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
产生自激振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π(n=0,1,2,3···)
其中,A指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开环增益),F指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
同时起振必须满足|AF|略大于1的起振条件。
扩展资料:
自激振荡原理是接通电源瞬间,由于电路的扰动,放大器输入端得到一个信号,到输出端就被放大了许多倍,输出端的这个大信号又被送到输入端,到输出端就变得更大,如此周而复始,信号越来越大,大到放大器的非线性出现,信号才会稳定在一定的幅度输出。如此就得到稳定的自激输出了。这就是自激震荡产生的过程。
自激振荡常用补偿方法有电容滞后补偿:在放大电路中选择时间常数最大的回路内对地并联一个小电容,这样当相移处于180度时,其高频放大倍数幅值下降到0以下,由于这种补偿是该频率所对应的相位滞后,故称滞后补偿。其他还有RC滞后补偿和密勒效应补偿。
振荡器几种分类:
根据频率有:低频振荡器,中频振荡器,高频振荡器等。
根据原理有:自激振荡器,他激振荡器,压控振荡器,变频振荡器,石英、RC、LC、....等。
根据输出有:正弦波振荡器,脉冲波振荡器,X射线、激光、....。
当然电路有许多形式。为了效率高脉冲更有优越性。
在放大电路中,为了改善电路性能,通常引入负反馈(中频区)。当电路附加相移(高频区或低频区)改变了反馈信号的极性时,电路中的负反馈就会变成正反馈。此时,若反馈环路增益满足一定条件,电路就会产生自激振荡。这是有害的,应当消除。
在振荡电路中,人为地引入正反馈,并使反馈环路增益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电路在没有外部激励的情况下会产生输出信号,即产生自激振荡。无论在放大电路还是在振荡电路中,自激振荡的本质是相同的。即振荡时电路中的反馈一定是正反馈,并且反馈环路增益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的条件是幅度平衡、相位平衡。
自激震荡是指不外加激励信号而自行产生的恒稳和持续的振荡。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它是一种出现于某些非线性系统中的一种自由振荡。一个典型例子是范达波尔(Van der Pol)方程所描述的系统,方程形式为 mx¨-f(1-x2)x·-kx=0 (m>0, f>0, k>0)。
自激振荡器大多由放大器和正反馈电路组成。振荡器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能把直流形式的能量经振荡器转变为交变的形式,按自激振荡器产生交流的形式,分为正弦振荡器和非正弦振荡器。
扩展资料:
自激振荡补偿方法
可以采用频率补偿(又称相位补偿)的方法,消除自激振荡。
常用补偿方法有电容滞后补偿:在放大电路中选择时间常数最大的回路内对地并联一个小电容,这样当相移处于180度时,其高频放大倍数幅值下降到0以下,由于这种补偿是该频率所对应的相位滞后,故称滞后补偿。其他还有RC滞后补偿和密勒效应补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激振荡
产生自激振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π(n=0,1,2,3···)
其中,A指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开环增益),F指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
同时起振必须满足|AF|略大于1的起振条件
基本放大电路必须由多级放大电路构成,以实现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然而在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加负反馈,信号的相位移动可能使负反馈放大电路工作不稳定,产生自激振荡。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根本原因是AF(环路放大倍数)附加相移.
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分别找出一个满足相移为180度的频率(满足相位条件),此时如果满足幅值条件|AF|=1,则将产生自激振荡。因此对三级及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必须采用校正措施来破坏自激振荡,达到电路稳定工作目的。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1)π(n=0,1,2,3···)
同时起振必须满足|AF|略大于1的起振条件
1.幅值条件:lFAl=1
3.相位条件:ψA+ψF=π+2kπ k为整数
如果是正反馈:
1.幅值条件:lFAl=1
3.相位条件:ψA+ψF=2kπ
正负反馈本质是一样的,你填负反馈的条件较好。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