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三大环境危机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空中死神”——一酸雨
酸雨泛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但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硫酸和硝酸是由人为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2)转化而成的,SO2和NO4可以是当地排放的,也可以是从远处迁移来的高烟囱排放物。例如,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通过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硫酸。硫和氮本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壳中的矿物质,供动植物吸收。如果酸度过高,PH值降到5以下,就可能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和损害。同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古建筑、雕塑像也会因此而破坏。所以有人把酸雨形容为“空中死神”、“空中恶魔”。
我国酸雨遍布22个省、自治区和自辖市。主要的污染区是在长江以南,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包括重庆、自贡、贵阳、柳州,南宁等城市。主要起因于燃用高硫煤和大气污染以及气象、地理等条件不好。这些地区的酸雨危害仍呈发展的趋势。贵州、柳州、重庆等地出现了树木不同程度叶黄、坏死、提前掉落,还有大麦、水稻死苗的现象,我省青岛等地酸雨亦较严重。
这位“空中死神”走到哪里,哪里就要发生灾难。它落到水里,水中的鱼群就会毙命;它落到地上,土壤的肥力就要被淋滤;它落到植物上,嫩绿的叶子就会变得枯黄;它落到建筑物上,材料就要被腐蚀得千疮百孔,锈迹斑斑,君不见,雅典毵蔷赫修庙上亭亭玉立的少女神像已被它折磨得面容僬悴,污头垢面,它进入人体,人就会渐渐衰弱不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据报载,1980年仅一年内,美国和加拿大就有5万余人成了“空中死神”的猎物。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SO2和NO2的人为排放量。为此,首先必须限制SO2和NO2的排放;必须改造燃烧技术,并对污染源进行消烟和脱硫处理;还必须开发低污或无污新能源;最后可以通过绿化、种植耐酸抗污树种,来吸收和清除大气中的SO2和NO2。
二、保护伞破了——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20一25公里处,是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保护伞,它能够吸收掉99%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对地球形成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线强烈辐射的伤害。然而近来发现,地球的臭氧层正在遭受破坏。在南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在北纬30—60。地区的上空臭氧层也日渐稀薄。据估计,如果地球上臭氧层减少1%,则太阳紫外线的辐射量大约要增加2%,紫外辐射能影响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使细胞死亡。由此而引发的皮肤癌。患者将增加5—7%,白内障患者也将增加0.2—0.6%。此外,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虾、蟹幼体、贝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的灭绝;使主要作物小麦、水稻减产,过量的紫外线还可引起气温上升,以致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为了保臭氧层免遭破坏,必须限制主要破坏物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其次要禁止或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这就必须研究和制造对环境无害的氯氟烃替代品和替代技术,同时要加强回收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三、全球在变暖一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以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所抑制或吸收,难以逸出高空,使大气增温,全球气候变暖,犹如花房效应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
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始于1980年。在过去100年内最暖的5年即发生在80年代,即1980、1981、1983、1987和1988年,科学家们的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20年至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比工业革命时(1850年)增加1倍,即540ppm,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升高1.5至4.5摄氏度。变暖速度是过去100年的5至10倍。
温室效应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不仅使全球气候变暖,还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全球降水可能增加7—10%,赤道地区全年降水增加,而相邻纬度则可能少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夏季将明显少雨;引起土壤干旱,严重的地区将会出现沙漠化,以及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生物是全球变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的破坏,导致生存在其中的许多物种加速灭绝。海水变暖、冰川冰帽消融和海平面升高,亚洲低洼三角洲和泛滥平原上的水稻种植遭受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大片沿海湿地上的水产养殖将被吞没。最大威胁不是平均气温升高,而是出现极端高温,百年不遇的干旱,异乎寻常的热浪,行凶肆虐的飓风和龙卷风等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更加重了对食物供应的威胁。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范围内,如果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一些城市、城镇和乡村有可能被淹没。
酸雨泛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但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硫酸和硝酸是由人为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2)转化而成的,SO2和NO4可以是当地排放的,也可以是从远处迁移来的高烟囱排放物。例如,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通过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硫酸。硫和氮本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壳中的矿物质,供动植物吸收。如果酸度过高,PH值降到5以下,就可能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和损害。同时,酸雨还会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古建筑、雕塑像也会因此而破坏。所以有人把酸雨形容为“空中死神”、“空中恶魔”。
我国酸雨遍布22个省、自治区和自辖市。主要的污染区是在长江以南,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包括重庆、自贡、贵阳、柳州,南宁等城市。主要起因于燃用高硫煤和大气污染以及气象、地理等条件不好。这些地区的酸雨危害仍呈发展的趋势。贵州、柳州、重庆等地出现了树木不同程度叶黄、坏死、提前掉落,还有大麦、水稻死苗的现象,我省青岛等地酸雨亦较严重。
这位“空中死神”走到哪里,哪里就要发生灾难。它落到水里,水中的鱼群就会毙命;它落到地上,土壤的肥力就要被淋滤;它落到植物上,嫩绿的叶子就会变得枯黄;它落到建筑物上,材料就要被腐蚀得千疮百孔,锈迹斑斑,君不见,雅典毵蔷赫修庙上亭亭玉立的少女神像已被它折磨得面容僬悴,污头垢面,它进入人体,人就会渐渐衰弱不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据报载,1980年仅一年内,美国和加拿大就有5万余人成了“空中死神”的猎物。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SO2和NO2的人为排放量。为此,首先必须限制SO2和NO2的排放;必须改造燃烧技术,并对污染源进行消烟和脱硫处理;还必须开发低污或无污新能源;最后可以通过绿化、种植耐酸抗污树种,来吸收和清除大气中的SO2和NO2。
二、保护伞破了——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20一25公里处,是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保护伞,它能够吸收掉99%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对地球形成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线强烈辐射的伤害。然而近来发现,地球的臭氧层正在遭受破坏。在南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在北纬30—60。地区的上空臭氧层也日渐稀薄。据估计,如果地球上臭氧层减少1%,则太阳紫外线的辐射量大约要增加2%,紫外辐射能影响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使细胞死亡。由此而引发的皮肤癌。患者将增加5—7%,白内障患者也将增加0.2—0.6%。此外,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虾、蟹幼体、贝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的灭绝;使主要作物小麦、水稻减产,过量的紫外线还可引起气温上升,以致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为了保臭氧层免遭破坏,必须限制主要破坏物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其次要禁止或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这就必须研究和制造对环境无害的氯氟烃替代品和替代技术,同时要加强回收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三、全球在变暖一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以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所抑制或吸收,难以逸出高空,使大气增温,全球气候变暖,犹如花房效应一样,故称为温室效应。
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始于1980年。在过去100年内最暖的5年即发生在80年代,即1980、1981、1983、1987和1988年,科学家们的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20年至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比工业革命时(1850年)增加1倍,即540ppm,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升高1.5至4.5摄氏度。变暖速度是过去100年的5至10倍。
温室效应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不仅使全球气候变暖,还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全球降水可能增加7—10%,赤道地区全年降水增加,而相邻纬度则可能少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夏季将明显少雨;引起土壤干旱,严重的地区将会出现沙漠化,以及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生物是全球变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的破坏,导致生存在其中的许多物种加速灭绝。海水变暖、冰川冰帽消融和海平面升高,亚洲低洼三角洲和泛滥平原上的水稻种植遭受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大片沿海湿地上的水产养殖将被吞没。最大威胁不是平均气温升高,而是出现极端高温,百年不遇的干旱,异乎寻常的热浪,行凶肆虐的飓风和龙卷风等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更加重了对食物供应的威胁。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范围内,如果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一些城市、城镇和乡村有可能被淹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