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福州旅游业的现状?急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福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阐述福建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福建旅游业应持的发展战略以及在WTO框架下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福建;旅游业
一、福建旅游业发展条件与发展现状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浙江、江西、广东交界,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海陆兼备,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从旅游区位来看,福建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及台湾旅游网络的纽带,在开展闽—台—港—澳、闽—澳、闽—江—浙—赣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沿海山区省份,福建的地质、水文、生物环境颇具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全省共有2个旅游度假区,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1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省海岸线长3300km,居全国第二,其中合适开辟为浴场的沙滩300km[1];气候条件较好,四季均可开展旅游;全省森林面积超过6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2]。
福建历史悠久,文化独具魅力,人文景观多层次、高品位,既有历史文化名城,又有大批国家级、省级的自然保护区,所有这些奠定了福建省旅游业的坚实基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在“坚持社会化办大旅游”的方针指引下,我省建成各类星级旅游饭店240多家,全省累计批准设立的旅行社34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8家[2];另一方面,通过武夷山旅游区、妈祖文化精品工程、永定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开发优势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融观光旅游、民俗宗教游、购物娱乐游、文物古迹游等为一体的格局,使我省旅游业拥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国内市场。
2000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16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9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304亿元,增长21.9%,占全省GDP的7.77%;旅游接待、旅游创汇2项指标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四位[2]。旅游业在我省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其发展而言,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
二、福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顺
近几年来,福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轻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所以,重视轻工业经济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旅游经济则相对被忽视。虽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在投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与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足。1997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旅游重点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其中不少优惠政策已经失效,有的根本没有执行。如发行旅游债券、彩票,允许税前还贷、预算调节金减免等。此外我省尚未形成直接有效的管理体制,行业多头管理问题较为突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权限不明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旅游行业作为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不能单靠行政方法干预。行政管理与旅游经济不协调,旅游管理部门间不协调,旅游监管部门职能模糊。
(二)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旅游业异军突起,前后设立了近400家旅游企业,但除了省中旅集团、厦门旅游集团等少数几家旅游集团公司外,还未出现其他竞争力强的大型旅游企业,全省旅游业呈现“散、小、弱、差”的状况[3]。其中,多数旅游企业的市场意识不强,经营管理落后,企业缺少活力。另外,我省旅游从业人员中,精通旅游业务、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人员不多,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各项条款的不断生效,国外大型跨国旅游集团进入中国市场,我省的旅游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旅游产品结构单调,缺乏特色,规划不合理
旅游业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失调,如交通、住宿、餐饮等虽然基本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饭店结构不合理,从价格定位上很多都将其目标消费群定位在国外游客和国内富裕阶层,而适应国内一般游客群消费水平而价格适中又具有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准的宾馆饭店则少之又少。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没有创意。就全国范围而言,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见上海的檀香扇、竹箸;在昆明也能买到北京的茯苓饼甚至烤鸭。同样,在福州的大小超市随处可见厦门的鼓浪屿馅饼,闽北的“八大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许多游客想买到一份既有纪念意义、又物有所值的特色旅游商品,都未能如愿。我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项目单一,旅游活动内容枯燥,景点规划不合理。
在资源开发上只侧重自然旅游资源,而忽视人文旅游资源;在人文旅游资源中,偏重于历史遗迹,如朱熹故居等,而忽视民俗、民风的挖掘;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偏重于知名度高的名胜,如武夷山风景、厦门鼓浪屿等,而忽视潜力较大的其它景观的开发,如瞿同山水等。这样,难以适应旅游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地区性旅游规模偏小,对正常的游客群体来说,只需一二天就可将景色尽收眼底,这样对餐饮、宾馆等旅游配套设施的拉动作用不大,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仍是工业和农业;(2)旅游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资金和劳动的投入;(3)在全省旅游收入构成中,长途交通等所占的比重较高,并且呈上升趋势,而购物、饮食、游览、娱乐等收入弹性高的项目却处于较低水平[2]。
(四)旅游规划短期行为居多,生态资源破坏严重,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无烟工业”,这使许多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认为旅游行业无污染,对环境无影响,不存在环境问题,以致于在修葺旅游景点或开辟新景点时常常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当前,我省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已相当突出,在一些地区旅游性污染与环境损害已相当严重,环境已给福建省旅游业带来负效益。如福清市的石竹山风景区,随着游人的日益增多,人们竞相在那里大兴土木,兴建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其中有的宾馆饭店与石竹山的主要风景点——仙公庙连接在一起,并把仙公庙挤到一边,而喧宾夺主。这样既有碍于游人对风景区的观赏,又破坏了石竹山风景的传统特色。又如,我国惟一的摩尼教遗址——晋江草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几年当地群众为采石盖房,在草庵周围大量开山采石,不仅破坏了草庵的观赏景光,而且采石场剩余的危石摇摇欲坠,危及草庵[4]。所有这些都使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了旅游价值。另外,我省不少旅游区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少风景名胜古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前几年人们对武夷山的森林进行掠夺性砍伐,使其精华——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武夷山的旅游业[4]等等。一些游客随手扔垃圾、随意刻字等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我省的旅游景点的可观赏性。
(五)一些景区对游客缺乏合理的引导,旅游资源负荷过重与闲置并存
每一个景区都有一定的容量,这里包括游客的心理容量与景区的容量。旅游风景区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旅游区内的游客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造成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的破坏。如到厦门鼓浪屿的游客必然要上日光岩,但要登上日光岩仅有一条钢梯或石阶小路可通,游客必须在这条仅50多cm宽的通道里挤上挤下,一个个磨肩擦背,挤得水泄不通。这样,既对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又大扫游客的游览雅兴,同时又危及着人身安全。再遇上“五一”、国庆等旅游黄金周,更是游客如潮,使日光岩不堪重负。然而厦门岛除了集美外,杏林、海沧等地却游客稀少,资源闲置。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社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将旅游业作为福建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市场开发等政策上予以扶持。要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发展旅游,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旅游景点建设,组建旅游企业集团,给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支持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建立旅游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机制。支持旅游企业的合并与控股,实行优质资产与优质业务重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改变我省旅游企业“散、弱、小、差”的局面。要大力培育跨部门、跨地区、多元化、市场化、网络化经营的旅游企业,提高我省旅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航空、宾馆饭店、文化娱乐、会议展览等相应设施,以增加旅游客流量,提高地市的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管理
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旅游、建委、环保、林业等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条例,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禁止一切对旅游资源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开发行为,待开发旅游资源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防止对旅游资源的建设性破坏。对旅游资源要分阶段进行合理开发,对稀有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要以保护为主,科学地、有限度地加以利用。要根据旅游区的环境容量调节游客流量,重点旅游区要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辐射区,严格控制核心区游客的人数,保持在游客的心理容量和环境容量之内。充分发挥福建森林覆盖率高、海洋面积广、气候条件佳的优势,大力开发森林旅游、海洋旅游、农业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建立严格的旅游产品审批制度,景区景点、饭店餐厅、交通设施和其它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环保措施,防止建设性破坏。另外,要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和卫生旅游,提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讲究卫生、回收垃圾、保护动植物,使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亲近、了解和保护大自然。在全社会开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工作,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环境、生态和绿色旅游意识。
(三)从“大福建”角度进行旅游区域规划,建造福建省旅游网络
以各个地区的资源特色为基础,以交通区位为依据,以“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为原则,充分发挥旅游中以城市,即厦门、福州、武夷山等旅游节点的幅射作用,构建我省旅游区、旅游带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建造我省旅游新网络。
1.以品牌旅游产品或以著名旅游城市为中心,建立旅游区。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以太姥山为中心的闽东山海风光旅游区;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休闲文化旅游区;以厦门为龙头的闽南金三角商贸海滨旅游区;以永定土楼文化为主导产品的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区[5]。
2.在建立旅游区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的自然、人文特色构建旅游带:构建从宁德至漳州的东部海滨旅游带;从福州至武夷山的闽江沿岸旅游带;从武夷山至龙岩的西部山岳旅游带;连接厦、漳、泉至龙岩的南部山海旅游带[5]。这样,我省的旅游区、旅游带点线相连,纵横交错形成特色的旅游网络。
(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专题旅游项目,以品牌战略支撑我省的旅游产业
从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商务旅游异军突起,康复旅游倍受青睐,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探险旅游渐成气候,游船旅游走向大众,主题旅游展露生机。就全省范围来讲,应根据各个地区原有的产品特色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和组合,形成我省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武夷山绿色度假、鼓浪屿琴岛漫游、湄洲湾妈祖朝觐、土楼客家文化探源、崇武惠安女风采等福建省特色品牌旅游产品。同时,将现有景点中具有相同美学价值或类似性质的旅游景点结合在一起,推出某项专题旅游产品。或将一些特色反差较大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组合在一起,推出新的专题旅游产品。如利用厦门每年一度的“98贸易洽谈会”开展商务旅游,结合鹭岛风光旅游、集美陈嘉庚墓的访古考察游等,形成别具特色的鹭岛风情旅游。同时结合厦门的特色产品,如鼓浪馅饼、同安煎蟹等,让旅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又一饱口福。
(五)加大旅游促销宣传的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俗话说“衣食足,思旅游”。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外出旅游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商务旅游强势发展。内地山区的人向往海边景色,沿海地区的人向往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情趣。所以,我们要利用游客的心理特点,在宣传方式上要借助各类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等载体,精心策划一些有特色又有轰动效应的宣传促销活动;积极争取承办一些国际、国内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互联网站、网页进行宣传,积极推进网上促销,提高促销的效率。同时,要加强横向联系,搞好区域合作(包括省内外),强化联手促销,特别要加强闽、浙、赣、粤等相邻省份的联系,实现客源互享。把山区的游客引到沿海,如厦门、湄洲湾等;而把沿海游客吸引到武夷山、金湖、玉华洞等地。另外,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880多万华侨和外籍闽人遍布世界各地。福建和台湾一水之隔,闽台同根,源远流长,现有祖籍地在福建的台湾同胞约占台湾总人数的80%以上[6]。
福建省邻近港、澳,回归后,来闽经商、投资、游览观光的港澳同胞日益增多。所以应根据侨胞的思乡情结,策划一些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侨胞来闽观光旅游。同时应加强与国外大型跨国旅游集团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主要是欧美日韩等国),提高我省旅游区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国外游客。
四、加入WTO对我省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
旅游业是关联性与依托性很强的产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从当前我国明确开放的3个领域来看:金融业的扩大开放,方便海外资金的进入,方便旅游支付,弥补我省旅游服务缺项,提高整体服务竞争力;信息产业的扩大开放,将推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从而促进我省旅游项目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的国际化和网络化,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口汽车关税的降低,将使多年来困扰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用车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加入WTO后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将以更大的灵活度与自由度进入我省旅游市场。国际旅游企业具有资金优势、管理优势、服务水平优势,给我省旅游企业的“小、散、弱、差”的现状带来严峻的考验,使我省旅游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同时加入WTO后,我国境内居民出入境也变得更为自由,这使得原来对西方文化的好奇转变为现实的行动,使我省面临着客源流失的危险。所有这些,都要求省政府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扶持力度,给旅游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条件;要重点突出建设一批具有我省特色、代表我省水平的旅游项目;要对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运营机制;要加快国有资本从旅游竞争性行业退出,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法人主体。旅游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尽快融入到旅游大环境中。
[摘要]在阐述福建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福建旅游业应持的发展战略以及在WTO框架下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福建;旅游业
一、福建旅游业发展条件与发展现状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浙江、江西、广东交界,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海陆兼备,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从旅游区位来看,福建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及台湾旅游网络的纽带,在开展闽—台—港—澳、闽—澳、闽—江—浙—赣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沿海山区省份,福建的地质、水文、生物环境颇具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全省共有2个旅游度假区,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1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省海岸线长3300km,居全国第二,其中合适开辟为浴场的沙滩300km[1];气候条件较好,四季均可开展旅游;全省森林面积超过6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2]。
福建历史悠久,文化独具魅力,人文景观多层次、高品位,既有历史文化名城,又有大批国家级、省级的自然保护区,所有这些奠定了福建省旅游业的坚实基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在“坚持社会化办大旅游”的方针指引下,我省建成各类星级旅游饭店240多家,全省累计批准设立的旅行社34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8家[2];另一方面,通过武夷山旅游区、妈祖文化精品工程、永定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开发优势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融观光旅游、民俗宗教游、购物娱乐游、文物古迹游等为一体的格局,使我省旅游业拥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国内市场。
2000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16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9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304亿元,增长21.9%,占全省GDP的7.77%;旅游接待、旅游创汇2项指标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四位[2]。旅游业在我省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其发展而言,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
二、福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顺
近几年来,福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轻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所以,重视轻工业经济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旅游经济则相对被忽视。虽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在投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与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足。1997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旅游重点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其中不少优惠政策已经失效,有的根本没有执行。如发行旅游债券、彩票,允许税前还贷、预算调节金减免等。此外我省尚未形成直接有效的管理体制,行业多头管理问题较为突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权限不明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旅游行业作为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不能单靠行政方法干预。行政管理与旅游经济不协调,旅游管理部门间不协调,旅游监管部门职能模糊。
(二)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旅游业异军突起,前后设立了近400家旅游企业,但除了省中旅集团、厦门旅游集团等少数几家旅游集团公司外,还未出现其他竞争力强的大型旅游企业,全省旅游业呈现“散、小、弱、差”的状况[3]。其中,多数旅游企业的市场意识不强,经营管理落后,企业缺少活力。另外,我省旅游从业人员中,精通旅游业务、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人员不多,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各项条款的不断生效,国外大型跨国旅游集团进入中国市场,我省的旅游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旅游产品结构单调,缺乏特色,规划不合理
旅游业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失调,如交通、住宿、餐饮等虽然基本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饭店结构不合理,从价格定位上很多都将其目标消费群定位在国外游客和国内富裕阶层,而适应国内一般游客群消费水平而价格适中又具有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准的宾馆饭店则少之又少。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没有创意。就全国范围而言,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见上海的檀香扇、竹箸;在昆明也能买到北京的茯苓饼甚至烤鸭。同样,在福州的大小超市随处可见厦门的鼓浪屿馅饼,闽北的“八大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许多游客想买到一份既有纪念意义、又物有所值的特色旅游商品,都未能如愿。我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项目单一,旅游活动内容枯燥,景点规划不合理。
在资源开发上只侧重自然旅游资源,而忽视人文旅游资源;在人文旅游资源中,偏重于历史遗迹,如朱熹故居等,而忽视民俗、民风的挖掘;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偏重于知名度高的名胜,如武夷山风景、厦门鼓浪屿等,而忽视潜力较大的其它景观的开发,如瞿同山水等。这样,难以适应旅游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地区性旅游规模偏小,对正常的游客群体来说,只需一二天就可将景色尽收眼底,这样对餐饮、宾馆等旅游配套设施的拉动作用不大,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仍是工业和农业;(2)旅游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资金和劳动的投入;(3)在全省旅游收入构成中,长途交通等所占的比重较高,并且呈上升趋势,而购物、饮食、游览、娱乐等收入弹性高的项目却处于较低水平[2]。
(四)旅游规划短期行为居多,生态资源破坏严重,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无烟工业”,这使许多从业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认为旅游行业无污染,对环境无影响,不存在环境问题,以致于在修葺旅游景点或开辟新景点时常常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破坏或破坏性建设。当前,我省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已相当突出,在一些地区旅游性污染与环境损害已相当严重,环境已给福建省旅游业带来负效益。如福清市的石竹山风景区,随着游人的日益增多,人们竞相在那里大兴土木,兴建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其中有的宾馆饭店与石竹山的主要风景点——仙公庙连接在一起,并把仙公庙挤到一边,而喧宾夺主。这样既有碍于游人对风景区的观赏,又破坏了石竹山风景的传统特色。又如,我国惟一的摩尼教遗址——晋江草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几年当地群众为采石盖房,在草庵周围大量开山采石,不仅破坏了草庵的观赏景光,而且采石场剩余的危石摇摇欲坠,危及草庵[4]。所有这些都使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了旅游价值。另外,我省不少旅游区的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少风景名胜古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前几年人们对武夷山的森林进行掠夺性砍伐,使其精华——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武夷山的旅游业[4]等等。一些游客随手扔垃圾、随意刻字等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我省的旅游景点的可观赏性。
(五)一些景区对游客缺乏合理的引导,旅游资源负荷过重与闲置并存
每一个景区都有一定的容量,这里包括游客的心理容量与景区的容量。旅游风景区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旅游区内的游客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造成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的破坏。如到厦门鼓浪屿的游客必然要上日光岩,但要登上日光岩仅有一条钢梯或石阶小路可通,游客必须在这条仅50多cm宽的通道里挤上挤下,一个个磨肩擦背,挤得水泄不通。这样,既对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又大扫游客的游览雅兴,同时又危及着人身安全。再遇上“五一”、国庆等旅游黄金周,更是游客如潮,使日光岩不堪重负。然而厦门岛除了集美外,杏林、海沧等地却游客稀少,资源闲置。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社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将旅游业作为福建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市场开发等政策上予以扶持。要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发展旅游,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旅游景点建设,组建旅游企业集团,给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支持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等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建立旅游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机制。支持旅游企业的合并与控股,实行优质资产与优质业务重组,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改变我省旅游企业“散、弱、小、差”的局面。要大力培育跨部门、跨地区、多元化、市场化、网络化经营的旅游企业,提高我省旅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航空、宾馆饭店、文化娱乐、会议展览等相应设施,以增加旅游客流量,提高地市的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管理
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旅游、建委、环保、林业等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条例,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禁止一切对旅游资源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开发行为,待开发旅游资源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防止对旅游资源的建设性破坏。对旅游资源要分阶段进行合理开发,对稀有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要以保护为主,科学地、有限度地加以利用。要根据旅游区的环境容量调节游客流量,重点旅游区要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辐射区,严格控制核心区游客的人数,保持在游客的心理容量和环境容量之内。充分发挥福建森林覆盖率高、海洋面积广、气候条件佳的优势,大力开发森林旅游、海洋旅游、农业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建立严格的旅游产品审批制度,景区景点、饭店餐厅、交通设施和其它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环保措施,防止建设性破坏。另外,要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和卫生旅游,提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讲究卫生、回收垃圾、保护动植物,使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亲近、了解和保护大自然。在全社会开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工作,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环境、生态和绿色旅游意识。
(三)从“大福建”角度进行旅游区域规划,建造福建省旅游网络
以各个地区的资源特色为基础,以交通区位为依据,以“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为原则,充分发挥旅游中以城市,即厦门、福州、武夷山等旅游节点的幅射作用,构建我省旅游区、旅游带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建造我省旅游新网络。
1.以品牌旅游产品或以著名旅游城市为中心,建立旅游区。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以太姥山为中心的闽东山海风光旅游区;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休闲文化旅游区;以厦门为龙头的闽南金三角商贸海滨旅游区;以永定土楼文化为主导产品的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区[5]。
2.在建立旅游区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的自然、人文特色构建旅游带:构建从宁德至漳州的东部海滨旅游带;从福州至武夷山的闽江沿岸旅游带;从武夷山至龙岩的西部山岳旅游带;连接厦、漳、泉至龙岩的南部山海旅游带[5]。这样,我省的旅游区、旅游带点线相连,纵横交错形成特色的旅游网络。
(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专题旅游项目,以品牌战略支撑我省的旅游产业
从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商务旅游异军突起,康复旅游倍受青睐,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探险旅游渐成气候,游船旅游走向大众,主题旅游展露生机。就全省范围来讲,应根据各个地区原有的产品特色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和组合,形成我省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武夷山绿色度假、鼓浪屿琴岛漫游、湄洲湾妈祖朝觐、土楼客家文化探源、崇武惠安女风采等福建省特色品牌旅游产品。同时,将现有景点中具有相同美学价值或类似性质的旅游景点结合在一起,推出某项专题旅游产品。或将一些特色反差较大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组合在一起,推出新的专题旅游产品。如利用厦门每年一度的“98贸易洽谈会”开展商务旅游,结合鹭岛风光旅游、集美陈嘉庚墓的访古考察游等,形成别具特色的鹭岛风情旅游。同时结合厦门的特色产品,如鼓浪馅饼、同安煎蟹等,让旅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又一饱口福。
(五)加大旅游促销宣传的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俗话说“衣食足,思旅游”。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外出旅游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商务旅游强势发展。内地山区的人向往海边景色,沿海地区的人向往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情趣。所以,我们要利用游客的心理特点,在宣传方式上要借助各类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等载体,精心策划一些有特色又有轰动效应的宣传促销活动;积极争取承办一些国际、国内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互联网站、网页进行宣传,积极推进网上促销,提高促销的效率。同时,要加强横向联系,搞好区域合作(包括省内外),强化联手促销,特别要加强闽、浙、赣、粤等相邻省份的联系,实现客源互享。把山区的游客引到沿海,如厦门、湄洲湾等;而把沿海游客吸引到武夷山、金湖、玉华洞等地。另外,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880多万华侨和外籍闽人遍布世界各地。福建和台湾一水之隔,闽台同根,源远流长,现有祖籍地在福建的台湾同胞约占台湾总人数的80%以上[6]。
福建省邻近港、澳,回归后,来闽经商、投资、游览观光的港澳同胞日益增多。所以应根据侨胞的思乡情结,策划一些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侨胞来闽观光旅游。同时应加强与国外大型跨国旅游集团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主要是欧美日韩等国),提高我省旅游区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国外游客。
四、加入WTO对我省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
旅游业是关联性与依托性很强的产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从当前我国明确开放的3个领域来看:金融业的扩大开放,方便海外资金的进入,方便旅游支付,弥补我省旅游服务缺项,提高整体服务竞争力;信息产业的扩大开放,将推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从而促进我省旅游项目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的国际化和网络化,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进口汽车关税的降低,将使多年来困扰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用车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加入WTO后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将以更大的灵活度与自由度进入我省旅游市场。国际旅游企业具有资金优势、管理优势、服务水平优势,给我省旅游企业的“小、散、弱、差”的现状带来严峻的考验,使我省旅游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同时加入WTO后,我国境内居民出入境也变得更为自由,这使得原来对西方文化的好奇转变为现实的行动,使我省面临着客源流失的危险。所有这些,都要求省政府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扶持力度,给旅游业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条件;要重点突出建设一批具有我省特色、代表我省水平的旅游项目;要对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运营机制;要加快国有资本从旅游竞争性行业退出,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法人主体。旅游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尽快融入到旅游大环境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