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是什么意思呀???

教育达人张老师

2020-08-29 · 国家一级教师,教授学生5000+
教育达人张老师
采纳数:8564 获赞数:6424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阿拉”原是正宗的宁波方言,现在成了上海方言标志性词语,就是我的意思。

“阿拉”啥辰光成为上海方言的呢?1935年出版的《上海俗语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6月影印版)索引列词语240条,因作者叙述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带出了一大批其他词语,这样,书中涉及当年上海滩行用的口语词汇多达近千条。

“阿拉”在书中仅出现三次,因记述时没有延伸开去,信息量不大,除表示是个人称代词外,还告诉读者它是同宁波方言另一个词语“同时输入上海人的口中”的(第66页)。什么时候输入则一字不提,而其他著作也未见记载,似乎看不清其来龙去脉。

其实,作为人称代词的“阿拉”,另一类图书中老早就出现了,在融入上海方言途中留下早期印迹,这类书就是清末及民国前期上海滩上的社会小说。1901年清廷重启改革后,上海随即出现了白话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局面,《海上花列传》《海上繁华梦》等相继出版。上海滩上各色人等,本地人、宁波人、苏北人等都在小说中出现,“阿拉”一词也为情节、人物所勾连而不时出现。综览这些小说中的早期“阿拉”,有两个明显特点,但都不是为了记载方言的变化。



只要有宁波人来到上海,就有宁波话,其间必然有“阿拉”,只是文字记载往往要慢好几拍。最早的记录在《负曝闲谈》中,实际出现时间早于1903年。之前没有记载,这没关系,只要出现过,终究就不一样,不仅成时间证据,更具有了文献意义。

书写“阿拉”出现异形词,注明说话人的地域,甚至要加注释,这些早期的特别印迹,更能表明初来的宁波话,对于其他人来说还很陌生,陌生到不加注明旁人听不懂、无法理解的地步。进入1930年代中期后,记载到“阿拉”的文献更多了,表明使用人群增加了,场合扩大了。

最重要的变化是,记载时不再加注,也不再强调一定是宁波人了,或者说,开口说“阿拉”的不一定全是宁波人了。这表明,“阿拉”融入上海方言进入第二阶段,很快就真的要成为上海方言中的一员了,时间节点约在1940年代中期。

百度网友4c9bbe46a
推荐于2017-09-04 · TA获得超过25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0万
展开全部
上海话有几下几个意思——

1、我——例句:阿拉今朝出去白相了:我今天出去玩了。

2、我的——例句:阿拉老婆:我老婆。

3、我们——例句:阿拉老要好额:我们很要好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5637856
2007-09-13 · TA获得超过98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7万
展开全部
上海话我们(我)的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8eb093a4c
2007-09-13 · TA获得超过5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8万
展开全部
我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