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得有词牌名,题目可以没有。
词牌名是限定词的格式的。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牌名是必须要有的。
在宋代的时候,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所以题目是不一定有的。
扩展资料:
词的起源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
唐宋词和前代的乐府诗有着历史的继承关系,但在内容、形式,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又有着显著的差别。
它不是直接从前代的乐府诗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它在音乐上是和前代的乐府诗属于不同的系统。
隋唐时代的音乐有着三个系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自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雅乐是汉魏以前的古乐;
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宴乐(或作谯乐,燕乐,是当时宴会时演奏的音乐)主要成分是西域音乐,是中国西部各兄弟民族的音乐,以及中亚细亚和印度的音乐。
远在北魏、北周时期,西域音乐已陆续地由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甘肃传入中原一带。到了隋唐时代,由于国际交通贸易的畅通发达,文化交流的广泛频繁和商业都市的繁荣兴盛,这种胡乐更大量传人并普遍流行起来。
燕乐就是以这种大量传人的胡乐为主体的新乐,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一部分民间音乐的成分。它是中外音乐交融结合而成的一种新音乐。燕乐的传入和兴盛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划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牌名
词牌名是一定要有的,题目不一定有。
因为词牌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关于词牌的来源,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钗头凤》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所以有些没有题目,词牌就是题目)
《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PS: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扩展资料: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
唐宋词和前代的乐府诗有着历史的继承关系,但在内容、形式,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它不是直接从前代的乐府诗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它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它在音乐上是和前代的乐府诗属于不同的系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牌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不同的规定。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举例:
词牌《如梦令》
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声去声通押。
词牌格式(词谱)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仄)仄(仄)平平仄。
沉醉不知归路。
(仄)仄(仄)平平仄,
兴尽晚回舟,
(仄)仄仄平平。
误入藕花深处。
(仄)仄(仄)平平仄,
争渡,争渡,
平仄,平仄,
惊起一滩鸥鹭。
(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这首词是按词谱格式填写的。题目“常记溪亭日暮”是后人加上去的。