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希望帮到你~~
2018-06-12 广告
中国智能物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机械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
在机械化阶段,物流机械设备被相继发明出来并投入物流活动当中,但计算机还很少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来,全自动控制的系统寥寥无几,自动化立体库在有限的几个领域得到应用;在自动化阶段,自动化立体库逐步展开应用,AGV技术和一系列管理系统诞生;在智能化阶段,以工业4.0为契机的生产物流系统大规模应用,机器人、无人机、“货到人”等技术相继涌现,各项传统科技与新兴科技开始整合。在这个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主流。
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智能物流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在技术水平上,目前中国大部分的智能物流产品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是部分技术难度特别高的设备需要外购。由于国内智能物流软件定制化程度较高,因此国内智能物流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一般也由国内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提供。
我国智能物流行业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2、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对外贸易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查询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智能物流行业进出口总额及出口总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为最高值,实现进出口额31.09亿美元、出口金额24.85亿美元和贸易顺差18.61亿美元。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的原因,智能物流行业进出口总额下降,2021年,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外智能物流产品需求回升,智能物流行业出口额达到24.8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0.32%。2017-2021年,智能物流行业进口金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022年,我国智能物流行业进出口总额达39.69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32.47亿美元。
3、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需求现状
智慧物流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基石。随着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包括物流数据、物流云和物流技术三大领域的服务需求。
三个部分是有机结合的整体,物流数据是“智慧”形成的基础,物流云是“智慧”运转的载体,物流技术是“智慧”执行的途径。
根据网经社发布《中国物流和科技行业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智能物流市场持续高速增长,近十年来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0%,另外,物流数智化再升级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整体物流自动化平均水平在20%左右,对比发达国家的80%尚有巨大可开发空间。2020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整体接近6000亿元,前瞻初步统计,2022年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突破8500亿元。
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发展痛点
目前,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存在着物流数据管理智能化程度低、物流数据共享程度低和行业人才相对匮乏的痛点。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货运物流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