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如何做散文阅读理解

最好能列举些技巧... 最好能列举些技巧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6bfe24e
2011-12-12 · TA获得超过28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

-

-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

-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

-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布兰写
2025-08-18 广告
免费雅思写作评分按照雅思官方评分标准,评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准。免费高效:30秒获取准确评分报告全题型支持:流程图/地图/辩论类专业AI大模型:专为雅思写作设计...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布兰写提供
huohuo699
推荐于2017-10-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huohuo699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3478 获赞数:92053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有着超过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般流程是,阅读原文——阅读题目——返回原文——整理答案。
为此要进行一下训练:
1、理解原文。要对原文的写作对象、情感倾向、基本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方便做题。有一个误区是,不少人看着原文就头疼,结果放弃对原文的理解,直接看着题目就开始写,跟着感觉走,效果很差。
2、掌握技巧。阅读理解主要包括内容分析和手法理解。内容分为情感概括、层次概括、关键词分析,各有技巧,要一一击破。有些基本的艺术手法的术语要掌握,比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烘托,还有基本的修辞手法等,都要了然于胸。
3、多做练习。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说的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必须多做题,把基本的技巧熟练运用,才能做到手到擒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yhui1983
2011-1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按照题目索取答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