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治国思想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他的思想的某些方面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不但不过时,相反,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恰恰成为现实社会中的较先进的。《寡人之于国也》是他论述“王道”思想的一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治国思想。
一、环保立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针对动物、植物生长发育受时间限制的特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违农时”,“以时”不错过农作物的生长时令,不妨碍树木的正常生长。尊重自然规律,不打破自然规律不正体现了环保思想吗?顺应了自然规律,自然界回报给人的就会是不胜食不胜用。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第一必需就是能满足人的动物性需要,就是满足填饱肚子的愿望。只有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足够多,人才能不必为食物你争我夺,才消除和去掉为争夺食物而造成的血淋淋的场面和血腥的气息。也就是说保证国民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前提。没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做保障,不用敌国侵略,其内部也会发生争夺食物的战争,一旦战争发生,那么稳定的社会局面必定荡然无存。孟子早在二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推行“王道”必然是安定的社会局面下才能进行。如果提到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只要看一下我们国家的扶贫政策就明白了。
二、生产富国 在初步解决了人的吃饱肚子问题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国家富裕起来,要想使国家富裕就要有国家政策扶植,并且由国家机器保证政令畅通。孟子主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无夺其时。”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历来重农轻商、忽视手工业,所以孟子主张发展农业。住宅周围种植桑树,表面上是发展农业,实际种桑是为了养蚕,养蚕为了缫丝、缫丝为了织布,织布就已经是手工业了。宅院种桑是发展庭院经济。蓄养鸡豚狗彘就已经是畜牧业了。百亩之田,已经是大田农业。所以孟子的主张已经涉及到古代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主张工农并举,多层次、多方面发展社会生产,虽然孟子没有明确提出国家的政治干预问题,但结合前文,便会明白。孟子提出的是“王道”,由谁推行“王道”,自然是国君了,那么这些措施自然由国君推行了。有了国家政策的明确指导,再加上国家机器的保证实行,国家能不富吗?
三、尊老稳国 “五十者衣帛矣,七十者食肉矣,颁白着不负戴于道路。”在医药落后的古代,能活到五十者就很不错了,七十者就凤毛麟角了,所以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语。让踏入人生黄昏阶段的老年人吃好、穿好、不从事体力劳动,充分体现了孟子对老年人的关注。而关不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是一个国家能否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老年人的现在就是青年人的未来,如果老年人生活境遇差,青年人就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产生消极影响。他们可能在生产时消极怠工,在打仗时消极作战。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前途可言。所以对待老年人问题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的问题。从当今社会来说,也能证实这一点。我国刚刚发布了社会保障白皮书,重点是老年人的保障,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就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六个在职者养活一个退休者,而现在,四个在职者养活一个退休者,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将是两个在职者养活一个退休者。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问题到来时圆满地解决。孟子能够认识到这点,足以表现孟子的先见之明。
四、教育兴国 自从孔子开办私学,到战国时期开办私学的人越来越多,受教育的社会人口越来越多,教育问题已经是不得不提上国君的奏案,办什么样的教育,为哪些人办教育是统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任凭私学泛滥,任凭各种思想通行而不加以干涉,那么可能就是为国君培养掘墓人。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虽然没有涉及到教育的阶级性问题,但他已经认识到了教育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他明确提出“谨庠序之教”庠序即公学,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使公办学校教育严谨,即提出了教风学风问题,即态度要严谨。接着,孟子还提出了教育内容“申之以孝悌之义”用“孝”“悌”作为教育内容。 “孝”就是孝敬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推而广之,自然会忠于国君,君主为一国之父母吗!“悌”就是兄弟之间互敬互爱,兄弟和睦就是家族和睦,家族和睦就会社会稳定。办好教育,不仅为国君培养了应声虫,还稳定了社会。社会保持长治久安,国家昌盛就指日可待了。
五、立德固国 国家政局稳不稳固,其核心问题领导人英不英明,领导者如何作到英明呢?“立德”。国君要树立良好的品德。孟子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其核心问题是领导者勇于承担责任,不归罪于年成即遇事不推委, 领导者的责任心说到底是领导者的品德问题。所以孟子提出如果能作到“王无罪岁”也即领导者树立了良好的品德,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依附他。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深刻性可见。
一、环保立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针对动物、植物生长发育受时间限制的特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违农时”,“以时”不错过农作物的生长时令,不妨碍树木的正常生长。尊重自然规律,不打破自然规律不正体现了环保思想吗?顺应了自然规律,自然界回报给人的就会是不胜食不胜用。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第一必需就是能满足人的动物性需要,就是满足填饱肚子的愿望。只有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足够多,人才能不必为食物你争我夺,才消除和去掉为争夺食物而造成的血淋淋的场面和血腥的气息。也就是说保证国民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前提。没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做保障,不用敌国侵略,其内部也会发生争夺食物的战争,一旦战争发生,那么稳定的社会局面必定荡然无存。孟子早在二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推行“王道”必然是安定的社会局面下才能进行。如果提到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只要看一下我们国家的扶贫政策就明白了。
二、生产富国 在初步解决了人的吃饱肚子问题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国家富裕起来,要想使国家富裕就要有国家政策扶植,并且由国家机器保证政令畅通。孟子主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无夺其时。”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历来重农轻商、忽视手工业,所以孟子主张发展农业。住宅周围种植桑树,表面上是发展农业,实际种桑是为了养蚕,养蚕为了缫丝、缫丝为了织布,织布就已经是手工业了。宅院种桑是发展庭院经济。蓄养鸡豚狗彘就已经是畜牧业了。百亩之田,已经是大田农业。所以孟子的主张已经涉及到古代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主张工农并举,多层次、多方面发展社会生产,虽然孟子没有明确提出国家的政治干预问题,但结合前文,便会明白。孟子提出的是“王道”,由谁推行“王道”,自然是国君了,那么这些措施自然由国君推行了。有了国家政策的明确指导,再加上国家机器的保证实行,国家能不富吗?
三、尊老稳国 “五十者衣帛矣,七十者食肉矣,颁白着不负戴于道路。”在医药落后的古代,能活到五十者就很不错了,七十者就凤毛麟角了,所以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语。让踏入人生黄昏阶段的老年人吃好、穿好、不从事体力劳动,充分体现了孟子对老年人的关注。而关不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是一个国家能否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老年人的现在就是青年人的未来,如果老年人生活境遇差,青年人就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产生消极影响。他们可能在生产时消极怠工,在打仗时消极作战。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前途可言。所以对待老年人问题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的问题。从当今社会来说,也能证实这一点。我国刚刚发布了社会保障白皮书,重点是老年人的保障,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就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六个在职者养活一个退休者,而现在,四个在职者养活一个退休者,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将是两个在职者养活一个退休者。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问题到来时圆满地解决。孟子能够认识到这点,足以表现孟子的先见之明。
四、教育兴国 自从孔子开办私学,到战国时期开办私学的人越来越多,受教育的社会人口越来越多,教育问题已经是不得不提上国君的奏案,办什么样的教育,为哪些人办教育是统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任凭私学泛滥,任凭各种思想通行而不加以干涉,那么可能就是为国君培养掘墓人。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虽然没有涉及到教育的阶级性问题,但他已经认识到了教育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他明确提出“谨庠序之教”庠序即公学,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使公办学校教育严谨,即提出了教风学风问题,即态度要严谨。接着,孟子还提出了教育内容“申之以孝悌之义”用“孝”“悌”作为教育内容。 “孝”就是孝敬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推而广之,自然会忠于国君,君主为一国之父母吗!“悌”就是兄弟之间互敬互爱,兄弟和睦就是家族和睦,家族和睦就会社会稳定。办好教育,不仅为国君培养了应声虫,还稳定了社会。社会保持长治久安,国家昌盛就指日可待了。
五、立德固国 国家政局稳不稳固,其核心问题领导人英不英明,领导者如何作到英明呢?“立德”。国君要树立良好的品德。孟子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其核心问题是领导者勇于承担责任,不归罪于年成即遇事不推委, 领导者的责任心说到底是领导者的品德问题。所以孟子提出如果能作到“王无罪岁”也即领导者树立了良好的品德,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依附他。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深刻性可见。
展开全部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好,孟子的治国思想继承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为君王专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孟子认为君主要以德治国,实行王道,同时他也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他的治国思想总体而言,大致传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但在具体方面又有不同,比如说孔子一心想回复周礼,而孟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家思想又有所借鉴吸收。
休生养息,无为而治 。
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休生养息,无为而治 。
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民贵君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