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按其本质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不但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一切腐朽丑恶现象,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而且公开宣告要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压迫制度。马克思在创造新理论之初就曾指出,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二、按其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的学说是一步步充实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僵化不变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超越国界和时空,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因为它是科学真理,而且因为它总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
三、按其内涵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作为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维护工人阶级一己之私利而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狭隘宗派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人类历史上思想家们所取得的有益成果,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正处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有的国家过渡完毕,有的国家正在过渡。那时的社会思潮五彩缤纷,但就大的类别来说,无非是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又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阶级社会中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恩格斯是工人阶级的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是工人阶级的理论,是工人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还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且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因而具有认识世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功能。
参考资料: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人民网
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问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连续性中包含阶段性,阶段性中体现着连续性。不讲连续性,就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不讲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就缺少生命力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都体现着连续性。
由于时代、国情、历史任务、革命道路等方面的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然表现出阶段性。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是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应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而不是具体结论;应着重把握的是完整体系,而不是只言片语;应着重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个别论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坚持就丢了根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方向,我们的事业就会归于失败。具体结论是把基本原理运用于特定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或运用于考察特殊对象得出的结论。具体结论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些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现在仍然符合实际;有些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但随着客观实际或对象本身发生变化,现在过时了;有些结论由于对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准确,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不够透彻,甚至当时就有程度不同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具体结论的错误,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就认为经典作家所说的一切都不可改变。
对某些结论和个别观点进行修正和突破,丝毫不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恰恰相反,这是一切科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思想僵化,发生失误。
三、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创新精神。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理论创新是建立在认真学习、正确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从成功与失误、胜利与挫折中吸取历史的养分,并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吸取国外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引以为鉴。创新源于实践,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然以极大的热忱支持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辟新境界,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
四、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能要求他们具体地回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和行动方针问题。
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只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党80多年最重要的基本经验。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应用,结合就是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