一个企业可以承担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大声的说话和自由行走。
备注:以上内如复制于百度平台,非原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4位。 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失去后劲,导致灭亡。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由于主要是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决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单商场以“诚实待人、诚心感人、诚信送人、诚恳让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形象,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优美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实实在在的价格基础上的,即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达到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的结合,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企业形象还包括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比如VIS系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视觉标识,是社会对这个企业的视觉认知的导入渠道之一,也是标志着该企业是否进入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内容。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文化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企业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使命要说明企业在全社会经济领域中所经营的活动范围和层次,具体的表述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内容为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步骤
第一步:企业内部要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 第二步:搜集优秀企业文化案例、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 第三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第四步;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第五步: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一般要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
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1、晨会、夕会、总结会 就是在每天的上班前和下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应该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思想小结 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 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 4、树先进典型 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5、网站建设 网站上进行及时的方针、思想、文化宣传,企业网站建设专家米粒文化CEO指出,寻找专业的跟企业文化相关的网站建设公司进行,更符合、更贴近公司的企业文化。 6、权威宣讲 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 7、外出参观学习 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8、故事 有关企业的故事在企业内部流传,会起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9、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 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10、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指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11、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 引进新的员工,必然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12、开展互评活动 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的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13、领导人的榜样作用 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14、创办企业报刊 企业报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更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企业文化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4位。 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失去后劲,导致灭亡。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由于主要是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决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单商场以“诚实待人、诚心感人、诚信送人、诚恳让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形象,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优美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实实在在的价格基础上的,即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达到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的结合,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企业形象还包括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比如VIS系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视觉标识,是社会对这个企业的视觉认知的导入渠道之一,也是标志着该企业是否进入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内容。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文化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企业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使命要说明企业在全社会经济领域中所经营的活动范围和层次,具体的表述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内容为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步骤
第一步:企业内部要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 第二步:搜集优秀企业文化案例、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 第三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第四步;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第五步: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一般要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
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1、晨会、夕会、总结会 就是在每天的上班前和下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应该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思想小结 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 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 4、树先进典型 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5、网站建设 网站上进行及时的方针、思想、文化宣传,企业网站建设专家米粒文化CEO指出,寻找专业的跟企业文化相关的网站建设公司进行,更符合、更贴近公司的企业文化。 6、权威宣讲 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 7、外出参观学习 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8、故事 有关企业的故事在企业内部流传,会起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9、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 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10、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指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11、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 引进新的员工,必然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12、开展互评活动 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的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13、领导人的榜样作用 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14、创办企业报刊 企业报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更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8-03 · OFweek高科技技术人才网
OFweek人才网
OFweek人才网依托OFweek专业的行业影响力,特为光电、半导体/照明、激光/光学、显示、通信/光通讯、仪器仪表、工控/机器人、电子工程、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电源、新材料、节能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 要清楚团队活动的定位。团队建设活动不能抑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挫伤团队士气。它们应该是给予团队成员分享彼此有趣经历、让每个员工都融入到集体的一个机会,而不应该演变为一种带有官僚气息的负担。
2.交流。与团队的成员进行更多的交流,同时做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团队员工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你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交流的空间。
3. 要留心公司员工之间的冲突。如果你感觉有些问题,在它还没有壮大前先解决掉。即使是一个潜在的矛盾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如果我与团队某个员工有矛盾,我将会与他/她坐下来好好沟通,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倾听他们的需求,然后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4. 欢迎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我的联合创始人与我经常会就一些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是他们都是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发展。当员工理解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后,他们就会把公司、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们会愿意就存在的问题挑战老板,同时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企业就是要打造这样的企业文化,领导也不要为这些批评而心存介怀。这样,你会发现,你公司的每个员工都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一起努力。
5. 要肯定员工取得的即便是很小的成就。作为一个领导,要对员工做到奖罚分明。当公司业务停滞不前时,我会第一个站出来指出问题,会给他们敲警钟。但是,当公司的业务有了提升,我也会立即表扬员工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果。要知道员工都是需要被认可的,当他们感到被欣赏时,就会感受到他们在团队中的价值,这样他们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2.交流。与团队的成员进行更多的交流,同时做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团队员工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你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交流的空间。
3. 要留心公司员工之间的冲突。如果你感觉有些问题,在它还没有壮大前先解决掉。即使是一个潜在的矛盾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如果我与团队某个员工有矛盾,我将会与他/她坐下来好好沟通,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倾听他们的需求,然后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4. 欢迎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我的联合创始人与我经常会就一些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是他们都是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发展。当员工理解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后,他们就会把公司、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们会愿意就存在的问题挑战老板,同时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企业就是要打造这样的企业文化,领导也不要为这些批评而心存介怀。这样,你会发现,你公司的每个员工都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一起努力。
5. 要肯定员工取得的即便是很小的成就。作为一个领导,要对员工做到奖罚分明。当公司业务停滞不前时,我会第一个站出来指出问题,会给他们敲警钟。但是,当公司的业务有了提升,我也会立即表扬员工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果。要知道员工都是需要被认可的,当他们感到被欣赏时,就会感受到他们在团队中的价值,这样他们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企业文化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包括几个要素,企业环境、企业的价值观、文化仪式和文化制度等,要想做好企业文化就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即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