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的第18课的《孟子》两章的翻译和重点词语的解释

fangzhilin1014
高赞答主

2011-12-12 · 大脑停止不了思考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8011万
展开全部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硬锐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要么不战,一战就一定能胜利。
(1)通假字: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②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辅佐   (2)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或母系亲属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其他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官   然而   古义: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过   古义:犯错   今义:过去   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所以   古义: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征   古义:表现   今义:远行;寻求   色   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3)一词多义;    以: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靠)   ②以天下之所顺(凭)   之:    ①三里之城(的,助词)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它.指包围的城)   ③多助之至(到,动词)   ④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之人)   利:    ①地利不如人和(优势)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城:    ①三里之城(内城)   ②城非不高也(城墙)   士   ①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②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4)词类活用:    ①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②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③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④空乏:   空乏其身(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资财缺乏)   ⑤苦    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⑥劳    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   ⑦饿    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⑧过   人恒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4)翻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③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5)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6)断句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翻译
  (教参版)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通假字
  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同“弼”,辅佐。   4、忍,通“韧”,坚韧。(课文课下注解中没有此通假)
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入:在国内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在国外 例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名词用作动词:   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状语后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心困,于虑衡)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色征,于声发)
一词多义
  1.拂(fu)违背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拂(bi)同“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3 发 (fa) 起,被任用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4 发 (fa) 表现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中心
  逆境造就人才。
HJISUL
2011-12-13 · TA获得超过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管理百性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如既往ui
2011-1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万
展开全部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这个人的身上的时候,就一定要先使他们的性情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受一番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的资财缺乏而受到贫穷困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灵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才干。   人经常会犯过错,这样以后才能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犯错误时)在内心困扰,被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为;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有能力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1-12-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书下面的注释不是有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